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介紹
❶ 關於網路法學的介紹
網路時代呼喚網路法學
作者:董炳和 主題類號:C1/社會科學總論 【 文獻號 】1-970
【原文出處】江海學刊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號】200004
【原刊頁號】72~93
【分 類 號】C1
【分 類 名】社會科學總論
【復印期號】200004
【 標 題 】網路時代呼喚網路法學
【 作 者 】董炳和
【作者簡介】董炳和,1960年生,現為蘇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正 文 】
《數字化生存》一書的作者尼古拉·尼葛洛龐帝( Nicholas Negroponte )用「垂死的魚」來描述我們現在的法律面對「數字世界」時出現的窘境。他說,「這些垂死掙扎的魚拚命喘著氣,因為數字世界是個截然不同的地方。……電腦空間的法律中,沒有國家法律的容身之處。」(尼葛洛龐帝著:《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頁。)雖然尼氏的這段話未免過於誇張, 但它的確反映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網路時代需要新的法律規則。
一、網路時代對傳統法律的挑戰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及融合產生了計算機網路,並使人類在不遠的將來進入到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作為新技術的產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進步所無法比擬的。計算機網路不但為人類提供了信息傳播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媒體,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它為人類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存空間」——網路空間(cyberspace)。在網路時代,傳統法律面臨著兩個不同層次的挑戰:來自網路傳播技術的挑戰和來自網路空間自身的挑戰。
網路傳播技術提高了人類處理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傳統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了變化。與網路出現之前的信息傳播技術相比較,網路傳播具有四大優勢:一是速度快,以光速傳播;二是質量高,復製件與原件在質量上沒有任何區別;三是成本低,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付出時間,而不需要任何資金的投入;四是范圍廣,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這些優勢使任何一個進入網路的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使網路成為真正的「大眾傳媒」:既面向大眾,又來自大眾。傳統媒體壟斷信息傳播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
傳統法律中信息傳播規范的主要功能是對信息傳播行為的控制。不論是大眾傳播法還是版權法,其核心都是對信息傳播行為進行控制,而這種控制的對象則主要集中在具有營業性質的傳播上,個人性質的傳播通常被容忍或忽略,因為它們造成的後果或者影響比較輕微。在網路時代,雖然營業性傳播的影響並不會減低,但個人性質的傳播卻可產生與營業性傳播相同的後果和影響,因此,對個人性質的傳播進行控製成為必要。但是,這種控制不但要影響信息社會對信息傳播的強烈需求,而且還會涉及到更為復雜的憲法權利問題。美國數個有關網路傳播控制的法案遲遲未能得到國會的通過,以及已通過的法案被最高法院宣布為違憲,都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復雜性。
網路空間是新技術條件下形成的與我們現實的生活空間完全不同的「空間」,虛擬性是其本質特徵。網路空間並不是真實的物理空間,而是虛擬空間。網路空間只存在於人們的思維和想像中,只是邏輯上的存在。也就是說,客觀世界中並不存在所謂的「網路空間」,但是,一旦我們進入計算機網路,就能夠感覺到網路空間的存在,我們可以在其中獲取或發布各種信息,就像它真實存在一樣。在網路空間中,既沒有任何物質形式的存在,也沒有任何地理坐標和時間坐標,任何用來描述和確定物理空間的因素在網路空間中都將失去意義。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的一切法律都是為了解決物理空間中的問題,它們所指向的都是處於特定時間和空間之下的人、行為或者物。而網路空間既無空間也無時間,適用於物理空間的法律根本無法在虛擬空間內立足。從這種意義上講,我們在開篇時引用的尼氏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傳統法律在網路時代所面臨的這兩種挑戰在性質上是不同的。網路傳播技術對傳統法律的這種挑戰基本上是技術性的,因此,通過對現有法律進行修改或補充基本上能夠解決問題。各國和國際社會目前正在努力從事這項工作,並且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是,網路空間自身對傳統法律的挑戰則具根本性。其中不但要涉及到許多技術性問題,而且還要涉及到更深層次的理念性問題,甚至會完全改變我們現今所熟悉的法律的基本概念。僅僅將適用於物理空間中的法律照搬到網路空間中去,或者對其進行修修補補後適用於網路空間,將不會具有多大的效力。尼氏坦言,「電腦空間究竟在哪裡呢?如果你不喜歡美國的銀行法,那麼就把機器設在美國境外的小島上。你不喜歡美國的著作權法?把機器設在中國就是了。」(前引尼氏著書,第278頁。 )這是在為網路空間制訂規則時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網路時代引發的法律變革
面對計算機網路的這些挑戰,法律作為一種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社會機制必然會做出一定的反應。
版權法是與網路傳播關系最密切的法律部門,也是受網路傳播沖擊最大的法律部門,因此,變革首先從版權法開始。
1995年9月, 美國柯林頓政府公布了一份名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與知識產權」的報告(即著名的「NII白皮書」), 建議對現有的美國版權法進行修正,以適應計算機網路的要求。概括地講,白皮書所附的建議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兩點:一是將作品在網路空間的傳播過程定性為版權法上的復制,從而將網路傳播的行為完全納入版權法的范圍;二是將版權所有人採取的技術保護措施和版權管理信息納入版權法的范圍,使版權保護的對象由傳統的作品擴大到與作品沒有任何聯系的技術保護措施和版權管理信息。白皮書及其相關法案在美國遭到強烈的批評,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白皮書對版權法的合理使用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破壞了傳統版權法中已經達成的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制衡。因此,有關法案未能得到國會的通過。
