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山東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山東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發布時間: 2023-06-10 21:37:39

Ⅰ 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部署,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和著力點,也是依法治國的重心。陝西省要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上實現新突破。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
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發展也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多元化,社會利益調整更加復雜困難,這些都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決新時期各類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行政事務,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准確落實到位,就能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保障和促進改革發展進一步深化。
建設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政府要不負人民的重託,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至關重要的是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設法治政府,是促進各級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強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維護好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從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三個陝西」的基礎和保障。趙正永書記在「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必須要法治陝西,要確立「前提是法,關鍵在治,基礎靠法制宣傳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實現「三個陝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陝西是建設「三個陝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設法治政府是陝西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備條件和現實需要。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著力抓住六個重點
著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項工作落實。各級法制機構必須積極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等職能,並進行深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要持續抓好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適度擴大范圍,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推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培訓和法律知識測試等制度,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要組織3次以上領導集體學法,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幹部培訓的教學內容,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各級幹部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著力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政府治理始於決策,決策是否科學民主,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有重大影響。要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凡作出的決策不得與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觸。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觸社會穩定問題的,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強化決策責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評估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偏差,減少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對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而且要終身追究。
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完備的法制是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前提。按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點轉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上來,立經濟社會急需之法,立人民群眾期盼之法。同時,健全定期清理機制,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有礙發展的法規規章。要掌握真實情況,不盲目追求數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規規章反映客觀規律,符合省情實際,切實解決問題。要將群眾路線貫穿於立項、調研、起草、審議等各環節,通過徵集民意、專家咨詢、座談論證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體現民情。要嚴格立法程序,更加註重利益的協調平衡,重視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法制機構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原則、加強協調,堅決克服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化」傾向,多立高質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政執法是群眾對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效。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縱向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權,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在橫向上,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和綜合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和重復執法的問題。要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細化自由裁量權,最大限度地壓縮執法「彈性」。不斷創新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人員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落實縣級行政執法部門編制和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行政執法經費要向基層傾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制度,杜絕亂收費、亂罰款,決不允許無資格人員從事執法活動。
著力強化行政監督。要繼續簡政放權,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集中辦理等,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扎實開展「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等活動,擴大重大決策、公共資源配置、部門財政預算等公開內容,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曝光,積極回應網路輿論監督。要把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作為重點,加強對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執法行為。加強法制監督與行政監察的協調配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強化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制度。堅持好規范性文件「逢文必審」制度,加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行政行為違法。
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發揮行政復議的主渠道作用,暢通復議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審理方式,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在總結渭南、延安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推進行政復議機制創新。把行政調解作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職責,建立健全行政調解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積極引導當事人採用行政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
三、發揮好三個作用,確保法治政府建設落到實處
發揮好各級領導的「領頭雁」作用。建設法治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行政首長作為依法行政的第一責任人,應親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分管領導應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指導;其他領導也應堅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發揮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科學的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不斷完善考核監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
發揮好法制機構的「參謀部」作用。重視和依靠法制機構推進依法行政,應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明智選擇。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法制機構特別是縣市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職能。各級法制機構也要准確把握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規律和任務要求,擔負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擔,振奮精神、強化素質,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

