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和社會道德

道德和社會道德

發布時間: 2023-05-25 21:30:27

1. 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怎麼解釋。

我們一般的道德,其實是指社會道德。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而個人道德其實是和社會道德不同的。

個人道德所指的,是不以社會為主要標準的,以個人主觀、個人體驗、個人理性所主導的一切思想規則的先天的自我約束。

2. 什麼是道德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回。美德,美就是美的答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
其中,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為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
愛護公物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保護環境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3. 社會道德與人的道德區別是什麼

法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 SUPERSTRUCTURE 的不同范疇。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一、道德與法律的學理含義: (一)道德的含義: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道德根源於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恩格斯講:「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而社會直到現在還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這表明道德的內容最終由經濟條件決定,並伴隨經濟的發展而有相應的變化;基於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的不同社會集團,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在階級社會中的道德具有階級性。因此,我們可以把道德簡單的概括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自然人關於善與惡、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見、野蠻與謙遜等觀念、原則以及規范的總合,或者說是一個綜合的矛盾統一體系。 (二)與道德密切相關的法律的含義。 沒有亘古不變的永恆道德,也沒有亘古不變的永恆法律。今天的社會,代表不同利益的統治集團仍然還存在,但是他們代表的階級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對立的。不同的統治集團各有各自的階級利益,以及與其階級利益相適應的道德。法律在本質上是統治集團的整體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體化,而道德當然屬於意志范疇,那麼法律當然反映統治階級的道德觀。從側重道德的角度,我們可以將法律定義為:在主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和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在客觀方面,法的內容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前者體現了法的國家意志性和統治階級意志,後者體現了法的物質制約性。法就是這兩個方面的矛盾統一體。 結合中國國情,我國法律與道德的現狀: 1.一國范圍內的法與統治階級的道德都是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的體現。 2.法與統治階級的道德相互滲透。忠孝節義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維護其階級統治的道德規范,在其立法中體現為「十惡」不赦的大罪。在司法實踐中,甚至是將儒家思想的教義作為辦案的根據,《春秋決獄》一書就是其中的典型。 3.法與道德相輔相成,共同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孟子《離樓上》中講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狀況制約立法的發展。 5.道德對法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6.道德有助於彌補法律調整的真空。 7.法必須以道德作為價值基礎。 8.法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二、道德與法律的辯證關系 (一)道德與法律是社會規范最主要的兩種存在形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范疇。二者的區別至少可歸結為: 1.產生的條件不同。原始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規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說氏族習慣。法律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以及私有制、階級的出現,與國家同時產生的。而道德的產生則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維系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規范體系,沒有道德規范,整個社會就會分崩離析。 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明確的內容,通常要以各種法律淵源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國家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規范的內容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並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它一般不訴諸文字,內容比較原則、抽象、模糊。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從深度上看,道德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盡管也考慮人們的主觀過錯,但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從廣度上看,由法律調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調整。當然,也有些由法律調整的領域幾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斷,如專門的程序規則、票據的流通規則、政府的組織規則等。在這些領域,法律的指導觀念是便利與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機制不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和傳統的力量以及人們的自律來維持。 5.內容不同。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 (二)道德與法律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其中,第一類道德通常上升為法律,通過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類道德是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結果是「法將不法,德將不德」。〔1〕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4. 公民道德和社會道德的區別

第一、社會道德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維回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答會關系秩序、保證社會和諧穩定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第二、公民道德,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則等。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包括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五點。公民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從目前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綜上,顯而易見,社會道德是較大眾性的,公民道德是為保障自身而互相成人的一種意識規范。公民道德是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社會道德一般是指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5. 道德有哪幾種

