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滑坡事件

社會道德滑坡事件

發布時間: 2023-08-10 14:52:27

① 社會道德滑坡的原因

問題一:中國社會道德出現滑坡的原因是什麼 官僚都去權力尋租,瓜分公共利益.
百姓甘心為他們買單,幫他們維護hx嗎?
結果只能是,權力大的佔大便宜,沒權的拋棄道德,盡可能的佔小便宜.

問題二:當今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現象 1.我們現在社會的道德狀況是怎麼樣的?
面對以「小悅悅事件」為代表的敗德現象,有人認為是「道德滑坡」了,甚至「中華民族到了道德危機的地步」。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我們道德的主流還是積極進步的。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道德狀況呢?
事實最有說服力。
積極方面我們看到,以任長霞、沈浩、楊善洲為代表的優秀領導幹部,還有以「當代雷鋒」郭明義、「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教師」張麗莉為代表的「平民英雄」,這些時代楷模、道德典範不斷涌現。他們以關愛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義舉,以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責任擔當,向我們詮釋著道德良知,彰顯著人間大愛,影響著文明風尚。
關鍵時刻,特別是大災大難面前,都會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場面。每逢重大活動,從北京奧運會的「鳥巢一代」到上海世博會的「小白菜」??成千上萬志願者匯成了一股強勁的力量,他們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令西方媒體也不吝贊美、艷羨。
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人們的遵法守規意識、敬業進取精神大大增強,公共秩序明顯改善,文明禮儀廣泛普及,志願服務蓬勃開展,這些都反映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悄然提升,人民群眾日益煥發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另一方面,社會上也還存在許多傷風敗德的現象。
一些官員腐敗案件屢屢發生。王益、黃瑤、許宗衡、張春江、 *** 等腐敗分子,以權謀私、貪污腐化,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一些無良企業被頻頻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膠囊??商業欺詐現象屢禁不止,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喪失起碼的道德底線。
一些見危不扶、見死不救的事件時常見諸報端。老人跌倒路邊無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額費用,公交車上面對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觀??令人倍感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由此可見,我們正經歷著道德的進步,也承受著道德的陣痛;我們身邊處處演繹著濃情大愛的「最美」事跡,也不時出現令人寒心的失德行為。正如有人所說,中國的道德狀況是一幅「感動與疼痛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主流進步與問題突出並存」的復雜圖景。因而,要全面、客觀地認識社會道德的「全貌」,對存在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粉飾太平,也不能從一些失德敗德現象簡單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結論。
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告訴我們,社會道德進步從來都不是平坦的、直線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戰勝各種挑戰中不斷前行的。種種失德敗德現象,是道德前進途中必須跨越的荊棘,是文明發展路上必須經歷的磨練。我們既要增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推進社會風氣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對中華美德的傳承光大充滿信心和希望。

問題三:誰是造成道德滑坡的根源 主要是精神文化的流失,以前讀書都講君子之道,先學禮義仁智信,學做人做事之道,才教別的,你看現在十幾年的教育有多少時間是在教這個的

問題四: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道德滑坡。 是不是道德滑坡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是的話,也涉及許許多多方面,你的問題大到無邊無際。需要五百個教授一起去研究五百年。

② 小悅悅事件、是否意味了社會道德的滑坡和人性的淪陷

可以,但是應該是朝著希望不再次出現小悅悅事件,分析以後的希望在哪裡等等。題目的話還是自己想吧,比如希望在明天。。。(老土了點)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小悅悅被車碾壓事件

【真相還原】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婆陳賢妹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小悅悅在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重症監護室,腦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腦死亡。2011年10月21日零時32分,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零時32分離世。

【深刻反思】

汪洋:呼籲深刻反思「小悅悅被車碾壓事件」

這次事件中是18個人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表現出的冷漠,折射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們工作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反映。

我們在消除貧窮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中「一手硬」、「一手軟」,是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報訊最近佛山市發生的「小悅悅被車碾壓事件」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也牽動著省領導的心。在10月20日省委常委會研究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時,省委書記汪洋呼籲,要認真反思出現悲劇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來解剖我們身上的醜陋,要忍著揭開瘡疤刮骨療傷的疼痛,喚起全社會的警醒和行動,在公眾參與下創造一種揚善懲惡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努力減少和避免小悅悅類似悲劇在廣東再次發生。

汪洋說,小悅悅兩次被車碾壓而18個路人無人出手相救的悲劇,讓人痛徹肝膽,心靈受到巨大沖擊。我們不否認這個社會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是絕大多數,但這次事件中是18個人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表現出的冷漠,折射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們工作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反映。我們在消除貧窮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中「一手硬」、「一手軟」,是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道德墮落更不是社會主義。悲劇的發生反映了長期以來我們在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改變這種狀況,廣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深刻反思發展理念上的不足,在牢牢扭住經濟建設中心不動搖的同時,要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更加註重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努力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蓬勃向上。(岳宗)

各界:佛山女童遭碾 悲劇折射社會深層次原因

6天前,年僅2歲的女童小悅悅在佛山南海一處五金城裡被兩輛麵包車先後碾過,「驚心」7分鍾中有18人路過,卻無一人伸出援手,該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19日,廣東省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反思事件背後的原因,與會者普遍認為,事件折射出的社會深層次原因非18個「陌路人」所能承擔。

小悅悅事件發生後,幾乎所有民眾都將譴責的聲音投向了18位見死不救的路人,而在這之前,已經發生過南京彭宇案以及天津許雲鶴案等見義勇為卻被反咬的典型事例。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陳忠烈說,18位路人固然有錯,但事到如今,人們應該更多地去反思悲劇背後的原因,「這種悲劇在中國不是首例,小悅悅事件發生後,所有人都在討論道德底線沉淪的話題,我們應該深思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社會氛圍,而非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違反道德者。」

