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職業道德課件
㈠ 怎麼樣理解法律職業道德倫理的核心內容
從廣義的角度而言,可以將法律職業道德分解為兩個層面,即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和法律職業者個體的道德品性。前者反映了法律職業倫理關系的規范性的要求,具有客觀性、社會性;後者是倫理規范內化為個體的道德選擇、道德品性,是人遵循為人之道所引起的收獲、體驗,具有主觀性和個體性
任何職業,因其是人們長期所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的社會活動,有著獨特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紀律,因此形成了特殊的道德准則和規范。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人員在其職務活動與社會生活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總和。法律職業道德是社會倫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道德在法律職業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和升華。伯爾曼在《法律與革命》中將法律職業道德的傳承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個重要特徵。
㈡ 法律職業倫理與法律職業道德的區別
法律分析: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職業倫理是從社會倫理學的視角,指職業活動中的倫理關系及其調節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第一條 為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保證法官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其他相關規定,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法官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潔、為民。基本要求是忠誠司法事業、保證司法公正、確保司法廉潔、堅持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形象。
㈢ 法律職業道德的律師職業道德
一:律師職業道德的界定
1.概念。律師職業道德,是指律師在執行職務、履行職責時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
2.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條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本規范。」第46條規定:「實習律師、律師助理參照本規范執行。」因此,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包括律師以及在律師事務所中輔助律師開展業務活動的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人員。
3.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2002年3月修訂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的規定,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體包括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律師執業紀律規范兩個組成部分。二者是互補的關系。
二:律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1.職業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適用對象是特定的,調整的是律師及其輔助人員的執業活動,因而其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職業性。
2.自律性。
律師職業道德是律師行業協會制定的行業自律性規范,目的在於在行業的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實現律師行業獨立性。
3.現實約束性。
律師職業道德的現實約束性是指在律師在違反有關律師職業道德的規定後,會受到職業性的懲戒。
4.內部的互補性。
所謂內部的互補性,是說中國的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比較概括、原則,但是涵蓋面廣,而執業紀律規范則比較明確、具體,但是范圍相對狹窄。二者的結合則能實現互補。
三:律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2002年3月修訂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的規定,中國律師的職業道德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在這些規定中,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1.律師的保密義務。
《律師法》第33條規定:「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8條規定:「律師應當嚴守國家機密,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委託人的隱私。」根據上述規定,中國律師職業秘密問題有關規則在適用上具有以下特點:
(1)律師應當保守的秘密范圍包括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A.所謂國家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2條的規定,是指「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於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和「秘密」三級。上述兩個規定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定為「國家機密」,范圍比《律師法》的規定要狹窄,從理論上講,應當採取范圍更廣的《律師法》上的規定;B.所謂商業秘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C.所謂當事人的隱私,一般是指與當事人的聲譽有關,本人不願意公開的個人生活事件。
(2)律師的保密義務具有後續性。《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39條規定:「律師對與委託事項有關的保密信息,委託代理關系結束後仍有保密義務。」這是因為有關事項的秘密性並不因委託代理關系的結束而消滅,為了保證委託人能夠坦率、全面地向律師披露案件的有關情況,律師在委託關系結束後也仍然要承擔保密義務。
2.律師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10條規定:「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法》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幫助。」根據有關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分為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和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1)一般案件法律援助對象
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該國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幫助權,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則。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對象,應當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一般的法律援助對象,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中國公民:
①確有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②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③申請人所申請的必須是需要法律專業人員提供幫助才能解決的法律事項。
