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觀

社會道德觀

發布時間: 2020-12-31 08:57:51

A. 什麼是道德

先解抄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襲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它不是鐵的教條,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B. 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價值觀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歷史性與選擇性、主觀性的特點。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准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佔的地位為核心。

(2)社會道德觀擴展閱讀: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人或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

個人道德觀正確與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會影響企業營銷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標准及營銷策略道德水準的高低。

道德作為調節公民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規范,具有行為准則的功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從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明確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實踐性。

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人們行為的動機受價值觀的支配和制約,價值觀對動機模式有重要影響,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動機的目的方向受價值觀的支配,只有那些經過價值判斷被認為是可取的,才能轉換為行為的動機,並以此為目標引導人們的行為。

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因而,它從某個方面反映了人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反映了人的主觀認知世界。

C. 社會道德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最近看到兩個關於「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的事例,讀後讓我感慨良深。

第一個事例是關於一個得了心臟病的司機的故事。當他在開車送乘客的時候,心臟病突發,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鍾,他緩緩地把車停在了路邊,讓乘客們安全下車,然後把車熄火,確保交通正常運行。做完這些之後,一個人靜靜地趴在方向盤上,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個司機姓黃,這個模範的名字已經被廣大群眾牢牢記在了心裡。

還有一份資料,內容是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用「化學武器」燒熊。在北京的一個動物園里,已經發生了好幾次「燒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費解的是,「燒熊殺手」都是一個人--- 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這又是一篇關於社會公德的事例,卻與上一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上兩個正反事例都說明了一個社會公德的問題。那個司機的品質很好,為了不發生危險事件,在他寶貴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分鍾里做了三件事,保證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個事例中的那個學生令人發指,難道他與熊之間有著血海深仇嗎?可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呀,怎麼能說燒就燒了呢?難道這個學生就沒有想到燒熊的後果嗎?為了燒熊而犯法,這樣值得嗎?這可真是一個有著八九十年歷史的清華大學的恥辱啊!

編輯本段同義詞與社會公德 相同

開放分類: 詞語

【詞語】:社會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注音】:shè huì/kuài gōng dé

【釋義】:簡稱「公德」。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與「私德」相對。公德指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它對維系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我認為,個人修養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於個人修養的討論和研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現在我國也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這些傳統美德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比如在當今社會,保護環境就應當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D. 道德觀有哪些基本內涵

道德觀是人們對社會道德現象的系統性觀點,是人們在特定社會生活內條件中,依據特定社會容立場和價值觀,對社會道德現象觀察、認識的結果,其核心是善惡觀,主要內容涉及正義、義務、良心、榮譽、人格、幸福等觀念。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利益集團都會有不同的道德觀。

道德觀是我們每個公務員意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面對利益,道德觀決定了我們每個公務員應該干什麼和不應該干什麼。

道德觀是在道德認識基礎上所形成的對道德的一般觀點。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德與道德觀分別是道德活動主體的認識對象與認識結果。道德現象是道德觀形成的客觀事實,道德觀是對客觀道德現象的主觀反映。

既然道德觀是對道德現象的主觀認識或反映,那麼,就必然引發出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同的認識主體,由於不同的原因,或者是出於不同利益集團對於既有利益損益的不同態度,或者是出於認識能力的缺憾及認識的偏頗,對同一道德現象往往會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與不同的道德觀;由於人們對社會同一道德現象所關注的側重點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道德觀。

E. 什麼是社會道德觀念

痛極不罵爹娘,怒極不說污穢;你本身就不好,又何怨他人……

F. 社會道德觀的必要性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偉大目標的確立,必然要求公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與之相適應。
1.社會主義道德觀是推進社會生活和諧的積極力量。道德觀作為人們對某種社會行為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與判斷,決定著人們對價值目標的追求,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取向,有什麼樣的道德觀就有什麼樣的社會行為。
2.社會主義道德觀是克服個體利益追求多樣化、維護全社會整體利益的精神保證。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轉型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公民在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新的特點:一方面,佔主流地位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內涵不斷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的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相互交織,進步觀念與落後觀念相互影響。思想道德的多樣化是與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違背的,和諧首先應該強調的是整體的和諧,要想克服利益追求多元化、維護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必須使科學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念與當前歷史條件相適應,並且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價值原則與行為准則。
3.社會主義道德觀是抵制世界范圍內各種資產階級腐朽道德的有力屏障。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有世界眼光,認真研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貫徹洋為中用的方針,善於從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營養、發展自己,更要採取分析的態度,區分先進和落後、科學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積極吸收先進、科學、有益的東西,堅決抵制落後、腐朽、有害的東西,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G. 什麼是道德觀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則內和規范.它不是鐵的教條容,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H. 公平社會道德觀 社會契約道德觀怎麼區別

公平社會道德觀從分配的方式強調,薪資分配不因性別、種族、年齡、資歷等差異而版不公,應消除這權些因素在工資分配中的影響。
社會契約道德觀強調以地域為核心,應入鄉隨俗。如位於不同區域的員工,可能能力、職位、性別、年齡這些人口指標相近,但可能工資上待遇上會很大差別。
其實兩種觀念下的很多做法,恰恰相反。公平社會道德觀理論上是合理的,但執行中往往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表面上的公平可能掩蓋了事實的不公平,反倒不利於企業效益的提高,比如大鍋飯。而社會契約理論同樣存在問題,雖然入鄉隨俗是可以理解的,但契約主義的泛濫,一樣會出現很多問題。

I. 不同社會道德觀

不是一致的 ,就像有錢人生活和窮人之間的生活之間的區別。
富人貶低有錢人提高自己的身價,這在窮人看來是沒道德的 。
但是對於富人來說這是對的 ,這樣才能突出他們的地位。

J. 什麼是社會道德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最近看到兩個關於「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的事例,讀後讓我感慨良深。
第一個事例是關於一個得了心臟病的司機的故事。當他在開車送乘客的時候,心臟病突發,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鍾,他緩緩地把車停在了路邊,讓乘客們安全下車,然後把車熄火,確保交通正常運行。做完這些之後,一個人靜靜地趴在方向盤上,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個司機姓黃,這個模範的名字已經被廣大群眾牢牢記在了心裡。
還有一份資料,內容是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用「化學武器」燒熊。在北京的一個動物園里,已經發生了好幾次「燒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費解的是,「燒熊殺手」都是一個人--- 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這又是一篇關於社會公德的事例,卻與上一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上兩個正反事例都說明了一個社會公德的問題。那個司機的品質很好,為了不發生危險事件,在他寶貴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分鍾里做了三件事,保證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個事例中的那個學生令人發指,難道他與熊之間有著血海深仇嗎?可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呀,怎麼能說燒就燒了呢?難道這個學生就沒有想到燒熊的後果嗎?為了燒熊而犯法,這樣值得嗎?這可真是一個有著八九十年歷史的清華大學的恥辱啊!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