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與罪惡

法治與罪惡

發布時間: 2021-01-02 19:49:03

❶ 為什麼現在的法律感覺對罪惡比較寬

法律制度屬於上層建築,必須與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相適應。在人口素質有改變時,法律也應當版進行調整,當犯權罪率降低後就不需要實施嚴刑苛法來打擊犯罪和預防犯罪。
當今的法律體系有許多的不足,也有許多的「贅余」,所以對於已經不必要由法調整的行為可以放寬,把精力投入到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就像現在把死刑判定權利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如今的法律正在由旁枝末節到主流管控的發展路上。
並不是對犯罪的打擊減輕了,而是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了,這也是《刑法》罪行相適應原則的體現和當今法治發展的需要。

道德與法治 罪惡靈魂之"是毒葯還是解葯

欣賞瓦魯瓦爾的一句話:「人無德行必為舉世所輕,即使他聰慧敏銳,亦形同草木。」道德是身為公民應自覺履行的准則,是一個人靈魂的力量。同時道德的存亡亦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盛與衰敗。對發展中的中國來說,更是如此。只是很可惜,在中國,還存在著一些不講道德的人。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毒奶粉」「問題雞蛋」的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奶粉、雞蛋、牛奶,這些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在某天忽然變成了致命的毒葯時,著實令人毛骨悚然。但似乎在這件事的背後,還隱藏了不為人知的秘密,於是我開始了搜尋之路。三鹿是最先被曝光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企業。一石激起千層浪,接著,的企業被曝光,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業,如蒙牛、伊利等。但這似乎也還只是冰山一角。緊接著,大白兔奶糖、巧克力,甚至連每天都在吃的雞蛋里都被檢測出蛋白質含量超標。這聽起來足以讓人膽戰心驚,於是許多人都在質問:「我們每天都在吃什麼?「到底能吃什麼?」這不由又牽扯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三鹿,中國五百強企業,國內銷量最高的奶粉企業,國家免檢產品,這樣的品牌中竟被檢查出了工業用的三聚氰胺,實在令人費解。我不禁想問,這樣的奶粉是如何經過生產,通過檢驗,最後被呈現到消費者面前的?這中間的原因,自己想想也該知道,只是不敢相信罷了。輕描淡寫地說,不過是其中的某一環節或某幾個環節出了一點點的「小問題」或是「疏漏」。具有諷刺性的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的有關部門與企業還在口口聲聲說著「食品安全」、「合格產品」。更諷刺的是,去年三鹿企業還被授予了「國家科技進步獎——蛋白質重構技術」的榮譽。原來所謂蛋白質重構技術就是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呀,我算是長見識了。再觀近幾年來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僅從 年 月金華火腿被檢出添加農葯敵敵畏事件算起,至今僅短短五年時間,就發生了十五起類似事件。這數字一列出來,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明白。我也不想在此多費筆墨去呼籲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生產者不要唯利是圖,說得再多也只是我們這些受害的老百姓在議論,政府不行動,還是句空話。接著再進一步地思考,為什麼生產者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亂加添加劑?為什麼有關部門會出現如此大的監管漏洞?很簡單,利益所驅。為了利益,可以使生產者置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於不顧;為了利益,可以使執法機關對這樣的不合格產品大開「綠燈」。對於利益的盲目渴求,早已使他們道德淪喪,而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卻要為他們的過錯全盤買單。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下,總會有人與他們同流合污。這樣下去,中國的未來難以想像。我相信,這樣道德淪喪的人一定是聰慧敏銳的,但他們亦形同草木,因為他們失掉了道德,失掉了人的靈魂中最寶貴的力量,那是金錢所換不回的珍寶。我也相信中國還不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可怕社會。盡管外國報紙都評論「中國失去了道德」,但我知道那隻是一部分的中國人,並不是全部。即使是一小部分,它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視的。在這次的事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們社會道德意識的缺乏。縱觀歷史,從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到去年評選的道德模範,事實證明,我們的身邊從不缺乏道德的楷模。但為什麼人們卻還是在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就像這次的由「毒奶粉」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抓住犯罪嫌疑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上抓起,而不是有關部門、三鹿集團、石家莊政府之間的相互推卸責任。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是痛心疾首的,但我們不應只膚淺地感嘆這社會的黑暗,作為個人,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讓道德常委一種生活方式,因為我相信道德是可以被感染的。同時,我也希望這不僅僅只是一句空話。作為國家,他所面對的壓力一定比我們每個人都大,但有些事情是在反思過後必須予以完善的。是不是該全面整治一下「官風官德」呢?是不是該加快公民道德建設呢?……剩下的該留給國家去思考了,我寫得再多也只是一篇文章而不是一項政策的出台。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國始終還只是個發展中國家,要想使中國完成偉大的復興,經濟建設和道德建設是一條必經之路,而道德建設相對於經濟建設而言,是一條更為漫長而崎嶇的道路。面對新的形勢,怎樣建立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念,如何區分是非、善惡、美醜,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標准,向整個社會,向每一個公民提出了新的挑戰。道德,需要人人擁有。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

