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緊盯法治建設

緊盯法治建設

發布時間: 2023-06-06 00:30:29

1. 如何加強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以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為重點,圍繞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定和完善法規規章,健全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各項辦事公開制度,改進工作機制,依靠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二是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堅持把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作為政府決策的基本准則。
三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力度。抓好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監督檢查工作,推進依法行政和執政為民。加強政府立法工作,重點是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創新政府立法工作機制,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進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建設質量。
四是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圍繞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結合行政管理體制及其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把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權力運行過程作為政務公開的內容,方便群眾監督。健全對行政權力監督的體制機制,推行行政問責制度,抓緊建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進一步加強行政監督。
五是完善司法行政體制和工作機制。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作用。認真總結我國司法實踐經驗,從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影響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入手,完善刑罰執行、教育矯治、司法鑒定、刑事賠償等制度。

2.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
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三是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四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五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濟制度。

3. 如何推進法治國家建設

如何建設法治中國:

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有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要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要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2、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悶孝面推行依法治國,必迅罩岩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努力使每一-項畝御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黨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4、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4.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一)切實加強基層政府法治建設
1.加強幹部法治教育、完善政績考評機制。要把對基層幹部的法治理念教育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納入幹部培訓計劃;緊緊圍繞基層工作實際,不斷充實和完善法治教育培訓內容;樹立法治導向,完善政績考評機制,把是否學法用法作為基層幹部實績評定、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標准,把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2.深入推進基層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將依法行政納入基層政府目標管理;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立健全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積極開展縣級綜合執法試點,推進行政執法權向鄉鎮延伸。
3.加強對行政權的規范和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快推進覆蓋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完善糾錯問責、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機制;加強黨內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二)切實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和隊伍建設
1.加強縣(市)區政府法制機構建設。隨著新《行政訴訟法》的實施,為適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數量的快速增長,必須加強基層政府法制機構建設。要按照人員力量應與機構所承擔的職能職責相匹配的原則,配齊配強基層政府法制辦人員,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機構支撐和人才保障。
2.加強基層政法機構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院、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派出機構建設,擴大編制、充實人員;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立基層權、責、事、財相匹配的法治裝備和財政保障制度,使之與目前承擔的繁重任務相適應。
3.加強基層政法隊伍建設。要適應司法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加強基層法官、檢察官職業保障和培訓,拓寬法官、檢察官的遴選渠道,注重司法輔助力量建設;要適應平安合肥建設的新任務,加強基層警力建設,特別要按照有關規定,提高待遇保障,配齊配強社會治安輔助力量,緩解當前基層一線警力緊缺的矛盾;要適應社區矯正的新特點,加強基層司法所執法力量建設,著力解決責權不匹配的問題。
(三)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引領基層依法治理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注重新興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要選拔培養政治素質高、法治意識強的人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努力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委員會自治組織為依託,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加強居(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建設。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釐清基層政府與自治組織責權邊界,讓社居委回歸自治本位;要突出重點,對社區「綜合減負」,更好的發揮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功能。
3.加強基層社會組織建設。在多元化的社會治理體系中,基層社會組織是群眾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載體。要大力培育、發展基層社會組織。同時,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范、指導,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在促進基層依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深化法治宣傳、培育法治文化
1.創新普法教育方式。要繼續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注重創新「法律六進」、「江淮普法行」等載體,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推進重點普法教育對象學法用法和新市民等社會群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依法治校示範單位」、「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促進普法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在法治建設中,要注重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發揮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深入貫徹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和《合肥市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大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傳播正能量、提升精氣神,弘揚真善美、貶斥假丑惡,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以深化法治合肥建設為目標,以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為導向,有效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提升法律服務質量;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要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完善固化律師進社區活動,充分發揮律師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職業優勢。
(五)深化科學立法,提升法治水平
1.加強立法調研,深化立法協商。科學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的關鍵。在制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我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深入開展立法調研,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要通過完善立法協商機制,深化立法協商,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
2.盡快理順開發區法治關系。政府職能轉移與下沉是改革的必然趨勢,關鍵對下放職能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要有科學的論證和評估。開發區是我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目前執法主體資格問題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應按照依法行政的思路,通過地方立法或政府規章的形式,理順法治關系、明晰執法主體,促進開發區加快發展。
3.積極推進「五小」行業治理法治化。「小餐館、小發廊、小旅店、小網吧、小歌廳」,一直以來是我市城市管理中的難點問題,雖經多年探索,仍有諸多困擾,基層反映強烈。應加強對「五小」行業的立法研究,通過完善法規規章實現「五小」行業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不斷提升我市文明創建水平。

