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可教辨析

道德可教辨析

發布時間: 2023-07-13 22:47:05

道德是否可教

道德觀念道德意識是在社會環境中養成的,教育和教化發揮著重要作用,發揮著引領作用,道德是可教 的。

❷ 道德是可教的還是不可教的!

喜歡蘇格拉底,喜歡他那種淡定的意志;喜歡他承認自己「無知」的勇氣;喜歡他牛虻式的精神;當然也喜歡他的那句「德行是不可教的」。
想起這句「德行是不可教的」,是在地震之後社會上漫天飛舞的道德批判的時候,覺得有些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吐。對「德行是不可教的」這句話有自己的理解:德行是道德和智慧的總稱。一直有這樣一種想法:知識是可以通過教育的手段來傳播的,但智慧是不能的。智慧顯然是凌駕於知識之上,是個人通過對知識的思索形成的一種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體系。
一個人可以通過教育來獲得知識,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考量,顯然每一個人通過思索達到知識升華的智慧都是不一致的,所以智慧顯然是不能形成一種集體體系的,因此,沒有個人能夠站著所謂智慧的高度對個人進行教誨,唯一的例外就是在智慧上對自己的反思。同樣道德是來自於社會倫理建構的社會對個人的一種非強制的規范,而這種規范顯然也是由特定的知識體系演化而來,只是加入了時間的成分,所以道德是一種具有即時性的社會產物。對於個人而言,生命的短暫導致個人是沒有辦法站上道德的高地,因此同樣也沒有個人能夠站著道德的高地對個人進行道德批判,同樣唯一的例外是自己對自己的道德批判。

❸ 道德可教嗎

——讀上海圖書館館藏拂塵·老課本有感 在教育理論界,關於道德是否可教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贊成者認為,道德就是「教」出來的,君不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五講四美三熱愛」,哪一個孩子不是背著它、唱著它而逐漸成長的。反對者則對此現象深感憂慮,因為道德口號的泛濫早已使幼小的孩童分不清哪是作為一個新中國的兒童所必須從小養成的道德行為和習慣,哪是成人世界才需追求的意識形態和道德思想。持這一觀點的人甚至還認為,現今學校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和成人化,已使正常的道德教育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而說教式的道德模式及光教不練的口號式道德觀念,亦使知情分離、意行割裂。 作為一個教育理論工作者,筆者也曾深感困惑。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領域對青少年一代道德品質的培養也不可謂不重視,但遺憾的就是成效甚微。這里固然有社會的因素,如因追逐功利而導致社會風氣每況愈下的問題,但學校內唯知論的盛行,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嚴重脫離的現象則也是造成學生道德素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品質和道德觀念的形成固然不是靠學校老師「教」出來的,它應靠的是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潛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和影響;但中小學學生的活動范圍主要在學校,加之他們的身心均處在未定型的成長階段,因而適當的引導及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道德教育顯然還是必須的,所謂「寓教於樂、寓教於各科教學之中」即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原則之一。問題是如何使枯燥的道德教育不成為單純的道德口號,以及又怎樣使道德理念能有機地融入各科教學,而使其變成學生樂於接受、易於體驗的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這里的重要一環就是要徹底摒棄成人式的說教,轉而把看似高深的道德理念轉化為中小學生所喜聞樂見,且淺顯易懂的生動範例。 正當人們在為上述這些顯而易見而又明白無誤的道理苦苦尋找實施的途徑和改革的突破口時,一套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圖書館館藏拂塵·老課本」的書籍忽然展現眼前。如其中《開明國語課本》一套,近七十年前由葉聖陶先生主編的小學國語老課本,讀之竟篇篇言簡意賅、淺顯易懂;尤其是豐子愷先生還為每篇課文都精心配畫,其起到的亦是圖文並茂、寓教於樂的作用。而其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它為幼童們的思維創造了無限想像的空間。 最令筆者感到贊賞的是,該書中的每篇課文並無一句口號式的大道理,同時也幾乎找不到一句成人式的說教。但平實無華、娓娓道來的或闡述道德風尚(如「歡迎新朋友」),或訓練道德習慣(如「先生早」),或說明道德規范(如「坐下來吃飯」)的課文內容,卻又幾乎每篇都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有關,每課都與孩子的童年世界密切相聯。誠如葉聖陶先生當年在編撰這套教科書時所雲:「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這還不夠。小學生既然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還必須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葉先生不愧是一位教育大家,他深諳兒童的心理,那就是寓教於樂,寓教於兒童的生活。葉先生的上述話語雖然講的是關於知識的培養,但筆者以為道德的熏陶又何其不是如此。由此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道德應該是可「教」的,但關鍵是要教得得法、教得入味。如今的一些教科書要麼故弄玄虛、故作深奧;要麼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遠隔千里、隔靴搔癢。這套老課本,它留給我們的啟示將不僅僅是教科書內容的編排問題,而整個的就是一個如何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童年世界的大問題。(吳遵民)

