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婚姻家庭立法中的禮制原則

婚姻家庭立法中的禮制原則

發布時間: 2023-05-20 07:43:42

㈠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1、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是指公民有權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自主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不受任何人強制和干涉。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結婚自由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一方不得對另一方加以強迫,二是雙方以外的其他人,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組織等不得干涉。
2、一夫一妻制原則
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包含兩層含義:第一,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一個婦女也只能嫁一個丈夫;第二,婚姻應當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同性間不能形成婚姻。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目前除伊斯蘭教國家允許一夫多妻外,其他各國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一夫一妻制。
3、男女平等原則
婚姻法中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雙方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權利,負有平等的義務。
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原則。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是指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國家給予特殊的重視和保護。
5、實行計劃生育的原則
計劃生育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是人口大國,只有有計劃地控制人口繁衍,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相協調,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更大提高。
婚姻成立的要件
婚姻成立的要件,是指作為有效婚姻必須具備的條件,否則婚姻便會因為欠缺有效要件而無效或者可撤銷。
(一)實質要件
1、必須是異性男女,我國不承認同性婚姻。
2、男女雙方必須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合意。
3、必須達到法定婚齡。男的不得低於22周歲,女的不得低於20周歲。
4、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即不得重婚。
5、必須不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6、雙方必須均未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該結婚或暫緩結婚的疾病。
(二)形式要件——登記
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婚姻成立的時間是完成登記頒發結婚證之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㈡ 我國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婚姻自由、笑派鍵一夫一妻、羨廳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碰巧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㈢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5項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婚姻自由原則。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結婚自由是指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

二、一夫一妻原則。一切公開的或者隱蔽的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

三、男女平等原則。僅就婚姻法而言,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婚姻家灶謹庭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平等。在結婚和離婚方面,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在家庭關系中,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

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蠢和益的原則;

五、計劃生育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帶辯盯人的合法權益。

㈣ 民法典規定的結婚原則

《民法典》規定的結婚原則是:
1、婚姻家庭關系受國家保護。
2、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3、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㈤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原則都有哪些

(一)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亦稱婚姻自主,系指男女公民均有權依照法內律的規定,自主自願地決容定本人的婚姻問題,不受任何來自外力的強迫或干涉。
(二)一夫一妻原則 亦稱單偶制或雙單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為配偶的婚姻形式。
(三)男女平等原則 作為一般的法律原則,是指男女兩性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都處於平等的地位,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作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婚姻家庭主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不因性別而異。
(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原則。
(五)計劃生育原則 系指按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人們的生育行為進行計劃調節。生育制度與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關系。宏觀上的社會人口再生產,在微觀上是通過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為實現的。
(六)婚姻家庭主體的共同責任。我國婚姻法第4條是不可訴條款,規定:夫妻雙方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㈥ 中國的婚姻制度和婚姻法原則有哪些

