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和法治
① 如何實現法治的公平正義
(1)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和特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從而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橡鬧價值追求。
(2)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體現在兩李做個方面,一方面,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項法治實踐中,努力貫徹公平正義原則,嚴格守持公平正義梁擾罩底線,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品質;另一方面.通過在法治領域對公平正義的堅守.向全社會倡導公平正義價值和精神,為全社會樹立公平正義的示範,推動公平正義在全社會范圍的實現。
(3)要實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在社會主義法治實踐中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則的原則.堅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秉公執法原則,必須處理好法理與情理、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普通與特殊的關系。
② 如何用法制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題是依法治國,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我們以法治提高執政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法治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中法治是保證公正價值的基本價值和制度。法治展開於立法、執法、司法、守法諸多環節,公平正義核心價值亦體現和實現於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多個環節。
守護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核心價值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又強調:「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思考依法治國、法治與公平正義價值的內在關系問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指導思想的論述。三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既然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那麼,依法治國也就必須以促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踐行社會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相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也須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其核心價值。
公平正義是社會關系的核心價值,是人們在社會交往合作中不損害他人,也不能被他人損害的正當關系。公平正義是法治所要追求的核心價值。在我國社會主體和利益多元化情勢下,用法治來實現公正價值是最佳選擇。對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運用法治對社會進行統籌、平衡、調節、規范,其價值追求就是公平正義。依法治國的五項原則,特別是其中的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特權,其價值追求都是公平正義。
守護公平正義是良法的根本屬性
「法治應包括兩重意思: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亞里士多德)良法和守法是法治的兩個要點。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制定出良法,就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和民法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兩部法律最突出地體現著公平正義價值,亦決定著其他法律的公正性。四中全會特別重視這兩部法律,體現著對公平正義的高度重視。憲法是確定公民權利和實現公民權利的制度安排的根本法。權利是體現和保護公正的最好制度。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是憲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定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等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四中全會提出要編纂民法典。民法是權利法,民法的多種制度都是圍繞權利而建立的,而在現代社會權利是公平正義的根本體現。編纂民法典就是要更加完善地保護公民的人身權、物權、繼承權、債權、知識產權等權利,更具體全面地實現公正價值。
公平正義價值也體現在立法體制及其改革上。在立法上以往行政部門立法較多,而行政部門總是過多考慮自己的權利,而迴避自己的義務,這是不公平的。針對此種弊端,四中全會強調,要明確立法權利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協調決定,不能久拖不決。要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這樣的立法體制將有利於體現公正價值的良法的制定。
守護公平正義是依法行政的根本目標
權力的設立本來是為了保護公民權利和公平正義的,但權力一旦形成也最容易變異為損害權利和公平正義的力量,因此,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方面,要用法治限制權力,防止其損害權利和公正,另一方面,又要讓權力保護權利和公正。
為此,四中全會要求行政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必須法定化。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無法授權不可為。
要更好地保護公平正義,就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四中全會強調要將制約和監督制度化、體系化,增強監督的合力和實效。制約監督體系由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構成,要打出對權力有效監督的組合拳。要對政府內部權力集中的行政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要建立糾錯問責機制,建立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全會強調要以公開促公正。要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只有打破行政權力運行的暗箱操作和神秘化,才能保證權力運行及結果的公平正義。
守護公平正義是司法的生命線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是關鍵,是焦點,是人們密切關注的熱點。因為司法是保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這道防線潰敗了,社會公正也就沒有來自製度的保證了,群眾就會信心喪失,希望破滅。因此,四中全會指出,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因此,必須讓人民群眾,讓當事人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了徹底解決司法公正問題,四中全會提出六個方面的舉措。一是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制度,二是優化司法權配置,三是推進嚴格司法,四是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五是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六是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