華南師范大學理論部副主任談方則表示,要重建人們見義勇為的精神,應該呼喚每個人守護自己的道德底線,而不是指責社會不公平,指責18個冷漠路人,每個人都要反思自己是否今後能在類似狀況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談方建議,希望在小悅悅事件發生地建立一座紀念碑,以警醒和告誡人們應保持的優良傳統,同時還要進行「好人好報、壞人受懲」的專項行動。陳忠烈也建議廣東在法制建設中充分考慮民族的優良傳統。

佛山南海區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黎玉婷從其身份的角度解讀了該事件,小悅悅事件就發生在該服務中心所在的社區里。黎玉婷說:「事件對我們的震撼很大,從18個路人所謂我們看到的是當下人們鄰里關系的人情冷漠,如何去重建一個『守望相助』的社區關系,是社工應思考的問題。」

19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傳來消息,小悅悅病情已進一步惡化,醫院正全力搶救。該醫院副政委劉廣秀介紹說,醫院每天都圍滿了前來探望小悅悅的媒體和市民,目前醫院已與省內外名醫專家溝通,共同研究搶救方案。劉廣秀說:「小悅悅事件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值得反思,而醫院此刻最重要的就是『救死扶傷』。」

小悅悅事件發生後,廣東的慈善機構、志願者們紛紛伸出援手。截至19日,小悅悅家人收到捐款已超過27萬元人民幣。廣東省慈善總會秘書長許敏謙透露,接下來他們會協助小悅悅的父母妥善處理善款,或者會考慮建立一個「小悅悅」慈善基金。

專家:告慰小悅悅應先改彭宇案判決思維

10月21日凌晨,佛山被碾女童小悅悅終因搶救無效而離世。輿論痛惜之餘,有不少人呼籲,借鑒國外經驗,以立法形式「保護見義勇為者不被誣陷」,規定「見死不救者應受懲罰」。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季衛東教授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立法告慰」的效果不宜作過高估計,相形之下,改變「彭宇案」的判決思維「也許更為現實」。

據了解,美國、德國、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國的法律中,均有見義勇為者「免責」、見死不救者「受罰」的相關規定,這些也成為公眾眼中值得借鑒的「他山之石」。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研究中心教授本傑明·利伯曼、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副院長馬克·漢斯今天都向記者表示,在他們看來,西方社會中的「救人意識」並非主要通過「立法」來塑造的。

「在美國的大部分州,確實有某種形式的《好撒瑪利亞法》來保障助人為樂者,使其一般不會因為救人過程中的疏忽而遭到起訴。」本傑明·利伯曼表示,「但紙面上的法律,究竟能對現實產生多少實效?實證研究表明,見義勇為的頻率,並不建立在它是不是一種『法定義務』之上。」

馬克·漢斯也向記者證實,德國刑法中確實規定對一些「舉手之勞」卻見死不救的行為,要課以1年以下監禁或相當數額的罰金。「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問一個德國人為什麼他會選擇幫助悅悅,答案不會是『因為法律是這么規定的』,或是『否則會有人起訴我』,而是『這是一種他人需要幫助時的自然之舉』。」

在佛山女童被碾案中,18名被斥「冷漠」的路人無一伸出援手,被不少公眾看做是4年前南京「彭宇案」的陰影投射。

2007年,南京徐老太將彭宇訴至法院,稱後者將自己撞倒,而彭宇則一直堅稱自己並沒有撞到徐老太,完全是出於好心將其扶起送醫。一審判定彭宇撞人並賠償4萬余元,「彭宇案」最終以調解告終。「第一個下車之人,從常理分析,其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是抓住撞人者,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一審判決書中的上述判決詞,在「雷人」的同時,引起輿論嘩然。

有網友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彭宇案』之後,助人的成本、風險、恐懼值都提高了,慢慢就形成了現在這種『想救不敢救』的冷漠局面。」「不知當年審判『彭宇案』的那位法官,可知自己的一個決定,造成了如此大的蝴蝶效應?」

季衛東表示,將「想救不敢救」的社會局面歸咎於當初審理「彭宇案」的一名法官,固然有失偏頗,但要避免悲劇重演,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彭宇案」的判決思維。

「在雙方證據都不充足的情況下,法官沒有依照『誰主張、誰舉證』這個基本標准,而是在疑點重重時,就根據所謂『常理』和『社會情理』對彭宇的過失進行了可能性分析,當然難以令公眾信服。」季衛東表示。

他告訴記者,按照現代民事訴訟制度在分配證明責任方面的基本標准,應該是「誰主張、誰舉證」,由負責舉證的那一方來承擔無法查清真相的不利後果。「在『彭宇案』中,告彭宇撞人的徐老太有義務證明彭宇存在侵權的客觀過失。」他解釋,「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如果不讓負有舉證責任的徐老太承擔不利後果,就意味著,實際上在相當程度上把舉證責任推給了被告。無需藉助『見義勇為』行為來辯護,這種思路也是有悖法理的。」

馬克·漢斯也表示,若「彭宇案」發生在德國,法官會要求原告證明「是彭宇撞了她」,證據不足就不予支持。「被告沒有義務證明『他沒有撞』。否則,每個人都會很容易隨機地把損失『賴』給別人。」

季衛東擔心,「彭宇案」的這種判決思維正在形成某種定勢,公眾在救人時不僅擔心被被救者「訛」上,更害怕的是連法官都不會支持自己。

據公開報道顯示,繼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被判罰錢的彭宇案之後,天津、湖北、江蘇及福建等地都曾上演「一方稱好心助人,一方稱對方肇事扶人」的「羅生門」。

「一旦這樣的事態普遍化,道德的大面積滑坡就無法避免。」季衛東表示。

見死不救引發社會大討論

「小悅悅事件」發生後,再次引發社會對見死不救行為的強烈譴責,網民也對遇到被撞跌倒事件到底該不該拉一把展開大討論!社會公德日益滑坡,已經不是道德約束所能控制的范圍了,應該把見死不救立法處置,讓那些冷漠的路人不單單遭受到良心的譴責和外界的唾罵,更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也許是「彭宇案」的巨大影響,讓很多想做好事卻不敢做好事的市民產生很大的顧慮,做了好事萬一被誣陷怎麼辦?這就是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整治」問題!

