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道德古義
① 什麼叫倫理道德
什麼叫倫理道德, 什麼是倫理道德
簡單講,倫是類別、次序,倫理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文化中將其總結為五大類,即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中相處應該遵循的方法就叫倫理。這些關系都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
道德,道是道路,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中庸》說:率性之謂道,率性就是順應自性的意思,就是順應宇宙萬物本體的運行規律。道包括宇宙人生方方面面,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存在其自然的運行規律,因此說「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德,是達到萬物本體的方法。華夏文化中將其歸納為八條,稱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修養這八種品德,就能回歸「道」。因此「道德」其實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以及我們應當如何通達這種自然規律的方法,它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人為規律的。
倫理道德不容?
老實說,你分的清愛情與情親不?因為很多女生會對她男朋友說,你給我的感覺像父愛。說明什麼?說明你現在的想法只是一種潛在的喜歡,可是喜歡和愛還不一樣的,等等吧,等真愛到的時候,你再想想現在,保證你自己笑自己。
什麼是倫理道德觀?
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職業道德觀則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者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職業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對新聞職業道德原則、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規范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
在馬克思主義關於新聞職業道德的一系列觀點和理念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基礎和核心,它是決定和統率其它內容的東西。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 *** 人的根本宗旨,是無產階級各項事業的基本方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宣言》中指出:" *** 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 宣言》,第36-37頁,人民出版社)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 *** 人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而存在,而戰斗的。
*** 的表述則更加明確。他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說:"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 *** 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 *** 著作選讀》,下冊,第591、592頁,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但體現著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針,也包含著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內容。
1991年1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這個准則後來又經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兩次修訂,成為全國新聞界共同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條例。
這個准則規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這六條准則包括了對新聞工作者在政治、思想、業務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及其行為實踐的一種具體表述和體現。六條准則集中表述了一個核心思想:即新聞工作者必須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真理;必須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它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在品質和作風方面的嚴格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用它來規范自己的言行。
倫理道德問題
科技倫理問題:在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倫理,形成了強大的沖擊。比驚人的變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帶來的。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觀念?人類已經對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發出了新的挑戰。例如,
(1)計算機與通信技術誕生後結合了互聯網,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溝通方式,帶來了劃時代的巨大進步的方式,但也給道德構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如:計算機黑客,人格缺陷,信息污染問題,信息安全,違反了一系列違背了隱私和知識產權問題,文化霸權等傳統道德問題的現象,成為當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熱棘手的問題)。
