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學論文
㈠ 求法學論文一篇
在消費者維權意識增長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妥善處理消費者的維權行為?懲罰性賠償離我們還有多遠?
名詞解釋:
懲罰性賠償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定,通過法院判處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過實際損失的金額的一種損害賠償。
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因邊開車邊喝熱咖啡燙了腿,卻成功告贏了麥當勞,獲得百萬賠償。這個故事,中國人都很熟悉。
那個告贏麥當勞的老太太叫史特拉,美國有個以她命名的獎,每年頒給最成功也最荒誕的訴訟案的原告律師和陪審團。得獎中最有名的案子是奧克拉荷馬的馬弗·格瑞辛斯基先生。
該天才買了一輛嶄新的9米長的旅行車(有床,有廁,有廚房的motor home)。在回家的高速路上,他把自動駕駛定在120公里的時速,就離開駕駛座到後面煮咖啡去了,最後出了大車禍。幸好,該位老兄還活著,並且狀告該車製造廠而得到175萬美元賠償,外加新車一輛,理由是車子的說明書上沒有說:不可以離開駕駛座到後面去煮咖啡。
案子過後,該製造廠真的把這一條加在說明書上了。
上帝已經死了
在著名的「麥當勞咖啡燙傷案」中,老太太史特拉遭受的實際損失只有2萬美元。陪審團卻判決被告償付高達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依照美國法律,只要被告存在欺詐的、故意的、惡意的、後果嚴重的違法行為,即可適用懲罰性賠償法規,賠償金額可以遠高於受害者的實際經濟損失或精神損害。
199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早就知道油箱設計有問題,但為了利潤而不及時修改,造成了6人嚴重燒傷。法庭判決通用汽車公司支付補償性賠償1億美元,懲罰性賠償48億美元。這種懲罰性賠償針對大企業,保護弱勢群體,旨在對侵權者主觀上的惡意和不道德進行嚴懲,以求殺一儆百。
在17至18世紀的美國,懲罰性損害賠償主要適用於誹謗、誘奸、惡意攻擊等使受害人遭受名譽損失及精神痛苦的案件。進入20世紀後,大公司和大企業蓬勃興起,各種瑕疵商品導致的消費者損害案件也頻繁發生。大公司財大氣粗,對於消費者的補償性賠償,很難遏制其為追逐贏利,而制售不合格甚至危險商品的冒險。於是,懲罰性賠償逐漸適用於產品責任領域,賠償金額也不斷提高。
國內的消費者就沒這么幸運了。
「齊二假葯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之後,中國消費者的無奈無不凸顯在蒼白的法條間,公眾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又一次熱切關注,喚起了人們對十年前一個匪夷所思的筆記本糾紛案的記憶。
1997年8月,王洪購買了恆升筆記本電腦一台,因電腦質量問題與廠商產生糾紛,多次交涉未果,王洪自覺上當,在網上發了一篇《請看我買恆升上大當的過程》。此文一出,跟帖無數。恆升認為王洪侵犯了公司的名譽權,遂發起訴訟。2000年12月19日,北京一中院作出終審判決,被告向恆升公司賠款9萬元。2001年3月12日,被告因無力支付賠款,而因「拒不執行判決」被拘留。最後還是免費幫王洪代理案件的律師從多位同情者處籌得9萬元交給法院,這個倒霉的消費者才在「消費者保護日」的前兩天重見天日。
這一判決,在十年前中國互聯網方興未艾之時,引起巨大轟動。新興的網民將判決視為對網路言論自由的最大挑戰。終審判決當日,恆升的網站被黑客貼出醒目的黑底白字「贏了官司,輸了世界」,王洪被拘當日,又一位網民借用了尼採的名言——「上帝已經死了」。
判決作出後一年,恆升就在消費者的視線中消失了。贏了官司的恆升,市場卻給了它最嚴厲的懲罰。
舶來的懲罰性賠償
十年過去,對於中國很多普通百姓而言,懲罰性賠償仍然是個陌生無力的詞彙,人們對於賠償更為通俗的理解是賠多賠少的問題。
我國法律中一直未明確懲罰性賠償制度,直到1993年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才正式建立了懲罰性賠償金制度,該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一規定借鑒了英美法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法律中惟一的一條懲罰性條款。
而關於欺詐行為的認定,人們看法不一。
目前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1996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因此,欺詐行為既包括經營者積極編造虛假情況或歪曲事實,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情況,也包括有意隱匿真實情況,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卻不告知。
但在是否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上,有法學專家認為:「懲罰性賠償是英美國家的典型做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觀念不相符,我國不必效尤。」
正因為如此,懲罰性賠償制度引入中國舉步維艱。
罰金與隔靴搔癢
回望中國,期待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法律審判的呼聲,早已高過對其道德審判。
但當消費者認為消法中規定的賠償金額不足以彌補自己的損失,而希望獲得更多的賠償時,不得不選擇漫長而高成本的訴訟維權之路,正因為如此,許多消費者放棄了維權,部分企業也繼續鋌而走險。
然而,最近有一個消息足夠讓消費者振奮。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中,已經引入了對質量缺陷食品進行「十倍價款賠償」的法條。相對於消法中的兩倍返還,這顯然又進了一步。
也有人提出,在即將制定的民法典中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才更有利於這一制度的實施。
值得期待的是,我國學者目前已起草了兩個版本的《民法典·侵權行為法編草案建議稿》,其中都引入了懲罰性賠償。版本一規定:故意侵害他人生命、身體、人身自由、健康或具有感情意義財產的,法院得在賠償損害之外判決加害人支付不超過賠償金3倍的懲罰性賠償金。版本二規定:因生產者、銷售者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請求生產者、銷售者給予雙倍價金的賠償。
然而,這樣的規定在適用條件和懲罰額度上與英美法系中的懲罰性賠償力度相比,仍如同隔靴搔癢。
為什麼近年來,假冒偽劣食品和有毒食品案例層出不窮,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賠償機制上的震懾力不足。消費者和受害人的維權成本很高,司法實踐中一般只判決賠償實際損失,不考慮受害者耗費的時間、精力等成本。由於缺乏懲罰性賠償,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很低,補償性賠償的標准遠遠不足以抵禦其為逐利而制售不安全食品,有問題的產品的貪婪。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才能保護守法企業的公平競爭。也只有對訴訟的恐懼才能令製造商們重視產品質量,更不會為小利而冒大險
㈡ 自然法學說對國際法學發展的影響論文
自然法學說對國際法學發展的影響論文
摘 要 國際法學的思想和理論從萌芽到全面發展成熟,無不和自然法的理論學說休戚相關,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神學自然法,到16、17世紀的近代自然法,以及晚近的價值取向主義自然法學等,都對國際法學的建立和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在自然法的幫助下,歷史教導人類走出中世紀的制度而進入近代的制度,而尤其是國際法,其本身的存在更應歸功於自然法學說。
關鍵詞 自然法 國際法學 上古時代
近代國際法學的建立,通常認為是以格老秀斯的《戰爭與和平法》的問世為標志,然而國際法學最早的理論淵源則來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自然法學說,應當說,國際法從孕育、誕生、發展到日益成熟,無不伴隨著自然法學的變化和發展,自然法學說對國際法學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持和推動作用,以至於“如果沒有自然法體系和自然法先知者的學說,近代憲法和近代國際法都不會有今天這個樣子。
特別是近代國際法,其本身的存在應歸功於自然法學說”。
一、上古時代的自然法與國際法思想萌芽
上古時代,人類社會即已經出現了國際法的原則、規則和制度,但是卻很難說已經產生了國際法學理論或相關的國際法著作。
事實上,有關國際法的學說和理論直至歐洲中世紀中後期才開始真正出現,且更多是出現在神學和哲學的研究或著作中。
然而,從古希臘時代產生的自然法思想,卻成為後世眾多學者論述國際法學理論的起點和重要支撐。
(一)斯多葛學派的自然法和世界國家理論
在西方世界,自然法的觀念和理論起源於以芝諾為代表的斯多葛派(the Stoic school)。
芝諾及其追隨者把“自然”的概念置於他們哲學體系的核心位置。
所謂自然,就是“支配性原則”(ruling principle)。
這種支配性原則本質上具有一種理性的品格。
芝諾認為整個宇宙是由一種實質構成的,而這種實質就是理性。
在斯多葛派看來,理性寓於所有人的身心之中,不分國別或種族。
因此,存在著一種基於理性的普遍的自然法,它在整個宇宙中都是普遍有效的。
它出自兩個淵源:一是上帝的神旨統治著世界這一事實,二是人類所具有的理性的和社會的本性,而這種本性使得他們與上帝相近似。
這種自然法可以說是一種世界國家的'體制;它在各地相同,且以一種不變的方式拘束著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
