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監督
Ⅰ 中國法治監督是什麼組織
由北京科創奉真信息技術研究院主辦,中國法治監督網路維權促進會、環球網路早報支持協辦的《華夏調研網(中國法治監督專刊)》,是全國最早,也是全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弱勢群體,「傳遞法治信息,反映民眾心聲」的非經營、非盈利、公益性法治信息調研、傳播類網站。本刊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替群眾解難,為政府分憂。點滴記錄中國法治進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監督執法,促進立法,服務百姓為己任。讓網民通過網路達到學法、懂法、用法、遵紀守法的目的。《中國法治監督專刊》設有:編輯部,輿情信息部,普法辦公室,法治與人權研究課題組,聯動記者部;在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的基礎上,依法運用多種合法有效途徑,為急需輿論支持和法律援助的群體提供免費全方位的法治信息服務與法律咨詢;適應受眾對法治信息服務的全新要求,把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完美結合。以有實力的專業傳統媒體作後盾,走強強合作的發展道路。
一直以來,《中國法治監督專刊》秉承「公信力決定影響力」的宗旨,為網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資訊,並與多家律師事務所建立戰略聯盟,通過法規的檢索,法律咨詢,法律援助,體現中國法治監督專刊在剛性的法律背後的柔情,有麻煩的網民在這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本網「願做一粒鋪路石,讓受害者踩著我們通向勝訴的目標;願做一道彩虹橋,讓黨和群眾的心連結得更緊更暖」。我們將法治文明建設進行到底,真誠歡迎關注中國法治建設和法制進程的各界人士精誠合作。
Ⅱ 法制監督與督察監督有何聯系和區別
法治監督與督察監督的聯系和區別有他們之間的聯系呢,都是通過進行監督,讓公共服務設施還有人民更好區別呢,在於一個是利用有效的法律,一個呢,是派人進行監督
Ⅲ 論述我國憲法規定的法制監督體系及特點
憲法監督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組成部分。它保障著憲法正確的、充分的實施,維護並鞏固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基礎,因而在國家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國的憲法監督制度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總結了長期的歷史經驗而逐步建立並發展起來,是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督制度。
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主要特點 :
一、從憲法監督的機關來看,我國的憲法監督屬於代議機關監督體制。
1、按照現行憲法的規定,我國憲法監督的權力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見我國憲法監督機關是代議機關,即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2、同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有協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進行憲法監督的職責。
3、強調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
二、從合憲審查的方式上看,我國憲法監督採取事前審和事後審相結合的方法。
1、事前審表現為對有關地方性法規的備案和批准程序,對違背憲法規定的地方性法規不予批准;
2、事後審表現為: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違背憲 法規定的立法;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違背憲法規定的行政法規;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三、從違憲制裁措施上看,我國憲法監督採取的措施有:
1、撤銷違背憲法的法律;
2、不批准違背憲法的法案;
3、罷免違憲責任者的職務;
4、責成違憲機關糾正違憲行為。
Ⅳ 為什麼說行政監督在本質上是法治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內涵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指有權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所行使的行政職權行為和遵紀守法狀況進行監督的組織和個人。對這一概念我們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行政法制監督主體范圍極其廣泛,它包括有權對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進行監督的一切組織和個人,具體包括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社會團體、人民群眾和大眾媒體等。相對於其他行政法主體來說,它的范圍要寬得多。
第二,不同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其對行政主體所實施的監督效力不一樣。一般來說在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中,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對行政主體及其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督可以產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改變具體行政行為、追究違法、違紀公務員的相關責任等。而國家機關系統以外的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如公民和大眾傳媒對監督對象的監督,往往不產生直接法律效力。
第三,行政法制監督主體與行政監督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系統外部的個人和組織,它所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和國家公務員,監督的內容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和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的狀況。而行政監督主體則正是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行政主體,它所監督的對象
則是行政相對人,監督的內容主要是行政相對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具體情況等。
國家工作人員是被監督的對象
Ⅳ 法制部門執法監督的主要方式
1.法律審核。公安法制部門按照規定及時對本級公安機關制發的規范性文件及與有關部回門會簽的文件進行答法律審核,提出法律審核意見;按照規定對下級公安機關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在職權范圍內做好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具體應用問題的請示與答復工作,嚴格執行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匯編、備案制度。