(2)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
特殊案件的法律援助對象,主要是指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
①一般法律援助對象。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②特殊法律援助對象。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四:律師在執業機構中的紀律
律師在其工作機構應當遵守的紀律重點掌握兩個內容:
1.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
(1)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規定,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首先有利於律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如果一名律師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各律師事務所可能將同一案件指派同一律師辦理,違反律師不得同時代理同一案件雙方當事人的規定;其次,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完成大量的工作。
(2)律師也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執業。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在業務范圍上基本相同,從法律服務的角度看,可視其為性質相同的法律服務機構。因此,《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4條也明確規定:「同時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和一個法律服務所執業的視同在兩個律師事務所執業。」
2.律師不得私自接受委託承辦法律事務,不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額外報酬或財物。
《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定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律師亂收費現象的發生,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利於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5條也明確規定:「律師不得以個人名義私自接受委託,不得私自收取費用。」
五:律師在訴訟與仲裁活動中的紀律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1.維護法律職業廉正性的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0條規定,律師不得以影響案件的審理和裁決為目的,與本案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仲裁員在非辦公場所接觸,不得向上述人員饋贈錢物,也不得以許諾、回報或提供其他便利等方式與承辦案件的執法人員進行交易。
2.律師對裁判庭的真實義務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2條規定,律師應依法取證,不得偽造證據,不得慫恿委託人偽造證據、提供虛假證詞,不得暗示、誘導、威脅他人提供虛假證據。第23條規定,律師不得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職務之便違反規定為被告人傳遞信件、錢物或與案情有關的信息。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裁判庭能查明案件真相,做出正確裁判。
六:律師與委託人、對方當事人關系的紀律
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內容:
1.律師的忠誠義務。
(1)律師應當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盡心盡職地根據法律的規定完成委託事項,最大限度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
(2)律師不應接受自己不能辦理的法律事務。
(3)律師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客觀地告知委託人所委託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故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不恰當的表述或做虛假承諾。
2.律師的服務信息傳播規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1條規定,律師不得向委託人宣傳自己與有管轄權的執法人員及有關人員有親朋關系,不能利用這種關系招攬業務。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有關律師服務信息的純正性,避免因不當信息的傳播損害公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避免委託人對律師能夠取得的結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3.律師工作許可權的劃分原則。
(1)為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有權根據法律的要求和道德的標准,選擇完成或實現委託目的的方法。
(2)對委託人擬委託的事項或者要求屬於法律或律師執業規范所禁止的,律師應告知委託人,並提出修改建議或予以拒絕。
(3)律師應當在委託授權范圍內從事代理活動,如需特別授權,應當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書面確認。律師不得超越委託人委託的代理許可權,不得利用委託關系從事與委託代理的法律事務無關的活動。
(4)律師應當恪守獨立履行職責的原則,不因迎合委託人或滿足委託人的不當要求,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得協助委託人實施非法的或具有欺詐性的行為。
4.信息溝通原則。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1條規定,律師應及時告知委託人有關代理工作的情況,對委託人了解委託事項情況的正當要求,應當盡快給予答復。
5.不得任意拒絕代理和轉委託義務。
(1)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為委託人代理。
(2)律師接受委託後未經委託人同意,不得擅自轉委託他人代理。
6.利益沖突規則
利益沖突規則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1)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28條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同一律師事務所不得代理訴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偏遠地區只有一律師事務所的除外。這些規定的基本理由是:律師如果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或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擔任代理人,將會導致律師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和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發生沖突。以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為例子,如果律師同時為民事訴訟原告和被告擔任代理人,則律師與原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也同被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被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原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被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被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被告的職責。反之,按照忠誠於委託人的職責,律師應當利用從原告那裡了解的秘密信息來為被告服務,但是這樣將違反其對原告的保守職業秘密的職責,損害原告的利益,同時違反了忠誠於原告的職責。