司法公正的關鍵是司法人員,即法官、檢察官能否拒絕來自權力、金錢、人情三方面的干擾,嚴格依法辦案。為了排除司法人員受到權力的干擾,使司法人員能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四中全會提出,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要求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同時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否則就要追究責任。這樣就可以排除法官、檢察官辦案時受權力的干擾。
為了排除司法人員受金錢、人情的干擾,做到依法辦案,四中全會要求,依法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嚴禁司法人員私下接觸當事人及律師、泄露或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請或者接受其財物,為律師介紹代理和辯護業務等違法違紀行為,堅決懲治司法掮客行為,防止利益輸送。絕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
嚴防懲處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的司法人員和律師。四中全會指出:對因違法違紀被開除公職的司法人員、吊銷執業證書的律師和公務員,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四中全會對保證司法公正提出了許多制度體制機制方向的創新和安排,如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制度、審判權與執行權相分離體制、變立案審查為立案登記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等
③ 公平正義有怎樣的法治意義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被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在這五個方面中,公平正義被表述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理念要重點把握四點: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國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指導原則,是發展中的馬克思法治觀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價值取向為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是「以人為本」為本質要求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公平正義,其實現有賴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公平公正執法司法理念的樹立。
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是以公平為基本特徵,以正義為最終價值的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的精神不僅在於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復雜的執法工作機制,更在於公平正義精神與價值在法治各個環節中真實的體現和實現。
公平正義是評判社會善惡的首要標准。有關社會價值的學說可謂精彩紛呈,「利益」說、「自由」說、「效率」說、「秩序」說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
承認、肯定和保護人們的正當利益,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是一個社會如果奉「利益」或「功利」為最終的依歸,這個社會將成為德性盡失的社會。
自由是社會生命力、創造力的源泉,但是極端的自由主義將會使社會退化為原始叢林。
效率是社會發展必需的,但是「效率優先」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成為漠視公平、踐踏正義的借口。
秩序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沒有秩序也就沒有社會安全可言,但是當秩序成為社會最高價值的時候,則有可能將社會導向活力窒息的境地。
由此可見,利益、自由、效率、秩序作為社會價值的一部分,固然為社會發展所必須,但都不能作為社會的終極價值准則,它們最終都要受公平正義這一基準的評判和檢驗,它們中的任何一項均不具有超越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能力。所以,一個社會的善惡及其文明程度,最終要看它是否奉公平正義為最高價值准則。
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所要實現的理想境地是經濟富足、政治進步、文化昌明、社會和諧,這些目標的實現皆有賴於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統領。
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的主流價值決定著社會的文明走向和發展方向。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將公平正義奉為主流價值的社會,而一個公平正義不彰的社會必定會走向經濟的衰退與凋敝、政治的專制與腐化、文化的消沉與墮落、社會的混亂與無序。
在一個國家中,利益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沖突與矛盾也是變化多端的,因此執政者的首要任務並不是埋身於具體事務,而是要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進而消除沖突,維護公平,匡扶正義。在這個意義上說,管理國家的本質在於價值選擇;而一個好的執政者的標准,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公平正義。
當公平正義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成為全社會的人們看得見、感受得到並能夠分享得到的結果的時候,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公平正義的實現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實質核心,沒有了公平正義,也就談不上我國的國家性質了。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人類的社會一定要公正,沒有了公正,不僅秩序破壞,這也是最大的惡。
公平正義是法治國家的本質需求。一個民族的精神價值的嚮往與追求往往體現在公正的實現。如果沒有公平,就不會有效率,也不會有穩定。一個既無效率,又不穩定的社會,定然是一個不依法治國的社會。
公平正義是法治保障的基本要求。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從未有過的奇跡,這是屬於我國全體人民的,不過這當中也孕育了不少突出的危機,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等矛盾已經影響了我國繼續經濟發展的趨勢,那麼實施法治不僅有利於在法律的界限內解決矛盾,使其逐步地消散於無形之中。