(2)生物技術用於生產和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同時生存帶來顯著的變化,人工授精,體外受精,克隆技術引發的人類進化,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道德的影響人的尊嚴,社會和道德的關系問題;基因專利問題基因技術研究基因組和人類引起的,基因歧視,生命的遺傳決定論的危險,所謂的「優生」問題的人為干預,基因治療恐懼引起的倫理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負道德問題。
(3)核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核戰爭,核污染,消除核威脅和核訛詐和其他超級大國的各種問題的認識維護世界和平,保護人類安全的深切關注。
(4)所造成的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外空問題上的競爭空間資源的開發,空間環境問題的保護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5)納米技術的倫理問題的發展。通過調動人類的納米技術的發展將能單分子,原子來創建某種微型和超微型裝置或一些小體積的智能機,它們可以在許多不同的領域,被植入人體或人在大腦中發揮作用是有吸引力的應用之一,但也可以給人類不可預見的潛在危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給人們創造一個「道德風險」的恐慌,協調和穩定生活的社會秩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比驚人的變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帶來的。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觀念?人類已經對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發出了新的挑戰。
所以,我們要注意的倫理問題和研究技術引發了科技進步的關注可能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為了避免或減少由此引起混亂的社會影響,也給提高認識,積極評估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技倫理指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應建立和道德意識和對人類的規范,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遵循。在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倫理直接影響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間接和直接的影響日益突出道德。科技進步既有道德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但也有負面影響。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應該是正確的道德行為的指導下,使對人類健康的發展,但技術進步的好處的方向,需要正確的引導道德。的後果,如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人類長久以來自然的征服成功的生態危機眼花繚亂擺正人在自然界中沒有位置,誤以為自己是高手的性質,統治者和自然辱罵,肆意剝削發展各種資源。可以說,正是以發展科學技術,是人類或人類的禍害的利益,這是不是一門科學和技術本身可以決定,而且必須訴諸道德的力量。科學技術才有發展的正確道德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使人類走向健康發展,科學和技術造福社會的方向,道德帶來了負面影響只能是消除和道德調節的技巧緩和。因此,技術進步需要正確的引導道德。
隨著技術的工人是在科技,科技工作者如何從事科技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活動的方向的主要活動,因此,應加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積極並故意從事科學研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加強科學技術日益品德和倫理蘊涵的道德影響,因為科學家和科技活動的主體,這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從事科研活動,不能簡單純粹的「科學的科學「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後果,樹立真,善,美人們普遍認為,從純粹的現實和轉向求是善,美的統一,牢牢把握科研方向和技術實際應用中,仔細測量各種技術的選擇滿足人類的需求,也不會帶來危害人類,注重科研和全人類更加緊密的長期利益。
什麼世俗,什麼倫理道德
__世俗一般指現實的生活世界。
__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行為規范,道德就是通過非暴力性手段來維系的調整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在社會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要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__「倫理」一詞有時和「道德」通用,有時特指研究道德的科學——倫理學。
什麼是職場倫理道德
所謂職場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公司或企業人際關系的倫理和道德規范,本質是一種社會關系。它要求員工之間相互尊重,尊重彼此之間的隱私,男女之間正常交往,不做有違社會風俗的行為;同時,員工與管理者之間也應該遵守社會道德規范,人格平等,沒有封建附屬關系。健康的職場倫理道德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競爭力。
什麼是倫理道德之說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局部,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系緊張、人事沖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里。
現在我們通過人道倫常揭開傳統文化的一角:
古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為五倫:夫婦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朋友關系。
