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道德規范
A. 科學素養與科研方法 科研人員道德最基本的行為規范是指什麼
1、科研道德行為規范是科技人員在科研工作和各項社會科技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權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依據而制定的科研道德規范。
2、 最基本的行為規范應該是下面三條:
一、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倡導優良作風,維護科學真理和科研道德,捍衛科學尊嚴,反對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為推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
二、在科研工作中堅持真理,反對弄虛作假,文過飾非。堅持嚴肅認真、嚴謹細致、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不得虛報科研成果,反對浮躁、浮誇等不良風氣,自覺抵制科研中的違紀違規行為。
三、在科研成果鑒定和學術論文發表中,要嚴格遵守有關程序和規定。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勞動和權益,注意正確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杜絕署名的隨意性和侵佔、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專利、論文問題的發生。在與國外合作研究中,要遵守國際慣例,嚴格界定合作中的知識產權歸屬,不得造成侵權,也不得流失研究所知識產權。
B. 《中文科技文獻資料庫》收錄要求
1、書稿應為該研究領域處於領先水平的個人原創成果,集體成果不予收錄。
2、書稿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充分體現科研立場、觀點、方法;切實尊重知識產權,恪守學術道德,符合學術規范;不得有違反國家憲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內容,及法律、法規明文禁止的其他內容。對存有以上問題的,一經查實,申請人3年內不得申報《中文科技文獻資料庫》;如已入選,將撤銷資格,追回榮譽證書,並通報批評。
3、成果形式一般應為中文學術專著,如有特別優秀並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調研報告、古籍整理、學術前沿訪談錄等形式的成果亦可適量吸收。教材、譯著、工具書、散篇論文集、資料匯編、普及性讀物、軟體等成果形式不予受理。
4、選題應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價值、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5、書稿須充分尊重前人及今人已有之相關學術貢獻,交代相關學術背景,並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6、理論須系統深入,論證要合乎邏輯,研究方法應體現現代科學精神。
7、資料須扎實可靠。所有引文,務請與原著逐一核對,確保准確無誤。尤其對商榷性文字,不得斷章取義,故意誤解或曲解;書稿所引用的相關數據資料必須准確、權威,有明確出處;屬於個人實地調研或問卷調查的數據要有明確的注釋。
8、落選《中文科技文獻資料庫》者,應對之前所投書稿進行較大修改完善後再行投稿,或者更換稿件投稿,享有優先錄用權。
C. 心理學家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是什麼時候制定的
1、科研道德行為規范是科技人員在科研工作和各項社會科技活動中必須遵守回的行為准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答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依據而制定的科研道德規范。
2、 最基本的行為規范應該是下面三條:
一、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倡導優良作風,維護科學真理和科研道德,捍衛科學尊嚴,反對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為推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
二、在科研工作中堅持真理,反對弄虛作假,文過飾非。堅持嚴肅認真、嚴謹細致、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不得虛報科研成果,反對浮躁、浮誇等不良風氣,自覺抵制科研中的違紀違規行為。
三、在科研成果鑒定和學術論文發表中,要嚴格遵守有關程序和規定。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勞動和權益,注意正確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杜絕署名的隨意性和侵佔、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專利、論文問題的發生。在與國外合作研究中,要遵守國際慣例,嚴格界定合作中的知識產權歸屬,不得造成侵權,也不得流失研究所知識產權。
D. 什麼叫標准化
標准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准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公司標准化是以獲得公司的最佳生產經營秩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內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實施公司標准,以及貫徹實施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標准等為主要內容的過程。
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稱為標准化。它包括制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標准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
(4)科研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復使用和需要制定標準的具體產品,以及各種定額、規劃、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稱為標准化對象。標准化對象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標准化的具體對象,即需要制定標準的具體事物;
例如:《茶館經營服務規范》從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基本條件、職業道德、服務操作、衛生要求等幾個方面做出了詳細規定,填補了茶館行業在標准規范上的空白,解決了茶館行業無標准可依的問題,有利於對茶館行業進行管理和指導,及茶館企業進行標准化經營,對推動茶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E. 如何在學術研究中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和科學道德
良好的學術道德對樹立優良學風、培養正