要想把中國的社會公德風氣重新拉回到「雷鋒時代」,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應該立法對「惡意誣陷他人」「碰瓷」的人進行嚴辦,制定出刑罰,處以罰款或拘役,以此殺雞儆猴,告誡那些想碰瓷撈偏門的人,「昧著良心」是沒有好下場的。而目前中國的類似碰瓷案件,大都以調解更或是判「好心人」敗訴,試問這樣的判罰結果對「好心人」來說,怎麼能讓人家心安不憋氣。檢察機關應該抱著絕對公平公正的態度處理類似案件,不得徇私枉法,讓好人蒙冤,如若判錯,檢察機關需負連帶責任!

對做好事見義勇為的人大肆宣傳並予以獎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鼓勵見義勇為的良好風氣,重拾雷鋒精神!每個人做好事都渴望被他人肯定,不管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都對「好心人」是個鼓勵敦促,也可以讓更多的「好心人」加入到見義勇為隊伍中來!

對冷漠路人見死不救的嚴格立法,讓他們不單受到周圍人的唾罵和良心的譴責,更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讓他們記住,讓他們覺悟(此點尚不成熟)。

在公德大幅滑落的今天,社會道德的約束力已經急劇下降,很多人漠視道德就是出於「我就不幫,你能把我怎麼著」的心態,如果再不出台相關立法規范,恐怕這種心態會日趨嚴重,到最後當每個人的世界裡只剩下了自己,那這個社會就會崩潰,一個不團結沒有血性的民族怎麼能夠在世界立足,又如何談經濟發展國家進步!

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如果連互幫互助的精神都最終失去的話,那是萬分可怕的!希望相關部門及時立法,不能再讓這種「見死不救」「農夫與蛇」的故事續演下去,13億中國百姓的良心真的傷不起!

也有網友提出,立法嚴辦說的容易,如何實施確是相當困難的。確實如果一個人在路上受傷,上百人圍觀,只有一個人打110的話,我們不可能把其餘99個人都抓起來。所以我們要認清一點:「立法嚴辦」嚴辦的目標人群是誰?是那些碰瓷的惡意誣陷他人的人。

佛山需要兩尊紀念塑像

廣泛的社會關注、討論與反思,讓小悅悅成了一個象徵和符號。

這一點從民眾自發前往佛山舉行的追悼儀式和彌漫於網路的紅燭可以看出。一個兩歲四個月的小生命,這些天來幾乎讓整個社會為之心碎。

這一點也可以從醫院方面罕見舉辦的搶救情況新聞發布會看出。為一個既非政要、亦非名人的普通傷者,這樣鄭重其事,只是為了回應公眾的極大關切。

這一點還可以從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公開發言中看出。這位一省之「父母官」呼籲,要認真反思出現悲劇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來解剖我們身上的醜陋,要忍著揭開瘡疤、刮骨療傷的疼痛,喚起全社會的警醒和行動。

汪洋說,它是我們工作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反映。我們在消除貧窮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中「一手硬、一手軟」,是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悲劇的發生反映了長期以來我們在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這樣的公開言論,既是當政者對這一事件作出的總結,也是對公眾輿論鄭重而正式的回應。

或許可以說,當這個社會飛速發展,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小悅悅的遭遇以令人意外的方式,集中而濃縮地暴露了發展中的問題,擊中了社會的神經和痛點,引爆了一場集體性對社會人心、道德和發展模式的反省。

從這一意義上說,小悅悅的悲劇超越了這個小生命自身,其帶來的痛感也遠遠超越她的家人本身。

廣東省已組織發起關於這一事件的大討論,這表明當地政府為改變這種現狀、消除積弊而有所行動。但或許,與其進行行政式的命令和「一陣風式」的推動,不如在事發地的佛山樸素地塑上兩尊紀念像。

一尊獻給已經離開人世的小悅悅,這個小生命死於路人的冷漠,是烙在我們內心深處一道恥辱的傷痕;另一尊獻給第19個路人、58歲的拾荒老人陳賢妹,有了她,我們才有了救贖。

這兩尊塑像的符號意義,並非自上而下地塑造和賦予,而是由公眾由下而上地推動和達成,以此警示社會,喚醒人心。

塑像也並非為了塑造英雄,而只是因為我們需要記住小悅悅,記住陳阿婆,看見「她們」,我們就會記住恥辱,記住救贖。(中國青年報)

南方日報:見死不救立法太多問題值得探討

至於見死不救立法,是不是對如今這種麻木風氣的釜底抽薪之計,值得探討。從根本上說,天使的歸天使,撒旦的歸撒旦,用法律來管制道德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必要的混亂。

但是,在道德已經沒有底線、丑惡沒有止境的時候,法律「越俎代庖」似乎又成了唯一可以寄望的方式。即便如此,個人認為,見死不救立法還是應該慎之又慎。

以小悅悅這事為例,事故現場恰巧有視頻為證,這幾乎就是最直接的證據了,但是18個漠視的路人,我們能真正證明他真的「見」了「死」的,又有幾個?他只要堅稱自己沒見,能奈幾何?至於其他那些沒證沒據、沒被拍下來的現場,就更加公說公有理了。

對於這種「誅心」的規制,立法能否做到條件清晰,有巧妙的條文設置,並從可能的情況出發預設更多前提,決定著立法的成敗。其次,我們國家目前最大的現狀不是無法可依,關鍵是有沒有真正考慮執法。

