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非法治方式

非法治方式

發布時間: 2023-05-25 11:54:13

① 請問你對「非依法必須公開招標的項目,由招標人自主決定採用公開招標還是邀請招標。」有文件出處沒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八條 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應當公開招標;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請招標: (一)技術復雜、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環境限制,只有少量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二)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的費用占項目合同金額的比例過大。有前款第二項所列情形,屬於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項目,由項目審批、核准部門在審批、核准項目時作出認定;其他項目由招標人申請有關行政監督部門作出認定。可查看比比招標采購網專家庫。

② 論述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

區別一:在思想上

法治思維是指人們以崇尚法律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人治思維是指人們以信奉人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

區別二:在依據上

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處理法律問題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於法或權大於法,它主張憑借個人尤其是掌權者、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德性和才智來治國平天下。

區別三:在方式上

法治思維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對待方式調節社會關系,解決矛盾糾紛,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而人治思維漠視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個人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隨、朝令夕改,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2)非法治方式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是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是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是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③ 法治國家和 非法治的定義

立法司法機構是否獨立

④ 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

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是依據國家監察法,是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案件的證據。依據《國家監察法》第三十三條監察機關依照本法規定收集的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調查人供述和辯解、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監察機關在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時,應當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

⑤ 非法治是什麼意思

當今世界,政治清明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崇高理想之一。要把這一理想變成現實,最基本的前提是,實現社會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入治思維主導向法治思維主導的現代化轉換。在這里,法治思維是指人們以崇尚法律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人治思維是指人們以信奉人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法治思維蘊含著從法律至上角度審視一切社會治理問題的傾向,它與人治思維的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法律至上與權力至尊的沖突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不在於是否強調完備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也不在於是否主張把法律作為基本的社會治理手段。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法治思維倡導法律至上,人治思維迷戀權力至尊。法律至上與權力至尊的沖突是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最根本的沖突,正是由於這一沖突,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必定是不兼容的,難以實現相互融合。人治思維並非不重視法律,但是人治思維中的法律只是當權者實現個人意志的工具。人治思維情境中的權大於法,權力支配一切,法治思維情境中的法大於權,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在確立法律權威的過程中,法治思維特別重視政府的作用,強調政府尊重法律從而引領社會大眾尊重法律。而在人治思維中,政府對法律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對法律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自己需要時就大講法律;當講法律對自己不利時,就把法律毫不猶豫地拋在一邊。