相應的,人類道德倫常是: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誠友信。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生活工作心情順暢,有安全感。
相反,人類若失去道德倫常,則表現為:家庭矛盾加劇,離婚率攀升;父母「孝養」孩子,自身卻老無所養的顛倒人倫,人喪失了做人的基礎;兄弟關系淡漠,甚而反目為仇;工作場上,上級欺壓下屬、下屬反叛上級或單位;人與人相互欺詐,沒有人情和信義。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至社會人際關系反常、緊張,社會缺乏信用和規則,沖突加劇,人們精神壓力大,內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學說,而是自然的關系法則。道德也沒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則生智慧,身有所得則健康長壽。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絕不是人為的框架,而是隨順自然的產物。」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倫理道德重要嗎?
倫理道德很重要,它是人類歷史幾千年發展的遺留的真理,也是人們遵守的道德准則,誰敢越雷池一步,都會遭到唾棄的。
② 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有哪些
一般說來,具有實踐特性的學科都以一定的社會生活領域為研究對象,並在此基礎上圈定相對穩定的知識范圍。所以,理解一門學科,關鍵要看它研究的社會生活領域究竟是什麼,而不能單從名稱出發去簡單理解。
應該說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自己的倫理學,只是它的表述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有關這類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早在先秦時代就有了明白的表達,即「人倫之理」。漢代開設的「大學」「小學」教育,雖然是按適學年齡劃分教育階段,但就其教育內容和宗旨來說,它不僅是祖傳的倫理道德禮儀教育之學,而且作為「治國理政和育人之道」就是學習並踐行倫理、道德、禮儀的倫理學或品德學。朱熹在作《經筵講義》時,確切說明:「古之為教者,有小子之學,有大人之學。」所謂「大人之學」,主要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謂「小子之學」,就是「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前者是學道,即窮理治世,後者是學文字和應對禮節。雖然所學內容和學問層次頗為懸殊,但都在倫理、道德和禮儀的范圍之內。古代設立學校以教天下之人,小學是大學的基礎,大學則要培養如荀子所說的「成人」——「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成人」就是有覺悟能擔當的成熟的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偏於個人物慾之蔽的脾性,復其善性而盡其人倫之理的理性。不難理解,所謂「大學之道」,其主旨就是使人從小到大,逐步通曉並踐行「人倫之理和為人之道」。這「人倫之理和為人之道」,就是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宋明時期的倫理道德之學已成熟為獨特的中國哲學)。
在古代中國,我們的先賢曾把聖人的言論、所學匯集起來稱之為經典,如早期由孔子、孟子講學記錄匯編而成的《論語》和《孟子》。在他們之後出現的許多傳世經典,也都有這個特色。如戰國時代荀子的著作,就是結合當時社會生活的實際,本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宗旨,對治國理政、人倫道德和禮儀文明分別討論。這種把倫理道德和禮儀融入現實的社會生活領域展開討論,是中國特有的探討「道」的一種方式。
荀子在《解蔽篇》中對「道」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於舉之。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故以為足而飾之,內以自亂,外以惑人。」曲解地論道,限於一隅之見,便不能提高對道的認識。不僅自己思慮會亂,若是用來處事還會蠱惑別人,危害事業,造成嚴重後果。所以,荀子接著就強調「衡」的作用:「何謂衡?曰:道。」(註:道,謂禮義)這個「衡」既指恆定的價值目標,又指根本的判斷標准,而用「衡」的關鍵在於「治心」。「心不知道則不可道而可非道」,「心知道然後可道。可道然後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則合於道人而不合於不道之人矣」。那麼,「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心未嘗不藏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滿也,然有所謂一。心未嘗不動也,然有所謂靜」,「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一而靜」。所以,中心在於「治心之道」。對心應導之以理,養之以情,不為物所引,則能定是非,決疑惑。而「治心之道」就在於「辟耳目之欲」,做到自強、自忍、自律。
③ 倫理什麼意思
倫理什麼意思介紹如下:
倫理是指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道德原則。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最一般規范。倫理學則是研究人類各種道德現象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1]倫理學起源於古希臘,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倫理學被稱之為「論善」,是一種關於善的學說。在中國古代,倫理學被稱之為「道德」,它是一種關於「善」的學說。
(1)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2) 習俗提供了倫梁嘩伍理學所依存的唯一基。
(3) 人倫關系,便是以倫理的觀點來建立合理的人際關系。
(4) 婚姻實質上是倫理關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義的倫理性的愛。
④ 倫理道德是什麼意思