這些「光說不練」的法不在少數,法是立了,但執法主體不明,執法程序不清,執法態度不公,結果立了跟沒立一般,民眾不信,恐怕連立法者自己也不抱什麼希望。

為見死不救立法,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法子了。但是,如果沒有信心、沒有能力解決上述的這些立法問題,那麼,法還是別立為好,省得為民眾質疑司法公信力再添一口實。

個人思考:

1. 首先,作為監護人的悅悅父母沒有盡到監管責任。一個毫無安全意識的2歲小孩獨自一人在道路上行走,且不說有被車撞的可能,就是被人販子抱走的可能性都很大。說起來,也真讓人火,對於人販子這些人渣,抓到一個,至少都應判無期之類的重判才對。

2. 廣佛五金城管理秩序混亂:道路狹窄、貨物亂堆放、車輛出入自由、出入口處缺乏有效的進出管理;規定每晚7 點鍾才開路燈,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不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解決問題,這是通病,一旦有事發生,規定和制度就堂而皇之地成了理由。另外,既然有監控,值班人員做什麼去了?

3.司機責任:第一輛車撞人前突然加速了,說明司機當時沒看到小悅悅,但相撞瞬間,司機完全能覺察到行駛在道路中央的車輛撞到了什麼,車輛顛簸後,正常的司機都會看後視鏡,我就不信他沒看,他遲疑了一下,說明他當時開車要麼心不在焉,要麼知道撞到人,只要知道他是不是還面不改色地去收貨款,應能查清他是不是在說謊;第二輛車碾過躺在路上的小悅悅,也是絕對不能原諒的,開車不看路,開什麼車?在那種道路狹窄、行人眾多的路上開車,更應加倍小心。

4. 18位路人,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只是這個社會風氣的替罪羊而已,換成他人,又會有多少人不會這樣?我們更多的應是反省: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冷漠無情?除了個人因素外,更多的是社會風氣造成,更深層次的就是政府問題:第一,國人普遍缺乏急救知識,遇到突發情況,往往不知如何急救,除了打求救電話外,在緊急情況下,更多的是要即時救助,膽斗問句,有幾人會做人工呼吸?又有幾人會做胸外心臟擠壓?這是教育問題;第二,正義的風氣如秋風掃落葉,每況愈下,做好事如同冒風險;第三,上樑不正下樑歪,很多身在其位的人都不會去救助,何況普通老百姓;第四,相關制度非常的不完善,甚至出現了撞傷不如撞死的觀念。

5.陳阿姨的救助行為,網上居然有人說她老人家是為了出名謀利,聽了只想罵人,很想對他們說:你們也可以出名,在街上找個流浪漢回家,把他當老爸老媽伺候,你們也就出名了。還有那些跟屁蟲似的記者,給點新意好不好?整天圍著人家問東問西,還讓不讓人家正常生活了。

6.有人說國家應該考慮為見義勇為者立法,這個早都該做了。

7. 最近有人提議為「見死不救」立法。說實話,聽了冷笑,就跟小孩不吃飯,大人就拿棍子伺候一樣的胡鬧。要是「見死不救」立法了,結果會怎樣?可以預見的是更多的人會躲得遠遠的,會有更多的「沒看見」。該做的不做,盡出些治標不治本、只想創收的餿主意。降低見義勇為的條件,保護「好人」的利益,不要說獎勵了,至少也要讓他們知道做好事是零風險,另外,一些人還得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但好人的行為,往往在一些為權者眼裡是沒事找事,盡給他們添麻煩。

8.國家應好好利用這次時機,拿起以前開展「三個代表」的魄力,在全社會大做特作」正氣、道德、人性」文章,這比說河蟹有用、實在的多。

「小悅悅事件」時評:別讓善良成了風中之燭

小悅悅曾在母親懷中燦爛微笑,希望每位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能喚起本能的純良

這幾天,2 歲女童小悅悅的遭遇震驚了國人。10 月13 日,在佛山街頭, 小悅悅被兩輛車先後3 次碾軋,7 分鍾內十多名路人視若無睹,默然走過。

憤怒、悲痛、譴責、質問……一面倒的情緒狂瀾,幾乎席捲了整個坊間、網路,輿論嘩然。一連串的追問與反思,也隨即而來。聞知慘劇的人們,一下子懵了:是什麼,讓人變得如此冷漠?

誰給冷漠的旁觀,找個理由?失守的良心道德?社會風氣的墮落?

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傾斜?法制的不健全? ……言之者鑿鑿,聽之者諾諾。似乎人人知病,卻難尋症結。

中山大學教授郭巍青認為,在都市社會的復雜條件下,人的情感與本能已被扭曲,社會救助系統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毀壞。

今天,擺出這個有點沉重的話題:是希望,在追問、反思、自省的努力下,能查知「病灶」,讓遺憾和悲劇可以少一點。

殘酷:人,為何對人如此冷漠

「每個人都有感情、有本能,看到別人被撞倒在路上,人的本能是應該去幫手,如果所有人都不去救助,那就是我們的本能、感情出了問題。我們怎麼會連這個本能都沒有了呢? 」在學者郭巍青看來,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追尋的問題。

而令郭巍青更覺不安的是,這個顯然錯了的本能反應,是背後很多因素長期訓練出來的,「這才是一件真正恐怖的事」。

路人的冷漠足以殺人。糟糕的是,眼睜睜看著血泊中2 歲女孩揮動的小手, 十多個路人默默地飄然而過。

言及慘劇,中國好人網創建人、華南師大教授談方覺得「可怕」、「冷漠到冰點」,這種事情發生了,國人還不認真反思自己應該如何做人的話,中國是很危險的。「我聽到這件事的第一反應,是這好像一個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豺狼把小動物吃了,其他小動物同類就從旁邊經過,卻一點反應沒有。這還是人嗎? 」

在坊間、網路,我們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憤怒、譴責、追問與反思。人們搬出了一大堆的理由,來解讀小悅悅悲劇後觸目驚心的冷漠:「社會風氣不好」、「怕被家屬訛上」、「怕莫名其妙擔責任」 ……也有專業人士直指,事情的根源在於公平正義沒有成為社會的主導價值與力量,在於南京彭宇案的負面影響,在於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設定「見死不救」罪……但這些,似乎始終無法解開人們心中沉重的結:人怎麼可以如此冷漠! 「路人」們都怎麼了?