從宏觀意義上說,法治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主要載體,也是社會規范中最要重要的機制。因此,實現公平正義對於我國法治保障的作用不僅涉及理論,而且對於我國實踐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終極目標在於公平正義,其現實道路在於保障和發展人權,其具體途徑在於公平執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的入憲,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念確立了現實的基準、法律的標桿。
和諧社會的構建,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實現提供了思想和社會條件。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不再僅是一句口號,不再僅是一個理論術語,而是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共識,已經融進我們的法律制度和執政理念,成為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執法的靈魂和動力。
④ 法治在追求正義過程中會受到哪些客觀因素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法治思想,除了了法的本質與產生外,還有法治的發展規律思想。
法治作為上層建築,受到經濟基礎的決定。
同時,還受到自然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主要決定因素,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決定。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總和。
⑤ 公平正義法治的力量論文
在和諧社會視角下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
討班上的講話中闡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特徵,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基於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性,在構建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專題研究,結合無錫實際和依法治市的內在要求,探索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可行路徑和有效方式。
一、社會公平正義的內涵
在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又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正義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a protean face),變幻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並且有極不相同的面貌"。①社會公平正義的標準是歷史的、具體的,內涵是十分豐富和不斷變化的。從社會學和經濟學角度講,社會公平正義要求社會成員的經濟收入、消費水平和社會地位比較接近,不至於差距過大。從法學角度講,社會公平正義是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相統一。從倫理學角度講,社會公平正義是一種個人美德或者是對人類需要的一種合理滿足。胡錦濤同志關於"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的論述,概括了當前我國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具體來說,社會公平正義包括權利平等、分配公平、機會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多方面。
二、構建和諧社會、法治國家與維護、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辯證關系
社會和諧的根本、法治的精髓都在於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法治國家最基本的原則。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說:"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壞了秩序,破壞了和諧,這是最大的惡"。當前,在構建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的過程中,必須全面認識社會和諧與公平正義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辯證統一、協調互進。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法治繁榮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是一個把公平和正義作為核心價值取向的社會。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必須把社會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過程中進行制度安排和創新的重要依據。只有遵循公平正義原則,制度安排和創新、各項決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各界廣泛認同、廣泛支持,法律才能得到普遍服從,社會資源才能得到有效整合,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才能從中受益,真正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三)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與法治繁榮的內在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公平正義是題中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沒有公平正義,社會就不可能誠信友愛、安定有序、充滿活力。同時,也要認識到,只有在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中,公平正義才有可能實現。
(四)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我國改革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社會不公的現象,如貧富、城鄉、區域差距較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諧穩定。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通過經濟發展,同時也需要通過法律途徑。因此,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當前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危害性
構建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必須直面當前社會存在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我國改革開放20 多年來,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不公平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分配不公。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富民政策包含了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思想,但有些地方不講辯證法,造成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過大。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一書的相關調查顯示,在領導幹部對2002 年所存在的社會問題的判斷中,收入差距問題被列在第一位。