在法治思維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無論貧富貴賤都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執政精英也必須服從法律、嚴格依法辦事。在人治思維中,法律因人而異,人人平等之類的話語只是毫無意義的說辭而已。在面對弱者時,法律的威嚴神聖不可侵犯;當有權有勢者在場時,法律則淪為任由強權者隨意擺布的玩具。
在法治思維中,法律的至上權威總是與司法機構的獨立性聯系在一起,所以法治思維特別重視司法獨立,把司法獨立視為法治的關鍵要素,強調司法機構能夠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職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能隨意干涉。在司法獨立的前提下,司法機關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審查政府行為的合法性,促使政府機構的運作依據法律並服從法律,從而確立法律的至上權威。在人治思維中,司法機構只是政府權力的依附物,是實現執政者意圖的工具。
二、保障權利與漠視權利的沖突
保障權利是法治思維的靈魂。法治思維特別重視法律保障公民正當權利的基本功能,強調普通公民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通過法律的至上權威得以確認並受到強有力的保障,法律最大限度地抑制暴力、強權對公民自由權利的粗暴干涉。公民的法定權利限制了政府權力的作用空間,劃定了政府機構行使權力時不可逾越的邊界。一旦政府權力超出法定的作用空間而侵入公民的私人領域,公民可以藉助法律手段積極回應,司法機構就會追究有關政府機構和官員的法律責任,迫使政府機構和官員停止權力濫用並對受侵害的公民作出必要的補償,從而捍衛公民的合法權益。
在法治思維的視野中。能夠保護公民正當權利的法律是正義的良法,侵犯公民正當權利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正義的良法不但保護多數人的正當權利,而且也保護少數人的正當權利。與法治思維相反,人治思維高度關注公民的義務,把許許多多的義務隨意強加給公民,而對其權利毫不在意。在人治思維的框架下,法律充當的是管民、治民的工具,而不是保護公民權利的屏障。當正當權利受到當權者的肆意侵犯時,公民無法指望藉助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因為在人治思維主導的社會環境中利用法律途徑維權不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更重要的是,維權的結果常常因為得罪當權者反而使自己的正當權利受到更嚴重的侵犯。無奈之下,公民只能寄希望於通過告御狀、上訪等方式得到明君、清官的垂青。但是,對大多數有冤情的公民來說,他們遇到明君、清官的概率是極其低的,他們的權利訴求得到有效回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法治思維中,社會成員對法律的認同與服從是極其重要的,這種對法律的認同與服從建立在社會成員期待法律能夠保障自己權利的基礎之上。法治思維主張通過至高無上的法律確認社會成員的正當權利,為社會成員追求自己的利益、捍衛自己的權利提供可靠的保障,以此來增強社會成員對法律的認同與服從。在人治思維中,由於法律只是壓制民眾的工具而不是保障民眾權利的手段,所以民眾對法律不可能產生認同感,他們不會自覺地守法、護法,而只是迫不得已出於避害的考慮才順從法律。
三、規范權力與放縱權力的沖突
在法治思維中,人性是有缺陷的,而且這種缺陷不可能通過社會發展和個人的自我修養予以消除;如果缺乏有效的制約,任何掌握權力的人最終都會濫用權力。法治思維不相信通過道德教化可以讓當權者善用權力,而是高度重視通過嚴密有效的法律制度給當權者套上緊箍咒,以保證當權者即使存在濫用權力的不良企圖也難以為惡。而在人治思維中,人性是善的,只要讓道德高尚的人擁有權力,或者只要加強對當權者的道德教育,權力就不會被濫用。人治思維極力倡導修身養性,似乎只要找到了能夠嚴格自律的好官、清官,權力自然就會被合理運用,根本不需要通過法律制度對當權者的權力進行有效制約。
法治思維強調,法律的首要功能是制約政府權力。為了有效制約政府權力,必須通過法律制度實現權力的分立,在制度層面上消除過分集中的權力,並按照法律程序嚴格限定權力行使的邊界及方式,規范權力的正當使用。相反,人治思維主張高度集權,權力高度集中與人治思維如影隨形。在權力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權力不可能得到有效制約,它必定是放縱的、恣意妄為的。而放縱的權力必然導致嚴重的腐敗,政治清明最多隻能成為曇花一現。當然,有時候人治思維對腐敗現象也深惡痛絕,甚至會倡導聲勢浩大的反腐風暴,但是,由於人治思維主導的反腐敗不可能致力於消除過分集中的權力,不可能在制約權力的有效制度問題上痛下工夫,腐敗滋生蔓延的制度病源始終存在著,因此,這種反腐敗往往造成腐敗分子前赴後繼,腐敗越反越猖獗。 四、注重程序與拒斥程序的沖突
