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推薦理由
❶ 如果讓您推薦一本您最喜歡的書給大家,您會推薦哪一本原因是什麼
《圍城》完美地詮釋了戀愛、家庭以及婚姻的實質,對於一個步入社會的青年說有很大的感觸。
❷ 班上弄推書會,我想推薦老子的《道德經》該怎麼推薦,推薦語該怎麼說。為什麼推薦這本書,急求。在線等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自認是老子李耳之後,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是哲學著作,
一、音韻之美
《道德經》句式整齊,大致押韻,為詩歌體之經文。讀之朗朗上口,易誦易記。體現了中國文字的音韻之美。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二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三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五十八章)。這些詞句,不僅押韻,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韻美,也有旋律美。朗誦經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音韻之美中體味深刻的哲理。
二、講究修辭
《道德經》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准確、鮮明、生動,富有說理性和感染力。
一、對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三十九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六十三章)。對偶句子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便於記憶、便於傳誦。
二、排比。排比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鼓動力。《道德經》中排比句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二十二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二十四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
三、比喻。《道德經》中比喻亦多。如:「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養萬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擬人化,贊頌得道者的高貴品質。再如:「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十章)、「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二十章)、「復歸於嬰兒」(二十八章),皆以嬰兒喻道者的純潔、天真、朴實無華。又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六十四章),連用三個比喻,講明從小做起的道理。這些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四、設問和反問。如:「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二十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七十四章),這些設問與反問,增加了語言波瀾,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五、聯珠。聯珠又叫頂真,是把前一句後邊的詞語作為後一句開頭的詞語,把語言連續說下去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聯珠使語氣連貫,結構嚴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機聯系。
三、語言精闢
《道德經》有些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為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為「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為「寵辱不驚」。
❸ 推薦一本好書 加理由200字
讀《老子》(又名《道德經》)
1、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後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後會覺得現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語堂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 ———尼采 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魯迅 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胡適 道德經是一部令人折服的智慧之書。中華古代先人在當時達到的巔峰高度讓我輩發自內心的唏噓、感嘆、欽佩和喜愛。 ———天下游移 《道德經》這本書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沒有固有名詞的,是用警句和格言來編輯的,但它採取了對偶和韻文的文體,而其內容表現同採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說法。《道德經》有一種魅力,它給在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 ———盧川芳郎 這樣閱讀會誤導讀者,中國古代文獻無標點符號。亦無影標注釋。《道德經》是道家大集成者,後世讀者亦屬第二意境。期望廣大讀者不要對《道德經》作何注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江南一頁 當人類隔閡泯除,四海成為一家時,《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 ———蒲克明 《老子》的意義永無窮盡,通常也是不可思議的。它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這本書道出了一切。 ———約翰高
2、西方人最初了解老子不是通過電視的形式。從16世紀開始,《道德經》就被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可查到的各種外文版的《道德經》典籍已有1千多種。如今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種新的譯本問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搖滾樂隊披頭士將《道德經》四十七章改編成歌曲《The Inner Light》。
❹ 10篇美文每篇300字的推薦理由 只要推薦理由和美文的題目就好了 急急急
1、《圍爐夜話》,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文學品評著作,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這本書是作者王永彬「於清·咸豐甲寅二月,於橋西館」的 「一經堂」完成的。作者虛擬了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使本書語言親切、自然、易讀,並由於其獨到見解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
2、《老子》(《道德經》)
必讀理由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言簡意深,文約旨遠。
《老子》(或《道德經》)是字數最少、譯本最多的一部中國典籍。很少的字數卻蘊含了許多理解和詮釋的可能。《老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著作,對我國哲學、藝術、思想等方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老子》雖然僅五千字,但是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智慧,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3、《菜根譚》