這一哲學理論對國際法學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它在自然理性基礎上提出只有一種共通的公民資格和一種共通的法律的世界國家的觀念;第二,它為存在一種對世界上一切國家和個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提供了理論支撐,而國際法正是這樣一種法律。
(二)西塞羅的法律觀
西塞羅是斯多葛哲學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事實上,公元前1世紀初期人們所知道的有關這種哲學的一切方面,幾乎都只能得知於西塞羅的論著。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理論在西塞羅那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系統化,並在西塞羅的理論中被投射到羅馬的現實社會制度當中。
西塞羅還在自然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合自然法”國家的理論。
他認為,除非國家是一個為了倫理目的的共同體,除非國家是被道德的紐帶聯系起來的,否則就像奧古斯丁在後來所說的那樣,國家只是一個“大規模的江洋大盜”而已。
當然,一個國家可以實行暴政,並可以用野蠻的暴力統治其臣民,但是只要這個國家這樣做了,它便失去了國家的真正特徵。
這一理論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際人格、國家責任和近代國際法原則的理論濫觴。
(三)古羅馬的“萬民法”
此外,在古羅馬時代,法律和法學理論中出現了“市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但是羅馬法學家還沒有國際法的概念。
例如,偉大的羅馬法學家蓋尤斯和烏爾比爾都沒有直接談論國際法,他們都傾向於自然法的說法,蓋尤斯就曾以“自然理智”為“萬民法”的淵源。
盡管上古時代的自然法理論客觀上為世界國家、國際社會以及國際法律制度的提出提供了理論基礎,然而,上述理論至多隻是後世國際法學理論的濫觴,並沒有在當時直接促進國際法學的產生,同時,這一自然法理論也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其根源是建立在神創造世界和人類的宗教理論基礎上的。
二、古典時代的自然法和國際法學理論
16世紀開始,隨著歐洲宗教改革和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斗爭,以及文藝復興的興起,一種新的自然法哲學開始興起,並於17、18世紀盛行於歐洲大陸。
這種新的自然法哲學被稱為古典時代自然法,其典型特徵表現在神學開始和法學相分離,代表人物如格老秀斯、普芬道夫、霍布斯、真提利斯等。
他們都為國際法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自然法理論基礎,而其中尤以格老秀斯的貢獻最為突出。
(一)格老秀斯之前的國際法學家
盡管格老秀斯被公認為近代“國際法之父”,但在其之前,已經有一些學者在著作中專門論述國際法的相關問題,並對格老秀斯產生了重要影響,最終促成了近代國際法學理論的建立。
維多利亞(Francisco Victoria,1480-1546)是西班牙多明教會的修道士,在薩拉曼卡大學擔任神學教授。
他繼承了阿奎那的自然法思想,在“萬民法”之外創造了“民族間法”的概念。
這一術語接近於國際法的意義,成為國際法這個概念的原始。
他把“萬民法”界說為“自然理智在所有民族之間的確立”,從而成為“民族間法”。
義大利法學家真提利斯是格老秀斯的先驅中最為重要的一人,他在自然法和國際法學方面的研究和著作影響較大。
真提利斯在推動國際法學脫離神學的束縛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出教皇不應有任何仲裁的權力,並將萬民法看作為普通的法律,使非基督教社會和野蠻社會都包括在萬民法的管轄范圍內。
通過擴大自然法和萬民法的范疇,真提利斯推動了國際法學理論的世俗化,並擴大了國際法的視界。
(二)格老秀斯的自然法體系和國際法學說
荷蘭法學家格老秀斯被稱為近代國際法的鼻祖,同時也是古典時代自然法的重要代表人物。
格老秀斯把自然法定義為“一種正當理性的命令”,它指示:任何與合乎理性的本性相一致的行為就有一種道德上的必要性;反之,就是道德上罪惡的行為。
這一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理性自然法,開始從理論根源將自然法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在這一新的自然法理論基礎上,格老秀斯在其著作《戰爭與和平法》中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國際法體系,也正是以《戰爭與和平法》的問世為標志,國際法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法第一次建立起來。
在《戰爭與和平法》中,格老秀斯闡述了他的自然法觀點和國際法學理論。
在他看來,國際法首先來自自然法,其次是來自作為自然法的補充的萬民法。
格老秀斯將國際法分為“萬國法”,即習慣國際法或意志國際法和自然國際法,即關於國際關系的自然法。
格老秀斯認為,自然國際法和意志國際法相比,前者更為重要。
因為,他研究國際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發現永恆的、不變的和不須各國特別同意的國際法規則,這就要求他必須以自然法為出發點,從而也就更加重視自然國際法。
在格老秀斯新的努力下,自然法理論在17、18世紀對國際法學的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
正如奧本海國際法中所說:“在自然法的幫助下,歷史教導人類走出中世紀的制度而進入近代的制度。特別是國際法,其本身的存在應歸功於自然法學說。”
(三)格老秀斯之後的自然法學國際法理論
1.普芬道夫的“自然法學派”國際法理論:
在近代國際法學史上,薩繆爾・普芬道夫被稱為“自然法學派”的典型代表人物。
“自然法學派”又被稱為“國際法否認派”,是指那些否認由習慣或條約產生的任何實在國際法而主張全部國際法只是自然法的一部分的學者。
普芬道夫以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論為基礎,將自然法分為個人的自然法和國家的自然法,並提出國家的自然法即是國際法,且在自然國際法之外,沒有任何具有真正法律效力的意志國際法存在。
因此與之相應,在國際社會,自然國際法要求所有的國家在自我保護的同時,應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而只有符合以上原則的國際法,才是真正符合自然國際法。
普芬道夫指出,對於主權者而言,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而不僅僅是一種道德義務。
2.“格老秀斯派”的國際法理論:
與格老秀斯的觀點相類似,格老秀斯派的國際法學者將國際法分為自然國際法和意志國際法。
但是與格老秀斯不同,他們更傾向於採取一種折中的觀點,即認為自然國際法和意志國際法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沃爾夫。
沃爾夫是德國哲學家,同時是自然法和國際法教授,他的理論以自然法為出發點,同時又注重實在法。
同普芬道夫的理論相似,他主張有自然狀態,且這種自然狀態既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國際法;在自然狀態中,國家有自保和自全的權利。
但是,沃爾夫又提出,這種權利是不完全的權利,只有通過條約,才能成為完全的權利。
此外,沃爾夫還提出了“世界國家”的概念,這個“世界國家”產生各國合作所依據的規則,這些規則就是“意志法”,與之相對應的是從自然狀態所直接產生的“必要法”。
三、19世紀以來自然法學和國際法學的新發展
19世紀初期,隨著實證主義法學理論對自然法學說取得絕對優勢,自然法學派國際法理論逐漸處於下風。
實在法主義否認國家意志以外任何國際法淵源的有效性,甚至否認純粹的實在國際法以外任何國際法具有科學的性質。
然而,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法學為了符合法哲學的發展趨勢和約定國際法和仲裁實踐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嚴格遵守實在法見解的態度。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經歷了納粹時期的巨大社會變動後,以拉德布魯赫為代表的一批法學家開始反思實證主義法學的弊端,並開始逐漸傾向於自然法主義。
隨著自然法以一種新的形式的復興和價值取向法理學的興起,自然法學的國際法學開始取代嚴格的實在法主義國際法學理論。
在實踐中,現在一般都一致認為,在沒有以各國實踐為根據的法律規則的情形下,國際法可以由於援用正義的規則和一般法律原則而得到適當的補充和豐富,而這種援用甚至成為了國際法司法判決和仲裁裁判中的經常現象。
正如奧本海所說:近代涵義的自然法規則“雖然不能在國內法院中加以強制執行,卻具有一種超越任何一個主權國際法的實在法的持久效力”。
因此我們說,國際法,其本身的存在更應歸功於自然法學說。
注釋:
[英]勞特派特著.王鐵崖、陳體強譯.奧本海國際法(上卷,第一分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1.63,65,84.
[美]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 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16,45.
[美]喬治・薩拜因著.[美]托馬斯・索爾森修訂.鄧正來譯.政治學說史(第四版)(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09,207.212.
㈢ 法學論文什麼比較好寫
㈣ 有關國際法的論文1500字
《 試析國際合作原則在國際環境法中的發展 》