(2)律師和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A.《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6條規定,律師不得從對方當事人處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約定利益。B.《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7條規定,律師不得與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C.《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35條第2款規定,律師不得挪用或者侵佔代委託人保管的財物。
七:律師同行之間關系的紀律
這部分重點掌握律師的不正當競爭規則。
律師不得以下列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
1.不得以貶低同行的專業能力和水平等方式,招攬業務;
2.不得以提供或承諾提供回扣等方式承攬業務;
3.不得利用新聞媒介或其他手段向其提供虛假信息或誇大自己的專業能力;
4.不得在名片上印有各種學術、學歷、非律師業職稱、社會職務以及所獲榮譽等;
5.不得以明顯低於同業的收費水平競爭某項法律事務。
八:律師的職業責任
律師的職業責任,是指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故意或者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所應承擔的各種責任。
律師的職業責任具體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和紀律處分。
九:律師民事法律責任
(一)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概念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7條規定:「律師因執業過錯給律師事務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二)律師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的民事責任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律師事務所。律師法第23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向當事人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律師和委託人的委託關系,是通過律師事務所和委託人之間的委託合同形式表現的,並且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具有管理上的義務。因此,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首先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律師事務所的設立,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資本,因此較律師個人而言,經濟基礎更加雄厚,承擔民事賠償的能力更強,更易使律師責任賠償制度得到具體落實,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律師事務所在賠償以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
㈣ 法律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勤勉盡責,清正廉明,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三條 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五條 法官應當勤勉盡責,清正廉明,恪守職業道德。
第六條 法官審判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
㈤ 法律職業的基本准則
文號:法發〔2010〕53號
發布日期:2010-12-6
執行日期:2010-12-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重新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發布,2010年12月6日修訂後重新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保證法官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其他相關規定,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法官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潔、為民。基本要求是忠誠司法事業、保證司法公正、確保司法廉潔、堅持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形象。
第三條 法官應當自覺遵守法官職業道德,在本職工作和業外活動中嚴格要求自己,維護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第二章 忠誠司法事業
第四條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捍衛者。
第五條 堅持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範遵守法律,嚴格執行法律,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第六條 熱愛司法事業,珍惜法官榮譽,堅持職業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樹立司法核心價值觀,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認真履行法官職責。
第七條 維護國家利益,遵守政治紀律,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不從事或參與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活動,不發表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言論。
第三章 保證司法公正
第八條 堅持和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客觀公正審理案件,在審判活動中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權勢、人情等因素的影響。
第九條 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努力查明案件事實,准確把握法律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權,避免主觀臆斷、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確保案件裁判結果公平公正。
第十條 牢固樹立程序意識,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法辦案,充分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避免執法辦案中的隨意行為。
第十一條 嚴格遵守法定辦案時限,提高審判執行效率,及時化解糾紛,注重節約司法資源,杜絕玩忽職守、拖延辦案等行為。
第十二條 認真貫徹司法公開原則,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同時避免司法審判受到外界的不當影響。
第十三條 自覺遵守司法迴避制度,審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場,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當事人,不私自單獨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
第十四條 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職責或者通過正當程序外,不過問、不幹預、不評論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
第四章 確保司法廉潔
第十五條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廉潔底線,依法正確行使審判權、執行權,杜絕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行為。