❹ 找辯論題 美德可教不 的資料.

美德不可思議地可學,卻並非必然明顯地可教.我們能夠獲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夠學習美德,然而卻很難證明,我們彼此能夠傳授美德或教授美德.
作者將通過一個重要的例子,並根據他對一般政治哲學史的解讀,得出結論:倘若美德可教本質上是悖論,那是因為人的血氣本身向政治哲人證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礙,又是其手段,因此,對任何好的政治,我們都可以根據人的境況合理地有所期待.
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元理論問題.本書收集了特雷安塔勒斯的經典名作從澄清"美德"和"教"是什麼開始,對何謂"美德"作了"倫理學"方向的深入考察,對何謂"教"作了"教學論"方向的深入考察,並對其作了"語言學"的透視.同時本書還收錄勒柏拉圖,謝巴德等多位哲學大師的作品,在這里你將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哲學.
美德不可思議地可學,卻並非必然明顯地可教。我們能夠獲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夠學習美德,然而卻很難證明,我們彼此能夠傳授美德或教授美德。
作者將通過一個重要的例子,並根據他對一般政治哲學史的解讀,得出結論:倘若美德可教本質上是悖論,那是因為人的血氣本身向政治哲人證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礙,又是其手段,因此,對任何好的政治,我們都可以根據人的境況合理地有所期待。
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元理論問題。本書收集了特雷安塔勒斯的經典名作從澄清「美德」和「教」是什麼開始,對何謂「美德」作了「倫理學」方向的深入考察,對何謂「教」作了「教學論」方向的深入考察,並對其作了「語言學」的透視。同時本書還收錄勒柏拉圖、謝巴德等多位哲學大師的作品,在這里你將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哲學。

❺ 如何理解道德是「可教」的

這個問題要用數學的極限法就很好理解了。
人生來可以說「沒有道德」,
到經過後天學習才出現了「道德問題」。
因此,道德是可教的。

❻ 道德,是否可教

先賢蘇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識」,後人對此提出質疑,請以「道德是否可教」為話題進行寫作,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美德,才是最應該傳授的知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自古以來,美德一直是人們所極力推崇的,不僅在東方是這樣,西方先賢也是如此,「美德即知識」這一觀點的提出,更是讓諸多美德教育思想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那麼,道德是否可教?從東西方先賢的主要思想中,我們可以堅定的判斷出,不管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美德,才是最應該傳授的知識。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為人從出生開始就十分善良,隨著人的成長,所接觸的社會環境漸漸的改變了人們本來就善良的本性,要想讓人保持自身的美德,只有通過不斷的教育才能實現。而西方教育家盧梭在其著作《愛彌兒》中說過:「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可是一到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跟孟子的思想一樣,要想保持住從造物者手裡的美德,只能通過不斷的教化,即道德的教授。所以說,從人性本善這一觀點來看,只有通過道德的教授,才能保持住人們本身的美德。

跟孟子思想相悖的另外一位思想家荀子主張「人性本惡」,認為人從剛生下來就是壞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教化,才能實現道德的最高理想,即美德。從人性本惡的觀點來看,道德教育是一個人最不可或缺的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其他知識的重要性。