(二)就業和用人不公。就業過程普遍存在著一些歧視性的做法,如性別、戶口、生理等方面的歧視,安徽蕪湖就曾發生過受到各界廣泛關注的"乙肝歧視案"。買官賣官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已構成職務犯罪,如近兩年查處的少數黨政領導幹部貪污賄賂犯罪,以權謀私,買官賣官,造成權力和地位方面分配不公。
(三)教育不公。主要表現為:不同社會群體在各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學率上的不公平,同一社會群體的個體在發揮其潛能方面的機會不公平,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農民子女所佔比例下降,貧困生比例上升。就無錫而言,在高等教育方面,既享受不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入學率,也享受不到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低入學標准。同時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更為突出,貧困農民和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嚴重。
(四)社會保障不公。相對而言,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情況逐步改善,而非國有單位的職工,尤其是農村社會保障工作進展緩慢,很不理想,政府提供的相應保障非常有限。可以說,農村基本上被排除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看病難"、"因病返貧"問題相當突出。有的地方國家機關醫保改革比較"徹底",但配套措施並沒有跟上,同時有的單位仍實行老辦法,醫療保障不公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五)立法不公。主要表現在:立法機關人員構成不夠合理,相當一部分人員是從政治、經濟和知識精英中產生,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色彩比較濃厚,以貧困農民、民工和失業下崗人員為主體的弱勢群體很難直接參與立法過程,不利於有效維護其合法權益。有的法律規定與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要求不相適應。
(六)司法不公。有些地方不嚴格執法、不重視程序和人權的問題時有發生。突出表現為: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違法採取強制措施,超期羈押,有罪判無罪,重罪輕判,罰不當罪,罪刑不適應,權錢交易,以錢抵刑,徇私、徇情枉法,違法辦理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如近年來檢察機關在某市中級法院就查處了多起法官職務犯罪案件,其中反映的司法不公、不廉問題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七)私權保障不力。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以公共利益為名,侵佔私人權益和私人財產,或在私權受到侵犯後不能及時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濟。如有的地方政府以國家和公共利益的名義,低價徵用農民土地,再以低價轉讓給開發商,或雖然按公開的市場價格將農民土地轉讓,但從中獲取差價,從而損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對策思考
深入認識和分析當前無錫經濟社會結構和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完善地方性法規與政策,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加快推進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構建進程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樹立科學的和諧正義觀。所謂和諧正義,就是"為了達到萬有存在共同體的和諧發展而調適互為對象性存在的諸方面關系的共同法則。集真善美於一體的和諧正義是平衡萬物價值的金規則,是整合程序上的和諧正義和實質上的和諧正義的平台"。②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三點:一是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升公平的實現程度。把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過程作為追求和實現公平的過程,在動態發展中提升公平的實現程度。二是以強化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監督是文明社會進行社會關系調適的最基本的手段,它的發揮程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程度。針對市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種種侵犯社會公共資源的行為和一些人利用社會公共權力謀取個人私利的非正常現象,必須建立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通過有效的監督,逐步消除實現公平和正義的政策性障礙和人為性障礙,同時加大反腐敗力度,降低因以權謀私行為對貧富差距和弱勢群體的心理帶來的消極影響。三是全面認識公平的歷史性和相對性,防止把公平等同於平均主義,或脫離具體歷史條件追求公平。
(二)把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放到社會發展更為突出的位置。"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配的公平屬於生產關系領域的問題,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主要屬於上層建築領域的問題。因此,一個社會的公平狀況如何,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③而且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在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深化各方面改革的同時,必須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為突出的位置來抓。只有把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好、實現好,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才具有堅實的基礎。否則,就難以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影響經濟社會和法治的健康發展。
(三)維護和實現行政公平。市場行為是實現效率的主要手段,政府行為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手段。"從市場經濟的邏輯上看也應如此。因為真正的市場經濟邏輯是:效率由市場去安排,公平則由政府管理"。④實踐表明,政府不主持公平正義,社會公平正義就會嚴重缺失。當前,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即:將注意力由集中於國有企業改革轉向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建設,注重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從制度上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及相關問題,如三農問題和土地、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問題等;協調好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從源頭上解決好初次分配問題,強化國家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在法治建設中率先垂範,公平正義需要通過政府來維護和實現,而政府能否依法行政關繫到公平正義的實現。
