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談依法治國

談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3-06-15 11:23:49

❶ 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有哪些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1)談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基本要求:

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框架下,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嚴格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包括立法、執法與守法三個方面。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1) 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斷完備社會主義法律,切實做到有法可依,以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2) 堅持法制統一的原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憲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3) 確立依法行使國家權力的原則。所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按照憲法、法律或有關法規規定的職權范圍,依法行使職權。

(4) 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民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

(5) 監督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實施。這種監督來自黨、群眾團體、廣大人民群眾、專門機關和社會輿論。

❷ 談談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黨法同國法的關系進行了新闡釋,肯定了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顯示出以從嚴治黨和依法治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要實現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治黨,從嚴治黨。治國先治黨,依法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不必可少的前提。實現依法治黨,既要「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更要「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指出,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要求決定黨規黨紀必須嚴於國家法律。作為一個政治堅定、組織嚴密、有鐵的紀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嚴明紀律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並在長期實踐中不斷對依規治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黨員幹部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做學法用法的好榜樣,才能讓全社會獲得尊法、守法、用法的標桿,激發起對法治的信心和對法律權威的認同。今年以來,黨中央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對腐敗一查到底,對「四風」一反到底,已成為從嚴治黨的「新常態」,並取得了巨大的反腐成效。事實說明,黨只有做到了從嚴治黨,才能擔綱起黨領導法治建設的重任。當前,我們必須繼續以持之以恆地態度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堅持以依法治黨推動依法治國,匯聚起建設法治中國的強大力量,為實現法治「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❸ 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和認識

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必須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深入開展法治建設與活動,積極運用普法和依法治理基本手段,依法管理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事務,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和認識,希望大家喜歡。

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和認識篇一

全面依法治國是十幾億人民的社會行動和偉大實踐,其實踐主體是每個公民。通過全面依法治國,一方面全面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中的天下觀念、仁愛情懷、包容精神等精華,解決制度與秩序問題;另一方面吸收人類制度文明優秀成果,推動形成公平正義、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全球制度文明實體。由此,全面依法治國不僅要讓我們這個大國和偉大民族實現自身制度文明的更新和升華,也要為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全人類的共同尊嚴和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什麼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本質、本原?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源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意志,也植根於社會發展進步規律。充分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權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法律,就是中國的良法。法治中國,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階段性目標的手段,而且是促進和保障中國現代化的制度文明類型。

認識論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關於法治中國的知識是如何形成的,知識的來源或依據是什麼,如何檢驗其真理性?這些知識對於新型制度文明提供了哪些理論支持?這些都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論問題。

全面依法治國的知識,首先源於對我國歷史、國情的經驗認識。深刻總結我國近現代以來特別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治理、社會發展、制度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對形成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科學認識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認清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和成因,也十分必要。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趨勢到各具體問題,在宏觀和微觀各層面均需形成深刻、系統的認識或知識。這些科學認識,可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提供經驗性知識基礎,也為檢驗相關認識、決策、實踐的正確性提供依據。

全面依法治國的知識,具有深刻、周密的邏輯理性品質。在生活法則、事理邏輯和社會科學層面,人類制度文明的經驗教訓背後有無、有何通則和邏輯,制度文明演進、發展何以正當和科學,社會問題的成因機理和變革可能、制度供求、系統控制等邏輯性、規律性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統把握。例如,對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要制度安排和機制設置等問題,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給出了事理邏輯論證。經濟學甚至運用數學模型證明了法治的科學性、正當性、必要性。這些已被證明的生活法則、事理邏輯、社會規律,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邏輯基礎和另一知識來源。

全面依法治國的知識還可從自然科學等實證科學中獲得根據。生命科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找到了人的公平感、同情心、認同能力、規則意識、合作能力的生理和心理依據,用實驗數據和經驗性事實證實了社會科學所假設和論證的有關邏輯、規律具有合理性。全面依法治國相關的知識或認識,是可以通過對社會發展的邏輯、規律的科學抽象和實踐經驗來證實和深化的。其科學性、正當性、必要性具有經驗、邏輯和實證的扎實依據,可以經過社會實踐的反復檢驗。

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和認識篇二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並闡述了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個原則的提出,回答了社會普遍關心的涉及依法治國的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問題。《決定》深刻闡述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和基本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與時俱進地加強和改善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問題。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目標。法治建設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好地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問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法律對所有社會成員一視同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任何在社會中處於弱勢的公民都不得受到歧視。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加大監督力度,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支撐問題。道德和法律具有天然的聯系和共同的價值取向。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內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底線。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基礎問題。法治屬於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法治需求,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推動法治實踐發展。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不懈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而努力奮斗!