西方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說」,認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從這種觀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教育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難想像,如果每個人都缺少道德教育,那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以上三個例子雖然只是從人性假設方向論證了道德是需要被教授的,但也從側面論證了我們的文明發展到現在正是不斷教授道德的結果所在。

從以上觀點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道德不僅是可以教授的,而且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個人缺少道德教育,就沒法達到美德的高度;如果一個社會缺少道德教育,更沒法達到天下大同的理想。道德是否可教?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成立的問題,如果道德不可教,那麼學習其他知識是為了什麼?如果道德不可教,學習越多的知識,只能給社會造成更多的不良影響。

所以說,道德是可以教授的,而美德,才是最應該傳授的知識。

❼ 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分析

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分析

道德概念是構成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的最基本因素,是道德主體實施思維操作的元件,是建構道德觀念的 骨架。學生只有理解、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提高思想品德素養。本文擬從四個方面談 談道德概念教學。

一、道德概念分年段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水平,是以年級為縱軸螺旋上升的。這種漸趨推進的軌跡,是與學生的年齡增 長、生活經驗的日趨豐富,知識的增多和思維水平的發展相統一、相吻合的。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道德概念教學不能不帶有具體性和形象性的特徵。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以 下簡稱《大綱》)要求掌握的道德概念,大多屬於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概念,反映或代表了確定的行為模式,只 要憑借形象思維的作用就能把握。如教學什麼是“不嬌氣”,通過感知摔倒了不哭,爬起來,撣去土;天氣冷 ,照常到戶外跑步做操……等直觀形象,然後引導學生從中領悟不怕困難,不怕吃苦就是“不嬌氣”的表現。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概括水平不高,這個年段還不可能進行嚴格意義的道德概念教學。

到了中年段,學生的思維有了較大發展,正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有人把它叫做形象— —抽象思維階段。一方面,他們藉助形象的東西作支撐,通過概括和抽象,能夠把握事物的一些本質特徵。另 一方面,他們概括、抽象的能力還不太高,對道德概念的理解還有不太深刻、不太全面的地方,教學時切莫求 全求深。

到了高年級,隨著學生實踐活動的日益增多,活動范圍逐漸擴大,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提 高。一些實驗表明,高年級兒童已經能夠擺脫具體事物的形象,而抽象出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據此,高年級 有可能對道德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揭示得更准確、更全面。

以上談了思想品德課低、中、高三個年段道德概念教學的不同水平,下面舉一個實例來說明。如“勇敢” 這個概念,按照《大綱》精神和教學要求,明顯區分為三個等級。低年段是結合兒童親身經歷和自己身邊的事 ,側重讓他們理解勇敢就要不膽小。中年段是提供兩類鮮明的形象,引導學生劃清“勇敢”與“蠻干”的界限 ,在此基礎上說明:為了完成一件有益的事情,不怕困難,不怕危險,就是勇敢行為;如果僅僅為了顯示自己 ,行為後果對人對己都有害無益,就不是勇敢行為,而是逞強蠻干。高年段教學這個概念,是在透析榜樣人物 的心靈以及學生深深受到榜樣人物高尚情懷的感染後,再從範式中抽象出真正的勇敢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它表 現為人們為了正義的事業,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維護和捍衛真理,而不怕艱難和危險,甚至不怕犧牲 自己的生命。這個例子再次表明,思想品德課道德概念教學,是由初級水平逐步發展、上升到較高水平的。這 就要求我們善於分年段,認真把握每一道德概念教學所應達到的“度”。中、高年級要防止起點過低,低年級 要避免拔高教學要求。

二、道德概念教學的基本程序

要讓學生在自己的頭腦里建構道德概念,其教學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道德概念引出,道德概念形成和道 德概念鞏固等三個環節。

(一)道德概念引出 一般藉助“什麼是××”加以表述。為了吸引學生注意,有時藉助故事引出道德概 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道德概念形成 這是最關鍵、最核心的一步,一般採取較為細膩的教學步驟,包括:

1.感知教材中的故事或事例,並適當擴充事實,給學生以刺激。

2.感性概括。這是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即從列舉的具體事例中找出共同點。

3.理性抽象。在感性概括的基礎上進行,主要是讓學生抽取、領悟和把握道德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三)道德概念鞏固 主要是運用道德概念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實際上是道德概念具體化的 過程。隨著道德概念的每一次具體化,都會促使對它的理解更豐富、更深刻。

總之,道德概念的建構,要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由抽象到具體,經過多次反 復才能完成。

三、道德概念教學方法

對於道德概念教學,應當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呢?下面擇要介紹幾種方法。

(一)響鼓重錘法

道德概念是由詞語組成的。它的本質特徵,有的就凝結在關鍵性詞語中,如在“做事要有始有終”這個概 念中,關鍵詞是一個“終”字。它點明了做一件事情不要半途而廢,要做完做好。採用“響鼓重錘法”,就是 抓住這個“終”字,加大力度進行剖析,讓學生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領略該概念的內涵。

(二)情理協同法

道德概念由外而內移入學生頭腦,既是主體道德思維的成果,也是學生情感選擇的結果。表達道德概念的 詞,一般帶有贊揚、喜愛或貶斥、憎恨的感情色彩,既然評價性因素滲入到了道德概念中,學生在感受、理解 和接納它時,就必須有相應的情感投入。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的協同作用。如教學 “管得住自己”的概念,除了要啟動認知因素,讓學生獲得“該做的,即使自己不願意做,也要堅持做;不該 做的,即使自己很願意做,也要控制自己不去做”的認識外,還要調動情感因素,使學生從正負方向上得到管 得住自己,就能做好事情、獲得愉悅的體驗;管不住自己,就會出現過失、心情沮喪的體驗。像這樣藉助認知 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協同作用,學生才樂意接納並掌握這個概念。

(三)討論辨析法

對於比較復雜的道德概念,可圍繞設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既“辨”又“析”,教師則伺機點撥, 以追索出道德概念的內涵。例如,“助人為樂”概念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引言)今天,老師先和同學們討論一位老大爺三次過馬路的事。

2.學生按照具體情況對教師設定的問題討論辨析:

(1)雙目失明的老大爺,第一次要過馬路,李麗同學站在老大爺身旁,正與一個人講話。老大爺說:“ 請說話的這位小朋友,扶我過馬路,好嗎?”李麗同學滿口答應,並迅速將老大爺攙扶過了馬路。老大爺向李 麗道謝。李麗說:“不用謝,我應該主動地幫您。”

(2)學生發言(略)

(3)雙目失明的老大爺第二次過馬路,魏銘站在老大爺身邊,魏銘想,這是一個機會,我把大爺攙扶過 去,肯定會得到老師的表揚。魏銘的想法對不對?

(4)學生發言(略)

(5)雙目失明的老大爺第三次過馬路,馮星同學站在老大爺身旁。他趕忙上前攙扶大爺過了馬路。老大 爺向馮星道謝,馮星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他在作文中寫道:“我伴盲人老大爺安全過了馬路, 心裡感到舒服和快樂。”

請同學們講講:馮星為什麼要幫助老大爺,他幫助別人後有什麼感受?

(6)學生發言(略)

3.(教師藉助反饋信息,對同學的討論進行小結)魏銘是為了圖表揚才幫助人,這不好。李麗是應別人 請求,才幫助人的,不是主動的。馮星是主動助人,當別人因獲得幫助而克服了困難,他感到快樂。

4.(抽象)通過這次討論辨析,我們明確了幫助別人的目的,既不是為了得到報答和求助對方,也不是 為受到表揚和獎勵,而是為了解決別人的困難。只要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快樂,這是非常 崇高的精神境界。我們要從這個高度領會“助人為樂”的含義。