必讀理由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鍾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和自身的體驗,形成了一套出入世法則、為人處世方式而傳之後人,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獨到見解。盡管現代人與400多年前的人在觀念、方式上當然有許多不一樣,可無論是尋找修身養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准則,或是探求從商經營的謀略、從政識才的差別等等,《菜根譚》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日月的推移而消磨其邃智的光彩。
4、
《小窗幽記》,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格言警句類小品文。明人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松江華亭人。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人們稱譽其是能夠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的智者。《小窗幽記》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集,內容主要闡明涵養心性及處世之首,表現了隱逸文人淡泊名利,樂處山林的陶然超脫之情,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5、
《孫子兵法》
必讀理由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世界上第一部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盛典」。
《孫子兵法》是中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稱為鎮國之寶,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6、
《老殘游記》
必讀理由
清末劉鶚創作的《老殘游記》,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內容豐富,意蘊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內外影響巨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老殘游記》的藝術品位甚高,留下蛻舊變新的明顯印記。首先是敘事模式的轉變,由說書人敘事轉為作家敘事。小說具有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作家的創作個性和主體意識得到充分弘揚。小說視角也由傳統的全知敘事轉為第三人稱限制敘事。其次是心理分析手法的運用。《二集》中寫斗姥宮姑子逸雲講述她與任三爺熱戀的長篇自白,就是一種大膽嘗試。作家的筆鋒觸及人的潛意識中最隱秘的心弦震顫,將一個青春少女對於情慾、物慾的強烈渴求和盤托出,頗有現代心理分析的意味。而《老殘游記》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體現了中國小說由敘事型向描寫型的轉變。摻入詩和散文的筆法,開拓審美空間,其文筆之清麗瀟灑,意境之深邃高遠,都達到很高境界。白描自然景色,尤見藝術功力。如寫大明湖秋色,於梵宇僧樓、蒼松翠柏間點染一株半株濃艷的丹楓,頓覺秋意盎然。寫黃河冰封棱怒,則蒼莽遒勁。
7、
《聊齋志異》
必讀理由
《聊齋志異》是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志怪經典,是大師蒲松齡的一部巨作。截至目前,在我國的古典小說里,沒有哪一部作品能夠像它那樣古今都熱、雅俗共賞、老少皆愛。
《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看起來,篇篇都是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里行間無所不包含著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聊齋志異》將古代小說中「志怪」、「傳奇」和「 人情」融於一體,吸收了古代白話小說的長處,形成了獨特的簡潔優雅的文言風格。同時,它又採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並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性。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個個鮮明生動:寫貪官污吏,無不面目丑惡、朋比為奸;寫科舉考試,則應舉者鸚鵡學舌,考試官有眼無珠;寫愛情,則痴男怨女,楚楚動人;寫女子,則拈花微笑,嫻雅多情。從故事結構上看,其情節曲折離奇,布局嚴謹巧妙,讓讀者開卷後興味盎然,不願釋手。
8、
《人間詞話》
必讀理由
《人間詞話》——你繞不開的一座高峰,一代國學巨匠——王國維大師,百年經典,新眼指路!他以深厚的文學素養,發掘詞的功能、美感,提出自己的文學理論。另闢蹊徑、新人耳目的是,王國維不僅對傳統的詞學理論進行了挖掘、更新,滲入了西方哲學觀點,又通過恰當的比喻與簡煉的語言來表達,使《人間詞話》成為里程碑式的著作。
《人間詞話》是近代中國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堪稱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全書觀點新穎、立論精闢、自成體系,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書中提出了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詞學理論,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9、
《詩經》
必讀理由
《詩經》為中國第一部純文學的專著,它開啟了中國詩敘事、抒情的內涵,稱「純文學之祖」。《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在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具有開創性的價值,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它的內容、手法和形式都為後世之人取用和效法。《詩經》句法多為四言,有規矩,但又靈活多變。它最早運用了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成就巨大,深刻地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它的很多優秀作品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不但描寫生動,語言優美,而且富有韻律,思想健康,雖經歷千載,仍不可替代。
漢武帝時,《詩》被列入五經之一,稱《詩經》,成為儒家經典,是教育民眾的法寶和安定社會的精神支柱。隨著時間的推移,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對它高山仰止,頂禮膜拜,視之為神聖的代名詞。正因為這樣,《詩經》成為中國人的文化財富,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唐朝時就傳至朝鮮、越南、日本等亞洲國家,明朝時傳入歐洲,歷時數百年,盛行不衰,甚至被視為這個世界的不朽之作,無論在過去,還是在今天,都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高深的美,煥發著無窮的魅力。
10、
《古文觀止》
必讀理由
《古文觀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裡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內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須學的《四書五經》、《禮記》、《左傳》等。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韓愈的《師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許多。能領略到他們的心裡想法。該書知識容量很大,有歷史資料,古人文學,詩畫評論,風景介紹……願智慧之光照亮千家萬戶,同時也照亮千萬顆希望知識的靈魂,使人類的精神空間更加明麗、生輝。《古文觀止》選篇能包羅歷代古文的精華,又能用注釋掃除誦讀、理解古文的攔路石,評論又能說透文章做法之妙。這樣的讀本自然會受到初學者的歡迎,故吳興祚謂「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厥功企淺鮮哉」(《序》)。
《古文觀止》是作者以犀利的視角,在廣博的中華文海中擷採的最為絢麗、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精美古文,因而該書也是最為優秀的古文選本。數百年來,不僅讀書人對之耳熟能詳,一般群眾也是對之喜愛有加,流傳廣泛。
--------------------------------------摘自哈商大圖書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