❸ 有關法治的詩句、名言警句

法治的名言警句匯總如下

1、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2、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3、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列寧

4、法律是社會的習慣和思想的結晶。——托·伍·威爾遜

5、實際上,我們想要的不是針對犯罪的法律,而是針對瘋狂的法律。——馬克·吐溫

6、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7、法律是為了保護無辜而制定的。——愛略特

8、法律因罪惡而發展,並且懲辦罪惡。——弗洛里奧

9、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

10、綱紀廢棄之日,便是暴政興起之時。——威·皮物特

11、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社會契約論》

12、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美國總統威爾遜

13、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愛·科克

14、極端的法規,就是極端的不公。——西塞羅

15、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侯。——(美)德沃金

16、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秩序。——(美)凱爾森

17、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拉倫茨

18、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埃利希

19、我不同意你說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2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無個的法。——西塞羅

21、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嚴的表現。——(法)羅伯斯庇爾

22、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英國)瓦謝爾

23、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基希曼

24、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戰國)管子

25、法律總是把全民的安全置於個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羅

26、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斯賓諾莎

27、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龐德

28、你所說的話不一定正確,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29、法律源於人的自衛本能。——英格索爾

30、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

❹ 法治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孟德斯鳩

2、自由是做答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孟德斯鳩

3、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4、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

5、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巴爾扎克

❺ 法治格言警句

法律是明燈,指引著生活的航程;法律是標尺,刻劃出人生的去從。

法治格內言警句

1、刑一而容正百,殺一而慎萬。

2、人心是桿秤,法律是准繩。

3、法律不知父母,只知真實。

4、極端的法規,就是極端的不公。

5、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

6、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7、不平何以持法,不廉何以為人。

8、好法律是由壞風俗創造出來的。

9、法律是人民道德觀念的具體化。

10、舉證職責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

11、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12、法律因罪惡而發展,並且懲辦罪惡。

13、法律不能被執行,就等於沒有法律。

14、法律和制度務必跟上人類思想進步。

15、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16、不貪不惰弘正氣,無私無畏護法威。

17、種德者必養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

18、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的幸福。

19、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

20、公平、公正的實現要有廉潔自律來保證。

❻ 中國法治名言

1、寧正以逆眾意執法而違私志。

2、歷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

3、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4、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

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

6、言出為箭,執法如山。

7、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8、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10、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11、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12、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

13、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14、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15、立法之業,益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

16、善製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7、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18、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19、法出於儀、威於義。

20、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

21、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

22、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

23、執法如山,守身如玉。

24、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

25、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26、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2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8、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9、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0、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

31、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32、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33、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勸其德而樂其政,邪人痛其禍而悔其行。

34、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

3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❼ 關於法治的名言名句

關於法治的名言名句
1、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

2、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班固

3、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法)孟德斯鳩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波洛克

5、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張文顯

6、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意)貝卡利亞

7、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8、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意)阿奎那

9、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法)羅伯斯庇爾

10、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荷)格老秀斯

11、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亞里士多德

12、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3、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決沖突的首要渠道。——埃爾曼

14、法律人不應該倡導過於激烈的變革,因為激烈的變革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的喪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槍炮作響法無聲。槍炮作響的時候,法律就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我們都不希望這個社會發生太過劇烈的變化。——賀衛方