論文摘要:國際合作原則是國際環境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對於國際環境保護事業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該原則以國際宣言為依據,具有廣泛的內容,是人類應對環境危機的必然、理性的選擇。但其實施現狀並不樂觀。國際社會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與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存在矛盾,為促進國際環境合作的發展,各國需以人類共同利益為出發點,讓渡主權,堅守合作的承諾,以求實現保護地球環境的最終目標。
論文關鍵詞:國際合作原則;國際環境合作;途徑;主權
一、國際合作原則的依據及有關規定
國際合作原則的依據是《聯合國憲章》、《人類環境宣言》和《里約宣言》。
《聯合國憲章》的序言宣布各成員國為促成社會進步和改善民生,要「力行寬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第一條死三款規定聯合國的宗旨為「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
《人類環境宣言》第7條規定:「種類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因為它們在范圍上是地區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為它們影響共同的國際領域,將要求國與國之間廣泛合作和國際組織採取行動以謀求共同的利益。」此條款尤其強調為實現環境目的,需要共同的努力,即「為籌措資金以支援發展中國家完成它們這方面的責任所需要進行的國際合作」。第22、24、25條都有關於這一原則的規定。
《里約宣言》中,有9項原則規定了加強磋商、合作的內容。其中有的是重申《人類環境宣言》的有關內容,是它的具體化。如原則24,關於戰爭破壞問題,規定各國「應遵守國際法關於在武裝沖突期間保護環境的規定,並按必要情況合作」最後一項原則明確規定:「各國和人民應誠意地本著夥伴精神合作」,將這一基本原則概括升華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國際合作原則的必然性
首先,國際環境問題的特點決定了各國必須合作,國際環境問題的特點包括全方位,全因子,整體問題與局部問題交叉和互相促進,既有當前症狀又有滯後效應等。環境問題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的解決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能單獨勝任的。
其次,國際社會由於在政治、經濟、科學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不同國家所組成這一基本事實決定了各國必須合作。這些差異導致了各國之間存在很多利益沖突,尤其是經濟和正式利益的沖突,這就反感了各國在國際環境保護領域中的協調行動。各國唯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克服這些利益上的沖突,共同致力於國際環境的保護。
最後,國際環境立法和國際環境法的實施要求各國進行合作。國際合作是國際環境立法和國際環境法的實施的必要條件。唯有通過國際合作,各國才能克服利益沖突,制定表現為各國之間的協調意志的國際環境法規則。所有國際環境法律文件的形成過程都是國際合作或經過斗爭達到合作的過程。在合作的前提下,各國才能克服利益沖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異,有效的實施國際環境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在這一背景下,國際關系呈現兩種趨勢。一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增強,加之危機意識的增強、安全概念的擴展,使國家間的利益沖突、權利分配問題敏感而又復雜,體現出一種無法形成「合力」的「離心」傾向,各國均有意強化政府職能,捍衛主權獨立;另一方面,全球化導致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增多,而由此引發的公共問題——無論是金融危機、跨國犯罪、瘟疫流行、環境問題,都使國界形同虛設。這些問題單憑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的努力是不能解決的,無論他們有多麼強的實力。為了生存,國家之間需要聯合起來,共同應對這些問題,他們由此產生一種「合力」。
三、國際合作原則的實施現狀
(一)在環境問題上採取自掃門前雪的態度
許多國家和地區不關心其他區域或其他國家的環境整治只關心自己領域范圍內的環境保護。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和地區有可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環境治理上來,這樣就導致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環境問題日益緩和的同時,另一些國家和地區環境問題日益尖銳。這樣全球和地區性的環境問題與矛盾也就往往通過發達和不發達區域顯示出來。
(二)南北雙方在承擔環境保護責任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發達國家在幾百年的發展中排放了大量污染物,最終釀成了當今世界的重大環境問題,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等全球環境問題,都是長期積累形成的,發達國家利用地球資源的人均數量高出發展中國家幾十倍。而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挑戰,發達國家理應為發展中國家解決環境問題提供資金和技術。然而,多數發達國家非但沒有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反而迴避和推卸責任,甚至利用環境保護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這就形成了南北之間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主要分歧。
(三)南北雙方環境權益的斗爭異常尖銳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一直是控制與被控制、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是一種不公正、不平等和不合理的關系。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在國際生產體系分工、國際金融貿易等方面的斗爭,特別是關於環境權益的斗爭非常激烈。發達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片面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將環境與發展割裂開來;利用環境保護干涉別國內政,要求各自放棄一些主權,尤其是在國家對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問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國際環境合作上缺乏誠意。發達國家在上述問題上採取的立場觀點是與發展中國家對立的,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對此,發展中國家從促進發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以及有效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出發,在一系列原則性問題上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立場。
四、推進國際合作原則實施的途徑
(一)推動全球環境法制化
環境問題對國際關系和國際安全的影響正在逐步加深,環境問題將會引起越來越多的國際沖突。面對環境安全對國際政治的深刻影響,國際社會已認識到環境問題不能停留在各種論壇上的一般性討論,必須尋求制定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確保各國加強合作,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國際立法是一種強制性手段,無論哪一國家加入國際環境保護公約,他就在法律上承擔了相關的義務與責任;否則,就要在政治上外交上蒙受國際社會的壓力,或在國際貿易上處於不利地位。近年來,新的全球性、區域性和雙邊環境保護條約不斷出台,領域不斷擴大。國際環境法的迅速發展增強了國際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和強制性,同時也對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產生深刻影響。
(二)開展環境問題上的南北對話和東西協商
我們共享同一個地球,任何一個局部地區的環境惡化都會對全球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而,不發達國家在改善環境時遭遇到資金、技術、設備、人才等方面的障礙時,發達國家基於歷史和未來的考慮,應給予大力幫助。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由於環境治理基點的不同,在發展中國家環境投資的邊際成本明顯高於發達國家。可見,從全球來看,環境保護和投資的重點應放在生態環境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應支持發展中國家改善環境的各種努力。盡管在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始終存在爭議,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環境保護領域特有原則的最終確立,使國際環境合作具有了更加靈活的實現方式。這一原則號召各國積極應對環境危機,克服環境合作中的分歧與困難以達成共識。