Ⅱ 怎樣做到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
對如何治理國家,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迄今為止,法治是治理國家最好的模式。「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無不奉法治為治國之道。我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期缺乏民主和法制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治理國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曾走過一段彎路,有過深刻的歷史教訓。黨的十五大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法制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客觀要求,適時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以此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這一治國方略寫入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予以保障;黨的十六大又將依法治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依法治國,要求國家是法治國家,社會是法治社會,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建立法治國家,依法行政的目標必然是建設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用法律來規范、約束政府。新一屆國務院成立伊始,就把堅持依法行政作為本屆政府工作的三項基本准則之一。為了更扎實、更有成效地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在集中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智慧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建設法治政府,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背景。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戰略思想。為了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我們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形勢對我國總體有利,我們有可能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環境。國內也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同時,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在新的形勢下,要加快發展,尤其是經濟要上一個新台階,需要認真研究解決四個問題:一是降低經濟活動中的行政管理成本;二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創業積極性,利用各種制度和機制構建一種只要付出辛勞就能獲得成功的社會預期;三是打破因行政管理而形成的壟斷,以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資源;四是維持統一、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確保政令暢通,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違法行為得到及時制裁。就政府而言,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轉變職能、改革體制、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大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匱乏,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有待進一步協調,更需要厲行法治,通過加強法制建設來解決發展中的諸多問題與矛盾。總之,要加快發展,要富民強國,就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作為政府的基礎性、全局性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法治政府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二)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在要求。基於民意、依靠法律實施統治,是當代政治統治的最為普遍的准則和規律。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第一,確保我們的政權不變質、不變色,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首要任務。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由我們國家的性質決定的。如果我們不能擺正自己與人民的關系,不能正確對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人民的公僕就可能變成人民的主人,人民的權力就有可能轉化為個人的權力,由此就會產生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甚至站到群眾頭上作威作福,就會產生消極腐敗現象。行政權力在本質上是非平等的,是一種超越於個人之上的公共力量,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成為維護公共利益最有效的工具,又可能成為侵害公民個人權利最嚴重的手段。同其他權力一樣,行政權力是一種非人格化的權力,其本意是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其主體在本質上應該是非人格化的(這一點與權利是不同的,權利的主體應該是而且必須是人格化的,這樣才能使支撐權利的利益在取得、分配和維護上落到實處)。但是,行政權力在運作過程中,又必須靠有意識、有利益偏好的特定人來行使,因而又有一種本能的人格化傾向。這種傾向是行政權力往往成為謀取私利的主要根源。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要用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行政權力的設立和運作真正順民心、合民意,真正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第二,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政府工作涉及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諸多方面,任務繁重,要求很高。政府既要維持社會秩序、提高管理效率、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及時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要公正執法、尊重並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行政決策和行政決定還要瞻前顧後、相對穩定,考慮行政管理的社會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推進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創新,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統籌協調的能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總之,要完成憲法、法律賦予政府的各項職責,不負人民重託,不辱歷史使命,就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和行使行政權力,並以此作為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基礎。
第三,及時化解矛盾、妥善處理糾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紛繁復雜、突出多變。如何及時化解矛盾、妥善處理糾紛,是政府必須認真對待的長期任務。矛盾可遇不可躲,可解不可結,可疏不可堵。政府化解矛盾、處理糾紛的總的要求是:風險分散,責任分擔,瞻前顧後,及時處理。經驗證明,只有在法制的軌道上解決糾紛、矛盾,才能符合這一要求,才能使糾紛、矛盾的解決更具理性、更有預期,而且後遺症較少。
(三)建設法治政府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也好,依法行政也好,其重要性不僅在於對經濟發展、推動政治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更在於它們本身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追求的重要價值。人們在社會中工作、生活,都希望有一個穩定、理性的預期,有一個為多數人所認同、遵守的是非標准(准則)。這是人類對規范的本能渴求。不僅如此,在現代社會,人們的這種渴求,更多地表現在人們希望了解自己的政府是如何為大眾謀利益的,明白在與強大的公權力打交道時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不被侵犯。這是現代法治重在治「權」、治「官」的人文基礎,也是現代文明得以永續發展的制度保證。因此,一個文明國家、進步的社會必須要有一套完備而又得到良好實施的法制,而且這種法制能夠真正地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的取得和運作。
二、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當前,需要結合實際,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確保法律實施、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等方面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為此,需要抓緊四項工作: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三個優先」原則。「三個優先」原則是行政許可法確定的重要原則,其基本內涵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要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落實「三個優先」原則,首先需要認識三個問題:(1)人民的政府,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一切事情都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2)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成為一個「經濟人」。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繫上,市場是第一位的,政府是第二位的,盡管市場中的一些問題有時需要超市場的力量——政府權力去解決,但總的來說,政府不能凌駕於市場之上,更不能試圖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待各類市場主體。(3)社會中介組織通過自律來解決某些問題,比政府通過行政權力來解決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副作用更小、更具親和力。我們的政府要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克服兩個「不放」: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恪守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行政機關發布的政策和作出的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需改變的要盡可能給相對人合理的預期,由此造成相對人損害的,行政機關要依法予以補償。落實這個原則,要求政府想問題、辦事情務必縝密、周到、慎重,切忌出爾反爾。做到這一點,實踐中會有難處,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是,該負的責任、該承擔的風險、該付出的代價是躲不過的。分散風險、分別解決矛盾總比積攢風險、集中解決矛盾要好得多。因此,遵守信賴保護原則說到底就是化解風險、分散責任的有效辦法。
