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許可權與體制
A. 中國現行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
一.行政立法主體:行政立法活動是由有行政立法權的行政機關進行的,根據憲法、組織法以及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構有權制定部門規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的經濟特區市的人民政府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二.行政立法許可權:行政立法許可權是指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許可權范圍,即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可以就哪些事項作出立法性的規定。
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嚴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法律保留即凡是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其他規范無權規定,否則構成違法。根據《立法法》的規定,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保留以下事項的立法權: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其中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與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屬於法律絕對保留事項。
行政法規規定的事項有以下三個方面: 1.執行具體法律規定事項。2.實施憲法規定職權事項,即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3.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事項,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授權決定先制定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即國務院各部門規章制定的依據是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並且只能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地方規章可以規定的事項是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以及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三.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是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國家法律規范體系中的地位。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法規、規章不能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規章;省級人民政府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的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B. 簡述我國立法許可權的劃分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改變或撤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2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制訂特別法律、撤國務院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是撤違法的,不是撤不適當的)撤銷下級權力機關制訂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3 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所屬機關的立法許可權,國務院①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②根據人大及常委會特別授權定法、③撤地方行政機關定法(不能撤地方性法規,下屬部委可根據國務院行政法規發布規章、命令
4 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立法許可權,省級人大及常委會可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自治區的省會城市、直轄市的人大及常委會可定地方性法規,報省級人大常委會審議,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自治區人大可制自治區條例及單行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務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人大有權制定,常委會無權制定自治區條例)、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注意同上)、廣東、福建、海南人大及常委會可制定經濟特區單行法規本級人大可改變或撤銷本級人大常委會不適當決地方各級人大可撤下級人大、本級、下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立法許可權:①省級及大市可制行政規章、②縣級以上有權發布決定和命令、有權撤下級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C. 我國的立法許可權
全國人大來制定和修改憲源法。
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國家的基本法律,像刑法、刑訴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等,人大常委會行使人大閉會期間的權利。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國務院各部位和直屬的行政單位制定規章制度。
各省級政府人大和常委會制定地方法規。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特別行政區有自己獨立的立法權。
D. 國家機關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機關的設置和立法權的行使是指
凡是立法機關都有立法權,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不一定都是立法機關
E. 論中國現行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
我國現行立法許可權體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憲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權,國務院的立法權,地方各級人大的立法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立法權.
F. 我國法律規定的中央和地方的立法許可權有何特點
立法權
立法權構成國家的主權,這通過法律來組織和調整一切。立法權,國家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第二類是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權力。一方面,立法機關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機關授權行政機關制定法規、條例、決議和命令等,它們都具有法律規范的性質。
在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還享有提出法案的權力。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立法權。
1、立領域許可權劃根據憲全權修改憲制定修改基本律(包括權律)監督憲實施等;全委權解釋憲監督憲實施權制定修改律《立》並具體列舉能由全及其委制定律事項同依照《組織》《立》規定省級較市及其委同憲、律、行政規本省、自治區性規相抵觸前提制定頒布性規根據《憲》《民族區域自治》民族自治自治機關權依照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請批准施行根據兩《特別行政區基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享立權特別行政區立機關通案經行政官簽署、公布即效些律雖須報全委備案備案影響律效。
2、行政領域許可權劃行政事務十紛繁復雜憲沒具體列舉哪些行政事務歸屬央哪些歸屬哪些既由央管理由管理原則規定由務院統領導全各級家行政機關工作規定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家行政機關職權具體劃《組織》規定縣級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經濟、教育、科、文化、衛、體育事業財政、民政、公安、司行政、計劃育等行政工作。
G. 各種規范性文件的立法許可權有哪些
各種規范性文件的立法許可權主要如下: (一)職權行政立法和授權行政立法 根據行政機關行政立法權的來源不同,可以將行政立法劃分為職權行政立法與授權行政立法。職權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憲法和組織法賦予的立法權,並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規章,都屬於職權行政立法的范疇。 授權行政立法是指依據憲法和組織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授權而進行的行政立法活動。授權立法受到授權法律的嚴格制約,必須遵循授權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范圍、內容和原則。 (二)執行性立法與創設性立法 執行性立法即行政機關專門為執行法律而進行的立法活動,可以表現為職權立法,也可以表現為授權立法,但它不得創設新的權利、義務。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細則》是由海關總署根據海關法制定的。 創設性立法是行政立法機關根據法律的特別授權制定規范性文件的特別活動。由於創設性立法產生新的權利、義務規范,因此必須有權力機關的特別授權。創設性立法的效力范圍、授權界限、效力等級必須有特別授權法的嚴格規定。 (三)中央行政立法與地方行政立法 中央行政立法是指中央國家行政機關依據職權或授權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包括行政法規與國務院部門規章。 地方行政立法是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依據職權或授權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即有權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
H. 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而劃分國家機關立法許可權的制度是什麼
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而劃分國家機關立法許可權的制度是立法體制。
立法體回制是關於一國立法機答關設置及其立法許可權劃分的體系和制度 ,即有關法的創制的許可權劃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結構,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也包括中央各國家機關之間及地方各國家機關之間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
I. 簡述我國國防立法的主體和立法許可權
國防立法主體,是指有權制定、修改和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國防立法是國家立法的一部分,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都可以成為國防立法的主體。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立法主體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國家行政機關、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在國防立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國防立法所產生的國防法律規范,許多是調整軍隊內部關系的特殊規范,所以,軍事機關自然成為國防立法中的重要主體。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已對國防立法中的特殊主體,即享有國防立法權的軍事機關,做出了明確規定。它們是;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各軍兵種,各軍區。
國防立法許可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制定、修改,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權力及其范圍。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國防立法權的行使范圍大致劃分如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是國防法律規范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國防法律規范的根本性依據。基本國防法律的效力僅低於憲法,主要規定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構成、任務、建設目標和原則,國防建設與斗爭的基本制度,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基本國防權利與義務,對外軍事關系等。在國防法律體系中,基本國防法律起著詮釋,銜接憲法,統領其他國防法律法規的作用。
2,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國防法律
國防法律以憲法和基本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它們是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的具體化。如已經制定的《兵役法》、《軍官服役條例》、《軍官軍銜條例》、《預備役軍官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駐軍法》、《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9等,國防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主體廣泛,立法程序嚴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3。中央軍委制定軍事法規,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國防行政法規
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以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項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包括:一是國防法律規定需要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或分別制定實施辦法的事項,如《軍事設施保護法9規定其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二是國務院、中央軍委依職權需要制定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的重要事項。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內的社會軍事關系,但不直接涉及軍隊和現役軍人的規范,由國務院單獨制定,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屬於調整軍隊內部基本活動、軍人基本行為及相互關系的規范,由中央軍委制定,如《司令部條例》、《後勤條例》、《戰斗條令》等。凡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涉及軍隊、軍人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相互關系的規范,則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條例》、《國防交通條例》等。一般說來,由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在全軍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
4。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軍事規章,國務院有關部委單獨或與軍委各總部聯合制定國防行政規章
軍事規章和國防行政規章以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結合本系統或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以保證實施軍事法規或國防行政法規的貫徹實施。由軍委各總部和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軍事規章或國防行政規章在全軍或全國一定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如《單兵訓練規定,、《兵員管理規定》、《犧牲、病故人員遺屬撫恤的規定》等:由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通常只本系統,本區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級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出地方性國防法規和規章
地方性閘防法規和規章以國防法律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其內容是本地區國防建設的制度和行為規范,主要限於兵員徵集,軍人優撫及退伍安置、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等方面,如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廣東省徵兵工作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義務兵安置辦法》等。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