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帝雷劈

道德帝雷劈

發布時間: 2023-06-10 13:12:08

㈠ 講經與說法,從根本上就有區別,請謹慎

常常聽到朋友或家人說起,某某地方有大師在講解《道德經》,某某地方有高僧在解讀《楞嚴經》,某某地方有大德在講解《金剛經》等等,諸如此類的話。當然也親眼目睹了許多人不明不白就去聽了,然後感覺殊勝,感覺很受益很多。遺憾的是,所謂的受益很多,卻經不起一番推敲,所有的受益都是一些虛假信息。比如說:我一個朋友花了15萬到廣東聽了一場《道德經》,回來後告訴我受益很深,我問她受益了什麼,她說:「道是最大最了不起的,學道就不能學佛,道教很排斥佛教,道教才是最終極的。」第一句回復,就讓我哭笑不得,一句似是而非的話,無一嚴謹,而且還產生了強烈的分別心。這叫受益匪淺。

今天坐下來寫這篇文章,源於最近遇見的一些事,以及一篇文章,文章來自某寺廟的公眾號,題目是《居士講法可以不可以?誰說了也不算,來聽佛陀是如何說的。》不得不表揚一下這個題目還是很用心的,至少一開始就立了一個很好的主題——講法。這個要結合平時的一些事,最近呢,在我生活的周邊據說有一位居士很厲害,為諸多佛弟子們講解《楞嚴經》,似乎還有《法華經》等,自稱開悟覺醒之人,還聽了很多居士說,把講經機器拿回家裡聽,結果很多事情都成功了,似乎什麼事都順了。我要不要誇一句:「哇,好厲害啊,普渡眾生啊!」其實不然,我真的很嗤之以鼻,當然我原本並不想如此公開的說,他傳他的道,我依我的法也就算了,可是偏偏有人因此一直來給我增添麻煩,甚至還要拉加入,然後發了以上的那篇似是而非的文章試圖要說服我,我本不予理會。不過,我覺得知而不言也是一種錯誤,所以我想想還是要來好好說明一番。

既然要好好說,我就系統的來說明一下。首先呢,我先說說什麼是「講法」,弄懂這個名詞,要先明白,法是什麼?法是辦法,解法,方法,稱之為法。所謂的「講法」就是通過智慧,將遇見的難題,困難,糾結,煩惱,化解開來,這個叫講法,而這個法有些是通用法,在誰身上都適用,有些是特定法,根據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法無定法,在於法因事而解,就好比咨詢師,好比醫生,就病治病,就事論事。而「講經」又不一樣了,經書不是法,經書是一種前輩先賢總結出來的規律或自然經驗或人生經驗,總稱「經驗」,而講經就是講解剖析前人的經驗。

好了,現在解釋完兩個名詞,現在可以好好的說下,首先:「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既然不立文字,如何又有這么多經書,因為在前佛後佛之間,總是不斷的講法,旁人記錄下來,也就成了現在的經書。佛陀是大智慧之人,解決了很多人的困難,同樣的,六祖大師的弘法之路也是為他人講解困惑,達摩祖師亦是如此,世尊拈花一笑,迦葉尊者就明白其心,這就是以心傳心,法不用弘,法就在心裡,所以佛陀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佛法並不是神通,而是一種解決的方式,一種解決的辦法。我們來看兩個公案:第一,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來到中土大陸弘法,可是終其一生,隻字未提,幾次講法大會,他始終坐而不言,為什麼呢?因為不立文字。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經書是前人的智慧,而當下每個人的根器都不同,所謂的根器不同,主要在於認識度,在於遇見的困難,在於遇見的煩惱,在於知識面,在於心理狀態都不一樣,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套用的,經書只是提供前輩的經歷,然後呢,每個人要自行去參悟,所謂的參悟也不是只了解前輩們做了什麼,而是要學會舉一反三,通過前輩的經驗中,看看能不能悟出適用於自己,幫助自己解決自身煩惱,自身麻煩,自身困難的地方,這才叫「悟」而所謂「開悟」的人,就是能找到這個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只是第一步而已,悟後真修才是修行的重點,說到這里,又涉及一個名詞,「修行」沒錯,修行就是通過修正自己的不足缺點,用行動去驗證這個真理。這就是修行,不斷的完善自己,這就是修行。要悟到後,才去驗證。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貿然的通過你所知道的就去所謂的講經,那就是一種誤導,這就是魔道,所以佛說:佛不講經,若說佛在講經,那是謗佛。

我們再看看,梁武帝,也能算是一代明君了,豐功偉績。可是梁武帝貿然出家,勞民傷財,翻譯經書數百卷,可笑的是每次出家所居住的精舍都被雷劈,還有梁武帝自身不近女色,不食葷,所以下令全國寺廟效仿,這便是漢傳佛教吃素的由來,可是有人留意嗎?這么一代明君,最後竟然是餓死深宮,這就是因果報應。當然,這里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根器,你梁武帝適用的,不代表別人適用,所以你翻譯的經書,只能被雷劈,你頒布的法令,你得自己來承受因果。縱然你是人間帝王,也不能違背天地自然的法則。我們六祖大師,看看他一生,可有提起哪部經書的論據?再看看維摩詰居士,達摩祖師,以及我們的世尊,終其一生,可有說過哪一部經書的意思?答案很肯定的:沒有。