第三,公開透明。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凡是老百姓比較關注且需要他們遵守執行的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應當多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是確保決策科學合理的保障,是決策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執行的社會基礎。公開透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應當盡量共享。這是樹立規則權威(由服從組織到服從規則的轉變)、克服部門保護主義、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
第四,創新管理方式。我國現行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權力導向型管理為特徵的,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隨意、沒有預期、強調命令,而且副作用大。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的優點是比較穩定、規范、有預期且副作用小。其具體要求是:在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之間,重在間接管理;在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之間,重在動態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後管理之間,重在事後管理;在管理與服務之間,強調服務。總之,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要求具有間接、選擇、協商的特點。政府管理方式體現這一特點,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管理方式不當而引起的問題。
三、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提高包括立法在內的制度建設質量
(一)對制度建設要有科學認識。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制度建設是國家機關的權力活動,具有權力的一般特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家權力,它屬於決策權范疇,具有決策的一般特性和理論基礎。從認識論上講,制度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從事制度建設工作,研究制度建設問題,必須善於認識、把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規律。
第一,制度建設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是認識、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論前提。從根本上說,制度是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反映,一方面,制度是依據人的主觀認識來制定的,一項制度制定的好與壞,與制度建設者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制度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客觀的。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從本本、概念出發,不能搞土教條,也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制度建設是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統一。應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應當是什麼樣,實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實際上是什麼樣。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要求:所確立的制度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符合人們本來的價值追求,具有公認的道德基礎。制度建設的實然性要求:一切制度必須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與可能,對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目前還過高的一些要求,在制度建設中就要注意加以避免,否則,所確立的制度就會行不通,改革時期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矛盾非常突出。理想與現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也正是這一矛盾,制度才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因此,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和矛盾。一方面,要力求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使制度符合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一些問題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人們的認識還難以統一,可以暫不予規定,待條件成熟時再作補充。
第三,制度建設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制度所規范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善於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及個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以從中抽象出普遍使用的規則。其次,任何普遍規則都有例外,要在確立普遍規則時,妥善地規定例外,以保持制度的適用性。第三,在研究、確定規則時,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是非分明,態度明確,敢於堅持,同時又要注意照顧各種具體情況和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各種矛盾。
第四,制度建設是民主性與集中性的統一。多謀才能善斷,體現多數人的智慧是制度優越性的表現。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基層單位、基層群眾、基本群眾的意見。集中性主要是把各種意見集中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
(二)認識、把握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衡量制度建設質量的標准,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體系。從實際情況看,這個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符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以維護法制統一。「法不公則不善」,立法應當嚴格遵守憲法和上位法,避免各自為政、相互矛盾。(2)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包括該制度所調整事項的規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服務。要避免一些法律規范成為影響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阻礙社會財富增加的繩索。(3)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任何制度都應當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多數人所認同,而不是相反。這是制度得以實施,充分發揮其效能的社會基礎。(4)制度內容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內在邏輯要嚴密,語言要規范、簡潔、准確。
(三)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應當採取的措施。
第一,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科學安排立法項目。立什麼法要從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把握立法規律。要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在繼續加強有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方面的立法的同時,更加重視有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需要明確:制度是要解決問題的,但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是主觀想像的;必須是反復出現的,不能是偶然發生的;必須是普遍的,不能是個別的。對需要用制度調整的事項,也要「當時而立法」。要特別注意,不能事事都要求助於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避免法律對社會的過度干預。