5. 我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了黨的文件中。

「法治體系」,這一概念在以往的法律文獻中幾乎未曾提及,而更多的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法律體系」。其中,法律體系是相對靜態的概念,而法治體系是相對動態的概念。法律體系是指擁有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而法治體系是指運用法律來治國理政的方略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既包括公民行為、市場行為等私權利領域的法,也包括政府行為、國家行為等公權力領域的法,但更突出強調的還是私人領域、民本方向的法制建設。而今天我們要建設的法治體系,更強調的是對公權力的監督、約束。今天的法治體系建設內容更明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同時指出,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法治建設史上新的里程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須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個方面即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涵,或稱之為五個子體系。這五個子體系之間,關系協調、內容統一。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法治體系的基礎和前提。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就需要在黨的領導下,完善立法體制,確保立法的質量,畢竟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包括憲法的修改程序、人大立法的體制機制、政府立法的機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根據我國的國情,要實現法治,除了要有完備的國家層面的法律之外,還要有完善的黨內法規。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法治體系的重點。法治的實施,首要的就是憲法的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憲法的實施也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而法治實施的核心在於建設法治政府,推動依法行政。一是完善行政組織法,保障政府全面履行職能,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把政府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二是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三是必須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創新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四是進一步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即明確具體操作流程,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確定責任追究機制,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法治體系的保證。法治監督事關依法治國能否真正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渠道: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監督機制的運行中,實際起主要作用的還是黨的紀委監督、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輿論監督。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法治體系的關鍵。法治保障系統主要包括四大環節:一是法治人才隊伍;二是法律糾紛、爭議化解機制;三是國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四是黨的領導。關於法治人才隊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進法治專門隊伍即法官、檢察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關於法律糾紛、爭議化解機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關於國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於黨對法治的領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6. 十八屆三中全會規定的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措施有哪些

(1)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會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健全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數量。
(2)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海域海島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3)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4)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5)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
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7. 淺談如何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

提高建設法治政府的途徑:

1、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 實現政府職責、 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實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 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 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制度建設要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 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擴大政府立法工作公眾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 規章修改、 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設,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加快建立權責明確、 行為規范、 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建立公開、 公平、 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 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內容包括: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和政協的民主監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

補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8. 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部署,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和著力點,也是依法治國的重心。陝西省要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上實現新突破。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
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發展也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多元化,社會利益調整更加復雜困難,這些都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決新時期各類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行政事務,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准確落實到位,就能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保障和促進改革發展進一步深化。
建設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政府要不負人民的重託,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至關重要的是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設法治政府,是促進各級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強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維護好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從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三個陝西」的基礎和保障。趙正永書記在「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必須要法治陝西,要確立「前提是法,關鍵在治,基礎靠法制宣傳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實現「三個陝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陝西是建設「三個陝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設法治政府是陝西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備條件和現實需要。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著力抓住六個重點
著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項工作落實。各級法制機構必須積極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等職能,並進行深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要持續抓好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適度擴大范圍,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推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培訓和法律知識測試等制度,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要組織3次以上領導集體學法,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幹部培訓的教學內容,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各級幹部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著力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政府治理始於決策,決策是否科學民主,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有重大影響。要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凡作出的決策不得與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觸。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觸社會穩定問題的,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強化決策責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評估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偏差,減少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對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而且要終身追究。
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完備的法制是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前提。按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點轉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上來,立經濟社會急需之法,立人民群眾期盼之法。同時,健全定期清理機制,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有礙發展的法規規章。要掌握真實情況,不盲目追求數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規規章反映客觀規律,符合省情實際,切實解決問題。要將群眾路線貫穿於立項、調研、起草、審議等各環節,通過徵集民意、專家咨詢、座談論證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體現民情。要嚴格立法程序,更加註重利益的協調平衡,重視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法制機構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原則、加強協調,堅決克服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化」傾向,多立高質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政執法是群眾對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效。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縱向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權,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在橫向上,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和綜合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和重復執法的問題。要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細化自由裁量權,最大限度地壓縮執法「彈性」。不斷創新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人員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落實縣級行政執法部門編制和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行政執法經費要向基層傾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制度,杜絕亂收費、亂罰款,決不允許無資格人員從事執法活動。
著力強化行政監督。要繼續簡政放權,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集中辦理等,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扎實開展「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等活動,擴大重大決策、公共資源配置、部門財政預算等公開內容,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曝光,積極回應網路輿論監督。要把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作為重點,加強對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執法行為。加強法制監督與行政監察的協調配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強化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制度。堅持好規范性文件「逢文必審」制度,加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行政行為違法。
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發揮行政復議的主渠道作用,暢通復議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審理方式,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在總結渭南、延安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推進行政復議機制創新。把行政調解作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職責,建立健全行政調解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積極引導當事人採用行政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
三、發揮好三個作用,確保法治政府建設落到實處
發揮好各級領導的「領頭雁」作用。建設法治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行政首長作為依法行政的第一責任人,應親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分管領導應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指導;其他領導也應堅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發揮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科學的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不斷完善考核監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
發揮好法制機構的「參謀部」作用。重視和依靠法制機構推進依法行政,應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明智選擇。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法制機構特別是縣市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職能。各級法制機構也要准確把握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規律和任務要求,擔負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擔,振奮精神、強化素質,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