再說現下,都說是末法時期,很多人要說,這時候,居士覺悟的多,覺悟了就能說法,這個理論對錯,姑且不說,但是首先,覺悟是怎麼一回事,要先弄懂,覺悟者是找到智慧的辦法,能了解明白宇宙天地的自然規律,從而能生出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如同我們咨詢師,策劃師一般,幫助別人根據別人的困惑,給予合理的建議或意見,這就是最好的幫助,這就是講法。而如同某些自稱為覺悟居士那般的,開口閉口《楞嚴經》、《法華經》、《金剛經》等然後解釋其中的意思,那就是誤導,根本就不是因人適宜。其次,所謂的一台念佛機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困惑,這點更是毫無根據的封建迷信,神通不敵業力,一個人的困惑麻煩煩惱是幫助一個人證悟菩提的根本,如果一台念佛機就能化解此人的業力,那麼也是一種逆天,從而不是改變這個人,而是害了這個人,縱然此人或許真的神通了得,那也是魔法,也是魔道,是阻礙一個人修行的魔道。不經歷風雨,怎麼長成大樹?不受百煉,何以成鋼?不渡劫,不參悟,不經歷,又如何能有所成就?

前幾天有人問我:「你知道萬法歸一的意思嗎?」這人是為了說服我,講經說法是沒有錯的,也是一種方式。不講經說法如何弘法?我其實只有笑笑,因為這已經完全扭曲了萬法歸一的本身意義,所謂的萬法,指的是世上有百萬種人,有百萬種煩惱,有百萬種苦惱,也有百萬種困難,當然,這所有的煩惱,苦惱,困難都是有方法解決的,而方法從來哪來呢?從心來,這就是所謂的「萬法唯心造」只有用心去研究,去破解的困難才是法。而尋這個法的方式很多,也許在自然規律中領悟,也許在工作中領悟,也許在參訪經典中領悟,也許在別人的只言片語中領悟,也許在動物身上領悟,也許在一個無意間就領悟了,從而依靠這個辦法去破解。然後當困惑解除,豁然開朗之際,就會發現生命無非就是起始而已,這就是唯一,心就這個這個唯一。同時,這也就是「道」,無非就是在這么一條人生大道上。

據說,那位「覺悟的居士」很會講《楞嚴經》,這里我也很好奇,經中很明確的指出分辨真妄,由心之眼開啟,最先看到的一定是自己,人就是先認清自己的問題,從而解決自己的問題為開啟。而一個不懂得以「一」為主的居士,依然大言潺潺的講經開課,這能算覺悟嗎?更不用說什麼說法了。典型的魔師案例,這種情況,我由衷建議諸善信弟子,要正確的學佛,不要盲從盲信。

「依法不依人」說的是幫助世人解決問題的是由心而生的辦法,是符合天地大道的方法,是真正能為你生死大事負責的方法。不要狹義的認為,法就是經書,經書只能是法的一種,是別人得的法,不是你的。而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依法不依人,是告訴你,不要盲目的信某人的辦法是不是適用於自己,真正可靠的還是通過自己對自己的剖析認知,然後從而尋找到一條能真正幫助自己消除煩惱,困難,苦惱的方式。當然,一定有人要問,那咨詢師,以及很師父,老師,怎麼解?作為一名好的咨詢師,作為一名好老師,作為一個好師父,首先要能夠耐心的傾聽對法的困難,從而分析,協助對方通過目前的真實情況,從而幫助弟子去體會尋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且這條路上,作為老師,必須能為其生死大事負責,承擔,方能為師。作為老師,也只是因人而異的建議,輔助和引導,就如同世尊一般,正確的引導。作為弟子,也要懂得辨別方法是不是適用,在《西遊記》裡面,真假美猴王中,悟空遇見六耳獼猴,上天入地,連一向神通廣大的觀音菩薩都不能辨認,最後到了佛陀面前,佛陀也沒有直接方式指出,而是道出其身份來歷,讓眾人自己去分辨。這就是引導,既引導諸佛菩薩明白天地間還有很多需要認識的,也引導悟空認識自己的困惑和問題,從而消滅困惑。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僅僅是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由心而出的慧眼,辨別何為法,何為魔,不要輕易的上當,更不要輕易的崇拜迷信。要相信自己,要認識自己,要剖析自己,要用心的對待自己,對待好自己的「一」,不用去找「二」找「三」,這就夠了。

㈡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別人的人,往往自身缺乏安全感,或者拿自己本身難以達到的道德標准來苛求別人做到。這在心理學上稱為一種防禦機制。
你不妨跟他深入探討一下他的「善良」標準是什麼?他如何形成的這些標准?他是否能做到?
他為何如此苛求別人做到?是否過去有什麼事件導致他形成這種認識?
當你們的信任建立起來,很多事實真相都會浮出水面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