第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制度建設是科學性、規律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規律,才能確保制度建設的質量。為此,需要處理好以下關系:(1)正確處理公共利益與公民合法權益的關系。制度建設必須維護公共利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同時,也要注意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做到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平衡。為此,要對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的合法權益,都要切實維護。要確立這樣的觀念,只要是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都不應受到制度的干預。(2)正確處理權力與責任的關系。責任是行政權的核心。制度在賦予行政機關必要行政權力的同時,必須規定其相應的責任,並有嚴密的程序作保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確保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3)正確處理強制與引導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特別注意發揮制度的引導功能。為此,我們的制度建設要重在為解決問題提供一種供人們自己判斷是非、自己承擔風險、自己分配責任的規則來解決問題。要鼓勵、引導市場主體之間以契約等自治形式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4)正確處理立足現實和改革創新的關系。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舊體制轉軌時期,如果制度建設不顧現實,就會行不通;如果不加區別地把現實肯定下來,有可能妨礙改革。因此,制度建設要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把制度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改革精神,用制度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對現實中合理的東西,要及時肯定並採取措施促進其發展;對那些不合理、趨於衰亡、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東西,不能一味遷就。總之,制度建設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力求在體制、機制、制度上不斷有所創新。(5)正確處理實體與程序的關系。實體與程序都非常重要,且相輔相成。當前,制度建設要改變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要下功夫研究如何通過設定程序制約權力的行使、保障權利的實現。
第三,改進工作方法和機制,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制度建設的參與程度。為此,需要建立以下制度:(1)公開徵求意見和聽證制度。確保制度能很好地反映群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這也是確保制度得以很好實施的基礎。(2)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這里的成本主要是制度得以實施所需的成本。(3)專家咨詢制度。(4)爭議協調制度。(5)定期清理制度。這項制度旨在及時消除制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提高制度的適應性。
四、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理順執法體制、確保法律實施
法律得以順利實施,一般取決於三個條件:(1)該法律本身是一部良法;(2)有一套比較健全的法律實施機制;(3)具有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其中,良好的實施機制是確保法律得到實施的關鍵。從理論上講,法律由預期效益到實際效益客觀上是遞減的。因為法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成本的,成本支付帶來的往往是效益遞減。法律實施機制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整合各種成本(支付必要成本、降低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成本),以確保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將效益遞減降到最低。我們現行的法律實施制度,往往重在機構的設立,而不重視機構的保障,包括人員與經費保障,更不重視法律運行機制的建設。結果是,沒有機構法律效益要遞減,有了機構法律效益遞減有時甚至更快。因為機制不暢,就往往從增加人員上找對策,這勢必增加法律運行成本;經費無保障,執法人員又往往只好「自費」執法,甚至搞「執法者養違法」。就行政機關而言,確保法律實施,需要從理順體制、完善機制著手,抓緊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行政執法體制的總的要求是: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1)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盡量改變「大蓋帽」滿天飛的狀況;目前需要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2)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改變行政執法「上下一般粗」的狀況。目前可考慮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於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機關實施。上下級行政機關的執法職能要分解。基層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事實問題,上一級行政執法機關重在解決法律問題。(3)行政執法權與執法者的利益要徹底脫鉤,執法經費必須予以保障。(4)下大力氣建設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執法隊伍。
第二,行政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亂執法與不執法是目前行政執法中最突出的問題。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必須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嚴格按程序辦事。要克服「運動式」執法的弊端,糾正領導批示才執法、領導不批示就不執法的現象。要公平、公正執法,平等對待當事人,不得濫用權力。在執法過程中,應當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第三,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行政執法是一項重要的行政權力,應當由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不得行使行政執法權。要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沒有取得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四,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這是確保法律實施的重要舉措。這項制度的核心是:記錄真實,立卷歸檔,公開查閱。凡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決定以及對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監督檢查,都必須有記錄,記錄有簽字,有關證據材料、執法文書連同有關記錄都要立卷歸檔。歸檔的案卷必要時可以公開,供有關人員依照規定查閱。這有利於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歷史責任感,促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兢兢業業、依法辦事。
第五,強化對行政執法的監督。(1)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積極探索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2)強化行政復議監督。(3)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4)強化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違法行為的制度,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5)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和補償制度。
五、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關乎依法行政進程,關乎行政機關的形象,關乎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乎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養成,關乎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客觀地說,法律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漫長過程,在我們這樣一個封建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的國家更是如此。當前,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要掌握法律知識,包括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知識,規范行政機關共同行為的法律知識,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法律知識等。通過掌握這些知識,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知道手中的權力從哪裡來?權力邊界在哪裡?(2)要提高法律意識,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與忠誠。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3)要培育法律思維和能力,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能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法律思維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照顧其它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既要考慮解決眼前問題,又不能給將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顧及所支付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越是情況緊急,越是問題突出,就越要用法律思維、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備較高能力的標志。