繼美國之後,歐盟和其他工業發達國家也對版權法等法律制度的改革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各種建議。同時,有關國際組織也在積極探討版權制度的改革問題。版權法的變革已刻不容緩。
但是,最早制訂網路規則的既不是美國,也不是歐盟,而是負責全球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事務的國際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1996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締結了兩個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締結這兩個條約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保護版權的《伯爾尼公約》和保護鄰接權的《羅馬公約》適應數字及網路環境的要求。除了對兩公約的一些問題進行澄清和補充之外,兩條約分別在法律上首先將網路傳輸正式納入版權保護的范圍,使版權所有人(包括鄰接權人)享受了控制網路傳播的權利。同時,兩條約還將要求各締約國承擔義務,對技術保護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給予適當的法律保護。因此,這兩個條約也經常被稱為「網路條約」或「數字條約」。這兩個條約目前雖然因沒有達到法定批准數量而未能生效,但其影響將是深遠的,許多國家正在採取立法行為,以使該兩條約早日生效。
1998年2月,巴西對版權法進行了修正, 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上述兩條約的最低要求納入本國法律。同年10月,以「NII 白皮書」建議為基礎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在美國最終獲得國會通過成為立法。許多國家也正在採取立法措施批准上述兩條約,或者將兩條約納入本國法律。
除了將網路傳播納入傳統版權法體系之外,有些國家將網路傳播納入了電信法或通信法的管理范圍,如美國、德國等。但是,如前所述,這種管理措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除了與通信自由的憲法權利可能存在著沖突之外,國家將網路空間納入管理的范圍還存在著許多技術上的問題。
另外,在隱私與個人數據保護、資料庫知識產權、網路商務的法律控制等許多方面,新的法律規則正在不斷產生。
總之,在網路時代真正來臨之前,人類社會已經開始在法律上進行准備,以迎接網路時代的挑戰。與網路有關的法律規范正在不斷增加,並將發展成為一個涉及憲法與行政法、知識產權法、民商法、刑法等多種法律部門的綜合性的法律部門——網路法。
三、網路時代需要網路法學
隨著網路法律問題的提出以及有關法律規范的產生,作為網路時代法學發展的成果之一,網路法學(cyberlaw)應運而生。
在英語國家,「cyberlaw」已成為對與網路有關的法律和法學研究的通用名詞,有關cyberlaw的著作、論文和網頁正在不斷增加。
在我國,雖然「網路法學」這一名稱尚未得到法學界的普遍認可,但對與網路有關的法律問題的研究卻已普遍展開,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網路法學」所面臨的任務和目標並不是證明自己有資格、有能力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而存在,而是要解決網路時代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雖然我國的網路建設和應用比發達國家要相對落後一些,有關網路的法律回應也晚一拍,但已出現了一些有關網路的法律規范,而且在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將版權法擴張運用於與網路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中去的案例。因此,不論是否承認「網路法學」,對與網路有關的法律問題的研究是不容忽視的。實際上,「網路法學」能否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而存在並不重要,也不是本文要探討和論證的問題。
根據國內外法學界的基本認識,網路法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通信自由與信息自由的維護與限制;(2)知識產權;(3)個人數據與隱私保護;(4)網路空間的犯罪與刑罰;(5 )網路商務的法律規則;(6)信息的法律保護;(7)程序與法律沖突,等等。其中,通信自由與信息自由的維護與限制是一個存在著嚴重分歧的問題,各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差別都很大;知識產權問題是重中之重,並且已經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在多數問題上已基本形成共識;其他問題的研究則大多剛剛起步。
從研究的實際情況來看,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網路法學都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論題也集中在與網路應用有關的具體問題上。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網路時代,網路法學將會蓬勃發展。
❷ 句法學的句法學簡介
任何一種語言的句法規則都包含了說話者的頭腦中的語言知識系統(被稱為語言能力)。任何語言的句法規則的數量是有限的,但說話者可以理解和表達的句子的數量是無限的。 What is syntax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and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Categories
Category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a noun phrase or a verb. The most central categories to the syntactic study are the word-level categories (traditionally, parts of speech)
Phrase categories and their structures
Phrase categories----the syntactic units that are built around a certain word category are called phrase categories, such as NP(N),VP(V), AP(A), PP(P).