類道德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六種: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直接道德和間接道德,對內道德和對外道德。(1)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雖然人們組成社會的初衷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但在政治力量介入社會之後,一個人就應當根據自己在社會中所處政治地位的高低,去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關系。(2)間接道德:孝養父母是為了將來獲得自己子女的孝養,而不是對父母生養之恩的回報。父母愛子女,就是愛自己;而子女愛父母,則是為了愛自己。(3)對外道德:我們在對待其他生物和無機環境的態度上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我們要將對之的利用限定在一個理由之上,那就是直接或間接地有益於宇宙所賦使命的履行,除此之外的任何它用都是對宇宙的冒犯;二是我們要將對之的利用控制在一個限度之內,那就是不能破壞宇宙建立的生態系統。
道德雖然在概念上只有一個,但我們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之分為六種。道德從主體大小的角度可分為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從實施途徑的角度可分為直接道德和間接道德,從實施范圍的角度可分為對內道德和對外道德。

6. 職業道德 與社會道德關系與區別

職業道德,是對工作與服務的認真和真誠。而社會道德是對社會有公德內心,有愛心,自己真誠做一容個社會道德秩序的捍衛者和維持者。 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很接近,但一個是狹義,一個是廣義。

至於兩者的區別,職業道德,基本還能獲得,做得好還有獎勵。而社會道德,則基本是既復雜,又多面,而且還是絕對的付出,最多也就是少數人的肯定。

一個是獲得,一個是付出,一個比較有針對性,一個卻是廣義,多面的,所以兩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7. 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

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

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社會道德與一般社會道德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但是彼此之間卻又互相交融,互相彌補,那麼,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區別,又有著怎樣相同的點。

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1

職業道德與一般社會道德的區別

歷史性

職業道德是在歷史上形成的、特定的職業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和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習慣,因此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特定性

職業道德反映著特定的職業關系,具有特定職業的業務特徵,因而它的作用范圍僅僅局限於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只對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們具有約束力。

約束性

職業道德通常以規章制度、工作守則、服務公約、勞動規程、行為須知等形式表現出來。在階級社會中,一般社會道德總是一定階級的道德。

職業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2

一般社會道德與職業道德的區別

公權性

由於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在公務員行使公共權力、服務社會公眾的過程中發生作用,因而具有明顯的公權性的特徵。

嚴格性由於公務員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選擇關繫到「國家意志」的執行和國家權力的正當行使,同時也關繫到國家權力是否變質和人民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等重大問題,因而在道德上必須對他們提出很嚴格的要求。

責任性

由於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具有公權性,公務員的職責又是行使公共權力,執行國家公務。他們在社會中所擔負的責任極其重大,直接關繫到國家、和全社會的前途和命運。

強制性

上述特徵決定了公務員的職業道德不能完全像其他道德一樣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慣來發揮導向和約束作用,所以「公務員道德的許多規范都是著眼於外在硬性約束的強制性規定,不管公務員個人的意願和行動如何,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和奉行,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8. 社會道德和社會公德是一樣的定義嗎

社會道德和社會公德是不一樣的定義,區別如下:

1、定義:

社會道德: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社會公德,簡稱「公德」。是指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2、本質:

社會道德: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

社會公德: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8)道德和社會道德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的特點:

1、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在每一個社會都被看做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

2、全民性: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

3、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德作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人類世世代代調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系的經驗的結晶。

4、簡明性:社會公德大多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和風俗習慣的提煉,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說明就能被人們理解。

5、滲透性:社會公德具有廣泛的滲透性,作為調節公共生活的准則,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道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公德

9. 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

  我們要講的主要是從眾概念,我想:個人道德的宏觀表現即所謂的社會道德。雖然社會現象多種多樣,都可以提煉出基本的社會道德觀念,而社會道德也可以由個人道德解釋。

  由從眾的字形上看,從乃兩個人,一行一趨,體現人類的模仿本能;眾大概是漢字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字了,三五成群,體現了一個群體的行為道德規范。可以說,從眾是一個中性詞,它在一定情況下是有利於人的,而在另一情況下,又會是盲目的代名詞。下面,請允許我們展示對於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個人道德,由我們的教育入手,個人道德的形成便在於幼年時我們常被教導的"乖,聽話",它便是我們所獲得的第一個個人道德,我將它抽象為:不去麻煩他人