Ⅲ 山東省行政處罰程序實施細則

法律分析: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各級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依法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行為,應當遵守本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在法定許可權內,按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行為。第四條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第五條行政機關應當公正行使行政權力,平等對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裁量權應當符合立法目的,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選擇最有利於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方式。第六條行政機關應當將實施行政行為的依據、過程和結果依法公開。但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文件、檔案,應當依法允許查閱、摘錄、復制。第七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行政行為取得的正當權益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必須撤銷或者變更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此遭受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第八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提出行政管理的意見和建議,行政機關應當提供必要條件,採納其合理意見和建議。第九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可能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除法定情形外,應當書面告知其事實、理由、依據,陳述權、申辯權,以及行政救濟的途徑、方式和期限。第十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應當遵守法定期限或者承諾期限,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規定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實施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和政府工作部門法制機構負責本規定實施的具體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辦公廳(室)和機構編制、監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做好本規定實施的相關工作。

法律依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第四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行政區劃的具體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全國行政區劃相關的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行政區劃的具體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行政區域行政區劃相關的管理工作。

Ⅳ 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組織保障和落實機制3部分。

《綱要》主要有七大任務,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3、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4、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5、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6、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7、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黨的十八大把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 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為深入推進 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如期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奮斗目標,針對當前法治政府建設實際制定本綱要。

(4)山東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擴展閱讀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一,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二,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

第三,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

第四,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手虛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告薯液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襪物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

