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傷害事件

道德傷害事件

發布時間: 2023-05-06 02:06:50

道德綁架的案例

1、劉福成為了籌錢給女兒治病而向國內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兩位表示願意捐助。

2、網友呼籲大獎得主捐錢。廣東省電白縣18歲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萬元,負債累累。如果徹底康復,蔡燕梅必須換腎,手術費用逾20萬元。

3 、2006年9月,為了籌集孩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所需的4萬元手術費,一位母親向王菲、李亞鵬夫婦發出求助信,這封信刊登在了報紙上。

4、2006年3月,北京地鐵車廂里,一個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號召乘客轉告李宇春、徐靜蕾等名人向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獻愛心,得到媒體廣泛報道。

5、這回輪到了人氣正旺的美女明星范冰冰。也許是明星們的財富太惹火,每每有窮困的老百姓通過媒體向明星們求助,而明星恰好又無甚反應時,總免不了一陣輿論的狂轟猛炸。

(1)道德傷害事件擴展閱讀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然而道德一旦「越位」,就容易形成「道德綁架」。

所謂「道德綁架」,就是用聖人的標准去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強加道德義務,倘若有人未能執行這樣的標准,便會被冠以「缺德」的惡名。

美德是用來弘揚的,絕非拿來強迫的。韓愈在《原毀》中就寫到:「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也。」由此可見,自覺讓座是相互之間的尊重與信任。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道德或許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它介於神性和動物性之間,既引導你一心向善,又限制你惡到沒邊。然而,許多事情不止有是與非、黑與白,世界上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因為人性這么復雜的東西,只能見仁見智。

但無論如何,公序良俗都必須保證在自由權利的框架內運作,切莫讓道德的鎖鏈拴住了理性寬容的脖子。

❷ 近年社會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小悅悅遭碾壓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上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

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陳賢妹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小悅悅在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重症監護室,腦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腦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32分離世。

拾荒阿姨陳姨救人的過程,恰好被事發地旁邊一間勞保店的視頻監控記錄,這段視頻還包括在陳姨之前路過的18個人。陳姨並不知道,她是第19個路人,前18個,或是視而不見,或是看兩眼然後離開。

第一個人:一名白衣深色褲男子,左右張望後,徑直從小悅悅腳邊經過; 第二個人:摩托車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悅悅,一拐彎繞過離開; 第三個人:淺色長袖衣服男,一直盯著小悅悅,然後像躲著走,越來越遠。

第四個人:開著藍色後尾箱三輪車男, 從店鋪門口兩次橫向經過, 對2 米外的小悅悅視若無睹。

第五個人: 踩著三輪車的藍衣男子;

第六個人:另一摩托車男經過;

第七個人:黑衣男子開摩托車經過,不斷回望小悅悅;

第八個人:一名中年女子帶著黃衣小女孩經過,看了幾眼沒有停步; 第九個人:一個穿雨衣的摩托車男子經過;

第十個人:穿著藍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悅悅身邊來回兩次,除了驚異的目光外再無動作。??

記錄這一切的視頻,來自廣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華勞保經營部,事發地點恰好就是該店鋪的門前。這間勞保店位於兩條巷道的交叉口,與多數商家一樣,其兩邊的門口上方均安裝了視頻監控。不料,其中一邊的視頻監控,剛好拍下悅悅兩度被碾壓的全過程。

❸ 你做過哪些事情是違背道德底線的,之後有沒有後悔

出軌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一個人一但背叛了婚姻,背叛了配偶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有的人因此被勒索,有的人因此凈身出戶,有的人因此身敗名裂。其實不出軌才是最安全的,才是對婚姻和配偶最大的尊重。

可是總有人挺而走有險去在婚姻之外尋找刺激,尋找浪漫。我們不得不思考一件事情,倆個曾經相愛的人在一起生活了那麼久,為什麼還會出軌?是人變了,還是彼此的感情變了,可能倆者都有吧!