一、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又稱婚姻自主,是指婚姻當事人享有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婚姻的權利。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有權基於本人的意志,自主自願地決定自己的婚姻問題,不受他人的干涉和強制。
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
結婚自由,就是結婚須男女雙方本人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者第三人加以干涉。保障婚姻自由,是為使男女雙方能夠依照婚姻法的規定,基於自己的意願結成共同生活的伴侶,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
所謂離婚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有權自主地處理離婚問題。雙方自願離婚的,可以協商離婚。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訴至法院解決。保障離婚自由,是為使無法維持的婚姻關系得以解除,當事人免除婚姻名存實亡的痛苦。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是統一的,二者相互結合缺一不可。
二、一夫一妻制原則
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一個婦女只能嫁一個丈夫,不能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締結婚姻。一夫一妻制是中國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在婚姻關繫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必要條件,也是男女真心相愛、建立美滿婚姻的要求。
三、男女平等原則
男女平等是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這個原則,男女兩性在婚姻關系和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婚姻法中男女平等的原則在內容上很廣泛,它包括:男女雙方在結婚、離婚問題上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其他男女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也是平等的。夫妻間、其他家庭成員間的平等關系,是我國男女兩性法律地位平等在婚姻家庭領域中的體現,它是建立美滿的婚姻關系和發展和睦的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
四、特別保護婦女、兒童、老人權益的原則
特別保護婦女、兒童、老人的權益,是婚姻法的一項重要原則。
特別保護婦女的權益和實行男女平等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制度使婦女獲得了同男子平等的權利,但重男輕女的舊習俗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完全消除。因此,法律不僅要規定男女平等,還要根據生活的實際情況,對婦女的權益給予特殊的保護。婚姻法中規定保護婦女的內容十分廣泛。如該法特別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特別保護婦女權益,對於促進婦女的徹底解放,有著重要意義。
保護兒童,是人類繁衍的需要。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婚姻法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這種義務不因離婚而免除,保障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的權益,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特別保護老人的權益,是家庭的重要任務。贍養老人,是我國人民的美德。父母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長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盡了自己的職責。當他們年老多病,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發生困難的時候,子女就要承擔起贍養的義務。
五、計劃生育原則
推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又一原則。夫妻應當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收養子女,也要符合計劃生育的原則。實行計劃生育,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有計劃地調節人口再生產的客觀要求。
延伸閱讀:
新婚姻法下的離婚條件
新婚姻法結婚年齡規定
新婚姻法全文
有關房產、離婚、孩子撫養