這個案例藉助情境系列題,讓學生討論辨析,通過一層層“剝皮”,一層層“過渡”後,學生就能把握道 德概念的本質特徵。

四、道德概念教學要強化運用

注重實踐性,是道德概念教學的又一特點。俗話說:經常用的鑰匙才是光閃閃的。學生對道德概念的理解 和掌握,只有在運用中才能鞏固、遷移和活化。

怎樣增強道德概念運用的密度和力度呢?主要靠訓練。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設計類型一般 有三種:其一是“變式”練習,即環繞某一道德概念,向學生呈現形式上有變化、而本質屬性不變的問題。借 助這類練習,可以讓學生加深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其二是“反例”練習。即環繞某一道德概念,向學生呈現形 式相似而本質屬性有別的問題,藉助這類“似是而非”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把握道德概念的本質屬性與非本質 屬性。三是對概念間易混點的辨析,如對於“刻苦學習”與“主動學習”這兩個既有緊密聯系又有一定區別的 概念,學生容易產生混淆。為了區分兩者的內涵,教師精心編制了一個選擇題:

請你從題後的幾個備選答案中,選擇出正確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1.讀書、做作業不用別人督促,落下的功課自己補上。這是具有________精神的表現。

(A.刻苦學習 B.主動學習)

2.夏天的蚊蟲很多,努努同學把腳放在裝滿水的腳盆里,目的是防蟲蚊,為的是多讀一會兒書。這是具 有________精神的表現。

(A.刻苦學習 B.主動學習)

通過練習,顯化區別,學生會進一步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明確“刻苦學習”的側重點是刻苦認真, 而主動學習的內涵則是強調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以上談了道德概念的分年段教學水平,概念教學的基本程序、教學方法以及道德概念的運用等問題。加強 道德概念教學,是落實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發展學生道德思維能力的需要,同時又是思想品德課教學論中需 要突破的一個問題。因此,我們應加大研究力度,為繼續探索、尋覓道德概念教學的客觀規律而努力。

免責聲明: 本站文章信息來源於網路轉載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准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並保證最終解釋權。 ;

❽ 道德可教嗎

「道德可教」立論的依據:道德是知識,知識可教道德也可教。在蘇格拉底看來版,道德就是知識或智慧。權人只做自己認為善的事情,不會故意作惡。作惡是出於對善的無知,錯把惡當作善。明知故犯是一種假象,其實作惡者並非真正知道自己在作惡。人知惡必不作惡,知善必行善。而且,在智慧的指導之下,人的一切努力和稟賦的結局都是幸福的。所以說,道德即知識。知識可教,故道德可教。
2. 對「道德可教」的質疑:沒有專門的道德教師,能說道德是教出來的嗎?不論是道德,還是其他知識,如果可「教」的話,就必定有與之相應的教師和學科。然而,道德作為一種知識,不同於天文學、哲學和數學知識,在天文學、哲學和數學知識上專家和外行有著天壤之別,專家可以成為外行的教師;在道德上,卻不存在使一部分人成為專家而大多數老百姓不靠講解或課本就弄不懂的東西。數學、天文學、醫學知識顯然可教,而且都有專業教師。好的數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都是教授培養出來的。可是,一個人要想成為好人的話,卻無處可尋專門教練,世上根本就沒有專門教人成為好人的教練、教師或專家。國家或學校不可能委派專門的教員教大家學習道德。任命一些人專門去教別人勤勉、自製和勇敢,是非常荒謬的。

❾ 道德可教是誰的觀點

「道德可教」是蘇格拉底的觀點。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教人「怎樣做人」。他認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確的行為基於正確的判斷,錯誤的行為基於錯誤的判斷,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按照正確的判斷做事,智慧就是道德,因此道德是可教的。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蘇格拉底承認人的差異性,但更強調教育的意義。他認為不論天資聰穎的還是天資愚魯的人都可以通過教育的作用得到改進。並且他指出,越是天資聰穎的人越應該受到教育,否則好的稟賦會使人變得難以駕馭。

蘇格拉底認為那些不能模擬題結果的事情是由神來掌握的,而學習是可以由人的智力來掌握的,所以學習是可能也是必要的。

熱點內容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