Ⅳ 建設更高水平的新時代法治山東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全坦昌面推進依法治省。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山東、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黨對全面依法治省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全面依法治省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增勝說,聚焦黨的二十大關於法治中國建設的安排部署,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省委全會有關部署,深刻理解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極端重要性,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推動系列規劃綱要落實,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普法守法工作,優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粗緩高質高效推動法治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省委全會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對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已制定法規53件,作出有關法規問題的決定11件,修改法規65件,廢止法規21件,為落實黃河國家戰略、高質量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了及時高效的法規制度保障。」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工委主任姚潛迅說,作為立法服務保障工作機構,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堅持質效並重,著力服務和推進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讓凳扒緊扣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強化法規制度供給,不斷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服務省人大常委會科學編制2023—2027年立法規劃和2023年立法計劃,更好發揮統籌引領作用;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健全法規動態清理機制,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堅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行政決策是行政權力運行的起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程序制度。棗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平表示,棗庄作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將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貫穿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努力在法治建設上走在前列、作出示範。「我們將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以工業大發展推動經濟大提速、以產業大提升實現棗庄大跨越。必須順應民心民意,堅持開門決策、民主決策,讓決策更好體現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必須提升幹部法治素養,把法治素養作為思想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各級幹部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要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省委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為我們公安機關持續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明確了要求。」省公安廳一級巡視員槐國棟說,全省公安機關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深入貫徹省委全會部署要求,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牢記職責使命,強化責任擔當,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公共安全、化解矛盾風險的能力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服務保障民生貫穿到公安各項工作中;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執法監督管理,提升執法素質能力,全力推進法治公安建設。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國司法工作的內在追求和價值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規范司法權力運行。這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價值取向。」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孫成良表示,近年來,山東員額制改革、司法人員分類改革、構建專業化新型辦案團隊等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司法體制改革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公平正義成為新時代人民司法的鮮亮底色,「我們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和省委有關要求,堅持守正創新,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Ⅵ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重點在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提高認識。我們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個尊法守法的政府,更是一個有為、有效、有力的政府。
二是抓住關鍵。推進法治建設,領導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在工作實踐中,發揮好示範表率作用,帶頭運用法治思維思考處理問題,帶頭運用法治方式推動完成任務,帶頭參加應訴出庭等法治實踐,以自身實際行動維護法治、推進法治。
三是完善規則。建設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同時,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協調,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健全體系。加強政府內部的制約和監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為目標,努力實現行政執法監督從個案監督到體系監督的轉變。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政治視野、又精通法律知識,既能堅持政治原則、又能捍衛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Ⅶ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全省公民中深入開展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深入學習宣傳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為契機,在全社會掀起新一輪法制宣傳教育的高潮。要突出抓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大意義、基本經驗、基本構成、基本特徵的學習宣傳,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風尚;突出抓好憲法確立的我國的國體、政體、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和精神的學習宣傳,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濃厚氛圍;突出抓好國家基本法律和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形成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良好法治環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大局意識、法治意識和反腐倡廉意識,提高依法行政和廉潔自律的自覺性。二、進一步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把法制宣傳教育作為深化「平安山東」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對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基層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廣大公務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憲法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不斷改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做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要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道德品質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有針對性地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努力培養青少年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事業單位和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應當重點學習掌握與市場經濟、經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誠信守法、依法管理、依法經營的觀念。要在城鄉基層群眾中重點宣傳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依法維護權益、表達訴求、化解糾紛,提高群眾參與基層自治和其他社會管理活動的意識與能力。三、進一步豐富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和載體。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扎實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力戒形式主義。廣播、電視、報刊等各類媒體要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廣泛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移動媒體等新興媒體的特點和優勢,針對不同群體,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要努力辦好普法網站,發揮政府網及門戶網站在法制宣傳中的重要平台和示範帶動作用。鼓勵、支持、引導和組織各類文化團體參與法治文化建設,豐富法制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鄉村、進社區的內容和形式,完善並落實公務員法律學習培訓制度,進一步加強城鄉法制宣傳教育陣地、法制宣傳教育講師團和志願者隊伍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研究,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四、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入推進法治山東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規劃》,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法治化建設。深化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化基層法治創建活動,推進基層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設。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五、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和保障機制。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組織領導和運行機制,落實牽頭部門責任制,加強執法主體的法制宣傳教育責任,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國家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都要高度重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積極組織開展本部門、本單位以及面向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支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障。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統籌安排經費和人員,保證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正常開展。要進一步加大基層法制宣傳教育各項投入,努力為基層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創造條件。六、加強對本決議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要進一步完善法制宣傳教育考核評估機制,加強年度考核、階段性檢查。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組織實施好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做好中期督導檢查和終期評估驗收,並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充分運用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以及組織代表視察、專題調研等形式,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保證本決議切實得到貫徹落實。

