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

道德與法治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1-02 22:09:04

Ⅰ 急需高中生(高三)思想品德教育演講稿(國旗下講話),非常感謝!!!!!1

(這一篇不知道可以嗎,關於積極面對生活的)
生活不是牧歌
當草原的牧歌響起時,清亮,悠遠,將你的思緒一直往未來的距離處牽。哪兒有賓士的駿馬,悠閑的羊群,清澈的小溪,平坦一望無際的草原被碧藍的天空覆蓋。回神後,只是在城市的角落做了一個夢,眼前是開著的車,佇立的樓,行著的人流,繁忙空氣污濁的城市被霓虹燈照得如此榮光,恍若白晝。
生活本不是牧歌,假若牧歌是白色,也許生活會是黑色了吧。你的夢也許是充滿白色的聖潔,生活的大手會將它抹黑。因為他本身是不公平的,生活在其中的主題——人也是有缺陷的。
真實的生活如搖擺不停的天平,人無法預知它的動向,以至遭到命運捉弄。安徒生童話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腦中充滿著一個個聖誕夜的憧憬,聖誕樹,美食,愛……但它們只是美好的掠去,如火光一樣短暫。留下的是一個頭發凌亂,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在街角安靜地去了。毋庸置疑,安徒生童話大師在現實主義下帶著夢想的浪漫主義,但結局的欺冷仍令人發省——生活不是夢。追溯歷史,譴唐使為踏上學唐的征途,讓大和民族強大而葬身魚腹;多少懷著「黃金夢」的人遠赴西部大開發的探尋;多少信誓旦旦的農民背井離鄉,走向大城市實現人生價值。而現實是什麼?只有獨居民異鄉,在顛沛的流離中隕落。
生活不是正義女神,雙眼蒙住,一手持劍一手持稱。它更像古代的君主,充滿人治話,無比感性。
即使真實生活如此現實和殘酷,但你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追尋你心中的一片天。在生活的牧歌面前,你不只是一個聽客,更是一個演奏者。努力學會牧民常唱的馬頭琴,奏出心中的旋律,激勵更多人尋夢。鄧小平和羅斯福是挽救兩種意識形態的偉人,他們彈起牧歌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讓世界的人民循著他們歌曲的音律尋夢,鑄造一代又一代輝煌!
生活大手也許將你的傑作抹黑,但你拿起橡皮,一次次將其擦乾凈,如此義無反顧,相信你的傑作會完成。傑作部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奉獻一切,乃至整個人生,才有曠世傑作奪目而出。
牧歌又想起了,餘音裊裊,繞梁而走。相信它帶走的不只是你的思緒,更重要的時你的步伐。走到草原去看一看,即使路途還如牧歌唱的美,但在執著的夢與堅定的腳步下,定會戰勝生活殘酷,看到你心中所想,夢中所見,享受成功後的曠達。
生活不是牧歌,但由你奏響。

(再給一篇)
生活不是牧歌
你思考過么,你的生活是怎樣的。
劉墉曾說過:「生活不是牧歌,生活很現實,甚至很殘酷。」那麼在這個萬千世界中的我們要怎樣與生活為友而非對立。也許我們需要不斷反省自己,將我們那諸如急功近利、喜新厭舊、貪婪自私、落井下石的缺陷改正,又或加強適應性。這一切都將推動我們前進,離我們所期望的那個生活更進一步。
歷史上的王安石曾在北宋統治危機時實行過改革,他通過認識到北宋積貧積弱的現實,實行了一系列有助於富國強兵的舉措。經濟方面他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政治上吏治改革,軍事上實行保甲法、保馬法。這一系列舉措確實使北宋經濟有所發展,危機有所緩解。可最終變法被後人稱其為失敗品。現實的殘酷離王安石預期的相差甚遠,是什麼原因呢,多少在於王安石本人過於急功近利,迫切希望獲得成功而只追求效率忽視質量。如果王安石避免這冒進,應該離期望的生活會更進一步吧。
現實之中的曾子墨有著和王安石不同的特點,她穩重、適應環境。初到美國,一切都和國內不同,雖然有著一千個、一萬個不適應但還是只有改變自己,她逐漸改掉了依賴等缺點變得獨立、合作。大學畢業後到了大家都夢想的摩根公司上班,一切看上去那麼美好,但若她不改正缺點,這已成的現象還會發生么?我想多半不會吧。
沒有恆心的科學家,獲得不了榮譽和成功;沒有奉獻的人,獲得不了社會的認可;沒有努力的人,獲得不了輝煌的未來。
不管你缺少哪一種品質,都將可能成為你失敗的致命一擊。而你所握有的最強武器就是好的品質與習慣。
將要走向社會的我們,可能還有許多的缺陷,在預期生活到來之前,一定要清楚認識到生活不是牧歌,生活需要你的拼搏與努力,生活很現實,甚至很殘酷。
請記住比爾蓋茨告誡將要走上社會的高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話:「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生活中你沒有暑假可以休息,也無人幫你發現自我……」
請記住孔子的話:「吾日三省吾身……」
有太多太多警示需要我們記住,其目的都在一個——引導我們過上預期的生活,為生活而拼搏,拼搏我們要的生活。