(四)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維護憲法和法律的統一和尊嚴,促進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是司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講,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核心就是實現司法公正。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為此,必須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懲治司法領域中的腐敗。當前,應高度重視司法機關在解決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尊重司法權威,確保司法公正,為構建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創造良好的司法環境。司法機關也應切實負起責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滿足人們的合理訴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⑥ 正義做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有哪些要求
正義不可以是法制或法治的目標。因為人是會出錯的。但是,正義是可以住在你心裡的。什麼叫正義?就是正當的意義,正確的議意,和正確的議義。就是在認知上正確。謝謝
⑦ 公平正義與社會主義法治有什麼關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被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在這五個方面中,公平正義被表述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指導原則,是發展中的馬克思法治觀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價值取向為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是「以人為本」為本質要求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會基本制度的公平正義,其實現有賴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公平公正執法司法理念的樹立。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
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是以公平為基本特徵、以正義為最終價值的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的精神不僅在於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復雜的執法工作機制,更在於公平正義精神與價值在法治各個環節中真實的體現和實現。
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所要實現的理想境地是經濟富足、政治進步、文化昌明、社會和諧,這些目標的實現皆有賴於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統領。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的主流價值決定著社會的文明走向和發展方向。一個良善的社會必定是將公平正義奉為圭臬的社會,而一個公平正義不彰的社會必定會走向經濟的衰退與凋敝、政治的專制與腐化、文化的消沉與墮落、社會的混亂與無序。在一個國家中,利益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沖突與矛盾也是變化多端的,因此執政者的首要任務並非是纏身於具體事務的細枝末節中而是要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進而消除沖突,維護公平,匡扶正義。在此意義上,我認為管理國家的本質就在於價值選擇;而一個好的執政者的標准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會義無返顧地選擇公平正義。當公平正義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成為全社會的人們看得見、感受得到並能夠分享得到的結果的時候,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公平正義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
公平正義如果不是抽象的教條,就應擁有反映時代要求的具體內容。公平正義社會首先應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以人為本」首先要回答的是「以什麼人」為本的問題。一個國家的權利保障體系有三個層次:一是「人人」的層次,二是「公民」的層次,三是「弱者群體」的層次。公民權利主要指向政治參與、擔任公職、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弱者群體權利主要指向婦女、老人、兒童、身體殘障者等特殊對象;而第一個層次,也就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中的層次指的是「人人」、「所有的人」,也就是《世界人權宣言》所講的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它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它身份的差別,平等享有基本人權和人格尊嚴中的「人人」。
「以人為本」其次要回答的是「以人的什麼」為本的問題。這一問題涉及兩方面內容,首先,「以人為本」必須以人的共同需要為本,人的共同需要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社會民眾的共同的普遍的要求,所以,滿足人民的共同要求就是黨和國家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以人為本」還必須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本,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成為其他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條件時,公平正義的社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便是告成之時。
「以人為本」最後還要回答「如何將人的需要轉化為法律上的權利」這一問題。人的需要惟有轉化為法律上的權利才是現實的、安全的。「以人為本」與「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在價值上是一致的,它們一方面解決了目的性問題,那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地發展;另一方面又解決了一系列關系問題,即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統一與和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正是這些理念邏輯的產物,因此,對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理解也必須從建立在這些理念基礎之上。各級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如果不能透徹理解「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理論,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髓。