我想一個人出軌都有一點僥幸心理,自認為自己做的挺隱秘的,可以瞞過所有人。確實有的人確實很聰明,隱藏的很好,真的是做到了滴水不漏,密不透風。但不論你保密工作做得多麼好,總有露出破綻的時候,總有走路風聲的時候,總會被別人抓住蛛絲馬跡。有關明星的新聞就告訴了我們這一點,有好多明星夫妻秘密結婚了多年之後被人曝光了,有好多明星的丑聞真的是保密的特別好多年之後被人挖出來了。

為什麼會做背叛配偶的事呢?

我們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凡人,都是一個普通人,都是具有七情六慾的。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不過你知識豐富與否,學問高低,地位尊貴與否,權力大小都會犯錯誤,都會做錯事。

我那最近比較火熱的鄭爽的事件舉一個例子。看到很多的帖子都在吐槽鄭爽,這不對那不對,要永遠封殺她,讓她退出娛樂娛樂去。有些人是真的非常討厭她,有些人呢只是想蹭她的熱點,但不管怎麼說,總之是說她負面的比較多。我的觀點就是一個人犯錯很正常,只是被曝光出來而已,那她值不值得原諒哪?,如果她一直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一直想要推脫自己的錯誤,那肯定是不值得原諒的。如果她意識到自己犯錯了,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並且也願意承擔這個錯誤的結果,為自己所犯的錯負上代價是值得原諒的。

其實在婚姻當中也是如此,雖然出軌真的是不值得原諒,我們想要致對方於死地,但是哪一個人能保證自己一生不犯錯呢?只要他知道自己犯錯了肯認錯,願意改變,也為自己的錯誤負上了該負的代價,我們又何必抓著他的錯誤抓著她的過去不放呢。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曾經真的是胡作非為,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是當他頓悟之後悔改之後,變成了一個大善人,一個大偉人,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這就是所謂的浪子回頭金不換。

總結

祝願所有的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白頭到老。雖然生活當中有諸多的不如意,彼此相處的時候也會產生摩擦,但願我們有處理問題的智慧,有和配偶相處的聰明。

❹ 有關不講誠信而害人害己的事例

1、周幽王烽戲諸侯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2、曾子殺豬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趕集,答應回來給兒子殺豬肉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這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

3、放羊小孩

一個孩子經常用狼來了去糊弄人,讓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後來大家都不信任他了,當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他,最後,他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4)道德傷害事件擴展閱讀

春秋時候,晉獻備困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者旁,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首滾橡有名的晉文公。

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

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❺ 道德暴力的事例

1、2012年8月23日,浙江杭州K192路公交車上一年輕小伙,因未給懷抱孩子的婦女讓座,被其丈夫連扇五版個耳光,事件權經相關媒體報道後,「道德暴力」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2008年汶川地震後,幾乎每個明星、企業的捐款金額都被人曬到了網上,相對捐的少的會不斷的受到網民的指責和詰問。
3、在現實的輿論環境中,特別是微博等新興網路上,如果不跟著人們一起罵政府、反體制,反而為政府說幾句好話,那麼就會迅速淹沒在一片口水當中,這種堵人言論的做法也是道德暴力。
4、反日情緒,如果中國某位明星恰巧被曝用了什麼日貨,或代言了什麼日本產品,那麼必然會遭致口誅筆伐。這也是道德暴力表現。
5、在網路道德暴力中比較有影響的是:「女子虐貓事件」、「華南虎事件」和「死亡博客事件」等。

