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倫理的異同

道德與倫理的異同

發布時間: 2023-07-10 09:52:21

⑴ 倫理與道德有何區別和聯系

1、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2、「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導致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順」。

3、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以詞源學為基礎的三重比較:漢語言文化中的比較、英語文化中的比較、中西文化中的比較,進而得出結論: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

4、「西學東漸」以來,中西 「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1)道德與倫理的異同擴展閱讀

1、倫理和道德的含義基本相同,都與行為准則有關,但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倫理主要指客觀的道德法則,具有社會性和客觀性;而道德是客觀見之於主觀的法,主要指稱個人的道德修養及其結果。

2、孫正聿在《哲學導論》一書中,通過援引趙汀陽的觀點,闡述了「倫理」與「道德」這兩個倫理學基本概念的區別。他是這樣說的:

3、學者指出,在關於倫理學的理解中,我們還應當特別注意「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道德」與「倫理」這兩個概念常常被混為一談,或者至少是缺乏本質上的區分。這導致了對「倫理學」的許多誤解,「倫理」表明的是社會規范的性質;而「道德」表明的卻是生活本意的性質。

4、道德是一個存在論概念,是一個作為倫理學基礎的特殊的存在論概念。道德問題是倫理學的根本性問題。倫理規范作為一些禁令,總是為保護有意義的生活,而確立倫理規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術性處理。

5、因此,倫理學的主題是「道德」而不是「倫理」,道德主題引出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獲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另一個是由獲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去澄清建立倫理規范的要求。

6、在對倫理學的了解中,提出並思考上述問題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這會使人們理解,人們「在社會機制中生活決不意味著為了社會機制而生活」,「社會必須服務於生活」。

7、這還會使人們理解,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誤以為生活目的是某種結局,這種態度離間了生活與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遙遠的目標,生活也就似乎總是還沒有開始。

8、生活目的是與生活一起顯現的東西,它不是遙遠的目標而是與生活最接近的存在方向性,但又是永遠無法完成的追求。可以說,生活目的不是某種結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種具有無限容納力的意義,生活是一種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這種目的性就是生活本身的意義。

9、應當說,在這種關於倫理學的思考中,體現的是一種哲學的前提批判的精神,因而有助於人們在哲學的意義上去思考和探尋倫理學問題。

⑵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有哪些

倫理指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遵循的道理和准則。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倫理和道德在一定的詞源含義上可以視為同義異詞,指社會道德現象。
但二者之間有差別,道德,是指人們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而倫理,一般有同類條理的意思,用在人際關繫上,所以「倫理」比「道德」更進一步,它是道德現象的概括。

⑶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及其區別是什麼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及其區別是就日常用法來說,倫理是客觀的、外在的、社會性的,道德是主觀的、內在的、個體性的。就價值本身來說,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道德的核心是善。就規范來說,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就評價尺度來說,倫理關於對錯,道德關於善惡。

倫理雖然也是規則性的,但偏重於調節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類之間的關系,其價值態度和立場是在相互關系發生的,追求一種正義與和諧的境界。道德或美德主要是個體對自我的道德要求與規范。

道德的特點

正因為道德的自我性、主體性特點,也使道德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和不可共享性特點,道德只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別是當自己受到良心譴責或心靈安慰時,往往是閉門思過或「獨樂樂」。倫理正好相反,倫理是客觀的。

是在相互關系中產生的,是交互主體性作用的結果,不會因個人好惡而改變其性質,相對於道德而言,帶明顯的可公度性和可共享性。所以,黑格爾把道德看作自由意志的主觀精神的形式,而把倫理則看成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

統一體是家庭、市民社會、國家這些客觀存在的倫理實體。道德在本質上是自律的,而倫理偏重於他律。因道德的自主性特。

道德常常是對自己發出的價值指令,而倫理因是雙方或多方關系的角逐,需要有超越於任何一方利益之上的行為規則,倫理的指令常常是「你們應當如何」或「大家應當如何」,這對於倫理主體而言具有某種外在制約性。

