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與道德的作用
Ⅰ 傳統習俗參與道德評價的特點是什麼
首先道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標准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道德價值的評論和斷定。通過贊揚、褒獎或批評、譴責,激勵人們揚善棄惡。傳統習俗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從歷史沿襲而鞏固下來的,具有穩定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並且已同民族情緒和社會心理密切結合,成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准則。
而當傳統習俗參與道德評價那麼必然會相互影響。
其實在生活中人們評論一件事情肯定是深受傳統習俗和道德的影響的。道德評價在社會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價。
這兩者其實很難分的很清楚,人們評價一件事本來就是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的,而這些肯定是傳統習俗參與的,人生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必然會受到影響,不可能有不受傳統習俗影響長大的人,所以進行道德評價一開始就是有傳統習俗參與的。
傳統習俗參與道德評價的特點大概就是受傳統習俗的觀點文化的束縛,這不可避免,人畢竟是生活中現實中的。
Ⅱ 談一談道德與風俗習慣的區別
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回性,是以習答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風俗是一種社會傳統,某些當時流行的時尚、習俗、久而久之的變遷,原有風俗中的不適宜部分,也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所謂「移風易俗」正是這一含義。風俗由於一種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
習俗先輩雲:「習俗移人,賢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種種所作所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隨之,謂之「時尚」。或尚坐關,群起而坐關;或尚禮懺,群起而禮懺;群起而背經,群起而持准提,群起而讀等韻,群起而去註疏、專白文,群起而齋十萬八千僧,群起而學書、學詩、學士大夫尺牘語,靡然成風,不約而合。獨於刻心勵志,真實參禪念佛者,則有唱而無隨,謂之何哉
Ⅲ 簡述道德的作用
歸納起來,道德具有五個方面的主要作用:
1.認識功能。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 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
2.調節功能。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 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 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3.教育功能。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 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4.評價功能。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 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
5.平衡功能。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 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 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 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Ⅳ 道德作為一種最廣泛的社會行為規范它的作用機制有什麼傳統習俗和人們的什麼
其實道德的作用就是對人們的生活進行一個規范性的定義,並且制定對應的准者,主要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言論、行為,起到一個約束的作用。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時,首先用來衡量他的並不是法律,而是道德,違背道德的言行不一定觸犯法律,但觸犯了法律的言行,一定也違反了法律。所以,道德是排在第一位的,道德約束靠自律、法律約束靠強制。話雖然如此說,但實際上道德的約束范圍是巨大的,但約束力卻是極差的,很多情況下約束人們言行的依然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法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Ⅳ 道德的作用機制有什麼傳統習俗和人們的什麼
道德的作用機制是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源於人們的道德意識,內起源與傳統習俗,在古容時候可以的形式來存在,而現在大家更多的是成為道德。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5)習俗與道德的作用擴展閱讀: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
道德的活動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Ⅵ 習俗與道德、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道德是一種自我行為約束和准則,也就是說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指責別人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觀、道德取向,生活環境不同,時代不同,經歷不同,道德標准、意識就不會相同。因此任何形式的指責他人不道德都是道德綁架。
對於世界上普遍人都會認可的道德觀准叫做普世價值,具體到行為上可以視為一種自然的社會行為規范,屬於俗成規則范疇,多數人叫它為「公德」,因為帶了個德字,所以經常被人混淆為公德也是道德,所以在這里不用這個詞。國人經常將道德和規則搞混,認為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是不道德的,其實應該叫做不守規矩。
法律是規則,上面講的自然規則是規則,潛規則也是規則。因此規則可能會有沖突,比如說法律規則規定不能貪污受賄,但潛規則規定辦事都要給好處。
規則可以產生於基本的普世價值,但不等於不守規則就一定是不道德,也不等於道德一定就高於規則,二者其實是並行關系。
拓展資料:
舉兩個例子說一下吧,例子一,交通法規定路邊畫有實線的位置不能停車,將車停在這些地方了這是不守規則,盡量不妨礙他人是我的道德准則,所以盡量停的靠邊一點或是找個車流不太繁忙的地方停靠,這是道德。
又比如醫生收醫葯回扣是潛規則,一個醫生認為他應治病救人,盡量搭配一些有效葯物給病人這是他的道德。
國人總將道德和規則混到一起來說,這其實無助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還是應當社會建立並履行規則,自我修煉並升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