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和認識篇三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志在關於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之所以是革命,是因為它作為國家治理領域的法治改革,屬於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范疇。同志明確指出,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然司法體制改革屬於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其他組成部分,如立法體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法律監督體制改革、全民守法體制改革等,當然也屬於政治體制改革的范疇。

全面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方式,對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引領、規范、推動和保障等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發展民主政治的角度講,依法治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從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的角度講,依法治國就是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照和運用憲法與法律治國理政,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從法治的內在功能和價值的角度講,依法治國就是依法治權、依法治官,尊重和保障人權,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講,依法治國就是不斷完善國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同時使這些法律和制度良好有效運行,實現良法善治。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法律的革命”。同志站在黨和國家戰略布局的高度,從多個角度對全面依法治國的性質及其重大意義作出了精闢論述。他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依法治國是法律上層建築的重大變法或變革,是具有政治體制改革性質的“法律革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許多是涉及利益關系和權利格局調整的“硬骨頭”,都是必須改的。而法治領域的改革涉及公檢法司等國家政權機關,社會關注度高、改革難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認識和充分准備。正因如此,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法治保障

同志明確提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含著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的戰略目標。法治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在價值層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諧有序,充分保障人權與人的尊嚴;在制度層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權、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權,努力建成法治中國;在實踐層面追求的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辦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實現良法善治。與此同時,全面依法治國通過特有的制度安排、規范手段、教育強制功能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相輔相成。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同志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都離不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姊妹篇,我們要切實抓好落實,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像兩個輪子,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滾滾向前。”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頂層設計。全面依法治國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要用法治思維正確處理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處理好黨的領導與法治的關系,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各方面。與此同時,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依法治國這個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基本方略和法治這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以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各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三位一體”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和法治體系整合起來,形成“三位一體”,才能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和本質特徵。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解決好道路問題。同志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與現實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有自己的時空定位和時代特色。相對於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而言,我們所走的是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法治道路和法治模式,決不能混為一談;相對於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而言,我們所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相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理想社會主義社會及其國家與法的論述和描繪,我們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法治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法治;相對於歷史上中華法系的法文化和法制度,我們今天所走的是一條現代化的法治道路。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基本原理,在吸收借鑒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從當代中國國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實踐出發,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經驗與教訓,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法治理論的繼承、創新和重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指導、思想基礎和學理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價值理論、制度規范理論、實踐運行理論、法治相關關系理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的提出,特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不僅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也具有獨創性,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文明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志指出,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三位一體”。同志指出:“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這段論述表明,一方面,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關系而言,前者從屬於後者,本質上是後者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和反映;另一方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內在統一相一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三位一體的,它們構成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指引、理論支撐和制度保障,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三位一體”,共同引領並保證依法治國事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和道路前進。