「在都市社會的復雜條件下,作為人之為人的基本的本能、人的基本的感情,被嚴重扭曲了,而社會救助系統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毀壞」,學者郭巍青直言不諱,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的社會怎麼可以發生這種情感和本能被扭曲的事?

麻木:法,能否真正催人向善

「小悅悅」事件後,談方團隊很快做出決定,擬獎勵施救小悅悅的拾荒阿姨陳賢妹,並把她的家人納入「協助」名單,將來對陳賢妹和她家人的工作、生活提供幫助。此舉,是要讓所有人明白好人有好報。

悲劇後對愛心者的力撐,並非孤燈一盞,社會輿論和公眾也幾乎一面倒地為救人的拾荒阿姨喝彩。10 月17 日,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給陳賢妹送去5000 元獎勵金,她數度婉拒,後幾經勸說才勉強收下。

褒揚良善的同時,懲惡尋因之辯仍在持續。一個現實是,中國現行法律,並無規定路人要施救的義務。冷漠的旁觀,是個道德問題。

面對小悅悅事件中的冷漠旁觀,南京彭宇案很自然被翻出來,似乎正是這個被打翻的「潘多拉盒子」,成了一連串「集體旁觀」事件的原罪。似乎,自我保護過度,成了許多人不願見人危難而施救的「保護罩」。

在談方看來,「小悅悅」 事件和過去老人摔倒沒人扶或被冤枉並不一樣,「不存在被冤枉的問題,冷血到了極點」。這暴露了社會一定人群已經不僅是冷漠,而是麻木了。

學者郭巍青稱,彭宇案帶來的社會輿論和風氣的影響,不足以解釋「小悅悅遭遇」的成因。

「如果說彭宇案的影響可以這么壞的話,那是不是把那18 個人抓起來重判, 以後人們遇到這樣的事就會伸出援手? 」郭巍青說,凡是主張這種邏輯的人,解決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在司法上重新有一個與彭宇案抗衡的案例,重新把人影響回來。問題是,行不行呢?

網友「暨大張志迎」說:一個人不扶,是道德敗壞;一群人不扶,是社會的悲哀。

然而,在譴責「見死不救」的18 個路人的同時,不少人開始自我審視:若自己在現場會救人嗎?郭巍青覺得,每個人都應該這樣自問,也是所有人不能迴避的問題:選擇冷漠還是選擇救助?

期待:德,何時變教化為習慣

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在遇到類似「小悅悅」事件時,大多數人會選擇幫手、打電話報警或叫急救。

彭宇案之後,在一連串旁觀事件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處處開放的良善之花:在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面對女童墜樓危急時刻伸手一接;在沈陽,七旬夫婦面對街頭井蓋被汽車軋碎而豎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為第19 位路人抱起女童;在匆匆街頭,依然有人會給乞討者錢物,有人會扶起摔倒的老人……他們接的、豎的、抱的、給的、扶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

談方認為,挽救道德水準已經成為現在社會面臨最緊迫的問題,應借「小悅悅」這一標志性事件之機,立法懲罰見死不救的行為,獎勵勇施援手的人,比如讓那位阿姨老了後能安享晚年,相信比政策更有效。

「假若有利益沖突的時候,人對人就像狼一樣;沒利益沖突的時候,人對人就像草木一樣。肯定是很多方面都出了問題」,郭巍青說,在農村,一個小孩遇到類似問題,自然而然就有一些鄰里幫助。可是,在佛山那個五金市場,完全不存在一個社會支持系統。這個情景太荒謬了,人來人往的地方,就像在荒山裡一樣,好像沒人看到掙扎在死亡邊緣的孩子。

郭巍青認為,在國家、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沒有去認真建設一個社會關系網路,這使得人的生活變得有更多風險。孩子走出父母的視線,就可能遭受殺身之禍,這已經不正常了。

「我們缺的,就是一個有人遇到風險時,能形成救助的支持系統。不能說缺法律、政府責任等,以前沒有這些的時候,鄉村都有這樣一個社會救助系統」,郭巍青說,要重建這個系統,每個人都應盡力並捫心自問,自己能做什麼。

學者陶短房認為,小悅悅事件歸咎於社會風氣的敗壞,以及法律條文或相關案例的負面作用,於事無補。倘若人人「從我做起」,小悅悅這樣的遺憾和悲劇就會少一些。

③ 近年來,都有哪些道德滑坡的現象,幫忙列舉一下,謝謝

hin多做好心理准備。
1:QJ幼女。隨意網路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他們甚至有專門的貼吧或者裙。
2:戀童癖。不僅是幼女,男童也是受害的一部分。
3:極端主義。以殺害無辜群眾,煽動無知人群為手段,達到極端統治的目的。
4:對於女性受害者的看法。認為女性受害者是自己「活該」、穿著暴露就是故意引人犯罪等。
5:對長幼態度惡劣。踹打老人、小孩的事件屢屢發生,是道德滑坡的表現。

④ 如何看待我國出現的道德滑坡現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為人民服務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蔚然成風,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可喜變化,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應當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高重重視。」。這些論述,對在如何評價目前我國道德建設形勢的問題上發生的爭議作了科學的總結,實事求是地肯定了成績和指出了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國的社會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譽之為「第二次革命」,有人稱之為「社會轉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們道德觀念和行為的變化,這種變化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中國人傳統的義利觀、效率觀中包含的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比如「君子言義不言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重人際和諧不重工作效率,謀人勝於謀事等觀念受到挑戰,逐步被淘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道德觀念開始逐步確立,追求個人正當利益、重視個人價值、開拓創新、平等競爭、講求效率、珍惜時間、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和人才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在開放條件下,對外交往日益增多,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行「和平演變」戰略和「西化」、「分化」策略,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依仗著經濟優勢和文化宣傳優勢也滾滾而來,不斷地散發著影響。