2.案件審核。公安法制部門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案件審核,重點對立案管轄是否合法,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合法,定性是否准確,處理意見是否適當,適用法律是否正確,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文書是否規范、完備以及其他與案件質量有關的事項行審核,提出審核意見,報本級公安機關領導決定。審核案件主要通過審查案卷的方式進行,必要時可以要求辦案部門就有關問題作出說明。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建立集體審議制度,落實工作責任,確保辦案質量,有針對性地解決案件審核中發現的問題。
3.組織執法檢查和專項、專案調查。
4.組織執法質量考核和評議。
5.依照法律、法規組織進行聽證、復議、復核辦理公安賠償,審核、審批收容教養案件。
6.代理行政訴訟案件。
7.進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
8.各級公安機關決定採取的其他方式。
Ⅵ 國家司法機關的教育法治監督的實例
法制監督的主體及其形式有:
1、立法監督。一般來說,西方國家的議回會擁有立法權、答財政權、監督權、彈劾權和條約權,這些權力構成對政府的直接的立法監督。
2、司法監督。司法機關所具有的監督權:行使違憲審查權;審理和判決行政訴訟案件。是一種外部的、直接產生法律效果的行政監督形式,是行政監督體系中強制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監督機制,也是國家運用監督手段維護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由專門的憲法法院或普通法院系統對政府頒布的行政法規或行政措施進行審查,以判斷其是否違反憲法;由司法機關對於政府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進行審理和裁判,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我國,司法機關對行政的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公務員實施的監督。
3、檢察監督。在許多國家裡,檢察機關是代表政府追究責任和提起公訴的機關,是一種行使司法行政權的國家機關,其所進行的監督可稱為檢察監督。
4、黨的監督。黨對政府及其官員的監督主要指執政黨的監督。
Ⅶ 什麼"法制監督"
法制監督的復主體及其形式有:制
1、立法監督。一般來說,西方國家的議會擁有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彈劾權和條約權,這些權力構成對政府的直接的立法監督。
2、司法監督。司法機關所具有的監督權:行使違憲審查權;審理和判決行政訴訟案件。是一種外部的、直接產生法律效果的行政監督形式,是行政監督體系中強制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監督機制,也是國家運用監督手段維護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由專門的憲法法院或普通法院系統對政府頒布的行政法規或行政措施進行審查,以判斷其是否違反憲法;由司法機關對於政府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進行審理和裁判,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我國,司法機關對行政的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公務員實施的監督。
3、檢察監督。在許多國家裡,檢察機關是代表政府追究責任和提起公訴的機關,是一種行使司法行政權的國家機關,其所進行的監督可稱為檢察監督。
4、黨的監督。黨對政府及其官員的監督主要指執政黨的監督。
Ⅷ 推進法治監督工作規范性 程序化 制度化 應該發揮哪些監督的合力
推進法制監督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應該加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共同努力。
Ⅸ 法治監督體系包括哪些
我國的法律監督體系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專督,尤其是最高國家屬權力機關的監督;
(2)行政機關的監督;
(3)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4)社會監督(包括社會組織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
(5)黨的監督。
Ⅹ 行政監督與行政法制監督(監督行政)有什麼不同
行政監督與監督行政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監督是行政權的一種形式,又稱行政監督檢查;監督行政是對行政的監督。行政監督檢查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能所實施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並能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監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社會性,有的具有法律意義,有的不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
2、監督的主體不一樣。行政監督是對政府和行政人員進行監督;監督行政是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是否遵守法律進行監督。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而監督行政的主體主要是行政主體以外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
3、監督的對象和客體不同。行政監督檢查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其客體是行政相對人的守法行為和執行行政決定、命令情況等。而監督行政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其客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所實施的行為。
4、監督內容不同。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是指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群眾組織、民主黨派、公民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遵守法律,執行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的活動。
(10)法治監督擴展閱讀:
監督是即對現場或某一特定環節、過程進行監視、督促和管理。使其結果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行政監督可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通常由:
1、以行政監督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監督與特別監督。
2、以行政監督的內容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安、工商、海關、資源、環境保護、審計等行政監督。
3、以其實施的時期為標准,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4、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