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財富道德

財富道德

發布時間: 2023-07-30 13:11:09

道德和財富有沖突嗎

佛教所說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內涵,同樣是結合利益來說明的。《成唯識論》卷五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僅對現世有益,更能惠及未來生命;就自他雙方而言,善行不僅能使自己獲利,同時也能利益社會大眾。相反,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無視法律的存在,只顧個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這種行為不僅和道德相沖突,從究竟意義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對立的。佛教中這樣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生活中,非法行為往往也能給人們帶來眼前的利益,或許有些無知者會感到羨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卻不會動心。因為通過非法行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暫時的,這種風光決不會長久。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我們的行為首先要符合法律規范,同時還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利益。無論經商還是為人,信譽都是極為關鍵的,用現在的話說,信譽就是品牌,就是無形的資產。信譽從哪裡來?就是從道德行為而來。在激烈的商戰中,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擁有良好信譽的企業。而唯利是圖的投機者,必然會落得「害人終害己」的下場。

因此,追求財富和道德並不是矛盾的。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遵循的准則,那麼,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獲。

⑵ 財富要建立在道德之上

財富要建立在道德之上

金錢是物質的基礎,財富是能力的體現,要學會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財富觀念,明白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把人生分成一個工作,一個生活,認為這兩個部分是從不交集的。

人口比例占最少的猶太人,財富觀念在世間上最強的。他們認為要想增加收入,第一步就先接納兩個相關的觀念:第一是你需要從事商業活動;第二是從商合乎道德,高貴而且有價值。

如果你確實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當的事業,那麼你追求財富時是愉悅的。

當一個人身心協調,身體運作順暢時,你會對事業更充滿熱情,並且會影響到旁邊的人。

一個人如果能心安理得去追求財富,從此就會煥然一新。

賺到更多的財富,不只是學習新技術,你必須設法改變自己。也許剛開始不容易,但是相信努力過後一定可以做到,而且一定有用。

如果你沒有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念,你會在道德上猶豫不定,這會妨礙你全面發揮,也會引發羞恥的反應。

猶太人從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觀念就認為,如果自己做的事情合乎道德,那就是一項最重大優勢,所以他們也是積累財富最多的人。

猶太人的光明節是教育人對錢應該極為敏感,尤其是要感激它,要懂得金錢是聖神的。

這種觀念不僅是成年人所明白的,他們在光明節時對成長中的小孩灌輸同樣的理念金錢不是壞的東西,反而是經常自我改善、不斷進取的結果。

猶太人為了幫助人們變成銀行家,從小就教育做慈善。猶太人認為,慈善是有層次的,能把錢借給別人做生意,比純粹送錢給人還高級,送錢使收受者變成乞丐,沒有足夠的自尊。

然而借錢給有需要的人,可以讓收受者升級為獨立商人,維持尊嚴,在心理層面上保持成功經營所需要的自尊。

如果想創造更多的財富,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猶太人,研究他們所走的路。

猶太人世世代代以商人的身份出現,靠著數千年歷史的商業手法,快速地在金融與經濟中活躍起來,成為獨占世間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猶太人彼此信任,這種無形的信任體系助長了商業與財富創造。

在傳統猶太文化中,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他們認為要真正致富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勤奮地滿足別人的需要,同時以高貴、可靠的方式經營。

而不是存在人們心中普遍的錯誤觀念:慈善是好事,企業很自私。

如果你能像從事公益與慈善活動一樣,對經營企業創造的功德就會同樣覺得自豪。

滿足不了別人,你無法坦盪賺錢過生活。不要忘記,做慈善同樣重要。

不管你選擇什麼事業,要真正成功,你必須了解和徹底相信一個絕對正確的觀念,就是你的業務活動合乎道德。

先決條件,是你拓展業務時採用誠實而光榮的方法。徹頭徹尾相信這一點,你就可以克服財富創造路上的一個重大障礙。擁有財富更要做個有道德的人。

⑶ 佛教的財富觀之二:財富與道德、修行

轉自:濟群法師

二、財富與道德、修行

對於佛教徒來說,如何將學佛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或許很多人都曾面臨過這樣的困擾。在多年弘法過程中,常常有信眾就類似問題前來請教。我覺得,作為學佛的人,首先要澄清兩個觀念:一是追求財富和道德是否對立?二是追求財富和修行是否對立?

1.追求財富與道德是否對立

在傳統的儒家哲學中,往往將義和利對立起來,很少談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數人都恥於言利,似乎金錢就是庸俗的代名詞。應當看到,盡管君子固窮的清貧思想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但落實到生活中,仍不乏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因為利益是如此地實際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難抵擋它的誘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則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對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羅所說的那樣:「一切人類社會的經濟都依賴一普遍而又單純的原則:我願意幸福,但是我和別人一起生活,他們和我一樣,也願意幸福;讓我們尋求使自己同時也使別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礙別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說的善,也就是道德內涵,同樣是結合利益來說明的。《成唯識論》卷五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僅對現世有益,更能惠及未來生命;就自他雙方而言,善行不僅能使自己獲利,同時也能利益社會大眾。相反,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無視法律的存在,只顧個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這種行為不僅和道德相沖突,從究竟意義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對立的。佛教有這樣一首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生活中,非法行為往往也能給人們帶來眼前利益,或許有些無知者會感到羨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卻不會為之動心。因為通過非法行為得到的利益只是暫時的,這種風光決不會長久。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我們的行為首先要符合法律規范,同時還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利益。無論經商還是為人,信譽都是極為關鍵的,用現在的話說,信譽就是品牌,就是無形的資產。信譽從哪裡來?就是從道德行為而來。在激烈的商戰中,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擁有良好信譽的企業。而唯利是圖的投機者,必然會落得「害人終害己」的下場。