(三)建立可持續發展指導下的國際環境保護合作關系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全面的發展觀,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經濟行為和生活方式,調整人類經濟社會活動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逐步從理論走向實踐。為確保持續發展,各國將在制定經濟、社會、財政、能源、交通、農業、貿易及其他政策時,進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並尋求更大范圍的國際參與。國際社會也必須在政策、措施上實行更大范圍的協調配合,以解決任何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平衡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可以相信,未來世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將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人類在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路上將最終走到一起。
從全球主義者角度看,生態環境危機造成的一個國際結構性的變化是,國家的傳統權利及權力在淡化,而國際社會的共同職責在加強,影響在擴大;變化的特點是,從最低限度的合作目標,朝建立國際規則和承擔更大責任的方向前進,朝改善及改造國家內部的組織功能的方向演進,朝形成共同的星球意識的方向演進。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主權弱化的時代。國際環境合作的成功與否依賴各合作主體的合作誠意及採取的實質措施,需要主權國家更多地站在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更多地讓渡主權,以長遠利益為重,同心協力,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㈤ 法律論文參考文獻分享
法律論文的撰寫需要很多參考文獻,你知道有哪些文獻可以參考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律論文參考文獻,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參考文獻
1.趙維田著《世貿組織(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石廣生主編《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果:法律文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編《烏拉圭回合協議導讀》,索必成胡盈之譯,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John H Jackson著《GATT/WTO法理與實踐》,張玉卿、李成剛、楊國華等譯,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5.李浩培著《條約法概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忠海等著《國際法學述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李居遷著《WTO爭端解決機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8.宣增益主編《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9.梁西著《國際組織法》(總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司法部法規教育司,國家外國專家科教文衛司編《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程序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參考文獻
1. 鄭成良主編:《現代法理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 。
2. 張文顯,李步雲主編:《法理學論叢》(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3. 潘維大,劉文琦編著:《英美法導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4. 陳舜著:《權利及其維護:一種交易成本觀點》,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
5. 劉湘廉主編:《刑法學總論論點要覽》,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6. 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
7. 阿計著:《法治備忘:共和國立法、執法實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8. 陳建新著:《依法治國論》,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 。
9. 黃文藝著:《當代中國法律發展研究:模式、傳統與過程》,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 。
10. 公丕祥主編:《當代中國的法律革命》,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11.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2.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法學論文參考文獻法學論文參考文獻。
13.公丕祥主編:《法制現代化研究》,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4.郭成偉主編:《法學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15.〔德〕Karl Larenz:《法學方法論》,台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
16.孫曉樓:《法律教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17.劉旺洪 劉敏主編:《中國公民現代法律觀念》,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
18.靳諾主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北京:學習出版社,2001,
19.郝鐵川著:《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江澤民同志治國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0.谷春德主編:《法律基礎》教師教學參考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三:參考文獻
1.魯麗麗:《形式與非形式邏輯――論法律邏輯之定位》,《現代物業》2013年第5期。
2.成靜:《論法律邏輯學與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安康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3.楊娟:《法律思維研究綜述――從語言的角度》,《經濟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晉鵬:《從法律推理到法律論證――法律邏輯內涵的逐漸豐富》,《經濟師》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張建:《法律思維內涵與特徵再思考》,《東方法學》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論法律思維》,《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孫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邏輯真諦》,《齊魯學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張斌:《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的培養――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的憲法案例教學》,《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開銀:《法律思維: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契合點――論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互動與改良》,《法學評論》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論中國傳統法律思維方式的現代化》,《滄桑》2011年第2期。
11.李義松、蘇勝利:《環境公益訴訟的環保邏輯與法律邏輯》,《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12.項庭庭:《淺議法律思維》,《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13.馬玉波:《法律邏輯的思維模式選擇――談談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第10期法學論文參考文獻論文。