㈦ 關於中國婚姻家庭及其繼承的這樣一個制度在中國古典時期有著哪些原則

婚姻的意志
摘要:婚姻關系是人類社會文明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任何一種社會形態都存在婚姻關系,而且任何一種法律都必然要對其進行調整。馬克思的《論離婚法草案》正是揭示了婚姻的本質不是夫妻的任性,而是一種社會倫理關系。
關鍵詞:婚姻關系 法定婚齡 婚姻解除
一、婚姻的本質
(一)婚姻的目的和基礎
人們由戀愛到結婚是一個質變的過程。人們戀愛大多都是以結婚為目標前進的,但每個人結婚的目的又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出於相互依靠、相互依賴的心理需求;有的是出於經濟原因,希望從對方身上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或經濟幫助;有的是出於對對方的責任等。結婚目的的不同,就是對婚姻基礎的認識不同。
婚姻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婚姻的基礎也包括自然基礎和社會基礎。婚姻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婚姻關系是以兩性結合為自然基礎的,進而繁衍後代,這也是婚姻關系特殊的特徵。由此才能產生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庭關系。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中,就要遵循婚姻的自然屬性。比如,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同性戀結婚就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自然不符合婚姻的自然基礎,在法律上是不能予以承認的。所以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仍未承認同性婚姻的地位。再有,大多數國家都規定了法定婚齡,這也是尊重自然基礎的表現。人類的成長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一個過程,在立法中都應該考慮到。結婚年齡不宜過小,這樣雙方都還沒有發育成熟,一方面身體稚嫩不利於下一代的繁育,另一方面心智不成熟,夫妻雙方不能和睦相處,也不能夠很好的照顧、教育子女,這些都會產生社會問題,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年齡太大又不利於兩代人互相交流和照顧。立法規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各個國家的根據國情的不同,在結婚年齡的規定上有著不同立法。
婚姻立法要尊重自然規律,但是婚姻的社會基礎更具重要性,因為婚姻的社會基礎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差別,所以更應該在婚姻家庭的立法中得到重視。婚姻的社會基礎首先包括感情因素。感情因素是婚姻成立的基礎,也是婚姻解除的理由之一。我國《婚姻法》就規定了:「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其次,社會基礎還包括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雙方互敬互愛,互相照顧,互相忠實,照顧家庭成員,這是婚姻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一旦結婚組成家庭,就要與家庭成員一起生活,就不能任由自己的任性,要對家庭成員盡到照顧撫養的義務和責任。
但事實上,婚姻不是建立在單一的基礎之上的,而是多種基礎的綜合作用。婚姻的目的是相互依靠,相互依賴,永遠共同生活。在婚姻這種關系當中,夫妻雙方都在互相奉獻和犧牲,這樣才能維護婚姻的穩定,婚姻才能長久。這是婚姻的目的和核心。如果不是以此為目的,那麼當人們希望通過婚姻取得的其他東西比如金錢、名利等一旦得到,那這個婚姻實質上也就不存在了。正如馬克思所說,婚姻按其實質來說是已經離異了。