❻ 道德沖突的事例

有一部外國電影《叢林兄弟情》,通過講述主人公如何完成一項艱難的救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道德沖突的場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小狗。這只小狗為一富豪所豢養,一天,當富豪在山野遊玩時,小狗不慎與主人失散。在流落中,小狗目睹了一隻生育不久的母獅被獵人打死的景象。獵人將母獅的屍體扛走了,但沒有發現不遠處還有六隻嗷嗷待哺的幼獅。小狗萌發了為幼獅覓食的想法。它先試圖抓捕兔子,但當它將一隻兔子逼到絕路時,兔子絕望的眼神使它於心不忍,於是放棄了捕殺兔子。它只好去偷獵人掛在房外的烤肉。後來,它發現有一隻母虎剛生下幼崽,奶水充足,於是它想方設法帶領幼獅去母虎那兒。在此過程中,它受到一頭狼的追殺,有幾次被狼追逼到絕境,幾乎喪命。最後它巧妙設計,使狼摔下懸崖。它還要時時提防老鷹的捕食。在與老鷹的搏鬥中,出於無奈,它舍棄了一隻幼獅的生命。它的主人好幾次就在它的近旁急切地呼喚它,但考慮到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狠下心來沒有應答。歷經艱難險阻,它終於成功地把幼獅交託給了母虎。當主人又一次尋找它時,它懷著欣慰的心情與主人相見。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道德沖突:(1)為救助幼獅,去偷盜食物。(2)為救助幼獅,企圖殺死無辜的兔子。(3)為完成救助,讓主人飽受尋找之苦。(4)為擺脫糾纏,毅然殺死了狼。(5)為保全更多的幼獅,只好讓其中一隻幼獅被老鷹吃掉。在這些道德沖突中,有大善與小善的沖突,也有善的目的與惡的手段的沖突。主人公為了解決這些沖突,作出了各種道德妥協。雖然這是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但透過故事本身,我們看到的是編導的價值趨向,看到了許多屬於人之常情的東西。它以一種新穎別致的形式昭示我們,當面對道德沖突時,我們應該如何取捨。

道德沖突並不是指道德要求本身的沖突,而是指行為者在具體情境下難以同時踐履多種道德要求時出現的困境,這種困境又可以稱為「准則沖突」。所謂「准則」是主觀化了的原則。當道德原則被個體認可、接受了之後,就會轉化成他的准則。一個人總會形成各種准則,在具體情境下,不同准則的要求會令他無所適從,出現了准則沖突。但正是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個體的道德能力得到鍛煉,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種行為符合某種准則,可同時又違反了另一準則。這就要求道德主體在相互沖突的准則之間進行自主的選擇,亦即選取其中一個准則,舍棄另一個准則,從而實現自己所追求的某種道德目的。當幾種道德價值不可兼得而又必須作出選擇時,道德主體往往處於一種非常為難的窘境。人一方面可以自主選擇,另一方面又必須對選擇負責,這樣,伴隨著道德沖突中的自主選擇,道德主體的內心常常會體驗到種種難言的孤獨、焦慮、不安和痛苦。道德主體若要避免這些孤獨、焦慮、不安和痛苦,就要放棄選擇,放棄道德上的自由,而聽憑別人、權威或社會集團對沖突所作的裁決。但這樣一來,主體的實踐就喪失了道德的本質特性,就不能確立自己存在的道德價值。因此,真正獨立的主體必然不會放棄自主解決沖突的機會,從而也就註定要忍受痛苦的折磨。其實,行為者的道德能力也正是在這種兩難的矛盾過程中經受磨練、得到升華的,個體道德的實現過程因為准則沖突而大大豐富了。

1、准則沖突的表現

准則沖突的具體表現異常復雜,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歸納。從主體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角度看,准則沖突可分為:由於社會或他人對同一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該角色內心的矛盾;由於個人改變角色而造成的新舊角色與所承擔的義務之間的沖突;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一個人往往身兼幾種社會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賦予其不同的義務,從而形成義務間的沖突。在人們的實際生活里,一個成年人往往處於多種關系中,而只要他處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關系中,扮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色,那麼,在他身上,各個不同角色的准則要求之間就可能形成沖突。

從行為價值目標的角度看,准則沖突可分為:其一,由於社會歷史條件或自身條件的限制而導致的個人在價值目標選擇上的困境。自由、尊嚴、富足、事業、愛情、家庭、友誼等都是構成幸福人生的要素,缺少任何一項,都將帶來人生的缺憾。然而它們常常不可兼得,我們不得不在這些都值得追求的目標之間作出痛苦的取捨。其二,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利益選擇上的困境。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之間經常發生利益沖突,個人的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也時有沖突。其三,基本道德原則之間發生尖銳沖突。如忠孝不能兩全。又如,鐵軌只有兩條岔路,一條上有一個孩子,另一條上有三個成人,急馳而來的列車發生緊急情況,來不及剎車,這時,火車司機應該怎樣選擇?在「不可傷害他人」和「必須救助他人」中,哪一個是更嚴格的律條?其四,面對強大的邪惡勢力,生命價值與自由、尊嚴以及其他信念之間發生尖銳沖突。這種沖突使人面臨最嚴峻、最殘酷的選擇:維持信念必須以舍棄生命為代價,選擇生命則必須以背棄人之為人最寶貴的東西為代價。比如在集中營里,有人逼迫你作出選擇:將十個人中的一個殺死,另外九個就可以活下;否則,他們全部得死去,你作何選擇?