公平正義的核心是制度的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歷史久遠的人類理想,它的基礎是社會制度的公平正義。從直觀的層面看,社會不公現象是形態各異的,但概括言之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起點的不公。其典型表現是,在人們出生伊始就被依照自然生理狀況和社會出身的不同進行人格身份的差等劃分;第二,機會的不公。對人們進行人格高低區別的目的,是要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發展機會,這便是機會不公。在高考招生中,同一張試卷面前不同地區的考生享有不同的上學機會,甚至在同一個地區的考生因戶口的差異也有所不同,這就是機會不公的具體表現;第三,規則的不公。用一類規則對一群人,用另一類規則對另一群人,便是規則的不公;表現在法律上,便是法律面前的不平等,便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種種特權的存在;第四,結果的不公。同勞而不同酬,少勞而多得,多勞而少得,勞而不獲,不勞而獲,就是結果不公的表現。
⑧ 簡要說說法治與公正的關系
法律與正復義是相互聯系,制相互促進的,正義對法律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正義作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作為區別良法惡法的標准,始終是法律進化的精神驅動力。
同時,法律也是實現正義的重要手段,正義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暴力。法律運用國家強制性,保護社會主體的合法利益,通過裁決糾紛,懲治非正義的違法行為,以實現社會正義。
⑨ 法律和正義的關系的名言警句
1. 關於法律的詩句和名言警句
關於法律的詩句和名言警句 1.關於法律的名言警句
1、美國霍姆斯《普通法》中提到的法律名言: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2、法國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的法律名言:
社會條約的目的是保護締約者。要想達到目的就必須使用手段,而這些手段和某些冒險,甚至和某些犧牲是分不開的。如果一個人在保全自己生命的時候要依靠別人,那麼當別人的生命需要得到保護時,他也要獻出自己的生命。
而且公民自己也不應該去判斷法律要求他去冒的是哪種危險。當君主對他說「你要為了國家去死」,他就應該去死;正因為如此,他才一直都享受著安全,這樣他的生命才不是單純的自然的恩賜,而是國家的一種有條件的贈禮。
3、戰國商鞅在《商君書定分》中提到的法律名言: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白話譯文:制定法令一定使它明白易懂,愚人智者都能懂得。
4、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講中,提及的關於法律的名言:
我們將以自己忍受苦難的能力,來較量你們製造苦難的能力。我們將用我們靈魂的力量,來抵禦你們物質的暴力。我們不會對你們訴諸仇恨,但是我們也不會屈服於你們不公正的法律。你們可以繼續干你們想對我們乾的暴行,然而我們仍然愛你們。
你們在我們的家裡放置炸彈,恐嚇我們的孩子,你們讓戴著KKK尖頂帽的暴徒進入我們的社區,你們在一些路邊毆打我們,把我們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們仍然愛你們。
5、戰國韓非子在《韓非子·詭使》中提到的法律名言: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白話譯文:確立法令的目的是為了廢止私行。法令得以貫徹,私行就必被廢止。
2.關於法律的古人的名言
原發布者:miaoyang369566
關於法律的名言2.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4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嚴的表現。——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9.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管子(戰國)《管子·禁藏》10.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管子(戰國)《管子·七臣七主》11.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鶡冠子(戰國·楚)《鶡冠子·度一》12.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漢)《史記·循吏列傳》13.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班固(漢)《漢書·刑法志》14.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傅玄(晉)《傅子·法刑》15.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吳兢(唐)《貞觀政要·公平》16.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宋)《劍州司理參軍董壽可大理寺丞制》20.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意)《論犯罪和刑罰》23.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24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荷)25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26.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日蓮(日)《立正安國論》
3.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法律名言
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
——列寧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康德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孟德斯鳩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美】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
——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暴力,超越權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
——著名的法律學者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古羅馬格言
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
法諺雲,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任何人無義務控告自己。
——法諺
自己不能成為自己案子的法官。
——法諺
法官諳知法律。
——法諺
任何人不得轉讓超過自己權利之權利。
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
——法諺
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能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
——法諺
無救濟即無權利。
——法諺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諺
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
——法諺
在法庭上,只有證據,沒有事實。
——法諺
察是法庭的僕人。
——法諺
存疑時有利於被告。
——法諺
法官不能因沒有法律而不判案.
