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的關系
1. 全面依法治國與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關系
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就是要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的關系。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依法治國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的關系是關鍵。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好政治和法治的關系。首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必然反映在以憲法為統領的法律制度體繫上,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實踐之中。其次,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統一的。黨和法的統一關系,集中體現在黨領導立法,黨保證執法,黨支持司法,黨帶頭守法。最後,要處理好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和執法司法的重要指導。要善於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政策成為國家法律,並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從而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總而言之,法治興、黨興、國家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關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2. 如何准確認識關於依法治國的三大關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切實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落到實處,就必須在認識和行動上釐清和處理好三個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當前,存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現象,是因為部分地方和部門把權力凌駕於法治之上,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領導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首先,黨對依法治國負有領導責任。執政黨與法治關系的調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問題。我黨對法治負有領導責任,這是依法治國應有之義。必須正確認識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的關系,將黨對法治的領導應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其次,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是一致的。黨與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黨要領導法治不是說黨可以超越凌駕於法治之上。再次,黨的領導幹部依法執政,要帶頭遵守法律。《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員領導幹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接受管理,更應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要求和黨內法規去治國理政。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混同於普通黨員和群眾,應在依法執政中走在老百姓前面,帶頭遵守國家法律。
第二,正確處理治國理政與法治的關系。依法治國強調的就是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主體的政府應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依法確立政府的權力清單和法定責任清單,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加快改革政府的執法體制,把自己建設成為法治政府。首先,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法治政府與人治政府本質的區別是,人治政府往往權大於法、情大於法、人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制約,政府部門以權壓法,政府領導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現象普遍存在。法治政府的顯著標志是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決策程序、責任法定化,政府應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以政務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其次,政府要依法執政,接受法律監督。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政府部門野蠻執法現象,表明政府在執法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也反映了執法部門超脫於法律之外,存在著以權代法的行為,當執法過程中出現了不符合依法執政要求的現象時,就要求依法對政府執法機構和人員進行制約和監督,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堅持文明、公正執法。最後,要建設法治政府。治國理政是黨和政府的基本職責,治國理政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這就要求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
第三,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國需要繼續全面深化,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又離不開法治這個根本保障。因此,必須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改革要於法有據。首先,要改變過去一些地區和部門的「改革要上路,法律先讓路」的錯誤理念,堅持改革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其次,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法治思維是相對於人治思維的。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去推動改革,必須摒棄黨員領導幹部人治思維和方式;改變領導幹部以改革名義想怎麼樣干就怎麼樣乾的錯誤做法;改革中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在改革中堅持法治意識、法治精神、法治思維和法治的方式,確保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決策實施的合法性;最後,要實行改革法律責任倒查。要確保改革決策公開公正,為改革決策失誤倒查責任的落實創造條件,對重大決策要實行領導終身負責制,使改革決策於法有據,改革決策實施程序於法有據,改革失誤追查於法有據。
3. 依法行政 依法執政 依法治國的先後順序
你好!依法行政 依法執政 依法治國是按照內涵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 行政是與立法和司法並列的一項國家職能,依法行政表現了立法、司法對於行政的制約,更多的是表現政府在法律的框架下運作。執政是比行政更高層次的概念,包括了對社會整體發展方向的把握,提高到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依據法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依法治國,已經超越了一個政府、一個黨派的高度,而是將依法作為中國崛起於世界的必由之路。
4. 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正確嗎
說法是正確的。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二者的區別主要內表現在。容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利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依法行政的主體是政府。
二者相互聯系主要表現在都強調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5. 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什麼
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是邏輯層遞關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內部分。
依法治國由容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監督等內容組成。在這些內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與基礎。因為一個國家的整個管理活動,不僅是靠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社會管理機關來施行,而且主要是靠各級人民政府與國家執政機關的強制推進。如果各級行政機關都能依法行使職權,依法進行管理,那麼依法治國就有了基本保證和實現基礎。
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為依法行政創造了大環境和前提條件。如果沒有依法治國的方略和大環境,就根本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沒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就會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裡政府行使行政權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則,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6.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關系是什麼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關系如下:
一、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之間的關系
1.法治國家與法治政府的關系: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
2.法治國家與法治社會的關系: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條件;
3.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的關系: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保障,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二、法治國家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
1.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建設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之間的關系,為我們推進一體建設指明了方向。
2.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具有示範帶動作用,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3.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建設有助於解決社會治理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對化解社會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基礎性、長遠性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建設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人民網-積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7. 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區別
有么?
8. 依法治國就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就是依憲執政對還是錯
對的。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9. 依法治國首先是什麼依法執政關鍵是什麼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三、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必須保證憲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有效實施。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
四、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
10.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你好,三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離開其中任何一環,也無法真正實現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