14.郭新傑、葛宇寧:《試論法律邏輯的品質》,《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維路徑之辨――以規范結構為基點》,《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對法律思維研究的整理與思考》,《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雙:《法律邏輯與大眾邏輯之博弈》,《理論與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淺議法律邏輯研究的轉向》,《滄桑》2009年第1期。
19.聶小明:《關於法律思維方式特徵的內在觀察》,《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㈥ 法律畢業論文格式
1、 符合規定字數要求,本科畢業論文一般5000字左右。
2、 切忌抄襲。
3、 題名、摘要與關鍵詞:題名、摘要與關鍵詞。摘要應反映文章的主要觀點。關鍵詞一般不超過5個。
4、 章、條:章、條標題一般不超過15個字。章、條的劃分編號和排列均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即一級標題的編號1,2 …… 二級標題的編號為1.1,1.2 ……;2.1, 2.2 ……; 三級標題的編號為1.1.1, 1.1.2 ……;如此類推。
5、 正文:可以是計算機列印稿,仿宋體,正文為四號字體,用A4紙列印,文件採用WORD格式。
文章中有表格的,應使表格科學、簡潔、自明。表頭不允許有斜線,必須做成三線表。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序號應按先後順序連續編碼,並置於方括弧中作為右上角注出。
6、 參考文獻:按正文順序依次列出。
文獻類型代碼:專著[M]、期刊[J]、報紙[N]、論文集[G]、會議錄[C]、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
參考文獻標注格式示例:
[1]周曉虹.大學教育與管理心理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23—56.
[2]李長安.運用直覺破案一例[J].中國刑事警察.1992(6):13-20.
[3]教育部就義務教育和教育經費投入等答記者問[N] .人民日報,2003-11-03.
㈦ 法學論文中的立法現狀怎麼寫
民商法學畢業論文選題
(一)民法總論 1、民事法律行為理論研究 2、意思表示研究 3、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研究 4、間接代理制度研究 5、兩大法系代理制度比較研究 6、訴訟時效的效力研究 7、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研究 8、法人的本質研究 9、我國合夥制度的完善 10、我國合夥的法律地位研究
(二)物權法 11、我國物權法體系研究 12、法人財產權性質研究 13、企業法人兩權分離制度研究 14、國家所有權制度研究 15、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研究 16、佔有制度研究 17、物權行為研究 18、我國民法上抵押合同性質和效力研究 19、無權處分行為研究 20、法定代表人越權原則研究 21、我國民法上確立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22、相鄰關系研究
(三)債法 23、我國買賣合同性質和效力研究 24、非典型合同研究 25、旅遊合同研究 26、一物二賣效力研究 27、轉租之效力研究(
四)商法總論 28、商法的本質 29、商事登記制度研究 30、商法的價值 31、商業名稱制度研究 32、商法的基本原則研究 33、論商法與交易安全保護 34、商法總論對分論的指導意義
(五)公司法 35、論公司資本制度 36、公司股東利益的保護 37、大股東對小股東的責任或義務 38、論股權 39、論獨立董事制度 40、董事的注意義務與忠誠義務 41、公司有限責任研究 42、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 43、公司收購中對廣大中小股東的保護 44、一人公司研究 45、破產重整制度研究
(六)證券法 46、承銷人的盡職調查責任 47、公開披露制度的意義及其研究 48、證券法民事責任制度 49、我國證券法民事責任現狀研究 50、攪拌現象研究 51、我國證券法調整的證券關系(七)海商法 52、論海運保函的法律問題 53、論提單中的並入條款 54、略論船舶所有人的責任限制問題 55、論海運貨物留置權 56、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的責任期限探析 57、論提單的物權性 58、論我國海上承運人責任制度 59、船舶優先權研究
(八)票據法 60、論票據權利的善意取得 61、論票據對價 62、票據的無因性研究 63、論票據法的近因原則 64、論票據代理制度 65、票據偽造制度研究 66、論票據追索權 67、論票據利益償還請求權 68、論票據保證 69、論票據時效 70、論票據背書
(九)保險法 71、論保險法的最大誠信原則 72、論保險利益原則 73、論保險代位求償權
(十)知識產權法 74、論知識產權與物權。 75、論入世以後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變革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影響 76、論全球化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影響 77、論知識產權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78、論知識產權的權利限制 79、論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80、論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論知識產權訴訟中的禁令制度 82、論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司法保護 83、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法理學分析 84、論知識產權融資擔保的方式 85、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平行進口的研究 86、論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 87、論知識產權中的間接侵權 88、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數額立法的思考 89、論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90、論著作權與鄰接權 91、論計算機軟體保護及法律適用 92、論網路著作權保護制度 93、論數字化作品的知識產權問題 94、網路鏈接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95、試論電視綜藝節目的知識產權保護 96、論計算機軟體保護的法律問題 97、超鏈接的知識產權問題 98、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問題 99、模仿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100、企業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101、中文域名與相關知識產權保護 102、論域名的知識產權屬性與立法、執法框架 103、論中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保護機制 104、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醫葯知識產權保護 105、論新聞侵權 106、論有關大眾傳播的法律問題 107、論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 108、論商標與商號 109、論馳名商標的保護 110、論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與商標保護、著作權保護的區別 111、論商業外觀的法律保護 112、論商業方法專利 113、論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 114、地理標志知識產權性質分析及法律對策 115、大型體育競賽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116、論有關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問題 保險法參考題目 117、試論投保人告知義務 118、試論人身保險中的保險利益及存在時間 119、論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120、論我國《保險法》中代位權制度的完善 121、論保險合同的非要式性 122、論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
您的法學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㈧ 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
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1
摘要: 國際經濟法是法學中近幾年興起的一個分支學科,國際經濟法主要研究的是國際經濟關系中的法律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發展規律。國際經濟法自從分支成為一個特別的學科之後,在我國的法學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對於解決國際經濟中的很多法律問題都提供了權威性的解釋。