  我們獲得的第一個個人道德是如今社會道德形成的最初的基礎。然後,我們得到的第二個個人道德得益於學習生活中獲得的一種追求正確答案的說法。

  避免出現錯誤

  這也是當今社會道德的主要元素,將在之後進行討論。之後一個個人道德的形成則歸功於社會上的權威和蠻橫,當個人看法無法被表達時,人的本能就是自我封閉:

自己的想法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說出

  與:具有權威性是說出自己想法所必須的條件

  還有因為在學習生活中被過度強調相同的目標,相同的夢想甚至相同的著裝等。由於教育資源的限制,教育制度的陳舊,沒有對於個性發展的支持,只有對於共性的培養;沒有有創意的啟發,只有對於舊思路的不斷重復。當個人性格被壓抑時,便會形成以下的道德:

與其他人不同是可笑的

  這便是我所能想到的構建社會道德的幾個基礎,之後我們來簡要討論。

  如前所說,社會道德是個人道德的宏觀表現,社會道德的基礎是上述幾項個人道德,因此,一切社會現象都能由個人及社會道德解釋。

  社會道德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道德准則,簡單的說,便是人們所認為的人與人交往的正確態度。下面我們將對假想的事例來進行簡要剖析。

第一個社會道德:

  在街邊巷口,突然一下你與一個年齡相仿的人碰面,你的第一反應是將眼神遊離開,不去注視他或她的面部。尷尬和匆忙是這時的全部心理活動,你的心中唯一所想的便是快點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

  在此可以看出當今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個人對於他人的淡漠。社會被人為的切割成了一個個小群體,又因為對方同樣在迴避,這樣的話在其他群體中的人對於不屬於該群體的人來說並不是一個與之相同的個體,而是一個物,是一個無法溝通的其他物種,概括的來說,這一社會道德可以被稱為:不去打擾別人是必要的,因為別人也不願被打擾

  這明顯是一個悖論,一個由個人道德"不去麻煩他人"構建的,由雙方相互"印證"的一種人與人之間道德准則。

  再看下一個場景:在高數課上,教授向教室所有人提問,問題不是難題,但是在場的人只是沉默著,靜待時間的流逝,或是等待教授點名回答。

  利用個人道德來解釋,所有人都認為"避免出現錯誤"是回答問題的第一原則,所以只有在完全確定自己的答案正確無誤後才具有回答問題的條件。

  之後,在沒有任何人回答的情況下,人們會陷入這樣的心理"與其他人不同是可笑的",因此按兵不動。由於存在著"具有權威性是說出自己想法所必須的條件"的想法,在他們看來,被教授點名就是承認自己回答問題的合理性。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班會或者其他一些會議台上與台下活躍情況的差別了。概括的來說,這一社會道德可以被抽象為:有權威在時沉默是必要的,因為他能給予合理正確的指示

  由於社會現象的覆蓋面遠不止今天所提及的幾項基礎的個人道德,其餘有關這有限的幾項個人道德的現象便不再贅述。只是想讓各位能夠深入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事例,能夠"吾日三省吾身",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特點,並就此進行力所能及的提升。

  有人說:中國人能鄙視、蔑視、俯視、仰視,唯獨不能平視。我進行過這樣的嘗試,確實,當我的視線移動到其他人的眼,大部分人下意識選擇迴避。

  可當我們饒有興致的注視著幼稚天真的孩子,和藹溫柔的老人時,我們一定不會刻意移開自己的眼眸。那麼為什麼不直視他人的雙眼,向現今的道德說不呢?

  因為忘了帶現金和地鐵卡,我在地鐵站向一名學姐求助。她是多麼的熱情善良,以至於只是將現金和支付寶賬號給我就離開了。盡管我們有著"不去麻煩他人"的道德信條,但是"幫助他人不遺餘力"卻是埋藏在我們心中的。那麼我們何不大聲說出我們的需要?人性柔弱,只有我們各自都有依賴他人的需要,才不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陷入尷尬的窠臼。

熱點內容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