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觀嗷
A. 道德經的 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和世界觀主要是天道和人道。
天道的大道理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無名天地之始,天地萬物始於無。」說明這個世界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
《道德經》除了闡述對宇宙的認識以外,主要中心思想就是講了天道,人道天人合一的道理和世界觀。
B. 《道德經》中涵蓋了哪些哲學思想這本書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道德經》中涵蓋了哪些哲學思想?這本書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老子僅有5000字的著作《道德經》是流傳至今的千古名篇。《道德經》通篇滲透了"天
人合一"的思想,是從"道"的概念出發,間接從各個不同側面進行闡述的。"道"是虛空之間
的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總法則。"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難以言說的,能說清楚的就不是"常道"。""道"就是這樣一種似無而有,似有實無的
東西。"道"的本性是自然無為的,能化生萬物。天的處事方法就是天道。當證明了天道自然,
天道就成為表示自然規律的概念,老子認為天道是人們行為應該效法的原則。在研究社會現
象時,老子發現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求人們應該效法天道。當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時,
發現天和人都遵循著同一原則,就是紛紜變化的事物都要回歸到他們的出發點,並且是一種
永恆現象,所以叫做"常"。認識了常,就能包容一切,處事公平,天下就會歸從,也就能長
久。人們效法天道,做到虛受一切包容萬物,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相處,呈現"天人合一"的狀
態。《道德經》中的「道」思想即為哲學思想。
C. 《道德經》非常深奧,它到底講述了怎樣的價值觀呢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者強,勝者強。在儒家思想和陽明心學中,這樣一種思想得到了強調,這就是所謂的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在更多的時間里冷靜下來。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有一段不被別人理解的歷史。當他不被別人理解的時候,他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關起門來思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獨處。獨處,思考自己的錯誤,思考自己犯的一些錯誤,改正這些缺點。一個人只有改正了這些錯誤,才能成功,也就是一個人在道路上找到方向,然後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到了某一點,自然就成功了。《道德經》中,知人之智有這樣一句話:知人之智,知人之明,勝者強,勝者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D. 道德經注序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可道者非常道,五千言皆非常道,不可道者因可道而見,五千言又皆道。不可以五千言為即道。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作品鑒賞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E. 《道德經》的感悟有哪些
《道德經》的感悟如下: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價值影響
《道德經》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F. 試述老子《道德經》所蘊含的自然觀
其實老子的道德經的精華就在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按專照現在的哲屬學思想理解,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西方哲學觀點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從通篇文意上理解,我們可以認為道德經是要引導我們無為無不為.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早己註定的,為之,則有形,不為,則無形.
結合老子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他本人的生平來看,我們也可以認為這部千古名篇是他對自己的思想得不到他人認可的一種迷惑.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他在著此篇之初是有入世的思想的,但到了最後,他又有了出世的思想.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他的思想轉變.
綜合以上所述,我認為道德經所蘊含的自然觀可以認為是唯物的,客觀的.但同時也是一種消極的唯物論.他雖然認為世上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但同時也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是註定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有唯心傾向的唯物主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