關鍵詞: 國際經濟法;價值;法學
國際經濟法是一種協調國家間的利益以及國家對跨國經濟行為及進行管理調控的法,在當前對於法律的研究中,絕對不能僅僅局限於對於法律規范上的研究以及解釋,而是應該結合當前經濟一體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對於當前的國際經濟法進行價值理論上的研究和探索。
一、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價值
國際經濟法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中有著多元以及多層次的價值,對於當前經濟的發展以及推動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國際經濟法雖是法律的一個分支,但是作為法律的一個部分,是絕對不會違背法律的一般價值。法的公共價值包括了公平、效率、正義、秩序,這些價值在國際經濟法中都有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並且國際經濟法在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者自己獨特的價值,從而維持著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
(一)國際經濟法的自由價值
國際經濟法的自由價值在國家之間進行交易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首先就是國傢具有制定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自由,這是國家主權在經濟領域上的具體體現。其次,在國際經濟法中的規定中,國家有對於關於本國的經濟活動中有進行管制的自由。在自由貿易的市場經濟交易過程中,國家要在進行經濟貿易的過程中對於貿易的順序以及貿易的過程給予一定的管制,從而維護國際市場的秩序。然後,在國際經濟貿易的過程中,國家應該賦予交易者進行交易活動的自由,最後,國際經濟法中的自由價值也包括在國際間進行貿易的過程中國家應該允許商人在交易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跨越國境的流動的自由。
(二)國際經濟法的秩序價值
在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秩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維持秩序除了宗教,道德和其他的社會規范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法律。國際經濟法的秩序價值就指的是在國際經濟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對於私人管制以及調控進行有力的規范,使得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能夠在較好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有序進行。
(三)國際經濟法的正義價值
正義,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上的詞語,總的來說就是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會出現偏頗。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以及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中,正義已經成為國際經濟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標准。在國際經濟法中,正義價值主要包括的是經濟公平和經濟正義,即在經濟交往的過程中,要追求利益分配的算數平均和幾何平均的狀態,從而達到公平,同時在經濟貿易的過程中能夠維持強者以及弱國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交易過程中能夠使得兩國的利益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四)國際經濟法的效率價值
在國際經濟范圍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提高效率,這樣才能更快的促進國際間經濟的發展,提高不同國家的經濟實力。國際經濟法的效率價值主要體現在國際經濟法對於不同的問題需要完善的處理條款,從而確保國際間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另外在進行經濟交易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關於國際經濟的糾紛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促進國際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國際經濟法的特殊價值
(一)國家經濟法的現階段價值———維持國際經濟新秩序
在現階段過程當中,國際經濟法追求的價值就是維持國際經濟新秩序,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國際經濟法應該保障各國在貿易的過程中能夠自由活動,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沖突控制出現的經濟偏差,從而促進一種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國際經濟法的終極價值———使得人們追求幸福生活
在經濟繁榮的過程當中,始終不能放棄的就是人類的利益。人文主義將世界的.目標直接推向了人,在目前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的過程當中,國際間的貿易雖然促進了各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終極目標就是使得人民能夠追求幸福生活。這就要求國際經濟法體現的終極價值就是使得人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否則國際間貿易的數字增長是沒有意義的,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維護本國人民的整體利益。
總之在討論國際經濟法價值的時候,應該在法律的基礎上來總結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價值,然後在總結國際經濟法在當前社會中的特殊價值即維持國際經濟秩序以及使得人們追求幸福生活,從而使得國際經濟法,能夠更好地為各國之間的國際貿易服務,促進各國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余勁松,吳志攀.國際經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
[2]張文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國際經濟法的價值論文2
在理論法學的領域中,法的價值一直被學者所關注,在部門法學中,其仍處於初始階段。國際法與其餘部門的法律相比,在價值問題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價值需求的滿足更為復雜、困難,所以國際法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從本質上來講,這一問題的產生與其價值特殊性有著直接的關系。人作為價值的主體,超越了民族、國家的范圍,導致其在擁有共同價值時形成較為困難。所以國際經濟法在價值主體方面構成的價值需求是否相同,有哪些需求,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系列問題是本文對國際經濟法價值探究的主要目的,也是本文的立意之所在,為日後國際經濟法價值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一、國際經濟法價值相關概念的闡述
(一)含義的闡述
通常來講,國際經濟法價值主要指的是國際經濟法對於人所表現的意義。主要涵蓋兩部分,其一,「人關於國際經濟法的絕對超越指向」;其二「國際經濟法對人的需要的滿足」。就前者來講,因為在需求方面,沒有止境,所以法的價值與現實相比,必然存在超越性,也成為人們對自身理念以及信仰的表現方法。所以法的價值在現實中與理想狀況只可以無限的接近,而不能統一。如果二者統一,法也就喪失意義了。就第二部分來講,因為價值取決於主體,所以國際經濟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是最基本的任務,也是其根本意義的體現。在實際中,人的需求得到滿足分為兩部分,第一,人們將特定需求進行法律化,受法律保護,第二,將法律保護的需要轉向現實化。就前者來講,需要通過立法實現,而後者需要守法、執法進行實現。總結以上兩部分可知,國際經濟法價值將人作為主體,並將人們的一些期望融入進去。它對國際經濟法存在於社會的規律、形式等方面不在關注,而轉向關注於其理想狀態。以此作為參照物,對國際經濟法實際的實施進行思索及評價。
(二)國際經濟法價值的特點
1.獨特性
就國際經濟法來講,其價值目標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在經濟與國際之間立足,所以其價值目標與非經濟以及國內兩種法律存在差異。在國際法的領域中,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以及公法進行對比,前者對經濟主權也較為側重,而且其在發展以及合作兩方面的闡釋也並非後者能夠媲美的。
2.價值主體具有多元性
就共同價值來講,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歷史發展環境、經濟條件等方面是共同價值構建的主要因素。就國際經濟法價值來講,其關系主要因為文化、地域等方面存在較大距離造成共同價值的構建非常困難。