從另一個方面說,筆者認為,婚姻目的的不同也決定了婚姻制度的不同。在原始社會,人類生產能力低下,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為了生存人們群居在一起,為了解決生理需求人們之間沒有固定的配偶。這一時期根本談不上婚姻和家庭。之後,有了群婚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有了勞動分工,這樣人們也分開了,通婚只存在於一定的年齡階段中,但也沒有固定的配偶,由於人類的壽命很短,孩子的成活率也不高,所以為了種族的延續就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形成了群婚制。但仍是沒有婚姻基礎的。再之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由母系氏族過渡到更高級的父系氏族,這個時候女性的地位低下附屬於男性。這一時期形成了對偶婚,即一男一女形成不穩定的關系。後來,發展到封建社會,形成了一夫一妻制,但是此時的一夫一妻制與現代社會的一夫一妻制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夫一妻制是允許多妾的。正妻只能有一個,但是妾可以有很多。這個時候,婚姻的主意目的在於生育後代和繼承家庭財產或者顯示社會地位。所以一個男人可以有很多妻子,尤其是有錢有地位的人,更多的妻妾也是顯示其社會地位的象徵。但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一夫一妻製得到了空前的進步,婚姻的目的不再是為了生理需求或者簡單的繁衍後代更不是為了社會地位,此時的婚姻是以人們永久的共同生活、相伴終生為目的的。所以人們就要求了一人一個固定配偶,並且,人們也認識到近親繁衍不利於優化後代,對人類種族的繁衍不利,只有具有固定的配偶才能固定親屬關系,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這樣就形成了現代的一夫一妻制。
(二)婚姻的特徵
婚姻不但是人類自然屬性的需要也是社會屬性的需要,在各種社會形態中都是最主要的社會關系。婚姻作為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具有它特有的特徵。
首先,婚姻的特徵表現在婚姻主體的身份性上。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在婚姻關系中包涵了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兩個個體,這是其他社會關系所不具有的特點。民事關系、刑事關系的雙方或多方都不是有且只有兩個人,而且不具有這樣固定的性別搭配。婚姻的主體的身份特徵具有自然性,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這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是不可改變的社會發展規律。現在有的國家出現了同性戀結婚的現象,但是同性戀結婚即便作為婚姻,也不具有婚姻的本質,婚姻的自然屬性已經被打破,顛覆了倫理,不能作為真正的婚姻。
其次,婚姻具有穩定性。這既是婚姻的目的,也是婚姻的重要特徵。正如馬克思所說,婚姻是家庭的基礎。一個婚姻不僅會產生一個新的家庭還會將幾個原本沒有聯系的家庭連接起來。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每一個細胞的穩定都關繫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婚姻的穩定與和諧是家庭、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
再次,婚姻充滿了犧牲與奉獻。組成婚姻的男女無論基於什麼目的結婚,他們都要共同生活。人與人總是有差異的,在婚姻的共同生活中是要求同存異、互相包容、彼此關愛,這就要互相奉獻與犧牲。這樣婚姻家庭才能穩定和諧。
最後,婚姻包涵了共同生活的實質。在婚姻中,夫妻雙方有著共同的生活內容,還要共同面對困難,共同承擔照顧整個家庭的責任,這也是婚姻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這共同生活的內容這個婚姻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說是不具有婚姻實質的。
(三)婚姻的本質