⑷ 倫理和道德一樣嗎

聯系:在通常情況下,這兩個詞意思相近,可以互換。在英語中,Ethics(倫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義。
區別:
(1)作為日常用法,「倫理」更具客觀、外在、社會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個人,更含主觀、內在、個體性意味。道德是倫理的載體和形式,倫理則構成了道德的基礎和前提
(2)作為價值本身,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適當、合適、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為規范,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
(4)作為評價尺度,倫理的尺度是對與錯,道德的尺度是好與壞、善與惡。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即不同的屬性
1, 倫理是生命個體內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為的原則,是個體動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標准底線。比如懶惰,
在實際生活中懶惰既不違反道德,也不違反法律,但是它卻不是人類理性提倡的行為,或者說這種行為只是動物的一種惰性而已,在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的前提下,它違反了生命積極進取的生物意志,也就是說它不是人類理性提倡的行為,因而也不是人類提倡的或說應該具有的基本品德或德行,所以一個好吃懶惰的人的懶惰行為是違反正常人的德行或反倫理的行為,即是惡的或消極的。
而道德是個體在實際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外在規則,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個體之間相互性約定或應該遵守的規則,它介於倫理與法律法規、職業規范等社會管理的條文之間,既是倫理的高級形式,又是社會化行為規范的下線,即當社會或群體的約定達到法制化規約或職業化限定時,就已經不是道德范疇,因而違反法制化規約或職業條例和時,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但是,道德沒有社會化法庭,道德法庭依然存在,只是正如康德所言,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比如,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人同動物一樣能夠盡到養育子女或後代的責任,但一定比例的人群,卻不願承擔瞻仰年老體弱的父母的義務——這一定程度上是同普通動物是一致的,事實上作為人,這樣的行為既不一定違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一定違背道德,但這樣的行為卻嚴重違背了倫理——人與動物的區別,這個基本倫理都做不到的人,也許任何人都別指望他會有高尚的道德或完整的人格,所以他在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是殘缺的或德行是不能保障的。
2,倫理強調的是家庭內在或社會生活中作為生物性個體間的秩序與規則。除中國傳統倫理規定的父子有親、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貫常的親情關系及它們之間和各自內在的內涵——父有父的尊嚴與責任,子者有子的角色與義務等外,在社會生活中,個體之間許多時間不是法律、職業、利益等關系相處或相遇,因而此時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任何社會性關系而純為生物性意義的個體關系,比如扶老攜幼、某個個體突然受到不可預測事情而需要幫助時的被幫助行為等,尤其表現在生命個體不平等狀態時的純自然性的行為選擇,以及你救助一隻無家可歸的貓咪或流浪犬、受傷的飛鳥等,這是人道主義的內涵也正是倫理的基本表象。在人類現有的文明中,唯一的倫理性機構就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沒有國家概念、沒有利益企圖亦沒有任何人群或個體概念區別的國際紅十字組織——即國際紅十字會,它的本質只要一個:從倫理上救助一切需要救助的人類生命!當然,某些國家或某些人以國際紅十字會的名譽做的其他事,不是國際紅十字會成立的目的。
而道德以各個體的獨立為原則,強調的是個體自我的平等與規則,實現相互或相對的公平與公正,因而道德的主體是個體的自我,而不存在集體道德的概念,也就是道德的實踐本身只能標量個體德行而不可能代表別人也有這種或必須擁有這種德行。
3,倫理的義務與實踐具有雙向性,即倫理前提下的任何行為的實施本身,有施比有受,一方的付出,對方亦需要接受這種付出,比如愛心,關照,慈善行為等;而道德的義務與實施是單向,即只能這樣做或者不能這樣做,因而道德只有施方而無受方;比如不能隨便丟棄垃圾、高空住宅不可向外拋物,或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等,它們都不屬倫理范疇,因為每個個體在心目中都應該明晰的知道這些行為的可能後果,所以個體自我的約束是道德的前提,但是如果在生活中這些行為一旦被法律法規限制,則已經不是道德的范疇,既它們上升到社會管理或群體管理的法制規范,因而,道德義務與守法一樣都只具有單向性,付出了當然不能企圖有任何回報.
4,倫理具有客觀性,即它往往客觀存在著相對固定的規則或限定著當事者行為的實施,存在必須或不可以、可以等肯定或否定的事實判斷;但道德往往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即道德行為的判斷、實施的標准等因個體的變化而變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情感、理智等決定著道德判斷的不同因素,所以正如康德第三個命題說的那樣,道德的立法都是自我的,因而不具有社會性,也就不可能要求別人同你一樣執行你自己認為的道德標准,或者說,倫理的實施本身是他律的,即倫理是建立在對他人的意志或群體意志的尊重或服從;而道德的實施本身是自律的,即道德是建立在自我的意志之上作出的自認為正確的事實判斷。

⑸ 在你看來,道德與倫理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和倫理。應該是近義詞。什麼是道德?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進一步的說。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什麼是倫理呢?就是人與人相處所遵循的道理就是倫理。道德和倫理。兩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雖然兩者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兩者都具備有社會公序良俗的認知性。社會性。廣泛性。群眾性。在社會當中,有些事情違法。有些事情雖然不違法,但是違反了社會的倫理道德的風俗習慣。



⑹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及其區別是什麼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

1、倫理指的是人類對自己的社會行為約定的俗成的各種約束機制,是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處理這些關系的規則。如天倫的規則是天、地、君、親、師這五倫;如人倫的規則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為五人倫。忠、孝、悌、忍、信為處理人倫的五條規則。

2、道德是指人內心世界的修為,是社會意識形態里的東西,是人們社會行為的准則與規范。中國人的道德是在仁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社會,風俗,習慣的總和。道是方向、方法和手段;德是素養、品性、品質。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是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

道德與倫理的區別主要有:作為日常用法,「倫理」更具客觀、外在、社會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個人,更含主觀、內在、個體性意味;作為價值本身,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適當、合適、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作為行為規范,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作為評價尺度,倫理的尺度是正當與不正當、對與錯,道德的尺度是好與壞、善與惡。作為學術范疇,倫理指關於各種道德的理性分析、說明、論證和評判,具有理論性、系統性和抽象性。

道德與倫理的聯系是:二者是一體兩面的,都關涉人類社會生活的善惡意義和行為的價值規范,都具有調節人類生活秩序、創造和諧的功能。倫理不內化為道德就不能有效實施,道德沒有倫理基礎,就缺乏合理性論證而淪為說教和空談。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