3.價值設定具有復雜性
就價值實現而言,在法律制度中將其價值目標滲透進去是首要條件。但是因為價值主體具備多元性,所以在價值觀方面也各不相同。在每個國家裡,每位公民在價值目標的珍視程度方面各不相同,而且都希望設置到法律法規中,這就導致價值在設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4.價值認同具備自願性
對價值體系以及特定價值進行認同主要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強迫與自願。和國內法進行對比,認同國際經濟法價值以及其本身以自願為主,存在很多任意的慣例便是主要表現。
5.價值實現具備困難性
價值實現因以上特點的存在,所以其實現非常困難,也就造成國際經濟法的實際與理想狀況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內法中非常少見。
(三)法的價值探究的重要性
對法的價值而言,對其重要性進行探究首先應對其自身重要性進行研究。價值追求是法律認知以及實踐的重要基礎及起因。其並不是單一的校正惡法,還是促進法律發展的重要因素,滲透於法律的整個環境。如果缺乏法律價值,其發展一定會受到阻礙。其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餘方法不能進行替換。在法學研究中,法律的現象以及價值的研究非常重要。就前者來講,其主要功能是對人在法律中處於主導地位進行確定,其目標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駕馭法律,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就後者而言,其認為主要是對法律現象進行解釋,主要探究目標是如何採用法律合理的對人們進行統治。
二、國際經濟法的價值目標
(一)秩序
就國際經濟法而言,其秩序主要表現在國際經濟秩序方面,是國際經濟新秩序。與國內進行對比可知,在國際中,人們更迫切的需要秩序,而確立秩序的難度卻非常大。主要原因是在國際社會中,沒有很好的保障各國利益以及意志,造成各國在利益的劃分以及調整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問題也就直接造成混亂無序的局面。國內與國際相比,國內在秩序方面通常較好,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出現無序狀態,以國家的強制力為意志,通過法來劃分利益,並使其擁有法律化,合理化。
(二)正義
在上文中,從秩序的分析可知秩序主要是國際新秩序。主要原因是只有國際新秩序才能具備真正的正義。就國際經濟的舊秩序來講,其構建的基礎主要是歧視以及強權政治,所以其正義性非常欠缺。就正義而言,其屬於歷史范疇。著名學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正義不會永遠存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正義的含義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而國際經濟法也在不斷的進行演變。就國際經濟法而言,當前從強調法律外在的平等性以及統一性向其內在的奮斗性逐步發展,這一發展也是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之間的轉變。
(三)主權
站在國際層面的角度分析,國際社會主要由民族與國家組成。如果國內法沒有主權庇護,那麼其追求的價值也很難實現,所以人們對於主權有很強的依賴性。在國際經濟的范圍內,經濟主權是其主要體現。這就表明在其國內,各種資源與活動都擁有永久主權。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表現了各國在主權的平等性。在國際經濟法的各項原則中,經濟主權這一原則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構建國際經濟的新秩序時,起到基礎性作用。但是因經濟的發展產生主權過時的言論。所以,對於主權應給予重新審視。
(四)安全
就安全而言,其餘秩序、正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果秩序的正義性較強,那麼其必然屬於安全秩序。就安全來講,將其作為實質性價值。在社會的關系中,正義是安全必須融入的東西。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來講,法律規范與安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重點關注的內容是避免人們受到各種侵害。站在緩和的視角來講,安全還與人們的困苦、偶然事件等方面有密切的關系。就國際經濟法而言,安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當前,國際經濟法得到調整,在國際金融、貿易以及投資三方面中,安全價值都非常重要。
(五)自由
人們對自由都存在著渴望,也有很多學者對自由進行探究。通常來講,自由的含義涵蓋三方面,其一是字面,其二是哲學,其三是法學。如果想擁有自由,就必須認同客觀規律。對於社會生活來講,人們的社會生活一定要有組織,被秩序所制約。因此,人們必定受到一定的拘束,以此來換取一定的自由。所以自由只是相對而言,與限制緊密聯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是採用各種秩序以及機制的構建來確定自由。因此,在法的價值中,自由必定占據一席之地。但是對於自由的理解不能過於簡單,而是從社會以及個人的角度出發進行全方位的解釋,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自由的價值。
(六)效率
就效率而言,其通常指的是在投入量確定的前提下能夠獲取的產出量。換而言之,就是通過最少的資源消耗換取相同的效果。亦或者採用相同的資源,獲取最好的效果。效率與自由、秩序等特徵相同,在法律價值的目標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內容。就社會來講,如果其各方面較為優秀,那麼其不僅在秩序、公正以及自由等方面較好,而且還存在較高的效率。如社會較為完善,那麼如果其一定要擁有高效率。
(七)其餘價值目標
在本章節中,國際法價值除去以上六方面價值目標之外,還涵蓋其餘價值目標,例如人權、合作,發展、理性、人權等方面。
三、國際經濟法的價值實現
就法的價值而言,其目標將人們對法期望的形態展現出來。他在社會的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概括以及後人的精煉而形成。對於法的價值來講,其實現主要表現人類期望的現實化。但是因為其目標存在超越性,所以其價值實現只能無限接近。國際經濟法與其餘部分法相比,在價值實現方面相同,與法律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通過法律監督以及人們自覺遵守才能將法的價值體現出來。因此,法在自身實現以及價值實現方面相同。
(一)實現條件
對於價值而言,人們對其渴望程度與其實現的難度幾乎成正比例。法對秩序追求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缺乏秩序。同樣,法對於自由以及平等追求也是因為人們沒有獲得理想的自由,沒有得到理想的平等。人們無法實現理想價值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阻礙因素造成的。消除阻礙因素需要三方面條件。其一,對於法律制度來講,其應該擁有良好的設置。任何國際經濟法在制定製度的過程中因為價值存在爭議。如果立法較為成功並得到完善,那麼國際經濟法在價值表現方面獲得統一。其二,需要徹底的實施法律制度。國際經濟法因保障機制的欠缺導致其價值實現主要有國家的政府以及自願來完成。而其實施主要是通過每個國家制定特定的規則來實施。其三,國際經濟法的價值獲得認同。就國際社會來講,如果人們對國際經濟法在價值方面的認同逐步提升,那麼其價值定會實現。
(二)國際經濟法價值的矛盾及解決
就價值主體來講,其具備多元性以及復雜性,這就是國際經濟法在價值的實現方面較為困難的主要原因。因為價值主體實質特性即為人們因價值觀念不同而產生的沖突。站在「應然」的視角分析,法的價值在體系方面較為和諧。換而言之,法的制定要遵守完善的規則,各種價值的目標也都融入進去。保證各種價值目標最大限度的實現而彼此之間不會產生沖突。那麼沖突只能來源於人們對法的價值准則、價值目標、各種目標的認識程度。在法的價值探究范疇中,對價值准則產生的沖突研究極其重要。只有對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價值沖突進行研究,才可以尋找沖突產生的根源以及具體的解決措施。這對價值目標的實現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在國際經濟法中,產生的沖突主要有四方面。
1.正義和秩序。在國際經濟法中,對正義秩序的追求較高,但是在實際中,正義和秩序卻在很多時候背離。因此,只有國家得到不斷發展,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制定新規則時,融入自身利益以及意志,進而獲取新秩序。
2.秩序和自由。首先在秩序范圍內,自由屬於個性發揮,但並不是任意發揮。其次,在人們實現自由價值與其餘價值時存在沖突。所以,秩序與自由在國際經濟法范疇內產生沖突的根源是自由和秩序的不合理性產生的。
3.效率和公平。為了實現公平而犧牲效率,但是因效率的犧牲又造成公平的喪失,這就產生了沖突。為解決兩者間的沖突,著名學者奧肯提出因社會領域的差異採用不同的解決措施。此種區分解決的措施對二者沖突的解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合作與主權。如果合作雙方以獨立及主權為基礎進行合作,那麼主權與合作將不會產生沖突。如果因為強權的威脅而進行合作,那麼主權與合作之間極易產生沖突。所以,只有各國共同努力,制定新規則方能解決兩者沖突。
四、結語