從行為方式的角度看,准則沖突分為兩種情形:目的正當手段不正當;目的不正當手段正當。對於以正當的手段達到不正當的目的這種道德現象,人們一般較易作出道德判斷,因為能使不正當目的得以實現的所謂正當手段,實際上是靠鑽社會規則的空子,不正當目的的實現必定包含著對他人或社會利益的侵佔,是我們反對的。人們備感困惑的是:可否用不正當的手段達到正當的目的?或者說,一個正當的目的是否可以為其不正當的手段辯護?

2、准則沖突的解決

由主體所扮演的多種社會角色所帶來的准則沖突,難以根本解決,它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層次性和多樣性,個體只能以克制、奉獻來緩解沖突的程度。由行為價值目標所導致的准則沖突,可以大部分解決,這主要取決主體自我調整自身的價值取向,並在做出一種決定時,盡力修補或減少因放棄另一價值目標所造成的過失。

行為方式上的准則沖突能否圓滿解決,取決於是否正確處理目的與手段的關系。目的與手段之間是一種交互關系。一方面,樹立正確的道德目的,是解決兩者沖突的前提。目的規定和制約著手段,道德的目的通常採取正當的手段就能達到。另一方面,手段也制約著目的的實現,手段正當與否直接關繫到目的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從長遠來看,正當的手段能夠促進目的的實現,而不正當的手段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歪曲以致篡改目的的性質,妨礙目的的實現。手段的性質不僅直接影響到目的的性質,而且手段的價值也會增加、減少以至改變目的的價值。當然,這並不排除生活中會出現「歪打正著」現象。要解決目的與手段造成的沖突,手段的正確選擇就成為關鍵。在手段的選擇中要堅持如下兩個基本原則:選擇有效的手段,使手段具有道德上「善」的價值,手段的有效性是道德自主選擇成為現實的關鍵。

在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問題上,有兩種片面觀點,即目的決定論和手段決定論。目的決定論者認為,只要目的是合乎道德的,不必考慮手段是否正當;目的決定一切,目的可以為任何手段辯護;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一切手段,因為「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是正確的」。比如,為了救濟窮人,可以偷扒盜竊,坑蒙拐騙;為了教訓壞人,可以私設公堂,殘酷毆打;為了維護集體榮譽,可以誇大成績,隱瞞缺點,欺上瞞下。目的決定論往往成為當權者公開或暗中奉行的信條,同時也為各種不道德行為大開綠燈,使道德評價和法律裁決產生混亂。

手段決定論者主張,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因,目的是果,手段是脫離目的而獨立存在的。他們往往不分目的的是與非、正義與不正義,單純評判手段的善惡性質,甚至對於手段要達到什麼目的都不予考慮。在這種觀點看來,對社會邪惡勢力,對犯罪分子的種種不法行為,不應該採取暴力手段進行斗爭,而只能採取人道、和平的教育手段來對待,否則就是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勿以暴力來抗惡」的觀點,是一種抽象的人道主義,容易造成對惡勢力的讓步和縱容。在現實生活中,以道德和勸善的方式去對待惡勢力,其效果往往是軟弱無力的。

准則沖突的真正解決,取決於道德主體如何確定自身的道德價值。但有時道德價值也難以取捨,為此,有必要引入「道德妥協」概念。所謂道德妥協,是指主體在選擇中有意識地放棄某些道德規范和准則,犧牲某些道德價值,以保持其他道德原則和規范,維護更高的道德價值。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在較低程度上對「惡」的妥協、對「善」的犧牲是允許的,也將被認為是道德的。所以,妥協性道德手段的選擇在道德行為實踐過程中是允許的,但這種選擇又必須是「迫不得已的」,而且是諸種決定中帶來「最小惡果」的,否則,任何對「惡」的妥協都是不道德的。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一個道德價值的取捨,如果它是為了達到更高道德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麼就是合理的;如果當下的取捨迫不得已地帶有不道德的性質,那麼只要它與最高目的不矛盾,並且不改變目的的道德性,那麼這種取捨也應被認為是合理的。