9. 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
對如何治理國家,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迄今為止,法治是治理國家最好的模式。「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無不奉法治為治國之道。我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期缺乏民主和法制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治理國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曾走過一段彎路,有過深刻的歷史教訓。黨的十五大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法制建設經驗的基礎埋賀上,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客觀要求,適時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以此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這一治國方略寫入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予以保障;黨的十六大又將依法治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依法治國,要求國家是法治國家,社會是法治社會,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建立法治國家,依法行政的目標必然是建設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用法律來規范、約束政府。新一屆國務院成立伊始,就把堅持依法行政作為本屆政府工作的三項基本准則之一。為了更扎實、更有成效地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在集中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智慧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消鋒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建設法治政府,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背景。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戰略思想。為了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我們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形勢對我國總體有利,我們有可能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環境。國內也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同時,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在新的形勢下,要加快發展,尤其是經濟要上一個新台階,需要認真研究解決四個問題:一是降低經濟活動中的行政管理成本;二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創業積極性,利用各種制度和機制構建一種只要付出辛勞就能獲得成功的社會預期;三是打破因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壟斷,以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資源;四是維持統一、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確保政令暢通,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違法行為得到及時制裁。就政府而言,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轉變職能、改革體制、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在我們這樣彎橋派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大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匱乏,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有待進一步協調,更需要厲行法治,通過加強法制建設來解決發展中的諸多問題與矛盾。總之,要加快發展,要富民強國,就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作為政府的基礎性、全局性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法治政府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二)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在要求。基於民意、依靠法律實施統治,是當代政治統治的最為普遍的准則和規律。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第一,確保我們的政權不變質、不變色,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首要任務。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由我們國家的性質決定的。如果我們不能擺正自己與人民的關系,不能正確對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人民的公僕就可能變成人民的主人,人民的權力就有可能轉化為個人的權力,由此就會產生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甚至站到群眾頭上作威作福,就會產生消極腐敗現象。行政權力在本質上是非平等的,是一種超越於個人之上的公共力量,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成為維護公共利益最有效的工具,又可能成為侵害公民個人權利最嚴重的手段。同其他權力一樣,行政權力是一種非人格化的權力,其本意是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其主體在本質上應該是非人格化的(這一點與權利是不同的,權利的主體應該是而且必須是人格化的,這樣才能使支撐權利的利益在取得、分配和維護上落到實處)。但是,行政權力在運作過程中,又必須靠有意識、有利益偏好的特定人來行使,因而又有一種本能的人格化傾向。這種傾向是行政權力往往成為謀取私利的主要根源。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要用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行政權力的設立和運作真正順民心、合民意,真正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第二,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政府工作涉及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諸多方面,任務繁重,要求很高。政府既要維持社會秩序、提高管理效率、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及時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要公正執法、尊重並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行政決策和行政決定還要瞻前顧後、相對穩定,考慮行政管理的社會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推進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創新,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統籌協調的能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總之,要完成憲法、法律賦予政府的各項職責,不負人民重託,不辱歷史使命,就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和行使行政權力,並以此作為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基礎。
第三,及時化解矛盾、妥善處理糾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紛繁復雜、突出多變。如何及時化解矛盾、妥善處理糾紛,是政府必須認真對待的長期任務。矛盾可遇不可躲,可解不可結,可疏不可堵。政府化解矛盾、處理糾紛的總的要求是:風險分散,責任分擔,瞻前顧後,及時處理。經驗證明,只有在法制的軌道上解決糾紛、矛盾,才能符合這一要求,才能使糾紛、矛盾的解決更具理性、更有預期,而且後遺症較少。
(三)建設法治政府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也好,依法行政也好,其重要性不僅在於對經濟發展、推動政治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更在於它們本身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追求的重要價值。人們在社會中工作、生活,都希望有一個穩定、理性的預期,有一個為多數人所認同、遵守的是非標准(准則)。這是人類對規范的本能渴求。不僅如此,在現代社會,人們的這種渴求,更多地表現在人們希望了解自己的政府是如何為大眾謀利益的,明白在與強大的公權力打交道時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不被侵犯。這是現代法治重在治「權」、治「官」的人文基礎,也是現代文明得以永續發展的制度保證。因此,一個文明國家、進步的社會必須要有一套完備而又得到良好實施的法制,而且這種法制能夠真正地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的取得和運作。