❹ 怎樣看待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能依法進行,使國家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它反映了社會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歷史進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人類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秩序之中,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人們生活在封建秩序之下,那時已經有了許多的法律條文,但它們大多都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所有的大權都在君主的手中,君主容易憑一時的好惡來決斷國策,隨意按自己的意志制定與修改法律,造成政策上的反復法律成為統治階級謀取私利的工具,從而造成了社會混亂,乃至崩潰。這一點從我國封建社會不斷的更換便可以看出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個人的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權利控製法律。而統治階級的行為得不到約束。即使是出現一時的"明君"什麼的,也只是一時的現象,因為利用統治者自己約束是不現實的,在我國建國初期,雖然制定了憲法,卻並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制約領導人的權力,在文革時期甚至出現了"要人治不要法治"的權威思想,領導人的權威大於法的權威,林彪,四人幫正是利用人治的政治運作機制,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 歷史的進步總是建立在災難上,文革證實了人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1978年,社會主義法制的確立,使中國慢慢開始了法制的建設,1997年黨中央又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政策,依法治國與依法制國有什麼區別呢?法治不是簡單的執行法律來治理國家,法治更重要的是其法律的運行方式,程度和過程。它包括了法律的至上權威性,法律的公平性、普遍性等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以法律來約束統治者,對權力的限制。只有在法治的條件下,才能對權力的執行者實行著有效的監督及懲罰手段。法制是法治的基本條件,沒有法制也就談不上法治,但法制的卻不足以表達法治的實質。法制的焦點是秩序,而法治的重點則在有效的制約和合理的運用權力,也就是說法制是用來規定國家的秩序的而法治通過對權力的制約與合理利用使法律真正能夠得到應用與發揮。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經濟的建設更是離不開依法治國,市場經濟的建設與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律來規范和保證,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來規范市場經濟活動,引導經濟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實現 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與管理,並確保社會公正,沒有法制市場經濟是難以運轉與發展的,但有了法制並不代表市場經濟能夠建立與發展,最終還是需要法治,法治並不單純的強調市場經濟,而且還調整各種市場行為使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確立了合法的原則,法在市場經濟中有著最高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前提,依法治國的主體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這表明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緊密相連的,回望歷史文革便是由於沒有將黨內民主以及國家社會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條件,使國家的權力過於集中於個人,黨內的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滋長,也就使黨難以防止與制止"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與發展。因此發展民主的時候還要注意法在其中的作用,通過法治使民主制度化程序化,加強的同時法律也會有了穩定性,不會因領導人看法與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民主又可以保正法治的行之久遠。 2.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體系的完整與否是一個國家的法律健全與否的前提,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立法時要做到真正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做到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各項人格尊嚴、人生自由、民主權利、政治自由、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社會主義法在實質上應當實現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規律性幾個方面的深刻統一,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法的生命力與優越性之所在。要經由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制定,這是保障法律科學性、民主性的程序基礎。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有助於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立法,廣泛集中民意民智,避免立法工作單純受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驅使,或者完全依領導人個人的意志而立法。要講究立法技術,注意借鑒歷史上的和國外的立法經驗,更要注意總結自己的立法經驗。 健全民主制度和監督制度。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要切實做到:公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國家權力的配置,包括中央與地方、領導者個人和領導集體、執政黨和國家機構、其他政黨和社會組織的關系,都要充分體現民主原則。人民應能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當家作主,進行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司法與執法體制和程序的各個環節,也都要貫徹民主原則,保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與民主制度相連的是監督制度。我國當前應加強對國家權力的立法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包括輿論監督)。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就難以保證國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辦事,也很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權利。 要繼續加強嚴格的行政執法制度與公正的司法制度。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法定程序實施,嚴格依法行政;行政權力不得濫用,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濫用行政權力造成的損害必須經過法定程序予以救濟。同時,還應建立對行政違法責任人的追究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對受到侵害的人民權利給予補救的關鍵一環,也是維護社會公正、保障法律得以正確實施的最後一關。在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依法享有的地位應當得到保障;要有公正的審判制度,保證案件的審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嚴明的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要繼續培養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我們必須建設一支數量足、素養高的執法隊伍,包括公務員隊伍、行政執法隊伍、法官隊伍、檢察官隊伍。同時,還要建立從事高質量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員隊伍。所謂素養高,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要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忠於事實、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和具有以身殉法的精神;二是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避免一些庸才濫竽充數;三是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不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 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大計,是社會政治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進程。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現狀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和要求相比還是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增強"依法治國"的思想觀念,擴大"依法治國"的民主基礎,完善"依法治國"的制度保障,強化"依法治國"的監督
希望採納

❺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認識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版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權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
依法治國的內容: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4、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5、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6、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❻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認識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回志、主張治理答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6)談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基本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❼ 對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

法治一般來說指的是現有各類法律制度都能得到自覺遵守和普遍適用的一種狀態,而法治思維則是將現代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則及具體的法律規定來處理現實法律問題的思維過程。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對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希望大家喜歡。

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篇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貫高度重視依法治國。

1978年12月,鄧小平說:“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廠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外國人投資法等等,經過一定的民主程序討論通過,並且加強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黨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黨的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黨的領導,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篇二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當今世界,由於各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道路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體系。提出這個總目標,就是要明確宣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堅持我國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第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客觀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個領域,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和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針對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體現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從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等方面對法治體系建設提出目標要求,從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方面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和總體安排。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建設的客觀要求。

隨著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十年動亂”結束後,鄧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適應這一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征程。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重申了這一方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在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根據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目標的提出,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是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四,體現了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國家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就是考慮這個總目標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和相互銜接,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可以說是黨的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就像兩個輪子一樣協同驅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製度動力和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篇三

1、科學立法是前提

立法工作,黨中央、人大、政府和公眾都需各司其職。《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

2、嚴格執法是關鍵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在《決定》中,嚴格執法主要包括6大方面,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以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3、公正司法是防線

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決定》在這幾方面下了功夫。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就針對司法領域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全民守法是基礎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守法首先是意識層面的。《決定》里提出,要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同樣重要。《決定》中提出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這需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❽ 學習十八大四中全會精神,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理解和看法 800字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我們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取得歷史性成就。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❾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包括: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等等。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1)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4)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5)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5)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6)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7)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❿ 結合民法典的頒布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理解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高利貸 ,還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體現了規范人民群眾的行為,讓人民群眾學會遵紀守法,學會運用法律武裝自己。
《民法典》頒布體現依法治國的決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良法善治護航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不足的情況下,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體現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回應社會關切。民法典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保障。

熱點內容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
印度勞動法裁員補償 發布:2025-01-11 21:07:39 瀏覽:247
醫療機構器械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6:04 瀏覽:45
注會經濟法中擔保的時間 發布:2025-01-11 21:05:09 瀏覽:379
貴州保護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0:27 瀏覽:122
改年齡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20:48:30 瀏覽:370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