上述討論了婚姻的這么多特徵,那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呢?從馬克思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婚姻的本質在於它的倫理性。馬克思說:「立法不是把婚姻看作是一種合乎倫理的制度,因此,婚姻的世俗本質被忽略了。」婚姻不是夫妻個人的意志,是一種倫理關系,兩個人結婚、離婚看似是兩個人的私人意志,但婚姻不能任由已婚者的任性,一旦結婚,就要受到婚姻法的規制。婚姻的本質是倫理性,倫理是人類在演進過程中發展而來的。婚姻的意志不是指婚姻關系雙方的意志,而是指婚姻的本質即婚姻的倫理實質。婚姻不僅包括兩個人的感情,還有子女撫養、夫妻共有財產這樣的關系,所以一個婚姻的成立也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組建。馬克思說:「如果婚姻不是家庭的基礎,那麼它就會像友誼一樣,也不是立法的對象了。」男女之間的愛情與友情一樣都是意志關系,不是法律調整的范圍,但是伴隨著婚姻關系的形成也會相應的形成一個家庭關系,這就邁進了法律調整的范圍。馬克思認為婚姻法立法時要遵循這種倫理性,反映這種倫理關系。法律是對現存社會規律的反映,它不能創造規律,而是表述社會規律。立法者不是在製造法律,發明法律,而是把婚姻法的內在規律表現出來,即把倫理關系表現出來。馬克思認為,倫理價值是婚姻的本質而倫理價值的基本內容是來自於現實的世俗社會的。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該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一條就體現了我國婚姻法的倫理基礎,是我國婚姻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婚姻法中增加的夫妻彼此忠實等各項義務,將婚姻中的愛情固定了下來,有利於家庭的穩固,社會的和諧。
二、婚姻法
婚姻法是國家對婚姻關系倫理實體的固定,是國家維護保護婚姻關系和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離婚這個問題上,馬克思是贊成實施嚴格離婚法的。馬克思說:「婚姻不能任由已婚者的任性,相反地,已婚者的任性應該服從婚姻的本質。」但是他也不否認離婚的自由。那麼離婚的標準是什麼呢?既不能縱容草率的離婚,也不能剝奪離婚的自由。對於離婚的條件,馬克思認為是婚姻已經死亡。婚姻的本質已經死亡也就意味著婚姻不再成為婚姻,也就是婚姻的倫理不復存在,此時它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外表和騙局。在婚姻法的立法中,對離婚條件的規定應當以婚姻關系中是否存在倫理價值為依據,婚姻死亡的標志是倫理價值的消滅,倫理價值又取決於現實的社會生活。所以離婚成立的條件不是由立法者的任性決定的,也不是由當事人的意志決定的,即使夫妻雙方的自由意志判斷婚姻已經死亡也不能代表他們的婚姻就沒有了倫理價值。婚姻的死亡的判斷應該根據客觀事實,這個客觀事實就是最無可懷疑的「徵象」,這樣才能確定倫理的死亡。立法者要根據這些徵象來確定離婚的條件和原則。
我國1980年《婚姻法》對離婚判決的法定條件採取的事概括性的規定,就是法律不具體列舉離婚的理由,製作抽象地概括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發生主觀臆斷、執法不統一的問題。現行2001年新《婚姻法》增加了示例性立法,法律先具體列舉一定的法定離婚理由,最後以一個抽象的、概括性的兜底條款加以規定,以彌補列舉理由之不足。我國《婚姻法》規定了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的五項法定情形: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又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的;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這些客觀條件的列舉可以看作是婚姻消亡的表徵,是在社會生活和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使得法官判案的時候減少了主觀因素,可以從客觀上判斷婚姻是否已經死亡,喪失了倫理的本質。
婚姻的死亡不是私人的任性,也不是立法者的任性,是取決於婚姻的倫理本質,而不是取決於當事人的願望。立法者只能規定婚姻在什麼條件下按其實質來說已經離異了,「法院判決的離婚只能是婚姻內部崩潰的記錄」。
馬克思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揭示了婚姻的倫理本質,並且指出婚姻的意志不是當事人的任性,婚姻應該以其本質的消亡為死亡,立法更應反映這一事實。這篇文章給我們婚姻法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思想指導,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