第十六條 嚴格遵守廉潔司法規定,不接受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請客送禮,不利用職務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謀取不正當利益,不違反規定與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不正當交往,不在執法辦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條 不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的經營活動,不在企業及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就未決案件或者再審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咨詢意見。
第十八條 妥善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不利用法官身份尋求特殊利益。按規定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教育督促家庭成員不利用法官的職權、地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五章 堅持司法為民
第十九條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理念,強化群眾觀念,重視群眾訴求,關注群眾感受,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條 注重發揮司法的能動作用,積極尋求有利於案結事了的糾紛解決辦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第二十一條 認真執行司法便民規定,努力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必要的訴訟便利,盡可能降低其訴訟成本。
第二十二條 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避免盛氣凌人、「冷硬橫推」等不良作風;尊重律師,依法保障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權利。
第六章 維護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條 堅持學習,精研業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懲惡揚善,弘揚正義,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職業操守。
第二十四條 堅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禮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行為規范、著裝得體、語言文明、態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職業修養和司法作風。
第二十五條 加強自身修養,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絕與法官職業形象不相稱、與法官職業道德相違背的不良嗜好和行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維護良好的個人聲譽。
第二十六條 法官退休後應當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條件過問、干預執法辦案,避免因個人不當言行對法官職業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期間,應當遵守本准則。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參照執行本准則。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負責督促實施本准則,對於違反本准則的行為,視情節後果予以誡勉談話、批評通報;情節嚴重構成違紀違法的,依照相關紀律和法律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第二十九條 本准則由最高人民法院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准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同時廢止。
法律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法律職業道德具有以下基本原則:
⒈堅持社會主義法制,實現社會正義。
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忠於事實和法律。
⒊嚴明紀律,保守秘密。
⒋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⒌恪盡職守,勤勉盡責。
⒍清正廉潔,遵紀守法。
⒎為人表率,注重修養。
法律職業責任的種類
法律職業責任包括紀律處分、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法官、檢察官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 法官職業道德,是指法官等從事審判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中國現行法官職業道德的規范基礎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發布的《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這一準則對於規范和完善法官職業道德標准,提高法官職業道德素質,維護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法官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徵:
⑴法官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其適用的主體包括法官、人民陪審員、法院行政人員和法警。根據法官法第2條的規定,
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48條規定,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期間,應當遵守本准則。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員和法警,參照執行本准則的有關規定。因此,法官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並不限於法官。
⑵法官職業道德的調整時間具有後續性。《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46條規定,法官退休後應當繼續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因其不當言行而使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因此,法官職業道德在法官退休前後都應當適用。
⑶法官職業道德的調整空間具有廣泛性。《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不僅適用於法官的業內行為,也適用於法官的業外行為。 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切實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並通過自己在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法官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主要有:
⒈司法獨立原則。
⑴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忠實於憲法和法律,堅持和維護審判獨立的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來自法律規定之外的影響。
⑵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
⑶法官應當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獨立行使,並做到:a.除非基於履行審判職責或者通過適當的程序,不得對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發表評論,不得對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案件提出處理建議和意見;b.不得擅自過問或者干預下級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c.不得向上級人民法院就二審案件提出個人的處理建議和意見。
⑷法官除履行審判職責或者管理職責外,不得探詢其他法官承辦案件的審理情況和有關信息。
