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二十一章

道德經二十一章

發布時間: 2021-01-01 10:23:46

① 《道德經》中第二十五章有一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解

簡單說就是這大自然冥冥中有秩序存在。
人可以從有序的規律中學會很多東西。
是唯物主義的第一階段,樸素唯物主義

② 道德經二十一章

《道德經》而是一張: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專其中屬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本章旨在對【道】作一番說明。【道】是很難用語言說明的。一旦能用語言來說明【道】,那就不是整個的【道】了。所以,老子在開頭就說:「道可道,非常道。」但本章又說:「其中有象」、「其中有物」。我們可千萬不能執著,說【道】中真有什麼東西。因為前面已經說:「復歸於無物」、「是為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說其中有「物」、「象」只是因為萬物是從其中創生的罷了。
【道】與【德】:【道】是無形的,它必須作用於物,透過物的媒介,而得以顯示它的功能。【道】產生了萬事萬物,而且存在於萬事萬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現它的屬性,也就是表現了它的【德】。說的簡單一點:【道】落實到現實層面就是【德】。

③ 哪一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一章。

《道德金》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原文:

《道德金》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解釋:


大德的形態,與道一致。道這個東西,是恍恍惚惚的沒有固定的形體。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卻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卻有實物;深啊遠啊, 深遠之中卻有精氣,這種精氣是真實可信的。從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廢去,根據它才能認是萬物的開始。我怎麼會知道萬物的開始的情況呢?原因就在於此。

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④ 道德經第一章註解! 越詳細越好!


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萬物始(李兵註:此處其它版本是「天地始」而馬王堆出土的是「萬物始」而《道德經》後面有天地長久之說,也就是天地沒有開始,所以此處用「萬物始」);有名,萬物母。故恆無欲,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名詞解釋:
道:正確的人生行為。
名:正確的對人生觀、世界觀的看法,也就是正確的思想。
可〈動〉會意。從口,從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為「歌」字的古文。
恆:<形>(會意。金文,從心,從月,從二。「二」表示天地。本義:永久,永恆)這里也代表達到絕對狀態。此處許多版本用「常」而「常」字在《道德經》中有特指,而此「恆」同樣有特指,所以該用「恆」就要用「恆」,該用「常」就要用「常」,不能混淆。
欲:人們理解是慾望,此處有另外的含義,就是沒有達到絕對的極致,或者說欠缺之意。
徼:〈動〉竊取,抄襲。
妙: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
玄:事物的本質,即事物的本來面目。
直譯:
道如果是用來被歌頌的道,是沒有到達極致的道,或者說是沒有到達標準的道。名如果是用來被歌頌的名,是沒有到達極致的名。沒有「名」的時候,萬物已經開始了。有了「名」以後,萬物就是他的母親。所以要達到一種極致的狀態,而沒有一點點的欠缺,才能看清世間的本來面目。如果不能達到這種極致狀態,就只能看到表面現象了。「道」和「名」道理都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一樣。它們都是事物的根本,到達極致就是懂得這些根本,就是通往看清世間事物本質的的道路。
講解:
第一章 為什麼要講《道德經》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道是正確的行為方式。如果是被人們歌頌的,或者說是被人們贊揚的正確人生行為,就一定是沒有到達道的極致,所以也就不是真正的道。
而正確的思想,如果是被人們歌頌的,或者說是得到人們贊揚的正確思想,就一定是沒有到達極致的正確思想。所以沒有達到極致的行為與思想,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正確行為與正確思想。
此句告訴人們,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讓人們感到他在做好事,而去贊揚他,那麼他的思想與行為就一定還沒有到達,真正的正確人生行為。
那麼什麼是到達極致的正確的人生思想與行為那?就是一個人做了好事,讓人們根本就感覺不到這種行為,才是達到極致的正確人生行為。此《道德經》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做到根本極致的正確人生行為。
如果對此還是不理解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華佗是中國歷史中的一代名醫,傳說他們家兄弟三人都是行醫的。
有一天曹操問華佗:「你的醫術很高明,會開刀做手術,受到人們的敬仰與贊嘆。在你們哥仨中一定是醫術最高明的」
華佗說:「不是我,我二哥比我醫術高明。他常常在疾病還處在初期階段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並在疾病沒有擴大之前,讓病人吃一些葯病就可以好了,根本用不著開刀。人們看到吃點葯就好了,認為自己得的不是什麼大病,所以人們都認為我二哥醫術一般,只能治療一些小病。」
曹操又問華佗:「那還有比你二哥醫術高明的嗎?」
華佗說:「有,就是我大哥。他常常在人們自己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病的時候,通過『望、聞』就能知道這個人存在潛伏期的病症。然後告訴病人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應該吃什麼。人們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使自己的病症在潛伏期就被醫治好了,病症沒有出現。所以人們都沒有認為自己是病人,也不認為我大哥是醫生,更不會有人贊嘆他。」
後面章節中的「道褒無名」講的也是這個問題。
無名,萬物始;
為什麼前兩句所講的,讓人們看出來的就不是達到極致的行為與思想哪?這兩句就是解釋。
在沒有人類思維的時候,也就是說沒有人類的時候,萬物就已經存在了。

