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用法就是要厲行法治

用法就是要厲行法治

發布時間: 2023-06-29 19:57:05

㈠ 如何厲行法治

可通過如下方式厲行法治: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公民共同守法。社會: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法律依據
《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㈡ 基層幹部如何做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最新相關信息

中央成立巡視組,不停的在全國溜達,蒼蠅老虎一起打,給幹部們傳遞一個信號,違法必究。

㈢ 厲行法治的要求

法律分析:
制定實施綱要,確保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實現物質文明的小康,同時也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小康。黨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明確了這一目標要求。未來5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時期。沒有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就難以保障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和諧,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對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鄭跡枯要求越來越高。法治是改革發展的可靠保障,厲行法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破解改革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和問題,避免埋釘子、留尾巴,使國家和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近些年來,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成效顯著。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法治政府建設在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在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和嚴格公正實施法律法規等方面亟待加強。建設法治政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具有示範性和帶動性的關鍵環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州賀國,迫切要求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具體化、措施系統化,加快建設職喊洞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㈣ 做尊法學法守法的模範

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的關鍵,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

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領導幹部要做尊法的模範,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學法的模範,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範,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做用法的模範,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領導幹部基本法治觀念:

領導幹部都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要挺身而出、堅決斗爭。對領導幹部的法治素養,從其踏入幹部隊伍的那一天起就要開始抓,加強教育、培養自覺,加強管理、強化監督。

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准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首要的是學習憲法,還要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各級黨委要重視法治培訓,完善學法制度。

㈤ 厲行法治的要求

厲行法治的要求:推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堅持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一)推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

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傳教育。

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加強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法治宣傳教育,以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公民努力學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堅持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學法守法用法。

堅持把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嚴格執法作為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

(三)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堅持從青少年抓起,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完善法治教材體系,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增強青少年的法治觀念。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

綜觀世界歷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厲行法治,首先要求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法律作為知識體系的基礎性內容,對憲法法律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帶頭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

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規則、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法治興則風氣正,法治強則綱紀明,不斷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就有了堅實基礎。

㈥ 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厲行法治,就是治理國家和社會要堅定不移地依靠法律、始終不渝地信仰法律、科學民主地制定法律、嚴格公正地執行法律、無一例外地遵守法律、齊心協力地實施法律。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是要增強全體社會成員投身法治的責任意識和行為自覺,動員全社會每一名成員在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嚴格依法行使權利,切實承擔法定義務,積極主動、堅定不移地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決定》要求,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是指一個社會的法治化狀態,表現為國家權力和社會關系按照明確的法律秩序運行,並且按照嚴格規范的法定程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社會矛盾,依法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公共事務。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全社會對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認同和堅決支持,有利於形成忠實崇尚法律、自覺遵守法律、堅定捍衛法律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利於社會成員養成自覺運用法律手段、通過法定程序解決矛盾的習慣和意識,有利於法律法規由規范的民主程序產生和制定出來,有利於執法和司法活動受到全社會嚴格的監督。因此,必須組織動員全體社會成員真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積極主動履行法治建設責任,堅定不移沿著法治道路前進,為法治建設提供充分思想條件和堅實群眾基礎,齊心協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維護法律權威的基本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就是法律效力的至上性和法律權威的最高性。法律權威不僅來源於憲法和法律的強制力,更來源於憲法和法律在全體社會成員心中的威信和地位。《決定》指出,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堅決維護法律權威的前提,是全社會對法律的普遍遵守和真心擁護,是全社會對法律實施的主動參與和堅定支持,是全社會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原則的充分信賴和始終堅持,是全社會對挑戰法律權威的違法犯罪行為的勇敢抵制和堅決打擊。因此,必須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全體社會成員尊法、守法、用法的主動意識,培養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信念,以自覺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嚴格在法律范圍內活動,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切實保證法律有效實施,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依法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熱點內容
改年齡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20:48:30 瀏覽:370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20:07:44 瀏覽:359
reach法規第七條 發布:2025-01-11 19:57:29 瀏覽:125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