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含義和主要功能
A. 簡述道德的含義和主要功能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B. 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道德的本質
1、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是內社會經濟容關系的反映。
2、社會和經濟關系的倫理思考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
道德的功能
1、道德倫理的功能是指社會意識對於社會的發展和能力的有效性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識別的功能和調節。
2、道德認知功能指的是社會現實的道德反思,尤其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和能力。
3、通過道德評價等手段的道德調節功能,引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做法,成效和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能力。
4、此外,倫理等方面也具有的功能,如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
道德的作用
1、社會影響和實際結果和實現所產生的道德功能,是道德的社會作用。
2、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是:道德的形成可以影響經濟基礎,鞏固和發展;
3、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道德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的重要精神力量的生產力;
4、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內在動力的全面發展;
6、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C. 道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
1、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2、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3、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4、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評價社會現象,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5、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3)道德的含義和主要功能擴展閱讀
道德的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
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2、「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
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3、「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
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4、「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
「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D. 道德的含義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E. 道德的含義和本質
問題一:簡述道德的本質及其功能? 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嘩孫,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處的社會實踐活動。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此外,道德還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等。作用: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道亂余鏈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問題二:道德的本質是什麼?怎麼理解道德 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理解
1.道德,簡單來說就是做人的行為規范准則。天地人三才,可見人在生命界中還是有一定份量的。古人說,人為萬物之靈,也就是說人與其它生物是不能劃等號的。由於人有善惡之心,有好惡之心,而且世間對人心的欲惑太多,怎麼避免一個人在為人處世方面盡量不做惡,或者盡量少做惡,這就要靠道德來約束,因為道德是教人從善的。 2.道德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忠孝節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
3.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毀肆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基本概念
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揣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范疇。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基本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許多方面,諸如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
3.階級性
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他關聯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人事,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問題三:論述道德的定義、本質、特徵,請大神幫忙。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上層建築和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善惡、好壞等行為,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總和。
道德的本質與特點
首先,道德的本質具有如下含義:
①道德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因此在本質上道德屬於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
②道德所依靠的手段是社會輿論、內在信念和傳統習慣。我國 *** 把以德治國作為一項治國方略提出。「八榮八恥」的道德要求是為了建設一種良好的社會輿論和道德的社會風氣,進而通過教育作用把道德規范內化為人們的自覺、主動的行為。
③道德的直接作用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自我的倫理關系。「外得於人,內得於己」。
其次,道德的特點體現為:把握世界方式的獨特性;形成道德意識的自覺性;產生道德影響的廣泛性;發揮道德作用的穩定性。
問題四:道德感的本質根源指的是什麼意思 孟子雲「萬物皆備於我」,實則認為萬物的根本原理都具備於人的本性之內,只需將它們發現、發揮出來即可。而人之性向善,「四端」內在於自覺心,若「盡性」修養出浩然之氣,使得「四端」被擴充與發揮,便能成德。換言之,孟子認為道德根源來自於人性先天的向善,當達「萬物皆備於我」之境,從而進行道德實踐,方可致天人合一
F.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認識功能、調節功能、教育功能、評價功能、平衡功能。其中認識功能指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教育功能指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等等。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G. 道德的含義是什麼
1、道德含義: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2、道德作為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著引導、促進人們向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