——法諺
約定必須遵守。
——法諺
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法諺
特例不應成為立法之依據。
——法諺
以公正的邏輯代替武力的邏輯是法律本質的全部所在。
——卜思天·儒佩基奇
人們在利用法律所給予的保護他們權利的機會時,財產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拉基斯
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
——[美]道格拉斯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予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於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洛克《政府論》
只要愛自由,就足以建立共和國,但是,能夠維護共和國和使它繁榮的,只有愛法律。
——[法]馬布利
你所說的話不一定正確,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伏爾泰
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者。
——[德]尼采
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幣,一面寫著平等,一面寫著自由,這枚金幣叫人權。
——盧梭
法律應當與道德保持一致。
——[美]富勒
法律應當與權利保持一致。
——[美]德沃金
法律應當與正義保持一致。
——[美]羅爾斯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
——[德]馬克思
4.關於描寫法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
——馬克思
法律·法制·馬克思·哲理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法律·法制·人生勵志·工作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法律·法制·學生·人生勵志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法律·法制·工作·學生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法律·法制·人生勵志·勵志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法律·法制·勵志·工作
極端的法規,就是極端的不公。
——西塞羅
法律·法制·工作
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畢達哥拉斯
法律·法制·工作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法律·法制·亞里士多德·勵志
5.與法律有關的名言警句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
6.有關法律的名人名言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7.求關於法律的名言警句或童謠
●懲罰是對正義 的伸張。(英國 奧古斯丁)
●實際上,我們想要的不是針對犯罪的法律,而是針對瘋狂的法律。(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奇特幾乎總能提供一種線索。一種犯罪越是普通,越是不具特點,就越難以查明。(英國作家 柯南?道爾爵士 A)
●在個人自己的案件中或是他所看到的案件中不能有疏忽,因此執法從來不能疏忽。(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 波洛克&nb
●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英國作家 丁尼生 A)
●人們通常會發現,法律就是這樣一種的網,觸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網而過,大的可以破網而出,只有中等的才會墜入網中。(英國詩人 申斯通 W)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古希臘劇作家 索福克勒斯)
●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美國總統 威爾遜 W)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 好的秩序。( 古希臘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
●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著權柄。(英國作家 哥爾德斯密斯 O)
8.關於法律的格言 要15句左右
1.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沒有任何行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對一個社會更為有害的了。司法的腐敗,既使是局部腐敗,也是對正義的源頭活水的玷污。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每一個人都不可以成為自己事務的法官。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統治的地方沒有正義可言。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美】道格拉斯
2. 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德】馬克思
3. 自然公平的第一個原則是:必須給予訴訟當事人各方充分的機會來陳述本方的理由。這意味著必須將訴論程序告知他們,並及時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便於他們行使權利。 ——【英】彼得·斯坦
4.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英)波洛克
5. 法官。 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 ——【美】馬克,總體上來說,繩不繞曲,並及時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刑罰也就愈公正,否則它形同虛設,也是對正義的源頭活水的玷污. 在民主的國家裡,以便於他們行使權利.吐溫
7。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國王就是法律。 ——【英】達雷爾
8,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這意味著必須將訴論程序告知他們:必須給予訴訟當事人各方充分的機會來陳述本方的理由;在專制的國家裡。 ——貝卡利亞
16。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 ——孟德斯鳩
14。沒有任何行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對一個社會更為有害的了。 ——盧梭
12:無論是我或任何人都不能擺脫法律的光榮的束縛,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 ——【英】彼得·斯坦
4,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不阿貴. 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 刑罰可以防止一般邪惡的許多後果。 ——卡爾。 ——愛德華·考文
6. 一次不公的判斷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猶烈,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主權者所保護的國民的自由愈多。司法的腐敗.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 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 ——盧梭
15,法律就會更好。 ——(英)波洛克
5. 如果我們國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種神靈,既使是局部腐敗,法律乃沉默的法官,但是刑罰不能鏟除邪惡本身。——【美】道格拉斯
2。——【德】馬克思
3。 ——貝卡利亞
9. 服從法律。 ——韓非子
11。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 ——黑格爾
10。 ——培根
13,相反地。每一個人都不可以成為自己事務的法官,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敗壞了. 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而不是殫精竭慮將神靈揉進憲法。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統治的地方沒有正義可言. 安全愈是神聖不可侵犯,法律就是國王.法律需要被信仰;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 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171. 自然公平的第一個原則是
⑩ 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嗎
是。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正義是社會和諧和租的游襪基本神棚激條件,而制度的生命在於正義,制度的效用在於保障正義,正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