❼ 急求幾個關於法律和道德沖突的案例 最好有結果的案例。 不要太短。

1、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講述了美國20世紀法理學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學評論》上發表的舉世聞名的「假想公案」: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

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簽前又收回了意見。

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簽,並恰好選中了威特摩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

這是美國20世紀法理學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學評論》上發表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了最高法院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

作者編出這個案件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以一些更為聳人聽聞的真實案例為基礎的。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案例,就是1842年美國訴霍爾姆斯案和1884年的女王訴杜德利與斯蒂芬案。

這兩個案件都是極端環境下的救生事件,都是在海難之後發生了殺人和追訴。在霍爾姆斯案中,殺人是為了讓嚴重超載的救生艇減輕負荷。在杜德利和斯蒂芬案中,殺人是為了給行將餓死的倖存者果腹。

2、2008年11月19日,福州鼓樓區某小學被一名不符合入學報名條件的新生之家長以返還原物為由告上法庭。
根據福州市教育局相文件規定,2008年福州市所有適齡入學新生按照所劃片區學校入學時必須提供戶口本、房產證及兒童預防接種證原件,且戶口本與房產證所記載的住址必須完全一致。

2008年8月20日,一位新生家長持戶口本及兒童預防接種證原件到鼓樓區一小學為其女兒報名上一年級,學校開具了一張收條給該家長。經過學校工作人員審查,發現該學生家長提交的證件中缺少報名必備的房屋產權證,於是當面告知該家長因證件不齊全不符合入學條件。

該家長當即表示要回去開具證明,並於當天上午持兩張小區物業證明到學校要求讓其女兒報名,並稱其家庭住址與戶口本上的地址是一致的,學校工作人員當場告訴該學生家長證明不能代替房屋產權證,並當場將兩張證明退給家長。

8月20日當天晚上,學校工作人員按照該家長提供的家庭住址上門家訪核實,發現該家長並不住在其向學校提供的家庭住址(事實上其實際家庭住址是在晉安區,其女兒小學劃片也應在晉安區)。

學校於8月22日通知該學生家長到學校領回證件,並告知因家庭住址不符合要求無法接受其女兒的入學報名。該學生家長22日到學校領取證件,學校工作人員要求其交回收條,該學生家長稱來時匆忙忘記把收條帶來,答應過一兩天帶來。

學校老師考慮到學生報名在即需要證件,就答應了家長先把證件退還給家長,收條沒有當場收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2008年11月19日,該學生家長作為學生的法定監護人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把學校告上法庭,要求學校返還原物即返還戶口本及兒童預防接種證。

其證據是學校的為其開具的證件收條一張。作為被告的學校進行了答辯,要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並提供了證據。

本案件經過法院三度開庭,並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2009年4月3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不服,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本案還在審理過程當中。

3、高樓中的1301室在除夕之夜著火,1401的某先生及時發現了火勢,並且作為一個素質公民,某先生報火警並且去找物業,由於是除夕之夜,所以消防員暫時趕不過來,物業先派人來滅火,但是無法正面進入1301,於是決定從14樓滅火。

但是14樓的住戶都不願意讓物業進入他們家裡作為滅火通道,這個時候某先生主動要求物業通過他們家來滅火,這時候所有的人都被疏散到了13樓,過了半個小時火勢被控制,物業得知消防員快到了,於是陸續從房中撤出,但是某先生發現樓道內水漫金山,往上看發現都是從他家裡溢出的。

他想上去看,但是被保安攔住,說火勢還沒有完全撲滅。這時某先生抓住一個物業人員詢問他是否關閉了消防龍頭,那人說忘記了。10分鍾後消防員來了,成功撲滅火勢,又10分鍾後消防員撤出。

這時某先生回家發現自己的木質地板已經完全濕透,室內有20cm的積水,半年之後完全腐爛,家裡電器完全不能使用,在梅雨季節滿屋子的蟲子,平均每平方米有上千條蟲子,無法住人,於是將物業告上法庭,但是物業以住戶沒有證據證明是他們所為,也可能是消防員所為,最終一審判決原告某先生敗訴。