⑸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受到新聞媒體和公眾輿論的不當影響。
⒉中立原則。
⑴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除了應當自覺遵守法定迴避制度外,如果認為自己審理某案件時可能引起公眾對該案件公正裁判產生合理懷疑的,應當提出不宜審理該案件的請求。
⑵法官應當抵制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種社會關系的說情,並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⑶法官不得違背當事人的意願,以不正當的手段迫使當事人撤訴或者接受調解。
⑷法官在審判活動中,不得私自單獨會見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⑸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得以其言語和行為表現出任何歧視,並有義務制止和糾正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員的任何歧視性言行。
⒊避免偏見原則。
⑴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避免主觀偏見、濫用職權和忽視法律等情形的發生。法官應當充分注意到由於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產生的差別,保障訴訟各方平等、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⑵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過言語、表情或者行為流露自己對裁判結果的觀點或者態度。
⑶法官調解案件應當依法進行,並注意言行審慎,避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對其公正性產生合理的懷疑。
⒋職業廉正原則。
⑴法官在公眾場合和新聞媒體上,不得發表有損生效裁判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的評論。如果認為生效裁判或者審判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可以向本院院長報告或者向有關法院反映。
⑵法官不得向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辯護人泄露或者提供有關案件的審理情況、承辦案件法官的聯系方式和其他有關信息;不得為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辯護人聯系和介紹承辦案件的法官。
⑶法官根據獲得的情況確信,其他法官有可能或已經違反法官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有可能或已違反職業道德,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採取適當的措施向有關部門或者有關機關反映。 法官應當勤勉敬業,全身心地致力於履行職責,不得因個人的事務、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為影響職責的正常履行。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法官應當遵循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⒈遵守時限。
⑴法官應當遵守法律規定的訴訟期限,在法定期限內盡快地立案、審理、判決。
⑵法官必須杜絕粗心大意、無故拖延、貽誤工作的行為,認真、及時、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並做到:a、合理安排各項審判事務,提高訴訟效率;b、對於各項司法職責的履行都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於所承辦的案件都給予同樣審慎的關注,並且投入合理的、足夠的時間;c、在保證審判質量的前提下,注意節省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時間,注重與其他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共事的有效性。
⒉勤勉管理。
⑴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監督當事人遵守訴訟程序和各種時限規定,避免因訴訟參與人的原因導致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延誤。
⑵法官在執行生效法律文書時,應當依法採取有效措施,盡快予以執結。 在保持清正廉潔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⒈不濫用法官身份。
⑴法官在履行職責時,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利用職務和地位謀取任何不當利益。
⑵法官應當妥善處理個人事務,不得為了獲得特殊照顧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聲譽和影響為自己、親屬或者他人謀取私人利益。
⒉清正廉潔。
⑴法官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款待、財物和其它利益。
⑵法官不得參與可能導致公眾對其廉潔形象產生不信任感的商業活動或者其他經濟活動。
⒉管理個人及家庭經濟事務。
⑴法官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和水準,應當與他們的職位和收入相符。
⑵法官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申報財產。
⑶法官必須向其家庭成員告知法官行為守則和職業道德的要求,並督促其家庭成員不得違反有關規定。
⒊不得執業。法官不得兼任律師、企事業單位或者個人的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得就未決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提供咨詢意見和法律意見。 法官應當嚴格遵守各項司法禮儀,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文明的舉止,維護人民法院的尊嚴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在遵守司法禮儀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⒈尊重他人人格。法官應當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並做到:a、認真、耐心地聽取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發表意見;除非因維護法庭秩序和庭審的需要,開庭時不得隨意打斷或者制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發言;b、使用規范、准確、文明的語言,不得對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有任何不公的訓誡和不恰當的言辭。
⒉遵守法庭規則和司法禮儀。法官開庭時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並監督法庭內所有人員遵守法庭規則,保持法庭的庄嚴,並做到:a、按照有關規定穿著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帶徽章,並保持整潔;b、准時出庭,不缺席、遲到、早退,不隨意出進;c、集中精力,專注庭審,不做與審判活動無關的事。 法官應當加強修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忠實地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這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⒈法官應當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理解。法官應當具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剛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懲惡揚善、弘揚正義的良知,正直善良、謙虛謹慎的品格,享有良好的個人聲譽。
⒉法官有權利並有義務接受教育培訓,樹立良好的學風,精研法理,汲取新知識,提高駕馭庭審、判斷證據、製作裁判文書等各項司法技能,具備審判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專業能力。