注釋: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2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頁.

參考文獻:
[1]夏吟蘭.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楊大文.親屬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利明.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親屬繼承篇.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楊晉玲.夫妻財產制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一、血緣家庭的紐帶
19世紀70年代,美國民族學家路·亨·摩爾根為了進一步研究人類史前史的可能,發表了《古代社會,或人類從蒙昧時代到文明時代的發展過程的研究》一書,該書指出一個部落分為若干母系血緣集團即母權制氏族,而這正是後來的父權制氏族的基礎。他找到了全部原始歷史的新基礎,並據此描繪出家庭式的略圖,從而揭示了原始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 現代社會,以血緣關系捆綁起來的家庭觀念也早已不像過去那麼濃烈,情感與道德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增大,社會關系越來越不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家庭的作用看似減小,但是它作為一個社會的基本單元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視家庭的建設,特別是家庭的倫理道德建設。

二、道德家庭與婚姻的支撐點
家庭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原則與規范。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會形態里有著不同的內容:夫妻相愛,志同道合,尊敬和贍養老人,撫養和教育子女,尊重家長,愛護弟妹等等。而家庭關系中的核心是夫妻關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規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愛幼,那麼,整個社會就可免除後顧之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堅實的基礎。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家庭道德建設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內涵也不同。在封建社會中,男性家長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是通行的戒律。男子有休妻的自由,女子卻沒有離夫的權利。男子可以再娶,女子卻不可以再嫁。《大戴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這七去在元明清三代的法典里都有明文規定,成為壓迫婦女的工具。封建道德要求女子絕對忠誠於男子,妻子對丈夫從一而終,夫死之後要守節。夫婦的倫理規范比較集中地體現在禮制中,《禮記·婚義》中規定:「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侍宗廟,下以繼後世。」婚姻的目的只是為了連接兩個家庭的利益,是為了傳宗接代和祭祀祖先,在這里夫婦雙方的感情和幸福不在考慮之列。
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的自由發展的空間不斷擴大,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個性獲得了充分的解放,原有的封閉觀念被打破,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進入家庭,帶動了家庭倫理道德文化向文明的方向發展。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自由戀愛,自主婚嫁;男女平等,長幼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員一律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注重婚姻質量,追求高水準的愛情生活,被視為成就、維系婚姻的價值趨向。但同時,在文明的家庭主流中也攙雜著大量的腐朽的家庭倫理生活的暗流,造成家庭倫理道德的模糊性和倫理行為的矛盾性。因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是一個婚姻與家庭幸福和穩固的保證。人的性愛需要早已從動物的自然本能發展成為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和社會實踐,兩性的關系也早已從單純的為物種的延續而結合的自然關系,發展成為在性愛基礎上具有強烈而持久的思想感情結合的一種特殊社會關系,成為人性和人的社會本質的特殊實現方式。馬克思也曾深刻地揭示了愛情的本質,認為愛情是只有從動物演變出來的人才有的,它已是人的社會需要,是人的行為,是人的社會關系,是人的本質的表現。婚姻與家庭的組建「是不是由於愛和對應的愛而發生的任何貪圖享受,破壞他人家庭,置道德於不顧的行為都是應當收到人們譴責的。愛情不是一閃即逝的,一旦雙方確立了愛情便以彼此結合為幸福,以分離為最大的不幸。但愛情偉大,婚姻繁瑣,要想經營好一個家庭不是唱唱高調就能經營好的,它需要夫妻雙方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和理解。這里也不排除另外一種情況,當熱戀甚至結合的雙方一旦面對愛情的潮起潮落時,不得不考慮分離。因為愛情的雙方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隨著生活的變遷、歲月的流逝,人的感情也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一方或雙方不愛了,或一方產生了新的愛情,離異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合乎愛情本質的、合乎道德的、合乎人性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麼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如果感情確實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斥,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於雙方或者對於社會都成為幸事。」 三、法律家庭與婚姻的守護者
婚姻家庭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國家的產生,原始社會中長期形成的有關婚姻、親屬的習慣和禁例等,就被注入了新的、階級的內容,開始轉化為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從世界歷史的范圍看,婚姻家庭法大致經歷了古代婚姻家庭法、近現代的資產階級國家的婚姻家庭法、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家庭法。中國古代的婚姻家庭法詳於禮而略於法,在奴隸社會,有關婚姻家庭的禮起著法的作用,而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是禮、律並用的。
新中國的婚姻家庭法則經歷了根本的制度變革。男尊女卑的夫權統治、漠視子女利益的家長專制式封建包辦婚姻、剝削階級的一夫多妻制和以「休妻」為主要方式的男子專權離婚等一系列有違女性尊嚴的不平等條令都被廢除,確立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社會主義婚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也分別從結婚、家庭關系、離婚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每個公民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認真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實現制度法律化和倫理道德化,使夫妻雙方從情感和諧做起,促進家庭和諧,進而保障社會主義國家的穩定和諧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血緣家庭的紐帶
19世紀70年代,美國民族學家路·亨·摩爾根為了進一步研究人類史前史的可能,發表了《古代社會,或人類從蒙昧時代到文明時代的發展過程的研究》一書,該書指出一個部落分為若干母系血緣集團即母權制氏族,而這正是後來的父權制氏族的基礎。他找到了全部原始歷史的新基礎,並據此描繪出家庭式的略圖,從而揭示了原始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 現代社會,以血緣關系捆綁起來的家庭觀念也早已不像過去那麼濃烈,情感與道德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增大,社會關系越來越不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家庭的作用看似減小,但是它作為一個社會的基本單元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視家庭的建設,特別是家庭的倫理道德建設。