倫理確實沒有什麼深刻而完整的了解,好象「倫理」二字與「道德」二字一起出現的次數比較多。關於「道德」,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那意思無非是說,「道」並非指的是一條具體的道路,而是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譬如幾何學上的「點,線,面」的概念,物理學上的「質點」的概念。那麼「道德」,就是指走路的德行,類似於約定俗成的交通秩序,引申為人在社會上為人處世的規則。那麼倫理與道德在內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倫:次序之謂也,「倫理」似乎便是指長幼尊卑的道理,比如中國有「天地君親師」的古訓。倫理與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節社會成員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則的作用。規則是為現實的存在不被破壞服務的,它本身並不倡導創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創新,而規則與創新的矛盾無一不是以創新的成功和規則的被打破之後形成新的規則而結束的,可以說形成了一種社會的「微擾」機制。
但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僅拿其所起的作用來定義一個詞是不充分的。況且「倫理」與「道德」似乎也是有著許多不同的。
除了「道德」所針對的客體遠較「倫理」所針對的客體寬泛之外,二者還有許多其他不同。比如「道德」是隨著社會所處的階段乃至文化環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規范的。舉三個例子:其一,在古代氏族部落里,財產是共有的,保留私有財產是不道德的,而拿走其他部落成員剛剛用過的工具也沒有什麼不道德。而在法律認可私有財產的現代社會,保留私有財產不再是不道德的,而拿走他人的工具則要徵求他人的意見。其二,在中國,問別人的年齡和薪水是很正常的,似乎還隱隱有點人文主義關懷的味道;而在西方某些國家,打聽年齡和薪水是不太道德的。其三:同性戀一般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而現在某些國家已通過法律承認其合法存在,似乎同性戀也在逐步擺脫其不道德的地位。
而「倫理」則似乎是有些不隨時間和空間漂移的東西在裡面。比如傳說中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通婚,雖說太古洪荒年代,兄妹通婚沒有太多道德非議,但終究是違背倫理的,在這里倫理似乎涉及到近親結婚導致後代基因缺陷幾率增大的問題。另外一對有意思的個案是瘋牛病和印尼一個島上某些部族成員患的一種奇怪的病,病人的腦組織會發生類似於瘋牛病的粥樣病變,盡管原因不詳,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居民中保留了一種陋習-吃人肉。將兩種病聯系起來看,就會發現一些類似。瘋牛病的起因也未能確證,但是所謂的動物性飼料-即一些牛的皮,肉,內臟和血液加工成的飼料在瘋牛病的爆發過程中至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或許就是元兇。
是否我們可以作一個大膽的設想:一些物種以同類為食,其蛋白質或核酸的某些缺陷(或潛缺陷)通過累積機制或自誘導機制或二者的綜合導致了該缺陷的最終的顯性表達。從人類所謂的「倫理」觀點來看,人吃人是違背倫理的,那麼牛吃牛肉也是違背牛的倫理的。請注意,人吃人是人自己做出的決定,而牛吃牛是在人類的商品利潤機制下產生的非自願的怪現象。
如果大自然在暝暝之中規定了不準同類相食的禁條,並通過讓違反此禁令者腦部發病來表示懲罰,也許在漫長的無文字記錄的人類演變道路上,人類經歷了無數次的此種天譴才慢慢形成了這種倫理的觀念。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倫理曲折地反映了生物體的分子層面上的一些規則。鑒於大多數這些分子層面的問題相對於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是晦暗不明的,僅僅由模糊的恐懼感或者無確定依據的直覺出發的「倫理」概念只能是一個非科學的概念,充滿了大量的在將來可被證實或證偽的先驗論的甚至神秘主義的命題。
顯然,以這樣一個不完善的概念是無法說服並阻止人類進行諸如克隆人體和幹細胞研究這樣的科學實驗的。這些實驗,甚至可以廣泛地說,一切科學研究都象潘多拉的盒子,我們所認識的世界的邊緣就是由這些盒子組成的。在打開之前,是無法預言一個盒子比另一個盒子更危險的。盒子被打開了,飛出的是什麼永遠既無法預料,也無法收回。況且,面對著科學工作者這一好奇心最強的群體,不被打開簡直比不讓兒童打開糖果盒都難。
對於克隆人的指斥來自社會的許多方面,說法也是多種多樣。各種反對意見大致可歸於兩類:一類是堅持尊重生命,保持人的尊嚴論點的,簡稱之為社會學派;另一類是對克隆生命體的生理缺陷可能危及人類生存有懷疑的,簡稱之為生理學派。應當說,兩類論點各有其合理的成分,是不能被全盤否定的,只是兩派論點都採取的不是切合實際的態度。
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的尊嚴也應該保持,但是,這種理想化的狀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是永遠不可能對於每個社會成員都得以實現的。比如某地區對礦工被埋的消息嚴加封鎖;某醫院對患者生命視同兒戲,等等。這些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我並不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相反,尊重生命,維護人的尊嚴始終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是,能實踐的程度是受各方面條件制約的。某患者家屬在求助無門後無奈給患者停掉了昂貴的進口葯劑,其斑斑血淚說明了一個問題,尊重生命是有成本的。同樣的,中國為什麼實行計劃生育,也是因為付不起人口過多的成本。
另外一個敏感的問題是安樂死和自殺。尊重生命和保持尊嚴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是會構成悖論的,觀眾們很容易為電影人物在忍辱偷生和殺身取義之間做出選擇,但是現實中的安樂死和自殺卻沉重和苦澀得多。很多問題是法律所顧及不到的,並且由於法律條文的剛性而或多或少造成局部細微的不合理,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樣的,所以制訂和修改法律是永遠不能停止的舞蹈。所以,僅從理性上說,我們應該在褻瀆生命的事件中辨明無過錯方和過錯方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而不應該僅在結局處片面地下結論。比如年邁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為了自己的尊嚴,不堪忍受子女的冷漠而自殺,是不應該再背上不尊重生命的罪狀的。而社會卻應從中警醒,採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追究相關者責任,完善養老制度等等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尊重生命也不應僵化到極端。絕對尊重生命就不應該給病人用葯,絕對維持尊嚴就不應該給病人動手術。因為第一次給病人用一種葯肯定冒了巨大風險,距離謀財害命也沒有多遠;第一次動手術之前如果沒有解剖經驗絕對談不上嚴肅,而解剖經驗不是來自於屍體就是來自於尊嚴不能自保者(戰俘,奴隸等)或是對於患者的蓄意的信息不披露。但是,正因了不尊重的第一次,才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另外,如果推開來講,人的尊嚴何以寶貴,其他生命體的尊嚴就可任意踐踏,恐怕誰也給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為生物界環環相扣,相互依存,厚此薄彼似乎是沒有依據的。