4、2006年4月21日,廣州青年許霆與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機故障漏洞取款,許取出17.5萬元,郭取出1.8萬元。事發後,郭主動自首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而許霆潛逃一年落網。

2007年12月一審,許霆被廣州中院判處無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發回廣州中院重審改判5年有期徒刑。

2006年4月21日晚10時,被告人許霆來到天河區黃埔大道某銀行的ATM取款機取款。結果取出1000元後,他驚訝地發現銀行卡賬戶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許霆連續取款5.4萬元。當晚,許霆回到住處,將此事告訴了同伴郭安山。

兩人隨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後反復操作多次。後經警方查實,許霆先後取款171筆,合計17.5萬元;郭安山則取款1.8萬元。事後,二人各攜贓款潛逃。

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並全額退還贓款1.8萬元。經天河區法院審理後,法院認定其構成盜竊罪,但考慮到其自首並主動退贓,故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1000元。

而潛逃一年的許霆,17.5萬元贓款因投資失敗而揮霍一空,今年5月在陝西寶雞火車站被警方抓獲。日前,廣州市中院審理後認為,被告許霆以非法侵佔為目的,夥同同案人採用秘密手段,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遂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許霆隨後提出上訴,2008年3月,廣州中院認定許霆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許霆再度上訴,2008年5月,廣東省高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5、「辱母殺人案」一經曝光,就引發熱議,一是被刺殺者杜志浩的極端侮辱於歡母親的行為引起公憤,二是對當地警方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引起質疑,三是當事人於歡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的結果引起公眾不滿。

「辱母案」從一開始可能就註定了悲劇,首先於歡為周轉資金而借款高利貸,後因欠款未能即使還上而招致暴力催款,中途母子二人有打過市長熱線110卻無人幫助,就在實發當天,警察還介入過此事,但只是說一句「要賬可以,但是不能動手打人」草草了事。

造成警察走後於歡看到母親被羞辱後,情緒崩潰,拿刀捅傷了三個催款人,其中杜志浩因失血休剋死亡,其他兩位一重傷一輕傷。

法院予以判處於歡無期徒刑的判決,一部分人認為法律即是法律無關於同情,一部分人認為,法律是為人而定,應該符合人性。歸根究底是法律和道德之間的沖突。

於法,法院認為,於歡拿刀捅傷他人不在正當防衛范疇,屬於故意傷人,並造成一死兩傷,又鑒於暴力催款行為惡劣判處於歡無期徒刑。

於德,人性上,如果親眼看到自己的母親收人百般凌辱,又求救無助的情況下,人的情緒會處於崩潰狀態,感受到人性的冷漠後,出於防止母親再受到非人的侮辱,當事人只能動起殺人的念頭,也可以說是預防性殺人。

(7)道德傷害事件擴展閱讀:

法與道德的聯系

社會主義法與共產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

它在思想建設方面的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理論,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集體主義思想,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和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等等。概括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紀律。

❽ 近年社會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小悅悅遭碾壓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上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

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陳賢妹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小悅悅在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重症監護室,腦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腦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32分離世。

拾荒阿姨陳姨救人的過程,恰好被事發地旁邊一間勞保店的視頻監控記錄,這段視頻還包括在陳姨之前路過的18個人。陳姨並不知道,她是第19個路人,前18個,或是視而不見,或是看兩眼然後離開。

第一個人:一名白衣深色褲男子,左右張望後,徑直從小悅悅腳邊經過; 第二個人:摩托車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悅悅,一拐彎繞過離開; 第三個人:淺色長袖衣服男,一直盯著小悅悅,然後像躲著走,越來越遠。

第四個人:開著藍色後尾箱三輪車男, 從店鋪門口兩次橫向經過, 對2 米外的小悅悅視若無睹。

第五個人: 踩著三輪車的藍衣男子;

第六個人:另一摩托車男經過;

第七個人:黑衣男子開摩托車經過,不斷回望小悅悅;

第八個人:一名中年女子帶著黃衣小女孩經過,看了幾眼沒有停步; 第九個人:一個穿雨衣的摩托車男子經過;

第十個人:穿著藍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悅悅身邊來回兩次,除了驚異的目光外再無動作。??