二、道德家庭與婚姻的支撐點
家庭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的原則與規范。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會形態里有著不同的內容:夫妻相愛,志同道合,尊敬和贍養老人,撫養和教育子女,尊重家長,愛護弟妹等等。而家庭關系中的核心是夫妻關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遵守家庭道德的規范,做到夫妻和睦,尊老愛幼,那麼,整個社會就可免除後顧之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有了很堅實的基礎。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家庭道德建設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內涵也不同。在封建社會中,男性家長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是通行的戒律。男子有休妻的自由,女子卻沒有離夫的權利。男子可以再娶,女子卻不可以再嫁。《大戴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這七去在元明清三代的法典里都有明文規定,成為壓迫婦女的工具。封建道德要求女子絕對忠誠於男子,妻子對丈夫從一而終,夫死之後要守節。夫婦的倫理規范比較集中地體現在禮制中,《禮記·婚義》中規定:「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侍宗廟,下以繼後世。」婚姻的目的只是為了連接兩個家庭的利益,是為了傳宗接代和祭祀祖先,在這里夫婦雙方的感情和幸福不在考慮之列。
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的自由發展的空間不斷擴大,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個性獲得了充分的解放,原有的封閉觀念被打破,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進入家庭,帶動了家庭倫理道德文化向文明的方向發展。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自由戀愛,自主婚嫁;男女平等,長幼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員一律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注重婚姻質量,追求高水準的愛情生活,被視為成就、維系婚姻的價值趨向。但同時,在文明的家庭主流中也攙雜著大量的腐朽的家庭倫理生活的暗流,造成家庭倫理道德的模糊性和倫理行為的矛盾性。因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是一個婚姻與家庭幸福和穩固的保證。人的性愛需要早已從動物的自然本能發展成為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和社會實踐,兩性的關系也早已從單純的為物種的延續而結合的自然關系,發展成為在性愛基礎上具有強烈而持久的思想感情結合的一種特殊社會關系,成為人性和人的社會本質的特殊實現方式。馬克思也曾深刻地揭示了愛情的本質,認為愛情是只有從動物演變出來的人才有的,它已是人的社會需要,是人的行為,是人的社會關系,是人的本質的表現。婚姻與家庭的組建「是不是由於愛和對應的愛而發生的任何貪圖享受,破壞他人家庭,置道德於不顧的行為都是應當收到人們譴責的。愛情不是一閃即逝的,一旦雙方確立了愛情便以彼此結合為幸福,以分離為最大的不幸。但愛情偉大,婚姻繁瑣,要想經營好一個家庭不是唱唱高調就能經營好的,它需要夫妻雙方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和理解。這里也不排除另外一種情況,當熱戀甚至結合的雙方一旦面對愛情的潮起潮落時,不得不考慮分離。因為愛情的雙方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隨著生活的變遷、歲月的流逝,人的感情也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一方或雙方不愛了,或一方產生了新的愛情,離異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合乎愛情本質的、合乎道德的、合乎人性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麼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如果感情確實已消失或者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斥,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於雙方或者對於社會都成為幸事。」 三、法律家庭與婚姻的守護者
婚姻家庭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國家的產生,原始社會中長期形成的有關婚姻、親屬的習慣和禁例等,就被注入了新的、階級的內容,開始轉化為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從世界歷史的范圍看,婚姻家庭法大致經歷了古代婚姻家庭法、近現代的資產階級國家的婚姻家庭法、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家庭法。中國古代的婚姻家庭法詳於禮而略於法,在奴隸社會,有關婚姻家庭的禮起著法的作用,而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是禮、律並用的。
新中國的婚姻家庭法則經歷了根本的制度變革。男尊女卑的夫權統治、漠視子女利益的家長專制式封建包辦婚姻、剝削階級的一夫多妻制和以「休妻」為主要方式的男子專權離婚等一系列有違女性尊嚴的不平等條令都被廢除,確立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社會主義婚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也分別從結婚、家庭關系、離婚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每個公民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認真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實現制度法律化和倫理道德化,使夫妻雙方從情感和諧做起,促進家庭和諧,進而保障社會主義國家的穩定和諧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㈧ 簡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下面這個比較啰嗦一些,實際答題時候把小標題的筋給抄一下,然後簡單說明一下即可,沒有必要全要。
其實就是各個大項第一段抄一下即可。實在覺得太簡略就把後面一兩句話抄一點點即可。
供你參考。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一)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亦稱婚姻自主,系指男女公民均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自主自願地決定本人的婚姻問題,不受任何來自外力的強迫或干涉。
1、人們在婚姻關繫上有無自由,是形式上的自由還是實質上的自由,這並不僅僅取決於當事人的主觀願望,而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決定的。一般說來,古代社會不知婚姻自由為何物。恩格斯指出:「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在中國古代的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下,主婚權屬於當事人的祖父母、父母等尊長。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結合,是封建婚姻的合法形式;門當戶對和婚姻論財,是封建婚姻的實際內容。關於婚姻的解除,則實行以家族為本位的男子專權離婚。
2、婚姻是否自由是近現代婚姻制度和古代婚姻制度的根本分野。在歐洲,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潮萌發於文藝復興運動,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從思想、文化領域擴及政治、法律領域。法國大革命勝利後,在1791年憲法中率先宣示,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不久以後,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又確立了未經合意不得成立婚姻的原則。自此以後婚姻自由原則及其必然產物——共諾婚制,相繼為許多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所確認。共諾婚是以契約說為其理論依據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婚姻自由在一定意義上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實質上的自由。
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婚姻自由的普遍實現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按照我國婚姻家庭法的規定,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實行結婚自由,是為了使未婚男女和喪偶、離婚者能夠按照本人的意願,成立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關系。實行離婚自由,是為了使那些感情確已破裂、和好無望的夫妻,能夠通過法定途徑解除婚姻關系,使其有可能重建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對於婚姻自由來說,僅有結婚自由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離婚自由作為補充。