是否重視程序是區分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重要標准。法治思維特別注重程序,強調要對制度運行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作出明確的規定,使制度的每一個原則和每一條內容都能夠具體化為可操作性的規定。在法治思維中,法治內在地蘊涵著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程序,沒有程序保障的法治無非是海市蜃樓。只有在程序公正科學的基礎之上,法治建設才會富有成效。公正科學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構架,程序的完善程度是法治完善程度的基本標志。法治的演進過程,實質上就是法治程序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因此,為了確立和完善法治,法治思維特別強調公正科學的法治程序的優先地位。通過確立公正科學的法治程序,提升制度運行的規范化水平,消除制度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增強人們對未來的確定預期。如果一項制度缺乏公正科學的程序,那它就必定是存在嚴重漏洞的不健全制度。缺乏公正科學的程序,不但會造成制度運行的成本大大增加,而且會導致制度運行的結果出現無法預見的不確定性,這顯然與法治旨在消除不確定性和隨意性的基本理念相背離。
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是強調按照既定的程序辦事,即使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失誤,也必須通過限定的程序去加以糾正。人治思維中的執政階層和公眾則普遍輕視程序,許多程序設計不嚴密、不規范,人們常常因為權宜之計而隨意拋棄既定程序,造成權力運行恣意專橫,處理問題反復無常。在人治思維主導的社會中,雖然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但是,這些規章制度普遍缺乏公正科學的,程序作為支撐。許多制度在運作過程中,呈現出極其明顯的隨意性、不確定性。程序是制度順利運行的基本保障,如果缺乏具體規則、基本步驟、明確時限等方面的程序安排,就必然造成制度形同虛設,在實際運行中變形走樣。由於人治思維認識不到程序的重要價值,所以人洽思維主導建立的諸多制度必定存在顯而易見的大量缺陷和漏洞,這就為制度的執行者提供了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和腐敗機會,使他們能夠從個人和小團體的特殊利益出發隨心所欲地濫用權力,嚴重侵犯公眾利益、踐踏公平正義。
五、公開透明與暗箱操作的沖突
法治思維倡導辦事公開透明,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人治思維則迷戀暗箱操作,事情無論大小都喜歡搞得神神秘秘,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社會生活中,最終掌控權力、行使權力的總是少數人。而少數人的權力從根本上說是來源於社會大眾,當權者只是代表社會大眾行使權力。因此,法治思維十分重視權力運作的公開透明,強調當權者有責任和義務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行使權力。一般來說,權力運作的方式越公開越透明,官員在行使權力時濫用的可能性就會越小,濫用時被追究責任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反之,權力的暗箱操作越普遍,社會大眾分辨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權力運作是否越軌的難度就會越高,即使知道越軌了,公眾也缺乏足夠的證據和能力通過正當途徑去有效阻止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的越軌行為。
人治思維對公開透明不以為然,權力運作過程更多排斥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人們習慣於暗箱操作,似乎暗箱操作是約定俗成、理所應當的權力運作模式。在權力運作不公開不透明的人治環境中,少數當權者壟斷著重要的信息源,把信息當做支配公眾甚至是愚弄公眾的一種手段。那些社會大眾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那些對公眾的生活、工作及其前途命運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的信息,公眾往往難以及時了解。有時,公眾所了解的有關重要信息甚至是虛假的、嚴重誤導其行為的。一些事關公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過程往往不為公眾所知,公眾著想了解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的權力運作過程更是難上加難。人治思維對權力運作公開透明的極端漠視和抵觸,導致公眾對實際的政治生活知之甚少,公眾這一權力的真正主體往往被一些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信息迷霧籠罩著,權力的運作過程與他們無關。在這樣的狀況下,公眾的權力主體地位只能是徒有虛名,政治冷漠和政治不滿情緒自然很容易在他們中間彌漫。同時,缺乏知情權的公眾很難了解政府和官員的真實情況,即使官員濫用權力十分嚴重,公眾通常也會被蒙在鼓裡,難以對權力實施有效的監督。這樣,離開公眾的有效制約,權力的囂張和濫用自然難以遏制。
總之,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沖突是不可調和的。只有認清兩者對立和沖突的表現形式,才能更好地壓縮人治思維的生存空間,逐步確立法治思維在社會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為政治清明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人文社科部教授
展開剩餘96%
0 搶首贊

⑥ 什麼是非依法招標

可以理解為工程規模上的區別,像水利工程規定200萬元以上必須依法招標,200萬元以下的工程就可以說是非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

熱點內容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