(還有一篇)
生活不是牧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年輕的我們有足夠的理想、動力與空間,准備走向為自己准備的世界。然而步入現實的社會,一個個田園牧歌式的幻想被打破。那麼請問,我們准備好了嗎?
當下,財富與聲名成為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標志,多少人為之心馳神往。但當我們翻開我們公認的成功者的履歷,他們早年的艱辛是無可迴避的一頁。霍英東年輕時曾與人租船打撈海草,一年辛苦,扣除成本後幾乎分文未得。柳傳志初創聯想時那隻是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一個不起眼的門臉,與之同台競技的小販數以百計,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華旗資訊的老總從清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拉板車買電子元件,原始積累時證明了自己的東西……享受奢華與悠閑似乎人人無師自通,但掘取第一桶金的艱辛往往令多數人卻步。他人的成功易於成為口中的談資卻難以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當你做宋兵甲垂頭喪氣時,當你練功叫苦喊累時,你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劃清了與周星馳和成龍的界線。生活原本就這么殘酷。
更為深遠的問題是,縱然你獲取了為旁人所艷羨的成功,你也不可能因此得到所謂的解脫,稍稍感悟一下田園牧歌的氣氛。戴維營是美國總統為孫子修建的度假營地,但從未有一任美國總統在這里得到真正的輕松,因為棘手的問題常被帶到這里解決。在曼哈頓當一名收入豐厚的白領是無數人的夢想,但令人發狂的工作壓力絕非常人可承受。金融危機中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倒台,大批精英失業,讓人們真切領教了「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當你的財富越來越龐大時,你就會為自己的家人、員工、股東和全社會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無論你是否樂於如此,這至少不是牧歌式的生活吧?
那麼既然生活不是牧歌,無論願意與否,我們也只有加以體認,否則必將陷入意願與現實的沖突中難以自拔。知道生活的現實,我們至少可以更平和地看待所謂成功,避免對成功人士無條件的盲目艷羨,樹立自我的尊嚴,以尋找自己的成功之路。另一方面,牧歌既不可期冀,反而更有利於我們體味生活的點滴快樂。正因為「佛無凈土」,我們才不苛求完美的現實,而珍惜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一切。現實生活「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在崎嶇坎坷的道路上,我們未嘗不能擷取牧歌的片段旋律,這既現實可行,也彌足珍貴。
也許,在嘈雜之中能否聆聽牧歌的音符,的確「存乎一心」。

Ⅱ 初一上冊思想品德演講稿

1.眾所周知,學習是一個磨練的過程,就必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只有在痛苦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才能在前行中收獲成功的喜悅。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往小了說是為了擴充知識,培養能力,取得好成績,考一所好大學,將來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一個幸福的人生。現在也有人說: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修養,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適應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但不管怎麼說,

2.要實現這樣的一個目標就必須經歷一個痛苦的學習過程。「寶劍風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說明了不吃苦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