故,社會學派的反對意見可以休矣。
關於生理學派的反對意見,其杞人憂天的態度亦不足取。無疑,現階段克隆動物有一些問題,表現為成活率低,壽命短。但是自然生育的個體也並非完美無缺,有些甚至有嚴重疾患,結局會怎樣?許多有問題的個體夭折了,存活的也並沒有給生物界帶來毀滅性災難。因為自然界有一種自完善的機制。
恐懼是多餘的。克隆研究和幹細胞研究肯定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也會帶來一些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社會也會做出應激性反應,從而實現由亂到治,並帶動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有了汽車後世界上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電才有了其後的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引入佛教也沒有導致中華文明的消滅;有了器官移植也沒聽說誰沒事了隨便換個肝玩玩。說起違反「倫理」的產物典型之一-騾子,大家覺得也沒什麼恐怖
⑤ 倫理道德是什麼
作者:樂觀的悲觀者
鏈接:https://zhuanlan.hu.com/p/793726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1 倫理與道德(Ethic and Morality)
這決不是我們平常討論的一件小事,而是事關『人應該如何生活?』這一問題的大事。
——蘇格拉底
(柏拉圖,《王制》,352D)
倫理學旨在澄清人們應當如何生活的嘗試孫亂毀,這里有趣的是,它跳過了前階段的認識:什麼是生活。而直接討論第二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我想,這或許和「道德」(morality)一詞的由來有關。雖然一般情況下,我們並不會刻意區分所謂倫理(ethic)與道德,然而在古代,它們的指向並不相同。倫理(ethic)源於希臘文ethos,它的意思是人的品質、人格;而道德(morality)源於拉丁文moralis,它的意思是風俗。這樣看來,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或許我們可以通過認識論達到某種陪判對道德的認識(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了一個地方的風俗),這種對道德的最初認識是不存在歧義的。但我們卻很則備難通過細致的觀察產生對一個人品質的一致認識,必須要依靠某個更高的標准。
因此,「道德」一詞首先回答了「什麼是生活?」這個問題,繼而我們才能關注倫理一詞所代表的「我們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在後來漫長的發展中,「什麼是生活?」的回答逐漸讓位給社會學或人類學,因此道德與倫理在某種程度上統一了。
1.2 價值(Value)與規范性(normativity )
那麼為什麼 我們 對「什麼是生活?」(單純描述生活的樣態)很難出現歧義,而對「我們該如何生活?」(什麼是好的生活)卻很難產生統一的認識呢?
這就引入了 道德哲學中最為根本的概念——價值。我們會發現,分歧的本質來自於對「好」的不同認識,「好」本身必然存在著一些無法被描述性語言所窮盡的內容,這個內容一般被稱為「規范性」(normativity )。正是規范性,使得我們的哲學思考由理論理性(我能知道什麼)過渡到實踐理性(我該如何行動)領域,倫理學因為與自然科學在這方面的本質區別,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要不我還是不要加圖片了。。。
接下來,需要被處理的概念是「價值」(Value)。很容易推理出來的是,「規范性」代表了我們的價值判斷,自然的,價值也就成為了道德的起源。正是由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某些事物,會以一種只屬於人類的方式去看待它們,認識它們的價值。而對價值的判斷又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對價值的不同認識產生了不同的道德判斷。
這樣看來,我們很容易將道德的起源歸結到價值上。而對於價值的不同理解,也就成為了各種倫理學理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1.3善與正當(Good and Right)
當我們試圖知道,被稱之為價值的東西在世間的具體形態時。就涉及到了倫理學的下一個基本概念:善(good)。對於善,存在兩種對立的認識,一種傾向於將「善」理解為某種現實的、客觀的事物,如慾望 的滿足,可感的快樂。
比如:炎熱的夏天,喝了一杯汽水,感到很爽。這瓶汽水因為滿足了我的慾望,所以就是善的。這時的善可以被理解為 goodness。
另一種理解 則認為作為goodness的善太過於膚淺了,他們更傾向於將「善」理解為脫離一般經驗的幸福(well-being),理解為人的全面發展、精神的滿足、長遠的快樂等。
比如,現在努力掙錢雖然痛苦,但是卻可以帶來未來的快樂,因此現在的、經過深思熟慮的痛苦是善的。
雖然不同的理解會產生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論傾向,但無論對善持有何種理解,它總是承認善是有價值的。那麼,面對價值,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這就進入了下一個概念——正當。
一般來說,人類對於價值,會持有兩種 :促進或是敬重。對於價值的促進是指,一旦認識到價值的存在,我們就應該努力的提升它們。而另一種則是關於「敬重價值」的學說。它要求對於某個事物具有價值這一事實的恰當回應方式不應是力求盡可能多的創造它,而應當是敬重它。敬重價值的理由在於,我們再促進價值的過程中,由於人類的有限性,很可能適得其反或者產生一些不可接受的後果,對他人造成損害。
比如:假設父母看到了孩子具有學習圍棋的天賦,並且認可這種天賦是一種價值。然後他們遵循促進價值的態度,盡可能的促進孩子學習圍棋。但實際上,這個孩子的願望是 成為一名廚師,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他並不能感受到快樂。這樣,我們很難說對價值的促進是好的。