而市場經濟通行的商品交換原則也越來越多地侵蝕到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引發見利忘義、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蔓延,國家意識、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削弱。

這種情況污染社會風氣、腐蝕人們的靈魂、敗壞人們的道德品質,使人和人在交往中互不信任,疏遠和冷漠。其結果,必然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還將影響到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貽誤子孫後代。市場經濟帶來的雙重影響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影響是人們道德意識的混亂迷惘。

人們久已習慣的道德觀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惡標准都受到了挑戰和沖擊,而新的觀念和標准究竟是什麼,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混淆甚至顛倒了。道德行為失范,道德評價混亂,道德精神迷失,腐敗和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中國的倫理道德狀況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如何看待這些現象引發了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曾發生過一場關於當前道德狀況究竟是在「滑坡」還是「爬坡」的爭論。持「滑坡」論觀點的同志,較多地看到了社會不正之風蔓延、貪污腐敗嚴重、黑暗勢力上升、犯罪現象增多等情況,認為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的道德總體上在「滑坡」,甚至正在走向「崩潰」。而另外一些同志認為,當前的「道德失控」、「滑坡」只是暫時的現象,與這些表面的「滑坡」相伴隨的,還有深層的道德進步,如人們在道德心理和行為中出現的由「假」向「真"、由「虛」向「實」、由「依賴順從型」向「獨立進取型」、由「封閉」向「開放」、由「單一化」向「多元化」回歸等變化。

從長遠看,這是新的、現代道德文明振興的開始。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不但分別地看到了我國道德現狀的某個方面,而且觸及到了不同的評價標准、思考方式以及道德發展導向的抉擇。這場爭論的意義不在於是否得出了什麼結論,而在於促使人們開闊了思考我國道德和道德建設問題的眼界,更加註意從社會歷史的運動過程和前進方向,從道德的動態發展來考察道德問題。歸根結底,我們越是重視道德,就越是要自覺地推動它同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在這里,我們絕不能把道德看成是某種一成不變的、僵死、凝固的東西。正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的,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包括公民道德建設在內,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存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思想道德領域中發生的混亂已經給我國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又是契約經濟,講信譽、守信用是保證市場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可是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上半期,我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經濟信用失常現象。其中突出表現為兩種行為:一是不遵守經濟合同,二是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不遵守經濟合同,企業之間互相拖欠,形成所謂「三角債」。

到1991年6月1日,清理「三角債」終於被提到總理辦公會上討論解決辦法時,全國的「三角債」已經累計達到3000元。「三角債」拖垮了不知多少企業。某煤礦賣出去的煤收不回貨款,交不起電費,被電廠停了電;欠了鐵路的運費,鐵路又把火車停了。無奈之下煤礦停了工,幾千職工、數萬家屬窩在山溝里,電燈不亮,自來水不流,沒吃沒喝,廠房裡荒草長得半人高,一片凄涼。經過國務院幾次大規模的清欠「三角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形成「三角債」的因素仍在發展,互相拖欠的「網」越織越密,越拉越緊,已造成了經濟運行的梗阻。

大量事實表明,在經濟交往中發生的違約拖欠行為,並不完全是經濟因素如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或自身資金緊缺造成的。許多經濟實體從成立之日起,就立意行騙,有意設置陷阱,利用欺詐手段跟另一方進行經濟交往。一旦騙行敗露,就捲款潛逃。

這些惡意欺詐的行為,給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據公安部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天津、大連、沈陽、深圳等計劃單列市每年因詐騙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在2億元以上,全國每年損失幾十億元)。同時,詐騙得來的錢財,不是被犯罪分子揮霍掉,就是流往境外,或是被他們用來腐蝕拉攏幹部,編織「關系網」和尋找「保護傘」。由於合同欺詐行為屢屢發生,為了避免上當,一些地方和企業被逼得採用了以貨易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方式。

1996年合同交易額只佔整體經濟活動中交易量的30%左右,合同履約率亦不足50%。這種由現代信用交易向原始交易方式的倒退,原因很簡單:游戲規則得不到維護的市場經濟沒法獲得發展。
經濟信用失常的另一種表現是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現在幾乎任何-種商品都可能是假冒偽劣的,幾乎沒有一個消費者沒有受過坑害。更為惡劣的是一些有毒的食品,如有毒大米,有毒豬油,假酒,還有假葯,嚴重地威脅到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因使用了不合格的熱水器造成死亡的,喝假酒喪命的,戴了偽劣「視力矯治鏡、」而致盲的,屢屢發生。

有些制假者的制假手段可以說是喪盡天良,比如說做豆製品摻黃泥、石灰;制酒用工業甲醛兌水,明知這樣做是害人的,但為了賺錢,什麼也不顧了,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製造假冒偽劣商品如此猖狂,有利益驅動,有監管不嚴、執法不力、制假者道德水平低下等原因。

但是它越演越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有些地方幹部認為,「假冒得利」、「假冒出效益」、「假冒出政績」,把制假售假視為發展地方經濟的一條出路,把「打假」與搞活經濟對立起來。在這些地方官員的庇護下,當地的制假活動已形成了規模,打出了名氣,形成遠近聞名的制售某某假冒偽劣商品的××村、××鎮、××縣。

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做後盾,當地的制假售假分子氣焰囂張,暴力抗拒執法。在廣西、雲南、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都發生過暴力抗拒執法的惡性案件。這些現象的背後,不僅是認識問題,還隱藏著大量的幹部腐敗案件。這就說明道德建設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人口素質主要包括道德素質。道德在我國滑坡是一個事實,誰都承認。山體滑坡是一個可怕的自
然現象,速度快,涉及面廣,破壞性大。把公眾道德的退化叫做"道德滑坡",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提法。這
就產生了道德缺失型低素質。