Phrase structure rules
The grammatical mechanism that regulates the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phrase is called a phrase structure rule, such as:
(Det) + N+(PP)……e.g. those people, the fish on the plate, pretty girls.àNP
(Qual) + V +(NP)……e.g. always play games, finish assignments.àVP
(Deg) + A +(PP)……very handsome, very pessimistic, familiar with, very close toàAP
(Deg) + P +(NP)……on the shelf, in the boat, quite near the station.àPP
Noun Categories
Number 數
Gender 性
Case 格
❸ 如何描述法學專業
如果是事業單位來,幽默得要有源度,有時候可能會有不好的效果。1、法學專業的目的在於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具有良好的法學理論修養、業務素質和較強的法律實踐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立法機關、黨政機關、公、檢、法、司等部門和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專門人才。2、如果說律師是尋找法律的漏洞,法官是彌補漏洞,那麼法學專業其實就是在學習如何製造漏洞。或者換個角度說,法學專業是在學習如何避免製造漏洞。3、法學專業的學習給了我(就是你啦)謹慎的思考態度,嚴密的邏輯習慣和敏銳的法律意識。4、法學的學習告訴我們,只有從細節入手,才能做大事;同時只有從大處著眼,才能做好細微的工作。法學的基本理念是關注社會、關注民生,而做好工作(不知你應聘什麼單位,最好在這兒能聯系一下)的前提就是既要有大胸懷,又要會做小事。。。。。。差不多啦,就想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祝面試順利~~~~~
❹ 請介紹一下學習法學的方法
首先,復得弄通法學基礎理論,這制是學習任何一門部門法的前提。
其次,再學習具體的部門法時,一定要熟悉其特有的一些原理。
第三,法條必須看一看,知道相關規定,遇到相關案例時知道有什麼規定即可,不一定要背過。
第四,注意法條的更新,現在立法的步伐挺快。
第五,可以適當接觸一些實際案例。
這是我的心得,不一定正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句法學的介紹
句法學Syntax研究語言的句子結構。該語言學術語來自希臘語,字意是排列。句子是根據內一種特定的排列詞的方容式構成的。排列正確的句子被認為是合乎語法的句子。合乎語法的句子是根據一套句法規則構成的。句法是一個規則系統。句法是一個由一套數量有限的抽象規則組成的系統,句子由單片語合而成。句子的語法性是指句子的合成必須符合操本族語者頭腦中的語法知識。
❻ 概念法學的介紹
概念法學源於19世紀中葉以後由歷史法學演變而來的「潘德克頓法學」,它以羅馬《版學說匯纂》為其理權論體系和概念術語的歷史基礎,強調對法律概念的分析和構造法律的結構體系,是近現代法制史上功勛最為卓著的學派,它把西方綿延千年的自然法思想與近代理性主義、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結合起來,適應現代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奠下了現代法律制度和法治大廈的最重要的基石。時至今日,任何進一步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是立基於概念法學的成就之上。
❼ 法學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專家機關、企事業屬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法學(英文:law,science of law,又稱法律學或法律科學)是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被稱為「刑名之學」,自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現代的法學,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學。但是關於法學與科學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這主要涉及價值論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問題。
❽ 法學具體分類介紹
如果只是本科,入學後不需要選擇,會有十幾門主幹課,其中有學位課和專業課,根據不同學校的不同規定,會有選擇選修課的機會,一般在大二以後
如果是想考研究生,就要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是民事,還是刑事,還是商法,經濟法等等
❾ 用一段英語介紹法學專業
Law is to open one of the categorie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one of China's top ten universities disciplines, including law, 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and sociology of four main parts.
Law is also called the law, legal science, is based on law, legal phenomenon and its regularity of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content.It is the study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law related issues, is about the legal problems of knowledge and theory system.
Law is about the science of law.The direct purpose of law, is to maintain social order, and by order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o realize social justice.As take law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law, its core is in for the research of order and justice, is the knowledge of order and justice.[1]
Legal thoughts first legalist philosophy originated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word law in China, the pre-qin period is referred to as "" study of forms, from the han dynasty began to have the name of the" law ".In the west, the ancient Roman jurists ulpian (Ulpianus) to "the law" (the ancient Latin words of Jurisprudentia) is defined as: and the god of the transaction, the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justice of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