⑤ 《老子》第二章 第三十八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八章 第六十章的主旨

老子《道德經》首章之尾句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形容「道」之深邃,為宇宙萬物及其規律之總門戶。作者在此以虔誠輕叩之態,譯注和研究《道德經》,嘗試以入「道」境,「以觀其妙」。編寫和出版本書,旨在:弘揚老子思想,汲取先哲智慧,提高道德素養,利益人類社會。
《道德經》古往今來版本眾多而各異。本書以西漢文帝時之《老子河上公章句》本為藍本,同時參照戰國時之竹簡本、漢初時之帛書本以及三國時之王弼本等古本,並借鑒歷代有關注家學者之成果,經過反復推敲而加以校定。本書按81章排列順序,依據河上公本排出,帛書本與之不同者加以說明。對較為難懂的字、詞均進行注釋,其中,對有爭議的字、詞則參考歷代名家之注釋並予以註明。各句大意,採取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力求通俗易懂。為幫助讀者更易於把握,文中主旨對全章之主要意義作了概括總結。每一章最後附有札記,介紹了注家對河上公本之該章標題的見解和對該章的分析,以便讀者拓展視野。
作者通過如上幾個方面,既介紹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參以己意,不囿於成說,提出了不少新得新見,深入地討論了老子思想的精神實質,並且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幫助初學者能較好地理解老子思想的原義。所有這些對我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老子》,皆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⑥ 道德經的精髓

《道德經》五千餘言,言簡意賅,無一廢字,已經是老子哲學、道家哲學的精髓了。如果非要從《道德經》中再提煉出精髓,我認為是兩個字:「無」和「反」。

⑦ 老子的《道德經》中,「道德」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道、德的概念都來自老子的《道德經》,或者說後來重新發現排序的《德道經》。但是經過兩千年的文人注釋演繹,這兩個字,包括《道德經》本身的句子,因為古文沒有標點符號而演變出來無數種解釋。

我們要討論「道」與「德」,最好是自己去《道德經》中找答案。而我們能得到的大多也是根據我們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而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充滿了哲學思考,而五千言的《道德經》半部關於「道」的是哲學,而半部關於「德」的是思考。作為道家思想的創始人,《道德經》闡敘了老子的哲學核心思想。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就是「道」。

諸子百家,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研究怎麼治理國家、怎麼管理社會的學說。儒法道兵墨都是一樣,莊子不還有《應帝王》嘛。而老子通過《道德經》透露出來的聖人「無為」的「小國寡民」的治理方法,其實只是在那個時代的一種治國理想。

因為「道」的哲學思維太高妙,所以後來的儒家、法家實際上都是發展了他「德」的部分,形成各自的理論,包括後來道家、法家攜手的「黃老之學」,道家、儒家共通的「玄學」、「理學」,直到王陽明糅雜儒道法的「心學」,都是從《道德經》開枝散葉而來。

⑧ 《道德經》一到二十三章的譯文

請到中財論壇「老子」欄目里查看《白話老子全解選登》,共有40多章,這是目前處於最前沿的《老子》翻譯解注。

⑨ 下面哪一句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一章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版東西,沒有清楚權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
樓主以空白來形容道的存在,正是21章的精髓,樓主高人,高人啊!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