中國國民在道德領域里最大的、最核心的、最可怕的問題是什麼?其實只有兩點,第一是缺乏法律觀念,

第二是缺乏誠信。所謂滑坡,也主要表現在這兩個方面。

在中國,人們把法律看得很輕,把勢力、權力和關系看得很重。關系叫路子,也叫門路。關系多的人,叫做"路子野"、"門路廣"。關系多,如魚得水,事事順遂;關系少或者沒有關系,則寸步難行。在關系面前,什麼法律法規,都成了擺設。所以,許多人都十分注意建立"人脈"。在我國社會,違法行為常常不被看作危險和恥辱,反被看作有能力有辦法。至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不法之徒,桌子底下就搞定了,不必遵循規章制度。法律的權威不立,秩序就大亂,自有人亂中取利,更多的人是在亂中失利,嚴重的失去生存條件。這是關系文化,不是法治文化。

再說誠信度。從報紙雜志上看,我們已經有許多人見證了,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相互之間有信任感,他們甚至表現得很傻很天真。他們面對素不相識的人,先是把他看作是一個誠實的人,自己也以誠相待.但一旦被他發現,這人不誠實,那他再也不會信任他了。他們還有一套機制,一個人幹了無信的事情,這人在這個社會里就難以生存了。我們這里的程序剛好相反。素不相識的人,我不能信任,一定要熟悉以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甚至考驗之後才能相信。所以,我們習慣於相信親戚、朋友、戰友、同學和同事等等自己熟悉的人。但是,自從道德滑坡以後,我們連親友都不敢相信了。因為,有那麼一些見利忘義之徒,專門騙熟人,謂之"殺熟"。更可怕的是,沒有誠信的人,玩權術、施詭計的人,在我們國家往往不會受到懲罰,有許多不但沒有受到懲罰,還發達起來了,"人五人六"地招搖過市。殘酷的現實迫使做父母的不讓孩子讀安徒生童話,說孩子太善良太單純了今後無法適應社會。還有些人大力提倡狼文化,叫人如何兇狠,如何使計謀算計別人。如此這般,人家的社會是越來越誠信,我們的社會是越來越不誠信,社會誠信度像山體滑坡一樣,一瀉千里。

道德缺失型低素質狀況給國民所帶來的損失有多大,不知道誰能說清楚。小者盜賣下水道井蓋,大者淘空一家企業,幾十上百億的腐敗浪費,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直至崩潰,都在損失之列.

⑤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社會出現的道德滑坡現象

以後會好的沒必要擔心,杞人憂天嗎?

⑥ 社會道德滑坡

社會道德沒有滑坡,在國家、地區甚至世界出現危難的時候,民眾、團體、社會各界每一次都義不容辭的伸出援助之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類似於小悅悅的情形,人們會袖手旁觀呢?那是因為社會誠信受到質疑,民眾懷著一顆高度戒備的心,來應對難辨事實真相的事件。

⑦ 關於關於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的議論文。。就是那些食品安全呀,什麼小悅悅事件之類的