二、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當前,需要結合實際,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確保法律實施、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等方面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為此,需要抓緊四項工作: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三個優先」原則。「三個優先」原則是行政許可法確定的重要原則,其基本內涵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要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落實「三個優先」原則,首先需要認識三個問題:(1)人民的政府,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一切事情都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2)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成為一個「經濟人」。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繫上,市場是第一位的,政府是第二位的,盡管市場中的一些問題有時需要超市場的力量——政府權力去解決,但總的來說,政府不能凌駕於市場之上,更不能試圖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待各類市場主體。(3)社會中介組織通過自律來解決某些問題,比政府通過行政權力來解決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副作用更小、更具親和力。我們的政府要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克服兩個「不放」: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恪守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行政機關發布的政策和作出的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需改變的要盡可能給相對人合理的預期,由此造成相對人損害的,行政機關要依法予以補償。落實這個原則,要求政府想問題、辦事情務必縝密、周到、慎重,切忌出爾反爾。做到這一點,實踐中會有難處,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是,該負的責任、該承擔的風險、該付出的代價是躲不過的。分散風險、分別解決矛盾總比積攢風險、集中解決矛盾要好得多。因此,遵守信賴保護原則說到底就是化解風險、分散責任的有效辦法。
第三,公開透明。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凡是老百姓比較關注且需要他們遵守執行的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應當多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是確保決策科學合理的保障,是決策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執行的社會基礎。公開透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應當盡量共享。這是樹立規則權威(由服從組織到服從規則的轉變)、克服部門保護主義、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
第四,創新管理方式。我國現行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權力導向型管理為特徵的,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隨意、沒有預期、強調命令,而且副作用大。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的優點是比較穩定、規范、有預期且副作用小。其具體要求是:在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之間,重在間接管理;在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之間,重在動態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後管理之間,重在事後管理;在管理與服務之間,強調服務。總之,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要求具有間接、選擇、協商的特點。政府管理方式體現這一特點,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管理方式不當而引起的問題。
三、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提高包括立法在內的制度建設質量
(一)對制度建設要有科學認識。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制度建設是國家機關的權力活動,具有權力的一般特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家權力,它屬於決策權范疇,具有決策的一般特性和理論基礎。從認識論上講,制度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從事制度建設工作,研究制度建設問題,必須善於認識、把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規律。
第一,制度建設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是認識、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論前提。從根本上說,制度是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反映,一方面,制度是依據人的主觀認識來制定的,一項制度制定的好與壞,與制度建設者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制度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客觀的。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從本本、概念出發,不能搞土教條,也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制度建設是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統一。應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應當是什麼樣,實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實際上是什麼樣。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要求:所確立的制度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符合人們本來的價值追求,具有公認的道德基礎。制度建設的實然性要求:一切制度必須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與可能,對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目前還過高的一些要求,在制度建設中就要注意加以避免,否則,所確立的制度就會行不通,改革時期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矛盾非常突出。理想與現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也正是這一矛盾,制度才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因此,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和矛盾。一方面,要力求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使制度符合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一些問題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人們的認識還難以統一,可以暫不予規定,待條件成熟時再作補充。
第三,制度建設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制度所規范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善於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及個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以從中抽象出普遍使用的規則。其次,任何普遍規則都有例外,要在確立普遍規則時,妥善地規定例外,以保持制度的適用性。第三,在研究、確定規則時,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是非分明,態度明確,敢於堅持,同時又要注意照顧各種具體情況和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各種矛盾。
第四,制度建設是民主性與集中性的統一。多謀才能善斷,體現多數人的智慧是制度優越性的表現。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基層單位、基層群眾、基本群眾的意見。集中性主要是把各種意見集中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
(二)認識、把握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體系。從實際情況看,這個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符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以維護法制統一。「法不公則不善」,立法應當嚴格遵守憲法和上位法,避免各自為政、相互矛盾。(2)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包括該制度所調整事項的規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服務。要避免一些法律規范成為影響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阻礙社會財富增加的繩索。(3)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任何制度都應當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多數人所認同,而不是相反。這是制度得以實施,充分發揮其效能的社會基礎。(4)制度內容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內在邏輯要嚴密,語言要規范、簡潔、准確。
(三)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應當採取的措施。
第一,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科學安排立法項目。立什麼法要從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把握立法規律。要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在繼續加強有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方面的立法的同時,更加重視有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需要明確:制度是要解決問題的,但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是主觀想像的;必須是反復出現的,不能是偶然發生的;必須是普遍的,不能是個別的。對需要用制度調整的事項,也要「當時而立法」。要特別注意,不能事事都要求助於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避免法律對社會的過度干預。