因此,追求財富和道德並不是矛盾的。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遵循的准則,那麼,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獲。

2.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對立

很多人學佛後覺得世俗生活毫無意義,而從事世俗勞作更是在浪費生命。這也使得社會對佛教形成了諸多誤解,以為學佛是消極厭世的表現,是對人生責任的逃避。學佛和追求財富真的不可兼得嗎?

佛教將正當的謀生手段稱為正命,反之即為邪命。假如我們放縱自己的慾望,非法求財,損人利己,這樣的行為和修行自然是對立的。我們常常可以發現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學佛的同時還在繼續造作惡業,以為只要拿出部分錢財布施或供養三寶,就可以抵消自己的罪孽,可以從中獲得心理平衡。其實那隻是他們的自我安慰而已。我們要知道,布施和供養雖然會給我們帶來福報,但並不能因此抵消惡業,更無法改變生命中累積的煩惱習氣。所以我們在選擇職業之時,必須符合法律與戒律的雙重規范,用正當的手段謀取財富,這和修行並不是對立的。

同時,我們在工作中一樣可以修行。《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法華經》也說:「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都說明了工作與修行的統一。在我們的觀念中,往往將修行理解為念佛、拜佛和打坐、誦經。事實上,那僅是狹義的、形式上的修行,「修行」二字的內涵遠遠不止這些。所謂修行,即對行為的修正。我們的行為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意業,即思想的行為;一是身業,即身體的行為;一是語業,即語言的行為。凡夫無始以來被無明所蔽,身口意不斷造作不善之業。修行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來改造自己,從思想上擺脫貪嗔痴煩惱,從行為上不再造作殺盜淫妄諸業,進而能以無常見、無我見、無自性空性見,了知一切有為事相皆如夢幻泡影。所以說,時時保持正念,就是最好的修行。具備了這樣的前提,所謂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待續)

⑷ 你如何處理好道德與金錢的關系

道德與金錢的關系,道德都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要是沒有金錢在搞得到的都是廉價的。這種觀念是有錢才是硬道理,追求金錢高於分手道德。這種的價值觀就是那種非常現實的。物質管這種人會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甚至違法亂紀,占其不利益,制裁這種人的最終結行悔局是會將自己送進監獄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盡管我們生存在物質基礎上,但是必須要遵守道德的底線和法律的紅線,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全是化東西,雖搜蔽然說全部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們都為了賺錢而努力奮斗。但是你要基於一些基本的准則和底線。
道德是規范人類最基本的東西,沒有拿道德,這個社會會非常混亂,有道德的人一定會受人尊敬,沒有道德的人,即使再有錢也有必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自己也不一定會得到很好的結局。
金錢與道德面對金錢夠花就行,面對道德做好自己就行,希望世界的變化我們在變化,但是我們的初心不要變。如果某天金錢和道德之間做出選擇,一定要選擇道德,因為金錢再多,但是自己卻不一定是曾經的自己,而道德卻是一輩子的財富,這筆財富應該隨時擁有,丟棄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有道德,會讓我們變檔漏正得更好。

⑸ 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都在更換主人。

很喜歡一句話:「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似乎芸芸眾生每天都在為財富而奔走,殊不知道德才是我們應該不懈追求的目標!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

道德源自於我們的內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塌梁禪就不會錯。做好事,不是為了得到誰的表揚,得到怎樣的榮譽。真正的道德,發自內心,渣辯你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愛,就是一份珍貴的道德!

道德的根本是情感。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於事業中。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團塵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道德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可是道德,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配的神明。

⑹ 為什麼錢越多的人,越沒有「道德」

為什麼錢越多的人,越沒有“道德”?

一、一些有錢人在賺錢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讓人覺得沒有道德的事情。

有錢之後就能夠做更多的事情,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富裕,也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相信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有錢人。但是,如果單純的依靠做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是很難成為有錢人的。大多數富人都是通過做生意或者其他手段達到目的的。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會做一些讓人覺得有違道德的事情,讓人覺得不舒服。因此,就會給人沒有道德的感覺。

熱點內容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
勞動法中關於被辭退員工工資待遇 發布:2025-01-11 13:45:31 瀏覽:550
高要司法局 發布:2025-01-11 13:44:53 瀏覽:125
最早貨幣立法 發布:2025-01-11 13:40:11 瀏覽:766
大學生對性道德 發布:2025-01-11 13:24:13 瀏覽:61
恩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1-11 13:04:37 瀏覽:708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