婚姻自由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實行婚姻自由並不是允許人們可以違反法律、道德為所欲為。我國婚姻家庭法為結婚規定了結婚的條件和程序,規定了離婚的程序和理由,這些規定具體指明了婚姻自由的范圍,劃清了婚姻問題上合法與違法的界限。婚姻自由的權利應當正當地行使,而不能濫用,不得借「自由『』之名侵害他人的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法律中的規定為婚姻自由權利的行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行使這種權利的思想基礎,包括動機和目的等,只能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加以評斷。
(二)一夫一妻原則 亦稱單偶制或雙單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則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有配偶者在婚姻終止即配偶死亡或離婚後,始得再行結婚。違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記,重婚於法無效,並須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取締賣淫、嫖娼活動等,也是維護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必然要求。一夫一妻原則同等地適用於男女雙方。
法律保障:禁止重婚(指有配偶者與他人結婚或一夫妻名義同居的行為)和禁止與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生活)。在民事上,重婚是結婚的禁止條件,不予登記,也是婚姻無效的原因,並且是另一方訴請離婚的法定理由,也是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發生根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法律後果:另一方訴請離婚,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三)男女平等原則 作為一般的法律原則,是指男女兩性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都處於平等的地位,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作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婚姻家庭主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不因性別而異。
從歷史上來看,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制度是男女不平等、婦女受壓迫的社會根源。廣大的勞動婦女身受來自剝削階級和男權制度的雙重壓迫。剝削階級中的婦女,也受男權制度的束縛。不論是封建制代替了奴隸制,還是資本主義制度代替了封建制,男女兩性始終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是以男女平等相標榜的,兩性在婚姻家庭領域和社會的其他領域,法律地位有在形式上漸趨平等之勢,但是,這種形式上的平等往往掩蓋事實上的不平等。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性法律地位的平等已經基本實現,但是,同實際生活中的完全平等仍有相當的距離。
我國婚姻家庭法在各項具體制度、具體規定中都鮮明地體現著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在結婚和離婚問題上,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完全平等的。夫妻、親子、祖孫、兄弟姐妹等關系中,不同性別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也是完全平等的。在婚姻、家庭和親屬關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項,均應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則處理。
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造成一定傷害的行為)。法律後果:另一方訴請離婚,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原則
保護婦女權益和實行男女平等是完全一致的,兩者並不矛盾。前者是後者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補充。在我國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制度和思想造成的後果,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完全消除,男女兩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尚有實際上的差別。應在堅持男女平等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在法律上加強保護婦女權益的力度。同時婦女還有其不同於男子的特殊權益要依法予以保護。保護婦女權益是我國婚姻家庭立法的長期傳統。我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以專章規定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對《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補充。
以婚姻為基礎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贍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會功能。我國婚姻家庭法中有關撫養教育、贍養扶助、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等規定,為兒童、老人的權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此外,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益保障法》等也有若干從家庭方面保護兒童、老****益的規定。
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指對家庭成員歧視、折磨、摧殘,使其在身體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為)和遺棄(指法定親屬中依法負有扶養、撫養、贍養義務的一方對需要扶養、撫養、贍養的另一方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
(五)計劃生育原則 系指按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人們的生育行為進行計劃調節。生育制度與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關系。宏觀上的社會人口再生產,在微觀上是通過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為實現的。
實行計劃生育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為主要目標。計劃生育對生育主體的基本要求是:少生、優生、適當地晚婚、晚育。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合理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對於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節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適當放寬。落實計劃生育措施,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義務。
(六)婚姻家庭主體的共同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4條是不可訴條款,規定:夫妻雙方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這條規定既有規范性,又有導向性。但它不是人民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具體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指出:「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因此,當事人提起婚姻家庭訴訟不能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還應當以相關法條為依據支持其訴訟請求。

㈨ 我國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基弊
1、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2、實行婚姻自由、一如鋒模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3、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基本原則】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渣緩親屬、近親屬及家庭成員】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熱點內容
小飯店收銀員規章 發布:2024-11-18 11:31:27 瀏覽:476
法官與劊子手百度雲 發布:2024-11-18 10:37:55 瀏覽:317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