第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制度建設是科學性、規律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規律,才能確保制度建設的質量。為此,需要處理好以下關系:(1)正確處理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的關系。制度建設必須維護公共利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同時,也要注意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做到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平衡。為此,要對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合法權益,都要切實維護。要確立這樣的觀念,只要是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都不應受到制度的干預。(2)正確處理權力與責任的關系。責任是行政權的核心。制度在賦予行政機關必要行政權力的同時,必須規定其相應的責任,並有嚴密的程序作保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3)正確處理強制與引導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特別注意發揮制度的引導功能。為此,我們的制度建設要重在為解決問題提供一種供人們自己判斷是非、自己承擔風險、自己分配責任的規則來解決問題。要鼓勵、引導市場主體之間以契約等自治形式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4)正確處理立足現實和改革創新的關系。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舊體制轉軌時期,如果制度建設不顧現實,就會行不通;如果不加區別地把現實肯定下來,有可能妨礙改革。因此,制度建設要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把制度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改革精神,用制度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對現實中合理的東西,要及時肯定並採取措施促進其發展;對那些不合理、趨於衰亡、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東西,不能一味遷就。總之,制度建設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力求在體制、機制、制度上不斷有所創新。(5)正確處理實體與程序的關系。實體與程序都非常重要,且相輔相成。當前,制度建設要改變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要下功夫研究如何通過設定程序制約權力的行使、保障權利的實現。
第三,改進工作方法和機制,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制度建設的參與程度。為此,需要建立以下制度:(1)公開徵求意見和聽證制度。確保制度能很好地反映群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這也是確保制度得以很好實施的基礎。(2)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這里的成本主要是制度得以實施所需的成本。(3)專家咨詢制度。(4)爭議協調制度。(5)定期清理制度。這項制度旨在及時消除制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提高制度的適應性。
四、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理順執法體制、確保法律實施
法律得以順利實施,一般取決於三個條件:(1)該法律本身是一部良法;(2)有一套比較健全的法律實施機制;(3)具有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其中,良好的實施機制是確保法律得到實施的關鍵。從理論上講,法律由預期效益到實際效益客觀上是遞減的。因為法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成本的,成本支付帶來的往往是效益遞減。法律實施機制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整合各種成本(支付必要成本、降低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成本),以確保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將效益遞減降到最低。我們現行的法律實施制度,往往重在機構的設立,而不重視機構的保障,包括人員與經費保障,更不重視法律運行機制的建設。結果是,沒有機構法律效益要遞減,有了機構法律效益遞減有時甚至更快。因為機制不暢,就往往從增加人員上找對策,這勢必增加法律運行成本;經費無保障,執法人員又往往只好「自費」執法,甚至搞「執法者養違法」。就行政機關而言,確保法律實施,需要從理順體制、完善機制著手,抓緊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行政執法體制的總的要求是: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1)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盡量改變「大蓋帽」滿天飛的狀況;目前需要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2)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改變行政執法「上下一般粗」的狀況。目前可考慮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於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機關實施。上下級行政機關的執法職能要分解。基層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事實問題,上一級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法律問題。(3)行政執法權與執法者的利益要徹底脫鉤,執法經費必須予以保障。(4)下大力氣建設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執法隊伍。
第二,行政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亂執法與不執法是目前行政執法中最突出的問題。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必須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嚴格按程序辦事。要克服「運動式」執法的弊端,糾正領導批示才執法、領導不批示就不執法的現象。要公平、公正執法,平等對待當事人,不得濫用權力。在執法過程中,應當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第三,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行政執法是一項重要的行政權力,應當由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不得行使行政執法權。要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沒有取得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四,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這是確保法律實施的重要舉措。這項制度的核心是:記錄真實,立卷歸檔,公開查閱。凡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決定以及對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監督檢查,都必須有記錄,記錄有簽字,有關證據材料、執法文書連同有關記錄都要立卷歸檔。歸檔的案卷必要時可以公開,供有關人員依照規定查閱。這有利於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歷史責任感,促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兢兢業業、依法辦事。
第五,強化對行政執法的監督。(1)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積極探索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2)強化行政復議監督。(3)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4)強化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違法行為的制度,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5)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和補償制度。
五、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關乎依法行政進程,關乎行政機關的形象,關乎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乎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養成,關乎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客觀地說,法律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漫長過程,在我們這樣一個封建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的國家更是如此。當前,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要掌握法律知識,包括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知識,規范行政機關共同行為的法律知識,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法律知識等。通過掌握這些知識,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知道手中的權力從哪裡來?權力邊界在哪裡?(2)要提高法律意識,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與忠誠。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3)要培育法律思維和能力,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能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法律思維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照顧其它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既要考慮解決眼前問題,又不能給將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顧及所支付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越是情況緊急,越是問題突出,就越要用法律思維、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備較高能力的標志。