3.馬克思也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崎嶇的山路,只有沿著山路走下去,才能夠達到成功的頂點。」縱觀古今中外,又有誰不是通過刻苦努力走上成功道路的呢?馬克思幾十年如一日,到大英圖書館查閱資料,留下「馬克思的足跡」,這期間有多少辛苦的故事。終於寫成了巨著《資本論》,上世紀八十年代,張瑞敏憑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砸冰箱的魄力,虛心學習,埋頭苦幹,將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小廠發展成為今天家喻戶曉的海爾集團……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們無一不證明了學習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4.學習是一種痛苦的磨練,試想一下,一個人連學習中的苦都沒有嘗過,無法想像他能品位學習成功所帶來的甜,就算他一時嘗到了甜頭,那也是暫時的。因為只有苦盡甘來的「甘」才是真正的甜,才是真正讓你回味無窮,終身受益的。學習上如果不能吃苦,便不能出成績,如果不能吃苦,便不能得進步,學習的目的也就永遠無法達到。
我認為

5.學習不光是坐在教室里的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人生到處都是學習的平台。但不管是何種形式,學習都是痛苦的。馬克思生活拮據,全家依靠恩格斯的資助過日子。他的學習又是艱辛的。但馬克思為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引導了世界革命的發展。
貧苦地區的孩子們的學習是痛苦的。一個個的考研者。為了晉升、發展,帶著厚厚的「酒瓶底」,埋頭於一大堆的論文報告。「窗戶燈光映朝霞,夜半鍾聲伴我學」。那疲倦的神情,布滿血絲的雙眼似乎也在對他人訴說,他們的學習旅途是痛苦的。

6.別的不說,在談中學學習,那無疑更是苦中之苦,埋頭題海,苦思冥想,那不苦嗎?為了學習,放棄休息、興趣,那不苦嗎?「三更燈火五更雞」起早貪黑,那不苦嗎?考不出理想的成績,承受著各方壓力、那不苦嗎?考不取理想的大學,將找不到好工作,無法立足於社會,那不苦嗎?如果對方辯友也在為高考的分數而努力奮斗著,我想問,在分數支配下的學習是不痛苦的嗎?
7.學習的確是為了以後的幸福,但也僅僅只是為了以後的幸福,就算你說,我是為了崇高的理想,或是別的什麼什麼,但最終不還是為了衣食無憂么?那麼,在沒有獲得最後一剎那的成功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就都是苦的。

8.其次,你自己也說了,學習就是一個反復溫習和復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聽課看書做作業。你可以說我在學習過程中交到了樂趣相投的朋友,可以說自己為了弄清一個命題花了很多時間最後取得成功而感到成功的喜悅,但這些其實都是學習之外的事情,只不過是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插曲罷了。
再說,上過學的人那麼那麼多,而真正成才的人卻不多吧,並不是每個人努力學習後就都能成為陳景潤愛迪生的。而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甚至是比常人多出幾倍的努力,你如果抱著和品茶一樣「陶冶情操」的態度去學習,那學習是快樂了,可你能學得好么?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首先,你方需要說明,題目中的學習是指好好學習。不認真學習的不包括在內。
尤學習的目的引出你方的觀點。
學習是為了什麼?無論是養家糊口還是報效祖國,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勞動。也就是說,未來的成功所帶來的甜頭都是曾經努力學習的汗水帶來的。如果學習也是快樂的,成功也是快樂的,那苦盡甘來從何說起。
也許對方會說,你學習又不需要自己賺錢,或者說獲得知識很快樂等等,其實前者和學習並沒有什麼關系,而後者說明的是獲得知識之後的快樂而不是獲得知識過程中——也就是學習的快樂。正是因為學習是苦的,當我們有所為時才會真正地覺得快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海無涯苦作舟」「頭懸梁錐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這哪一句不是在說讀書「苦」嘛?
駕一葉扁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時何等的苦啊,以此比學海之苦真是形象而深刻。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程門立雪……在知識的海洋上自古以來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
同學們常說:「學生時期是一生最苦的階段。確實在理。清晨,聞雞起舞,迎著晨風操練,伴著晨曦涌讀的是學生,晚上,更深靜夜,挑燈苦戰的也是學生。
隨著一年年的升級,一次次的升學,同學中患近視眼的人在逐漸增長,近視度也不斷加大,同時,這是何等的苦啊!
自在安靜的課堂上,大腦隨著老師的講解不停的轉,眼看,耳聽,受些,心記,全神貫注,不得鬆懈。
為了一道沒解出的題,急的抓耳撓腮,下了課還在思考著難點,疑點,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考試成績上不去,各方面的壓力便隨之而來……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一堂的人憔悴」 苦不勝言。
還有請問對方辯友,你是叫苦的時候多還是叫樂的時候多?我相信老師作業布多了,你會說:「當學生真苦。」而不會說:「啊,作業布多了真高興,真有趣,真快樂!再布點吧!」當老師發火的時候,罵你,家長為你的成績打你時,你會哭,會不高興,你總不會高興地說:「啊,多打我幾下吧,多罵我幾下吧!我真快樂。」