Ⅷ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一、合法行政
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首要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與合理行政原則一起,共同構成法治政府的根基。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合理行政
行政合理原則,是與行政合法原則相並列的重要原則。行政合理必須以行政合法為前提,合理是合法范圍內的合理。如果說合不合法是行政行為外在界限的話,那麼,行政合理不合理就是行政行為的內在界限。違反合法原則將導致行政行為違法,違反合理原則將導致行政行為不當。因此,在建設法治政府過程中,行政行為既要貫徹合法原則,又要體現合理原則。任何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行為都是應當堅決避免的。
三、程序正當
行政程序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所遵循的方法、步驟、時限和順序。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關不僅要遵守實體法,有良好的目的和動機,還要遵循正當程序。這是《綱要》對行政機關提出的重大課題。一些行政機關的同志認為,行政管理實體是內容,程序是形式,只要實體合法就行,程序怎樣無關緊要。還有的甚至認為程序規定是障礙,遵循程序會導致官僚主義、降低管理效率。因而,在行政訴訟案件中,多數案件因為程序違法而被判敗訴。在法治社會里,行政實體法主要是規定應當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禁止做什麼的問題,而行政程序則主要是規定通過何種方式和途徑達到管理目的的問題。如果程序上出現了問題,實體上的要求就難以保證。因此,程序正當、合法和實體合法同等重要。
四、高效便民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職能的時候,用盡可能短的時間、盡可能少的人員、盡可能低的行政成本,為企業和群眾辦盡可能多的事,取得盡可能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這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一項重要原則。近年來,隨著依法行政的推進,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雖然不斷提高,但高效行政的目標還遠未實現。許多本該自己做的事情,讓相對人去做。不少行政管理部門辦事環節多,手續復雜,期限過長,效率低下。老百姓要辦一件事,常常要去十幾個、幾十個部門,蓋幾十個公章。群眾對行政機關的怨言,很多是在這些方面。解決這個問題,是行政機關的當務之急。
五、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就是要求人們忠誠老實,有信無欺,說老實話,把實事求是、襟懷坦白、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作為自己的准則。它不僅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現代社會的運行基礎。這一原先適用於民法的基本原則,因其內在的合理內涵而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所以逐漸援用於行政法領域。《綱要》中鮮明地提出這方面的要求,體現了我國法治建設的與時俱進。
六、權責一致
權責一致,是指行政機關依法享有多大的權力,就應當承擔多大的責任。不應當有無責任的權力,也不應有無權力的責任。這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又一個重要原則,體現了重在治權、治官的鮮明時代特徵。
1、法定職權必須實施到位。行政機關必須認真履行法定的職權。該管的事情必須管住、管好,不能出現缺位、斷檔的現象。濫作為,是違法行為;不作為,就是不履行法定義務,也是違法行為。不作為,管理失控,是當前行政機關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人民群眾很有意見,必須下力氣解決。

Ⅸ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堅持民主原則、黨政分開原則、依法行政原則、無為原則:

1、要堅持民主原則。

政府必須是由人民群眾選舉而來的,法律必須是有人民制定的。

2、要堅持黨政分開原則。

要不黨和政府分開來,政黨不能幹涉政府,也不能幹涉法院審判和執法。

3、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原則。

政府必須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政務管理,不能違背法律。

4、必須堅持無為原則。

政府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能幹涉百姓的正常活動。

(9)山東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擴展閱讀:

建設法治政府的措施:

1、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繼續做好普法學法用法守法工作,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常識。

2、高度重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3、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保證人民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

4、規范行政決策程序。要堅持一切從實際李談旅出發,系統全面地掌握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決策對各方面的影響,認真權衡利弊得失。

5、嚴格行政問責。對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督促和約束行侍岩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哪凳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熱點內容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