10. 甘肅省出台2021年依法治省工作要點

“要點”涉及的多是工作的總體思路與各項主要工作、重要活動的大致安排等中觀問題。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甘肅省出台2021年依法治省工作要點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為全面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近日,中共甘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出台《2021年甘肅省依法治省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對全年重點工作任務進行安排部署。

《工作要點》指出,2021年依法治省工作要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不斷深化依法治省實踐,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為 “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促進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以優異成績慶祝 建黨 100周年。

《工作要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安排部署: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省集中統一領導,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和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舉措,壓實法治建設工作責任,推動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在甘肅衫罩落地落實;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和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加強法治保障和服務工作;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切實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切實提升重大決策法治化水平,加大行政執法協或氏鬧調監督力度,依法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制約監督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辦案運行機制改革,完善訴源治理等預防性措施,有效維護司法公正;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大力開展全民普法工作,制定實施《甘肅省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加強基層依法治理,築牢全面依法治省社會基礎,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法治建設獲得感。

《工作要點》要求,甘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及辦公室要健全完善統籌協調、溝通聯絡、督促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保障,加大督促檢查工作力度,一項一項地抓推進、一條一條地抓落實,確保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抓出成效。要緊盯群眾普遍關注的法治重點問題,組織省、市、縣三級實施法治為民2021年度辦實事項目,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依法保障公核握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工作實效補齊法治建設短板、提高法治建設水平。

熱點內容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