在本文中,通過相關概念的闡述、國際經濟法價值、價值目標以及價值實現對國際經濟法價值進行深入的探究。就法而言,應該是公平、善良的,與價值理想相符合。但是在實際中,因為邪惡的存在,造成其與價值目標相悖。就本文的研究意義而言,因為國際經濟不斷發展變化,所以並不是解決經濟交往中存在的問題,而是促進國際經濟法的發展。使其擁有一個較好的發展方向,從而構建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
;㈨ 國際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要寫哪些內容
法學碩士復論文開題報告要寫的制內容一般包括:
1.選題簡介、目的和意義
2.文獻綜述:(4000字以上,參考文獻45篇以上,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不少於25篇)---各個學校可能有所不同
3.所選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需解決的問題和創新點
4.課題和論文進度安排及預期達到的研究結果
大體都這些內容
㈩ 法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
法律是反映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用來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法學相關專業研究生 畢業 論文題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國際法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
1、 外空自然資源開發的國際法分析
2、 對世義務研究
3、 論我國海事爭端的解決
4、 論國家自衛權在保護海外僑民中的適用
5、 中國與鄰國海洋權益爭端的國際法理問題研究
6、 國際法視域下南海爭端解決機制研究
7、 跨境電影貿易的國際法規則適用探究
8、 南海島嶼主權爭端的國際法研究
9、 黃岩島主權問題的國際法探求
10、 國際法視域下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研究
11、 論國際法上的民族自決原則-由克里米亞及蘇格蘭公投探析民族分離主義
12、 美國經濟制裁的國際法問題分析
13、 國際社會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合法性問題研究
14、 國際法不加禁止行為所產生的損害性後果的國家責任研究
15、 美國防空識別區制度的國際法評析
16、 論國際法中「對一切」義務概念淵源及其現實意義
17、 網路攻擊的國際法規制研究
18、 《國際法和政策視域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事安全》的翻譯實踐 報告
19、 論安理會決議法律效力的實現
20、 論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的國際法協調
21、 國際法上保護責任研究
22、 國際法中關於「少數人」權利保護的政治學分析
23、 防空識別區設立的國際法依據
24、 跨界水資源利用的國際法規制研究
25、 國際法上的有效控制規則研究
26、 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問題研究
27、 海洋生物保護國際法規制的完善研究
28、 論跨國公司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29、 中越南沙群島主權爭端解決的國際法依據
30、 論國籍爭議解決在國際法中的發展
31、 國際法上的歷史性權利研究
32、 國際法視野下的勞工保護與反就業歧視
33、 關於「人道主義干涉」合法性的思考
34、 論濕地保護的國際法規則及其在我國的法律適用
35、 國際刑法中個人刑事責任問題研究
36、 論國際法對化學武器的規制
37、 跨界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國際法問題研究
38、 國際法視角下人道主義干涉實證研究
39、 國際法中的赦免正當性研究
40、 周鯁生學術思想探析
合同法畢業論文題目
1、論我國《 勞動合同 法》的缺陷與完善
2、論合同法中的法定連帶責任
3、《勞動合同法》對外資企業勞務派遣員工的影響研究
4、論利他合同-兼評《合同法》第64條
5、基於《勞動合同法修正案》的S公司勞務派遣用工問題研究
6、高校教師勞動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7、民法目的性價值研究
8、論違反強制性規定合同之效力
9、《勞動合同法》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研究
10、勞動合同法的經濟學分析
11、勞動合同法視野下的勞務派遣分析
12、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研究
13、基於契約分析的勞動關系管理研究
14、合同法中的錯誤制度研究
15、合同解除制度研究
16、國際商事合同統一路徑研究
17、新中國合同法的制定與完善之
18、《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件下濟南市勞務派遣市場發展研究
19、合同法定解除之損害賠償研究
20、《勞動合同法》施行後電力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面臨的問題研究
2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問題研究
22、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之研究
23、勞動合同法誠信原則研究
24、合同法定解除權研究
25、勞動合同法視野下的勞動關系和商業秘密保護
26、《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的影響研究
27、《勞動合同法》實施過程中利益平衡問題研究
28、完善《勞動合同法》中競業限制制度的法律思考
29、新《勞動合同法》對農民工勞動關系的影響研究
30、勞動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與實現
31、我國《勞動合同法》中競業限制規定研究
32、基於《勞動合同法》的旅遊飯店勞動關系研究
33、勞動合同法下實施勞務派遣的對策研究
34、新勞動合同法的變化分析及其對企業員工激勵的影響研究
35、合同法定解除之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民法學術型碩士畢業論文題目
1、民法強制性規范研究
2、論中國民事立法的觀念變革
3、個人金融信息權的民法保護研究
4、憲民界分論
5、個人信息權的界定及其民法保護
6、民法法典化的歷史追究
7、民法目的性價值研究
8、論法國財產法的歷史演進和制度體系
9、我國民法典親屬法編立法構建研究
10、我國民法調整對象的繼受與變遷
11、論違反強制性規定合同之效力
12、廣義民法物研究
13、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14、網路環境下信用權民法保護研究
15、公、私法交錯中的海關事務擔保制度研究
16、隱私權民法保護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17、沖突法的正義問題研究
18、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
19、民初民法中的民事習慣與習慣法
20、民法本位論
21、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較研究
22、中國(大陸)社會轉型時期的民法價值研究
23、論民法上的佔有
24、民法佔有制度研究
25、德國古典私權一般理論及其對民法體系構造的影響
26、民法自然債研究
27、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研究
28、《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研究
29、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論研究
30、人格標志上經濟利益的民法保護
31、近代中國民法原則研究
32、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物權行為理論
33、個人信息權的民法保護
34、民法與忠孝-明治民法對家制的塑造
35、民法視角的景區經營權轉讓法律問題研究
36、我國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護
37、論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
38、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研究
39、民法和市民社會關系重構研究
40、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利的民法保護研究
法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相關 文章 :
★ 碩士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相關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相關專業的論文題目與選題方向
★ 法學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 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多方向的畢業論文選題與題目
★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 2021法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 法學碩士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