直誠信的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的良好氛圍,使得每個研究生具備良好的素質,實現更好的自身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學術道德規范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則,是保證正常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創新的根本保障。恪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范應該是每個江科大研究生的基本行為准則。為此學校提出了很多倡議,總結如下:
一、增強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大學生。
二、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嚴謹求學,誠實做人。尊重科學事實,堅守學術道德,自覺維護學校學術聲譽。
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在學術論文中明確表明引用他人成果與觀點等內容;杜絕剽竊、抄襲、篡改、偽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學術觀點等違反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的行為。
四、以行之有效的學術活動踐行學術道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自控能力,努力拚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形成健康向上、學風嚴謹的學習氛圍。
五、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學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到不為名利、甘於寂寞、銳意創新、奮力拚搏,努力把握科技前沿,創造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真知灼見。
F. 文獻是科技成果 參考文獻格式如何寫
科學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出版專著等形式呈現。只有在發表、出版和評價科研成果中保持誠信才可能對公眾提供可靠的知識,科技才能發展進步。在撰寫與發表研究成果時,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獻引證、樣本制備、數據處理、署名與貢獻對等的誠信責任問題。
閱讀和標注參考文獻是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中一項重要工作。參考文獻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為作者的論點提供支撐,也表明作者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還為審稿人鑒別論文價值提供了依據。為確保引用准確,標注參考文獻一定要是論文觀點的原始出處,不要引用綜述類論文的轉述,轉述的觀點往往參入了轉述人的曲解。轉引也是對論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
科技論文的作者要特別注意,對於那些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啟發思路和支持觀點的已有研究成果,應當用引證的方式給予標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卻有意隱瞞,會被視為「剽竊」,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竊,也會被確認為學術不端,受到相應的處罰。
論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數據、方法以及觀點)的地方均應在論文後部的參考文獻中或加以注釋,參考文獻按該引用成果在論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當你在論文中引用了別人的文字、數據或觀點,不在參考文獻中列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被認定為抄襲。
論文作者的引文行為也要遵守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不能為了迎合編輯部的要求、迫於學術權威的壓力或者為了阿諛權威而引證;也不能以自詡為目的、帶偏見的相互吹捧、為支持或打擊某一學者而不正當引證;更不能為自己或他人尋求經濟利益而引證;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質量,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注為引自原著; 將實際上是二次文獻的轉引,不查閱原始文獻而標注為直引等。
還包括僅僅是為增加引文數量的不當引用等現象,例如:真實的研究工作並不需要,而只是為了提高引用率,擴大自己的影響,作者之間的利益交換等,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個別學報為了提高影響因子,動員作者引用自己學報發表的論文; 小團體之間的不當相互引用,並不體現真實的引用率和論文質量等。
故意在參考文獻中加入大量實際上沒有參考或引用過的文獻,造成一種閱讀了大量文獻,研究基礎扎實的印象來欺騙讀者; 為逃避被指責為抄襲,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關文獻後,不標出具體的引文出處,而是將文獻籠統地列在參考文獻中; 研究過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閱對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獻,只選擇對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獻。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別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G. 科研道德規范的科研活動中的不端行為
1、誇大科研項目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2、隱匿或忽視科研項目實施後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
3、剽竊他人學術思想和研究計劃
4、在項目申請書中提供虛假信息
5、侵犯他人知情權和署名權 1、實施主體的變更
2、科研經費的不當使用
3、偽造或騙取試驗標本
4、偽造沒有實施的研究活動 1、偽造實驗數據
2、剽竊他人成果 1、同行評議中的偏見
2、同行評議中的利益沖突
3、對科研成果本身價值的失實誇大 1、科研成果不當署名
2、侵佔他人科研成果
3、盲目追求論文數量
4、科研論文一稿多投
5、科研成果傳播失范
H. 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如何培養科學精神
從趨勢上看,學術道德和規范教育將滲透到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強化對研究生的科學精神專、追求真理、屬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並將形成具學科發展特色的內容。