15、法律如果沒有法院來闡說和界定其真正含義和實際操作就是一紙空文。——漢密爾頓

❽ 與法治有關的名言警句

1、憲法復,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制——列寧

2、法律有權打破平靜。——馬·格林

3、法寬則刑者少,刑者少則民為恥矣。――崔敦禮

4、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

5、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管子

6、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傅玄

7、人民的幸福是至高無個的法。——西塞羅
8、法律面前是人人有發言權。——西塞羅
9、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
10、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秩序。――凱爾森
11、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

❾ 法治的名言名句

1、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孟德斯鳩

2、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孟德斯鳩

3、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4、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

5、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巴爾扎克

6、人們嘴上掛著的法律,其真實含義是財富。——愛獻生

7、如果說就某特定國度的特定時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麼把它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考察,法治社會的法律又是一種永恆的理性對話過程。它是一種「對話」(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種不同的觀點及利益的交鋒與辯論中不斷獲得產生、變更與發展;它是一種「理性」(retional)對話,乃是指這種對話在本質上是一種平和而非暴力的說理過程。——張千帆

8、法律人不應該倡導過於激烈的變革,因為激烈的變革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秩序的進一步的喪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槍炮作響法無聲。槍炮作響的時候,法律就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我們都不希望這個社會發生太過劇烈的變化。——賀衛方

9、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

10、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於法律。法律的保護比個人的保護更有力。——邊沁

11、法律有效力國民便昌盛。

12、造法易,執行難。

13、不確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難,極度的確定性反而有損確定性。

14、法律的解釋具有法律的效力。

15、法學家的共同意見具有習慣的力量。

16、在用語中不存在模糊性時,不得允許探索用語的意圖。

17、對制定法應當做嚴格解釋。

18、習慣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

19、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法律就沒有刑罰。(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20、實施違法行為或者是基於預謀、或者是基於沖動、或者是基於偶然。

21、審判不應依照先例,而應依照法律。

22、沒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沒有刑罰。

23、簡短是法律之友,極度的精確在法律上受到非難。

24、警察是法庭的僕人。

25、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26、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27、救濟走在權力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力。

28、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決沖突的首要渠道。

29、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豁免的宿命,那麼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

30、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

31、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們的信任和支持。從這個意義出發,公信力的喪失就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

32、司法,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條件的地方,就越難看出在刑罰平等上有什麼司法。

33、人與人是不相同的,人們不能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視同仁、人人相等。

34、我們作為人而有權擁有的平等是環境平等,而不是個人平等。

35、任何事情,只要與自然發顛撲不破的永恆要走向沖突,就是無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約束任何。

36、法律的力量僅限於禁止每一個人損害別人的權利,而不禁止它行使自己的權利。

37、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

38、如同人們一般所理解的一樣,法律行為是對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實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種不違法的行為,同時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為,這類行為也要產生法律上的後果。這種根據法律規定而導致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就是法律行為。

39、刑罰的嚴厲程度應該只為實現其目標而絕對必需。所有超過於此的刑罰不僅是過分的惡,而且會製造大量的阻礙公正目標實現的坎坷。

40、沒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沒有刑罰。

41、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權利。

42、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不在於邏輯。

43、習慣法非但不比法令靈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適應新的條件,而且相反,它更趨向於抱殘守缺、因循守舊、難以變化。

44、對於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因為,即便是最小的罪惡,一旦成了確定的,就總令人心悸。

45、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46、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

47、我們的時代是權利的時代。人權是我們時代的觀念,是已經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與道德觀念。

48、即使判決並沒有準確的判定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爭端各方只要確信他們受到了公正的對待,他們也會自願接受法院的裁判結果。

49、法律如果沒有法院來闡說和界定其真正含義和實際操作就是一紙空文。

50、我已經發現,混亂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發展都與各種社會的腐敗的法制有關。

51、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

52、讓我們維護公平,那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53、法律的目的是創造一個穩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動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個人能夠執行其計劃並多少意識到可能產生的結果。

54、法律源於人的自衛本能。

55、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

56、正義可以提升一個民族。

57、法律是正義與善良之術。

58、以無情的目光論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59、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

60、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過一場冗長的官司。

61、法律的力量僅限於禁止每一個人損害別人的權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權利。

62、法律用懲罰、預防、特定救濟和代替救濟來保障各種利益,除此之外,人類的智慧還沒有在司法行動上發現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63、不論哪個時代,如果在法庭上和在教室里進行的各種闡述理論所產生的意見分歧太大,那麼法律就會失去力量。