學習樂大於苦,因為有努力就有收獲.譬如說,許多人通過學習一些有關的知識,能夠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權益~~~~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學習,不僅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還能影響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的素質 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 根
.
如果可以的話,可用反面來說明:為什麼那些大山裡的孩子眼巴巴地望著正在上學的孩子,呼喊到:我想學習!因為學習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使他們走出大山. 學習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但這並不能說明學習樂大於苦
囊螢映雪 負薪掛角 韋編三絕 等,都是古人熱愛學習的體現.他們雖苦,但是卻感到快樂.(不過如果你是辯論的話,最好慎用這一段) 他們雖苦
學習能讓你掌握很多生活的技能,你也可以從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實,當你真的把學習當作每天的必修課時,你就會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希望你能學習快樂,快樂學習.
當您獲得知識的時候,您是快樂的,當您追求成功的時候您是快樂的,但這結果的短暫快樂卻怎麼使您忘卻了過程中無盡的苦啊!

現在,社會上有人針對「應試教育」,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提出了要搞「快樂教育,快樂學習」。
這真是說話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學習本身就一個苦差使,古人早就說過,學習是「十年寒窗苦」。隨著歷史的積累,科技的進步,要學的知識比以前也豐富了許多。現在是小學6年,中學6年,這就是12年;再加上大學4年,16年就出去了。
第二,除了極具天賦的孩子之外,大多數的孩子要想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認真學習、努力學習,甚至是要刻苦學習。「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就是這個道理。玩玩樂樂、吃吃睡睡就能考上大學,甚至是重點大學,那多是白日做夢。
「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無路勤為徑」。
這可以說是一個學習的座右銘。
所謂的「快樂教育,快樂學習」的說法,都是比較欺騙人的。華麗的辭藻,動聽的說辭,其實,都是學習上的「烏托邦」,根本變不成現實,也成為不了現實。
當今中國的教育,「讀書無用論」已沒有了市場,知識已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但面對眾多的「四眼田雞」、「未老先衰」的「考試佬」,我們的教育何時能快樂起來?一、期望的快樂二、現實的快樂三、成功的快樂
痛苦:學習的痛苦無非於作業得多,學習的累,和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快樂大與痛苦,學習累以後甜 啊!

熱點內容
建材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3 09:57:46 瀏覽:60
狄驥法的社會根基 發布:2025-04-23 09:57:41 瀏覽:263
摩托車協議過戶具備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9:46 瀏覽:912
工作證明會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5:25 瀏覽:914
2019經濟法考試答案卷2 發布:2025-04-23 09:37:54 瀏覽:688
陳浩然復旦法學院 發布:2025-04-23 09:34:06 瀏覽:687
有法律咨詢嗎 發布:2025-04-23 09:23:46 瀏覽:860
法具有社會普遍性 發布:2025-04-23 09:13:30 瀏覽:84
美國法官判案視頻 發布:2025-04-23 09:13:28 瀏覽:446
立法信息員 發布:2025-04-23 09:13:19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