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開皇律的主要立法成就

開皇律的主要立法成就

發布時間: 2023-06-19 20:45:48

Ⅰ 論述唐朝的主要立法成就

約法十二條:是唐高祖李淵在公元617年佔領長安之後,在劉邦約法三章的影響下制定的,其內容有:殺人、強盜、開小差、叛逆者處死刑。

新格五十三條:是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制定的,是唐朝立法的開端,其內容不可詳考。

《武德律》:唐高祖李淵命大臣以隋開皇律為藍本制定,共有十二篇500條,與開皇律相比有兩點不同:1)加入了五十三條新格的內容,2)將開皇律中的三流各增加1000里,並把配役的年限統一改為一年。

《貞觀律》:唐太宗李世民命大臣根據《武德律》制定的,在貞觀11年,即公元637年頒行,與《武德律》不同點在與:1)增加加役流,以減少死刑,2)反逆中的惡言犯法者的親屬,不再處死,以縮小緣坐處死的范圍,3)全面的規定了刑法原則、刑罰制度和罪名。所以貞觀律很有建樹,確立了唐律的體例,是唐律定型化的標志。

《永徽律》和《永徽律疏》:唐高宗李治命大臣根據貞觀律制定,於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頒行,永徽四年又頒行《永徽律疏》,即對永徽律的解釋,與《永徽律》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後世把唐律和以《永徽律疏》為基礎的法律解釋叫做《唐律疏議》,其中記載的唐律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法律。

《開元律》和《開元律疏》:是唐玄宗李隆基命大臣制定的,於開元25年,公元737年頒行,內容基本上沿襲永徽律和永徽律疏.

《唐六典》:共三十卷,編定於開元年間,是中國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行政法典。

《大中刑法統類》:又叫做《大中刑律統類》,是唐宣宗命大臣張戣制定,共十二卷,121門,刑法統類,簡稱為刑統,這種法律形式是把律以及刑事方面的敕令格式分門別類合編在一起的法典。

Ⅱ <開皇律>的立法成就

開皇律》的主要內容及立法成就(歷史地位)

開皇元年,隋文帝初即位,即命鄭譯等人制定新律,並於同年十月完成,頒行於天下。開皇三年,文帝命蘇威、牛弘以"去重就輕、刪繁就簡"的原則再次改定法律,形成一部有十二篇、五百條的《開皇律》。在中國古代史上,開皇三年改定而成的《開皇律》,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其成就和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篇章體例更加簡要
《開皇律》十二篇的篇名依次是: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這種體例主要是仿照北齊律,但又對北齊律作了必要和合理的修改:一是修改了北齊律的部分篇名,將"禁衛律"改為"衛禁律","婚戶律"改為"戶婚律","違制律"改為"職制律","廄牧律"改為"廄庫律",突出了法律調整和保護的對象;二是刪降"毀損律",把"捕斷律"分為"捕亡"和"斷獄"二篇,並置於律典的最後部分,使程序法與實體法有所區別;三是按照封建統治的需要,對涉及實體法部分的篇目重新排序。
中國古代刑法典的篇目體例,經過從簡到繁、從繁到簡的發展過程,《開皇律》的十二篇標志著這一過程的完成,顯示了中國古代立法技術的進步和成熟。這種十二篇的體例,後來被唐律所沿用。
(二)刑罰簡明寬平,確立封建制五刑
隋朝的刑罰制度在整個中國刑罰制度發展史上可謂簡明寬平,具體表現在:
1.減少了條數,刪除了死罪81條,流罪154條,徒、杖等罪1000餘條,比《北齊律》的條數又減少近一半。
2.死刑種類只留斬、絞兩種,廢除了至北齊後期仍然存在的梟首、絞等死刑種類。
3.進一步廢除了前代的酷刑,改以笞、杖、徒、流、死為基本的刑罰手段。
4.在繼承北朝刑罰體系的基礎上,對流刑的距離、徒刑的年限及附加刑的數額均作了減輕的規定。隋朝在《開皇律》中首次正式確立了輕重有序、規范而完備的封建制五刑體系即笞、杖、徒、流、死,其中,死刑分斬、絞兩種;流刑自一千里至二千里分為三等,每等以五百里為差;徒刑自一年至三年分為五等,每等以半年為差;杖刑自六至一百分為五等,笞刑自十至五十分五等,每等均以十為差。這種刑罰體系與殘酷的奴隸制五刑相比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順應了中國古代刑罰從野蠻走向文明的發展趨勢。封建制五刑自此時確立後直至明清,一直為後世歷代封建王朝所繼承,成為其法典中的一項基本制度。
(三)創設"十惡"制度
"十惡"是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十種最嚴重的犯罪行為。它直接危害封建皇權、違犯封建禮教,被視為是封建法律首要打擊的對象,因此被單獨列出,置於《名例律》「五刑」條之後。並規定"大逆、謀反、叛者,父子兄弟皆斬,家口沒官","十惡"犯罪不得被赦免等等。
"十惡"中的謀反、大逆、不道、不敬等罪名在秦漢時早已有之,但其構成要件、量刑標准卻不統一。南北朝時期,法律逐漸明確這些罪名的構成,並以最嚴厲的刑罰對其進行處罰。北齊律首次將其概稱為"重罪十條"。《開皇律》采北齊之制,將其中的"反逆、大逆、叛、降"改為"謀反、謀大逆、謀叛",強調將此類犯罪扼殺於謀劃階段;又增加了"不睦"一罪,使十種罪名定型化,並正式以"十惡"概稱。
自從《開皇律》創設"十惡"制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均予以承襲,將其作為封建法典中的一項重要的核心內容,是有效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武器。"十惡"制度從隋初確立到清末修訂《大清新刑律》時正式廢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餘年之久,對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繼承並發展了維護貴族官僚特權的法律制度
《開皇律》通過"議、減、贖、當"制度,為有罪的貴族、官僚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特權。"議"是指"八議",即對親、故、賢、能、功、貴、勤、賓八種人犯罪,必須按特別審判程序認定,並依法減免處罰。"減"是對"八議"人員和七品以上官員犯罪,比照常人減一等處罰。"贖"是指九品以上官員犯罪,允許以銅贖罪,每等刑罰有固定的贖銅數額。"當"是"官當",官員犯罪至徒刑、流刑者,可以"以官當徒"或"以官當流",就是以官品折抵徒、流刑罰。
《開皇律》的"議、減、贖、當"制度,是融匯了魏、晉的"八議"、南北朝的"官當""聽贖"制度,再加上自己所創設的"例減"之制而成的。這些規定賦予貴族、官員更廣泛的法律特權,使之得以系統而穩定的司法保障;同時也使貴族、官員享有的法律特權固定化、法律化。
綜上可知,隋初制定的《開皇律》代表了隋朝立法的最高成就,它承襲了前朝法制長期發展的經驗,經過刪繁就簡,補充完善,使封建法典的編纂進一步系統、規范,為我國封建法律的定型化作出了極為寶貴的貢獻。《開皇律》中所規定的各項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繼承,成為唐律的直接藍本。後來又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因此,隋朝的《開皇律》在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也有學者把其立法成就表述為以下四點,即:確定法典篇目體制;確立封建五刑制度;"十惡"重罪正式列入《名例律》;貴族官員法律特權擴大化。

熱點內容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
印度勞動法裁員補償 發布:2025-01-11 21:07:39 瀏覽:247
醫療機構器械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6:04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