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他律
㈠ 皮亞傑認知理論前道德他律自律分別是多少歲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早來在20世紀源30年代,依據精神分析學派的投射原理,採用對偶故事對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進行了系統研究。
根據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把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
無律階段(0—4歲)、
他律階段(4—8歲)、
自律階段(8—10歲)、
公正階段(10—12歲)。
㈡ 「他律」是什麼意思
他律指指接受他人約束,接受他人的檢查和監督。或者指他律為除本體外的回行為個體或群體對本答體的直接約束和控制。
讀音:[tā lǜ]
由來: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亞傑描述兒童道德、判斷發展所用的術語。他律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斷具有客觀性,是早期兒童道德發展水平的本質特點。他們的道德判斷是根據外在的道德准則(服從或不服從)只注意行為的客觀後果而不關心主觀的動機。所謂道德自律,就是指兒童自覺地依照道德規范,自我對照、自我踐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過程。
近義詞:自律
造句:
培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應從他律和自律著手。
就是要做到把言傳和身教結合起來,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結合起來。
㈢ 什麼是道德的他律階段或者道德實在論階段
兒童的道德判斷是受到他自身意外的標准支配的。兒童認為規則規范是權權威人事制定的,永久存在和不能改變的。
㈣ 他律是什麼意思
他律 [英文] heteronomy [心理學名詞解釋] 他律:青少年的道德專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觀的價屬值標准支配。 他律,所謂「律」,即約束之意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約束,接受他人的檢查和監督.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亞傑描述兒童道德、判斷發展所用的術語。他律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斷具有客觀性,是早期兒童道德發展水平的本質特點。他們的道德判斷是根據外在的道德准則(服從或不服從)只注意行為的客觀後果而不關心主觀的動機。所謂道德自律,就是指兒童自覺地依照道德規范,自我對照、自我踐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過程[1]。 他律的年齡階段:根據埃里克森的發展理論,3-15歲的兒童處於他律道德階段。將權威人士的意見作為道德判斷的標准。
㈤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中道德他律的名詞解釋
道德他來律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自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是皮亞傑的一個重要術語。七八歲以前的兒童,由於思維發展的社會性相互協作發展的局限性,認為規則是來自父母、政權或上帝,因此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單方面尊重的強制性規則。但是這種權威性要依賴於發出命令的人是否在場,如不在場命令就失去效力,這時兒童也只產生短暫的不安。使兒童的道德判斷從他律向自律過渡是家庭和學校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㈥ 他律道德的介紹
兒童道抄德發展乃是由他律的道德逐漸襲地向自律的道德過度的過程。「他律」就是以他人的價值標准作為道德判斷標准。年幼的兒童還不能理解社會道德標準的實質,他們常常把父母或老師的話絕對化。凡是能得到父母或老師肯定和贊揚的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例如,問兒童如何解釋下述情況——一個男孩,當他媽媽不在家時,看護他的弟弟,但媽媽回來後卻打了他一巴掌。4歲兒童大多簡單地回答,這個男孩不好,因為他挨打了。5歲兒童會說,他一定是做了某件壞事才挨打的。為了說明這個看法,有的兒童甚至還假編了一些壞事。上述例子表明,年幼兒童的道德判斷是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的,具有客觀的性質,是一種他律水平的道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道德評價主要依賴於教師和家長的評價,也處於道德他律期。
㈦ 他律什麼意思
狹義來說,他律指非自願地執行涵蓋道德標准、法律體系(包括懲治和預防)和其專他社會規范。廣義來屬說,他律為除本體外的行為個體或群體對本體的直接約束和控制。
[心理學名詞解釋]
他律:青少年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觀的價值標准支配。
他律,與「自律」相對,所謂「律」,即約束之意,他律是指非自願地受他人約束,檢查和監督.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亞傑描述兒童道德、判斷發展所用的術語。他律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斷具有客觀性,是早期兒童道德發展水平的本質特點。他們的道德判斷是根據外在的道德准則(服從或不服從)只注意行為的客觀後果而不關心主觀的動機。所謂道德自律,就是指兒童自覺地依照道德規范,自我對照、自我踐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過程。
他律的年齡階段:根據埃里克森的發展理論,3-15歲的兒童處於他律道德階段。將權威人士的意見作為道德判斷的標准。
㈧ 簡述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特點
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的特點為:
1、道德判斷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具有客體性。
2、皮亞傑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觀責任感逐步向主觀責任感的轉化過程。此類兒童的思想以道德實在論為基礎。
3、此期兒童認為,制定規則的人是權威,規則是神聖的、不可改變的,必須絕對服從。
(8)道德的他律擴展閱讀
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的觀點來自於皮亞傑。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