⒊法官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嚴格自律,行為檢點,培養高尚的道德操守,成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 法官從事各種職務外活動,應當避免使公眾對法官的公正司法和清正廉潔產生合理懷疑,避免影響法官職責的正常履行,避免對人民法院的公信力產生不良影響。在業外活動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⒈避免不當行為。
⑴法官必須杜絕與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會公德和良好習慣相違背的,可能影響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職責的不良嗜好和行為。
⑵法官應當謹慎出入社交場合,謹慎交友,慎重對待與當事人、律師以及可能影響法官形象的人員的接觸和交往,以免給公眾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潔的印象,並避免在履行職責時可能產生的困擾和尷尬。
⑶法官不得參加帶有邪教性質的組織。
⑷法官可以參加有助於法制建設和司法改革的學術研究和其他社會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應當以符合法律規定、不妨礙公正司法和維護司法權威、不影響審判工作為前提。
⒉保守審判工作秘密。法官在職務外活動中,不得披露或者使用非公開的審判信息和在審判過程中獲得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其他非公開的信息。
⒊法官不得參加營利性社團組織或者可能借法官影響力營利的社團組織。
⒋言論自由的限制。法官發表文章或者接受媒體采訪時,應當保持謹慎的態度,不得針對具體案件和當事人進行不適當的評論,避免因言語不當使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 法官的職業責任,是指法官違反法律、法規和法官職業道德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考生應當重點掌握《法官法》所規定的紀律處分。
⒈紀律處分的種類。
《法官法》第33條規定,法官有該法第32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官法》第34條規定,對法官進行處分,受撤職處分的,同時降低工資和等級。
⒉應受紀律處分的行為。
《法官法》第32條規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⑴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⑵貪污受賄;⑶徇私枉法;⑷刑訊逼供;⑸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⑹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⑺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⑻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⑼故意拖延辦案,貽誤工作;⑽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⑾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⑿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⒀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為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提高檢察隊伍的職業道德素養,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02年3月出台了《檢察官職業道德規范》,確立了「忠誠、公正、清廉、嚴明」的八字職業道德標准。
⒈忠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事實和法律,忠於人民檢察事業,恪盡職守,樂於奉獻。
⒉公正。崇尚法治,客觀求實,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覺維護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
⒊清廉。模範遵守法紀,保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監督。
⒋嚴明。嚴格執法,文明辦案,剛正不阿,敢於監督,勇於糾錯,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 檢察官的職業責任中重點掌握紀律處分。
《檢察官法》第35條規定:檢察官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二)貪污受賄;
(三)徇私枉法;
(四)刑訊逼供;
(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檢察工作秘密;
(七)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九)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十一)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十二)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十三)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檢察官法》第36條規定:檢察官有本法第35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37條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受撤職處分的,同時降低工資和等級。 《法官法》第16條規定,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第17條規定,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檢察官法》第19條規定檢察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二)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三)同一業務部門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第20條規定,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檢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檢察官所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㈥ 簡述律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1、《關於進一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將「忠誠、為民、法治、正義、誠信、敬業」作為律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2、與國家的法治建設進程同步。建設法治中國,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一部分,而人永遠是事業成敗最重的砝碼,尤其是作為法治建設核心力量的法律人。只有德才兼備的法律人隊伍,才能堅定人們對法治中國的信心,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小人」只會讓人們喪失對法治的信仰。
3、對法律人來講,法治信仰是思想啟蒙的第一課,沒有法治信仰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法律人,律師當然也不例外。
(6)法律職業道德課件擴展閱讀
律師職業道德法律條文
第二章律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第四條律師應當忠於憲法和法律,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執業。
律師應當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維護國家法律與社會正義。
第五條律師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盡職盡責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
第六條律師應當敬業勤業,努力鑽研業務,掌握執業所應具備的法律知識和服務技能,不斷提高執業水平。
第七條律師應當珍視和維護律師職業聲譽,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注重陶冶品行和職業道德修養。
第八條律師應當嚴守國家機密,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委託人的隱私。