出於對 價值的敬重,由各種善的概念中分化出一種特殊的善——正當。正當要求我們去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這樣,前面所說的關於「規范性」的爭論,就可以用一種相對輕松的方式得到解決。我們可以懸置我們對價值的不同理解,然後規定一套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為模式」,要求所有人即使持有不同的價值判斷 也 必須遵守這套模式 。
比如:當看到希特勒落水這一事實時,A和B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判斷,A認為放任他淹死是道德的,這有助於促進人類的價值;B認為應該拯救他,然後讓他接受法律的審判,這才有利於促進人類的價值。可以看到,A和B的爭論或許無法快速的被解決,這時候他們就可以訴諸一種「正當」的程序去解決這個問題——假設他們都默認至少應該遞一個游泳圈吧——那麼,即使B滿心厭惡,也要去履行這個行為。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說正當派生於善,是因為所謂「正當」只不過是去除了有關「善」的具體內容,而並沒有排除」善「本身。一個不存在善的正當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如果認為對於價值的合理態度是促進,我們會贊同用善去定義正當。如果認為對於價值的合理態度是敬重,我們則傾向於設計一套獨立的規范,將正當優先於善之前。
總結:這里只列舉了三組概念,這些有助於初步了解 道德哲學研究的基本術語,關心的 旨趣。當然也可能比較枯燥。。。。。。。好吧,或許枯燥是由於我的原因。
如果對道德、規范性、正當有了基本的認識,我們可以得出的最基本結論有:
①倫理學 的目的在於准確的描述人們的道德判斷(對價值的理解)。
②當道德判斷(價值)沖突時,我們至少可以有兩種解決方式。
③倫理學的研究領域 是關聯於自然科學(社會學或者物理學),但又有所不同的領域。
⑥ 古代倫理道德有哪些內容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規范最早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尚書》中就有以親九族、協和萬邦的表述,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有禮、德、孝等文字,說明商代就已制定有體系性道德規范,出現了所謂六德,即知、仁、聖、義、忠、和的提法,西周時期,初步形成了以德攝政的倫理道德思想體系,開始了中國倫理道德思想的發展歷程,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展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創始人是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時值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他對社會紛爭和奴隸社會禮制州空崩解的獨特思考,使冊拆瞎他從自己的政治理念出發形成全面系統的道德思想,以仁御消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將孝、悌、禮、信等德目置於其下,形成了中國最早的道德學說。
⑦ 什麼叫倫理道德
倫理道德是一種規范,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內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容和。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於人性、人倫關系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倫理與道德是有著顯著區別的兩個概念,倫理范疇側重於反映人倫關系以及維持人倫關系所必須遵循的規則,道德范疇側重於反映道德活動或道德活動主體自身行為的應當;倫理是客觀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觀法,是自律的。
「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⑧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是什麼
傳統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在道德價值的最終目標上,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中國的文化形態中以人倫關系為中心的人和主義價值觀和行為追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中華民族突出的持征。強烈的和諧意識使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政治思想的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是—種倫理型文化,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說法可以把中國傳統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社會根基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社會政治結構及其意識形態。
⑨ 古人提倡的十種倫理道德即十義有什麼
《三字森渣凱經》中對十義的梁做說法是:「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此喚人所同」。
《禮記·禮運》里。 十義則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⑩ 封建倫理道德指什麼
封建倫理道德就是倫常,意思是封建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干名義,瀆倫常,敗風俗,皆王法之所必禁也。」
(10)倫理道德古義擴展閱讀:
封建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為不可改變的常道,故稱「倫常」。
倫常,意思是人類的倫理常態。詞條名字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性的定義。通常指倫理道德。在很多古籍中都有提及: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干名義,瀆倫常,敗風俗,皆王法之所必禁也。」《紅樓夢》第一○七回:「賈政最循規矩,在倫常上也講究的。」
聶紺弩《讀魯迅先生的》:「『古跡』之類本是用各種方法造出來的;關心倫常的人說是孝子孝女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