記錄這一切的視頻,來自廣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華勞保經營部,事發地點恰好就是該店鋪的門前。這間勞保店位於兩條巷道的交叉口,與多數商家一樣,其兩邊的門口上方均安裝了視頻監控。不料,其中一邊的視頻監控,剛好拍下悅悅兩度被碾壓的全過程。

❾ 生活中有哪些道德綁架的行為

相聲演員郭德綱曾說過💡

有些人不明白任何情況,就來勸你一定要大度,對於這種人,你要遠離他,因為雷劈他的時候都會連累到你。

結束語💡

君子只嚴格要求自己,小人則對別人求全責備。但願大家能夠遠離那些喜歡道德綁架的人,但願大家能夠牢記這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❿ 法律與道德碰撞的案例有哪些

法律與道德碰撞的案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台等83路車。人來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鑒定後構成8級傷殘,醫葯費花了不少。老太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
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一、是否相撞;
二、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然而這件轟動一時的案子居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悄無聲息的和解了。
200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兩會新聞中心就「司法公正」問題接受中外記者的集體采訪時透露,南京彭宇案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並且申請撤回上訴,最後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且雙方當事人對案件處理結果都表示滿意。
我們暫且不管該案為何會達成和解,而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來分析此案。
此案中,我們必須確定老太太是自己摔倒的還是被彭宇撞倒的。這是本案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本案定案的前提。是必須證實的,而不能靠推測。
如果是老太太自己摔倒的,那麼不僅不能對其進行懲罰,當事人及其家屬還應該向他道歉致謝,社會也應該支持和鼓勵,並加以弘揚,而老太太及其家屬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則應該受到譴責,以維護道德和法律的尊嚴;反之,如果是其將老太太撞倒,則其應該負擔全部的醫療費用及相應的康復療養費用。而法院更不能光憑推測來定案,從這個角度來講,法院的判決可謂荒唐之極,是一種相當不負責任的做法。是對社會道德的踐踏。
但是法律有它的准則,它是無情的,也不會考慮什麼道德因素。此案中,由於沒有弄清楚老太太是否是被撞到,因此無論法院做出什麼樣的判決,都是有悖於道德的。
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該案之所以在網路和新聞媒體上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因為當前國民的法律意識提升的表現,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人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類似情況。此事件發生之後,我多次聽到有家長如此教育孩子,「以後碰到有人倒在地上一定不能一個人去扶,最好叫別人去,或者跟別人一起,如果附近實在沒人的話就最好別管。」由此可見這個案件對人們的影響有多大,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危言聳聽,可是有這么一個先例在眼前誰能不提防。畢竟人人都需要必要的自我保護,誰都不希望做好事還要承擔所謂的法律責任。如果是這樣那我寧願不做好人也罷。但是根據法院做出的判決,我們的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將被無情的踐踏。
不可否認,當前社會的道德水準並不能令人滿意。但是,即使不是人人都以助人為樂,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不會出手幫助別人,不過也不至於違背基本道德去做傷天害理的事,違法犯罪的畢竟是少數,通過撒謊的手段去傷害別人的人也不多。所以我傾向於認為老太太及其家屬即原告誤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法官在判決書說理當中闡明的社會情理,並以此為由作出不利於被告的結論,在道德導向上確有不妥之傾向。如果這樣來認識情理,那麼我們還需要發揚雷鋒精神嗎?就算不是雷鋒,難道我們當今社會已經不能相信存在這樣做好事人了?我認為,我們生活當中並不缺乏這樣的好人好事,至少我們應該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大多數人也許不會像雷鋒那樣天天做好事,但偶爾做回好事應該不是不可能的。而該案的判決卻幾乎把做好事的可能性忽略,事實上就是對當前社會的道德水準評價過低所致,而且客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公民做好事的積極性。
因此,在執法機關處理類似的法律與道德有一定抵觸的案件時,應當慎重抉擇,既要維護司法的公正性,也要兼顧道德的尊嚴。而且立法部門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也要充分考慮道德的影響,千萬不要讓法律吧道德的腰給撞折了。

熱點內容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