第九條律師應當尊重同行,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十條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
第十一條律師應當遵守律師協會章程,切實履行會員義務。
第十二條律師應當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㈦ [法律職業道德淺析論文]法律職業道德
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人的“脊樑”,是法制社會進一步實現的重要保障,作為法律人我們理應堅守法律職業道德,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這是法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法律職業道德淺析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法律職業道德淺析論文篇一
《堅守法律職業道德,做合格法律人》
【摘 要】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人的“脊樑”,是法制社會進一步實現的重要保障,作為法律人我們理應堅守法律職業道德,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這是法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法律人;法律職業道德;司法腐敗;公平正義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
法學是一門施展才華、滿足自尊、喚起激情、伸張正義的學科,從事法律相關職業是法律人引以為豪的資本。
法律功能的發揮,不僅僅依賴於法律人(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專業高深的法律知識,更要依靠法律人過硬的法律職業倫理素養(包括堅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司法道德素養、強烈的法律職業榮譽感、良好的從業心理素質等),而法律職業道德則是職業倫理素養中永恆的重點。
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人員在其職務活動中與社會生活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總和。如果說法律法規是一個法治社會的血肉,那麼職業道德則是法治社會的靈魂和支柱。法律職業道德需要被信仰,需要被遵守,否則法律就形同虛設,建設法治社會也只能是畫餅充飢、痴人說夢。
一、在貪官橫行,富豪霸道的時代,我們的“中國夢”何去何從?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在法塵寬李治國家,私權利主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許有法外特權的存在。由於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腐敗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代名詞,貧富兩極分化則導致社會仇富心理日益突出,這兩者是我國政治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社會穩定的最大障礙和瓶頸。做為法律人,是否敢於堅守法律職業道德的陣地,敢於直面慘淡的現實和淋漓的鮮血,敢於用法律的武器給予那些忽視法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狂妄之徒以致命打擊,關繫到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每個中國公民公平正義“中國夢”的實現。
鑒於目前我復雜的社會形勢,作為一名法律人,我們理應崇尚法律的可預測性和權威性,恪守職業道德、維護公平正義。
二、“攘外必先安內”,嚴防自身司法腐敗
當前司法領域中腐敗現象逐步發展蔓延,說明司法隊伍本身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從主體身上找尋司法腐敗的根源。“司法腐敗中的司法主體辦人情案、關系案,就是以人際關系的親疏乃至地位、身份的高低作為司法的依據,若推而至極便是親者、近者非亦是,疏者、遠者是亦非,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①表現在司法領域的人情關系、人際私情嚴重背離了法律職業道德要求,嚴峻挑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動搖了法律的權威和地位。更為嚴重的是,司法的腐敗致使其對行政官員腐敗查處工作寸步難行,不斷突破人民群眾的心理底線。
三、立法工作仍需與時俱進,法律人是職業道德要求有待進一步巧腔規制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法治現代化的進程,我國先後制定了《法官法》、《檢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律師法》、《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了對最法律職業道德要求,規范了法律人的法律行為,很大限度地減少了法律人在執法從業過程中對公民合法權益和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但復雜多變的司法實踐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無限放大了法律職業道德立法的滯後性,現實對我們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派遲要求。相關的法律職業道德的原則、原理有必要進一步具體化、規范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引導性,使法律人真正有法可依、依德而行,讓踐行法律職業道德規范成為法律人的自律行為、自覺行動。
四、法律人應腳踏實地,從自身職業做起踐行法律職業道德,服務社會
並不是每一個法律人都能掌控大量的司法資源,都能控制或對中國的法治進程施加重大影響,但是法律人完全可以從自身做起,從普通崗位普通職業做起,踐行法律職業道德,為法治社會的進一步實現盡綿薄之力。法律就是通過設定權利義務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形成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法律關系),從而將人的行為納入到統一的法律秩序之中,以實現法對社會生活的調整。法的存在,意味著人們謀求自身利益的行為的正當性,意味著現實的有生命的個體追求現實利益的正當性。作為一名法律人,我們有義務嚴格遵守法律職業道德,通過法律的運用以保障公民個人權利的實現,從而使法對社會的調整功能能夠得以實現。
五、法治國家的進一步實現需要法律職業道德的“保駕護航”
在法治國家,公權力行使主體的工作人員必須恪守法律職業道德,必須依法定程序、法定許可權運用公權力,如有不法行為或行為明顯不當,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對其權力的不當行使予以矯正,對受到不法侵害的合法權益予以彌補,這理應是公平正義法治理念的體現。
在法治國家,公民的個人權利理應得到尊重和維護,理應有一大批具有專業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的法律人為其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幫助每一位公民實現好、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在法治國家,國家機關所代表的國家、社會公共利益與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理應達到合理的比例和適當的平衡,如何把握這一尺度以及在現實中如何維護好各方權利(力),需要一大批具有法律職業道德的法律人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
真正的法律人,是認清社會現實後仍然熱愛法律;真正的法律人,是知道司法存在不公現象後,仍然崇尚法律、投身法律事業。法律人應該有這種睥睨一切艱難險阻的豪情,有這種以實現社會公平為己任霸氣。
雖然我們可能在法律職業道路上蹣跚前行,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法律人應有的職業道德,前途是遠大的,未來是光明的!未來屬於法律,努力了,堅持了,就不平凡!
注釋:
①羅旭著.司法腐敗的道德成因與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M].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法律職業道德淺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