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神途徑
❶ 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的途徑有哪些
1、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
2、應該大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定工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
3、要大力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以公開透明保護自己、維護法律尊嚴。
4、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腐敗是危害最大的腐敗,是壓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要堅決抵禦和打擊司法腐敗。
(1)法治精神途徑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建設的基本要求:
1、強化依法辦事的理念: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
2、發揮好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作用: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表明,良好的道德風尚既可以減少各種矛盾紛爭、凈化社會環境。
3、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是法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思維
❷ 通過哪些途徑培育自身的法治精神
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一個人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青年一個人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於置身於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一個人來說,尤為重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❸ 如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法制宣傳教育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一項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工作。今年是開展「六五」普法的第一年,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意義重大。全市各地、各部門要圍繞深入推進「法治湖州」建設,認真實施「六五」普法規劃,以抓好第十一個「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為契機,突出「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這一主題,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努力實現法制宣傳教育理念和手段與全社會學法用法需求相適應,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相適應,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與人民群眾對法治社會的期望相適應,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作用。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著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在全社會樹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風尚,是法治建設的核心。普法既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宣傳,更要注重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幹部群眾的頭腦之中,體現於幹部群眾的日常行為之中。當前,在少數地方和領域中,法律實施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真正樹立法治精神,導致有的人對法律缺乏敬畏、有法不依,甚至知法犯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把培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向社會傳播信仰和崇尚法律的理念,使全社會都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堅持主動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要通過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充分發揮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從而主動服務、自覺融入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實踐。特別是對土地徵用、房屋拆遷、醫療糾紛、勞動就業、安全生產、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社會熱點問題,法制宣傳教育要及早介入、有效預防,著力提高群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切實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維護權益靠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切實強化重點對象學法守法。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對象和內容上既要重視普及,更要突出重點。要積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進鄉村、進社區、進課堂、進企業、進單位、進機關,有針對性地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學法律、講權利、盡義務、明責任。要突出加強對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農民及外來務工人員等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以全社會各類人員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實際成果來檢驗我們的法制宣傳教育成效。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大力加強法治文化培育建設。培育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推動法治成為全社會普遍遵循的規則和普遍實現的一種生活方式。要強化與我市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積極挖掘、整理和利用好以沈家本為代表的法治文化資源。要強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積極推進法治縣區、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區)、誠信守法企業、依法治校示範校、依法行政示範單位等創建活動。要強化與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以身邊人身邊事來開展各種形式的法治文化創作活動,努力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法制宣傳教育要取得新實效,必須不斷適應新形勢、採取新舉措、創造新方法。要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通過「以案說法」、「娘舅來了」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要多用生動具體的案例來「以案說法」,多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來普及法律,多用優質的法律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使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要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網路、手機、遠程教育等傳媒的優勢,構建起多形式傳播、立體式覆蓋的普法網路,不斷增強普法工作的實效性。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必須充分動員社會各方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拓寬社會參與途徑,引導人才、智力和資金等資源投入到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來。要加強專兼結合的法制宣傳隊伍建設,不斷充實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庫,發揮好我市各類普法講師團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志願者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鼓勵支持律師、法律職業者加入志願者隊伍,推進法律志願者活動規范化發展。要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市場化運作機制,調動企事業單位、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等一切社會力量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❹ 大學生可以通過哪些具體來培養自身的法治精神
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培養自身的法律精神:
1、關注社會時事,關注新聞,探討新聞背後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律節目和《中國法制》這些法律報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銳度;
2、積極地參加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
法律精神是社會主義社會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內容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取向。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
監督制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機制。
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❺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領會法律意識,大力弘揚法制精神。
❻ 大學生如何培育自身的法治精神
1、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
2、在學識和實踐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3、增加社會閱歷,基礎知識的積累;
4、維護法律的尊嚴,加強法律信仰;
5、加強實務操作技能(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6、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思想自由,人格獨立,堅定的服從法律;
7、關注社會時事,關注新聞,探討新聞背後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律節目和《中國法制》這些法律報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銳度;
8、積極地參加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
(6)法治精神途徑擴展閱讀:
法治精神內容:
一、理性精神
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二、誠信守法的精神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誠信原則的內涵是信賴,它在有組織的法律文化中起著一種凝聚作用,特別是相互信賴,它要求尊重他人應受保護的權益。
三、尊重法律權威的精神
法律權威體現了法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過程中基礎性和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從。
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社會公正理念在法治方面的具體體現。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擁有大致相當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否定特權的存在。
五、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步入「權利的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受理的案件年度數量急劇攀升,信訪案件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法治事件,尤其是公民維權事件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❼ 堅持依法治國學生可以通過哪些具體途徑來培育法治精神
對青年學生進行法治精神和法律素質的培養,除了靠健全法律、實行依法治國外,還要從學校內版外、課堂內外著手權,要從理論與實踐上著手,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確立科學培養觀念,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識;
二、要改善課堂教學環節,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
三、要營造立體培養環境,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四、要強化有效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法律能力;
五、要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提升學生的法律素質。
另外,青年學生僅靠書本還很不夠。因此,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實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這樣才能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勤工儉學、社會調查、生產實習、青年志願者等社會實踐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此同時,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為全面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青年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社會文明道德風尚的重要體現者和傳承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健康的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❽ 培養法治思維的途徑有哪些
培養法治思維的途徑有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推動政務公開、養成守法習慣等。
1、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
3、參與法律實踐: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分為三種途徑:一是參與立法討論;二是依法行使監督權;三是旁聽司法審判。
4、推動政務公開: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以公開透明保護自己、維護法律尊嚴。
5、養成守法習慣:法治思維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與長期自覺養成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