64、立法以典民則祥,離法而治則不祥。

65、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

66、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於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是法律適合於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

67、在忽視正義的地方,在作為正義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條款中不斷遭否定的地方,那裡的法律就不僅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68、法包含著一個民族經歷多少世紀發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將它僅僅當作好像一本數學教科書里的定理、公式來研究。為了知道法是什麼,我們必須了解它的過去以及未來趨勢。

69、系統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識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產物,譬如作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為希望達到政治實體內在社會統一的各階級、集團之間妥協的結果。

70、法律的生命在於其實施。因而迫切需要對這樣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釋有效而進行認真的科學研究。

71、自由人得名於自由一詞。自由是每個人,除了受到物質力量或法律阻礙外,可以任意作為的自然力量。

72、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73、昔之欲抑民權,必以塞民智為第一義;今日欲甚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

74、一般地說,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每個國家的政治法規和民事法規應該只是把這種人類理性適用於個別的情況。

75、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放棄人的權利,甚至於是放棄自己的義務。一個人放棄了一切,是不可能有任何東西作補償的。這樣一種放棄於人的本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於使自己行為失去全部道德價值。

76、一個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種產生人人自感安全的心境平安狀態。為了享有這種自由,就必須要有一個誰也不必懼怕誰的政府。

77、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

78、在企業立法中,全民抑或集體,工業抑或農業等所有制和行業的概念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79、法制不是法學家的產物,而是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產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律師、立法者、執法者,在這過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動說到底主要不是一個理論論證過程,而是一種職業判斷。從這個意義上,我要說,一個民族的社會創造了法制,而法學家創造的僅僅是關於法制的理論。

80、法律實質上即是物質的又是意識形態的這一事實是與以下事實相聯系的;法律既是從整個社會的結構和習慣自上而下發展而來,又是從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們的政策和價值中自上而下移動。

81、所有的解釋,若是可能的話,必是通過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實現的。

82、習慣與合意可以使法律無效。

83、不知事實可以作為借口,但不知法卻不能開脫。

84、沒有人有義務證明自己有罪。

85、法律不會強迫一個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86、法律只能幫助警醒的人,而不幫助憊懶的人。(用來解釋為何會有「訴訟時效」制度)

87、我們無力反抗真理。

88、法律旨在防止強勢者為所欲為。

89、如果語句中並無模稜兩可之處,則不能作出與該語句的明顯含義相悖的解釋。(法律解釋及合同解釋的一項基本原則)

90、一旦合中出現含混不清的表述,應盡量做出有助於保障標的物之安全的解釋。

91、享有權利的人可以放棄他所享有的權利。

92、沉默將被理解為同意。

93、法院不能主動尋找案件。(恰好是對「司法能動主義」的批評)

94、無法在司法程序中被採信的事實就等於不存在。

95、當一部制定法所為之服務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這部法律也便會隨之消失。

96、想用自己的財物應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為度。

97、合法的婚姻以雙方之合意為要件,不因同居之事實而成立。

98、平等者之間不存在司法管轄權。引申義:一個主權國家不得對另一個主權國家行使司法管轄權。

99、讓法官來回答法律問題,而把事實問題留給陪審員去裁斷。

100、堅持已經做出的抉擇,且勿打破安寧。

❿ 法制名言(自編)

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法律就沒有刑罰。

熱點內容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 發布:2025-04-23 05:32:17 瀏覽:931
法治就是以法治國 發布:2025-04-23 05:31:10 瀏覽:964
負法律責任的證明 發布:2025-04-23 05:08:17 瀏覽:65
2017年財經法規電子書 發布:2025-04-23 05:08:17 瀏覽:658
酒桌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04:58:48 瀏覽:970
勞動法沒簽勞動合同 發布:2025-04-23 04:53:09 瀏覽:54
大連勞動法地方規定 發布:2025-04-23 04:52:12 瀏覽:685
蒸湘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23 04:49:17 瀏覽:776
最高人民法院肖楊簡歷 發布:2025-04-23 04:49:05 瀏覽:170
民事訴訟法解釋149條 發布:2025-04-23 04:44:15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