為提高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科學精神,學校研究生院可開設「研究生科學精神與學科素養」公共課程,並邀請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舉行學術講座,同時把學術道德規范的培養貫穿其中,除發揮主講人自身的感召力和引導效應外,另外還可以安排若干場以學術道德規范為主題的專題報告。
在此基礎上,學校大部分院系也有開設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和科學研究方法類的基礎課程,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課程體系將日趨完善。
I. 機械專業可以考哪些證書
首先要看你往機械類的什麼方向發展,機械按照國家證書來講,比較吃香的是注冊機械工程師,等級分為初級和工程師級,國家級的考試需要對機械理論掌握比較扎實,也就是照本宣科型的,只要肯記,背多點,要考過還是比較容易的,當然因為是注考,所以都講究經驗。
1 .申請認證機械工程師
申請人須有良好的職業行為,遵守道德規范,並提供以下有效文件:
( 1 )大學畢業證書;
( 2 )外語證書;
( 3 )計算機證書;
( 4 )機械工程師「綜合素質與技能」考試合格證書;
( 5 )參加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頒布的《機械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科目指南》中所規定的一門課程的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
( 6 )實際工作經歷,專科畢業四年以上(非機械類需六年),本科畢業三年以上(非機械類需五年),同等學歷者十五年以上,申請人必須有一年以上在生產、科研企業工作經歷,並提供工作總結報告(由本人崗位上級寫出工作業績評語並需經單位領導簽署意見及公章證明)。
2 .申請認證專業工程師
除滿足申請機械工程師認證條件外,需要取得專業工程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書並有兩年以上相關專業工作實踐。(詳見各專業工程師考試要求)
資格考試
凡申請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的人員,必須通過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的全國統一資格考試,並成績合格。資格考試每年 11 月份舉行。凡申請專業工程師者,除通過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的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還須參加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的專業工程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
(9)科研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機械專業主要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對該類機械專業的就業機械專業前景存在著誤解,認為該類機械專業的對口工作看起來不太「體面」。
機械類機械專業還涉及不少交叉科,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也為跨機械專業、跨行業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從應職崗位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適宜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應是教法改革和內容選擇,並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恰當地分配每一次課的時間,確定自學討論、講授、實驗與練習所佔的時間比例。
同時使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為續課程打下基礎。利用第二課堂活動。以形勢報告、文藝匯演、音樂、美術欣賞及心理健康咨詢等提高學生素養;結合「兩操一課」與體育競賽增強學生體質;開展英語知識競賽、演出與口才訓練、書法、繪畫、微機強化等培訓班培養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推銷自己的能力,增加就業機會。
專業課
1.課堂教學:以適用、實用為原則,優化知識技能結構,形成與應職崗位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從應職崗位需要出發,將各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精講多練,突出能力教育。各課程要根據本專業在社會生產中的發展規律和生產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作好時續上的必要調整。
要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影視、電腦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並注重教學信息資料單、作業單、技能單、圖表圖像等教學資料的建設,提高教學效果。要引導學生選擇好規定學分的選修課,並精心組織教學,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教學實訓:根據教學進程,安排在恰當時間。具體安排時間或全部集中或以周為單位分散。要充分認識教學實訓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認真准備好實訓大綱,精心組織。充分利用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按照應職崗位需要進行專項技能培訓。
讓學生在實踐中多做、反復做,使其把主幹課程的知識與專業技能聯系起來,進一步強化綜合技能,教學實訓重點是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所以,還要重視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3.崗前實訓:最後一學期,以頂崗形式安排就業前綜合實訓。模擬頂崗,強化訓練,使學生穩定的掌握所學的各項知識和技能,並將各專項技能聯貫起來形成職業崗位能力,以縮短進入實際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增強就業能力。
供職技能教育
包括口才與演講、書法與寫作、公共關系學、人際關系學、人才市場消息、就業與創業指導、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通過選修課和晚自習、第二課堂活動培養,達到增強供職技能的目的。
崗前實訓結束後,按照《職業技能鑒定規范》要求,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得教育部的計算機二級考試、勞動部高級數控工藝員和勞動部高級車工(或鉗工、銑工、焊工等)職業資格證書。
英語水平達到國家四級標准並獲得等級證書
學生學習質量評定採用學期成績分。
學期成績分=∑(換算前課程成績×所得課程學分)+獎勵成績分
課程成績=(理論成績+技能成績)÷2
技能成績按「優90分,良75分,及格60分」折算。
考試方法:採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抽查、實際操作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