關於社會道德冷漠的論文
對社會而言,道德是保證人們有一個平靜、安寧、愉快、和諧社會環境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繁榮、文明健康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的社會卻出現了一些與社會公德不和諧的東西。
關鍵詞:社會道德冷漠的現狀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對策
一.社會道德冷漠的現狀
1.感恩缺失。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越來越不懂感恩。例如現在較為常見的,許多受到資助的學生,對於那些社會各界資助過他們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當然,並沒有一種知恩圖報的心理;大學生對於父母也沒有一種感恩和孝順的意識。
2.助人為樂意識的淡漠。在當今社會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不再以幫助別人作為一種樂趣或義務。我們不難看到一下幾種狀況:公交車上不讓座,看到老年人過馬路不太會上前幫助,撿到別人遺失的財物不主動歸還等。
3.英雄缺失。現今的社會里人性冷漠,曾經被我們所稱頌的英雄人物也越來越少。現在見義勇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給警察,因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傷賴上自己,而不願作證,更不願做什麼見義勇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摻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報警備案或是讓多人作證後才敢去幫助老人。社會「凈化」到這種地步,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4.災難性捐款冷淡。在這幾年中,中國災難不斷,面對災難,我們看到了同胞們團結起來度過難關的信心以及行動。但是,我們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對名人的捐款,許多人沒有看到積極的一面,而是懷疑著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額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協調。雖然確實有一些假捐事件的發生,但我們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愛心。而更多的人則是面對捐款,抱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認為自己沒有捐款的責任與義務,而把全部的責任推向政府。以懷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5.鄰里冷漠。以前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千金買宅,萬金買鄰」,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隨著那一道道冰冷的鐵門,鎖住了都市人的心靈,更隔斷了毗鄰而居的歡樂,鄰居之間變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卻又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的同學們曾經做過一次隨機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市民手機里存了一百多個號碼,卻沒有一個是鄰居的。
也有很多社會新聞中,報道許多人幾乎不串門,更有甚者,住了幾年都不知道鄰居是誰。
而也正由於鄰里之間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生活中常常會引發諸多的矛盾。
6.職場冷漠。許多職場新人都在抱怨職場的冷漠,每個人都那麼的無情,你有難,不幫忙就算了,更有甚者,還會對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職場新人們還會吃閉門羹,一股熱情的工作勁即刻被潑冷水。而對於職場老手來說,則有另一番見解。他們認為,首先,人在職場身不由己,利益之下,憑什麼要求人人都與你方便,攜手並進?再者,冰冷無情有時並非不好,在某種狀態下,它也是專業敬業的代名詞。職場如戰場,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護的盾牌
二.社會道德冷漠的原因
1.對道德本質的誤解。「道德冷漠」源於對「道德功利性」這一本質屬性的誤解。從古至今,我們的教育一直故意誇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於道德的功利性被隱而不談。事實上,從古至今,都沒有完全否認利的存在和價值,只是更多時候,我們斷章取義,片面誇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讓人誤以為要道德就不能談利益。也正因為此,道德問題層出不窮。盡管說道德有超功利性的一面,但歸根到底,道德本質上還是功利的。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2.對道德原則的沖擊。所謂正義,最一般地說就是對社會權利和義務的公平分配或者安排,以及與此種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適宜的道德品質。隨著通訊技術的發達,這些負面影響擴散開來,從而根本上動搖和威脅到整個社會的正義秩序。同時,社會正義要求善惡與獎懲相對應,但現實生活中,在一些范圍內對那些不正義行為實行特殊保護,反而對抵制者進行打擊報復,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頭。
3.心理機制影響。首先,消極的情緒體驗導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交往活動是人的基本活動,在交往中產生移情效應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體驗。其次,從眾心理導致「看客」行為。再次,人格缺陷導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識,導致社會公德冷峭。當前,社會道德呈現必然的冷峭現象,也與公家缺乏社會公德意識有關。當前,在社會公共糊口中,一個凸起問題就是部門社會成員對社會公德規范在思惟熟悉上不正視,在步履遵守上不自覺。有人認為,社會公共軌則給自己的行為帶來必然的未便,可以把它視為對自己的不需要約束,從而不願意自覺遵守。這樣一來,原本是約束所有人的軌則最後卻可能成為只約束自覺遵守公德的人的軌則。有人認為,社會公德既然是社會公共糊口中人們選擇行為時具有的普遍性和配合性的規范,那麼,當道德冷峭成為某個事務當事人及其目擊者普遍心態的時辰,我們小我即使不情願看到這樣的現象發生,也會力有未逮或趁波逐浪。否則,主持正義者就可能要承擔全數的風險和道德成本。從人的成長的角度看,缺乏道德良知的人,雖然逃避了在某種奸細作形面前自己應盡的道義與責任,避免了個體可能承擔的風險與道德成本,可是,從久遠來看,必然會使白己釀成具有隻顧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熱情、愛心、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冷峭心態的人。
2.社會正義力量是主流。可以必定地說,非論什麼國家、什麼處所,城市有見死不救的人,也城市有臨危不懼者。在任何社會中,社會成員因為思惟境界分歧,價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養的水準分歧,他們在措置碰著的問題時的立場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會上呈現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並不奇異。我們沒有需要因為社會上存在一些負面的或消極的工具,就對社會失蹤去抉擇信念,對社會公德的培植失蹤去抉擇信念。
3.社會道德冷漠是支流。無須諱言,在我們的社會還有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處所,在踐行根基社會公德方面也經常呈現令人失蹤望的現象。面臨現實,正確的立場理當是不掩飾問題、不迴避矛盾、不用極悲不美觀,積極介入社會公德培植,鼎力弘揚社會正氣,正確把握主流與支流的關系。
五.對策
1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的道德氛圍。有些時候,人們的本性還是那麼的淳樸,但是,社會上發生的很多的有關違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給人們敲響警鍾的同時,將人們樂於助人的熱情同樣澆滅了,由此導致了人們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為樂,於是,社會上的人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來對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關於乞討內幕的揭露,是的人們對於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們蒙上了懷疑的面紗。我們已經「被冷漠」。每一年,央視的《感動中國》不錯,但是,媒體在做公益廣告和宣傳時應該更加註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傳的多樣化,在社會上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人們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覺凈化心靈,不做一個道德淪喪者。
2.國家必須加強對於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會的問題,更加不能再做「馬後炮」必須在事情未發生使進行約束和管制,使其防患於未然。並且必須加強嚴懲,始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建造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同時,要加強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是有道理和依據的。所以,黨員、國家官員必須首先加強自己的個人品德的修養,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就要要求國家在選撥人才的時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要求國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強管理。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別能力和認識水平。孟子曾說,性本善。中國多年沿襲下來的文化傳統,在尊老愛幼、愛國主義等方面的還是可以的,但是,在社會大浪潮的沖擊下,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引誘下,不少人已經開始動搖曾經的價值體系,開始出現動搖。所以,國家有必要採取合適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公民的認識水平,增強公民辨別是非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不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特立獨行,不同流合污,不願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從根本上,必須提高公民的意識水平,提高他們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鑒別能力。

4.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之前鬧出的端午節之爭,讓我們看到,重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積淀著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一個傳統文化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是我們丟棄不得的。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為我所用。用傳統的力量從源泉上凈化社會不良的風氣。教育的功能在不斷地強化,國家在教育方面必須統籌考慮。學會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來教育我們祖國的下一代。前段時間,就魯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書鬧得紛紛揚揚,於我看來,魯迅的批判精神同樣適用於這個社會。魯迅對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樣警惕著我們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魯迅關於國民革命的批判和經驗總結,同樣告訴我們要懂得群眾的重要性。魯迅是在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方面引領好祖國的下一代,至此,我們的民族才會強大,才會具有凝聚力,才會不斷進步。只有少年強了,我國才會強
六.總結
綜上所述,「道德冷漠」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其背後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對「道德冷漠」現象的矯治,必須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棄絕冷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溫暖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⑧ 道德滑坡 舉例

2011年一些幹部「散」的問題頻頻曝光,某省經過暗訪組突擊檢查,查出一些幹部上班時在賓館打麻將、在茶館喝茶等問題。另一省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據該省監察廳對各縣會場所作的視頻監察結果顯示,其中6個縣會場空無一人,1個縣只有1人。

2011年4月,武漢市「治庸」辦對武漢市3個區、5個市直部門所屬的14家單位進行首次暗訪,曝光29起偷菜、鬥地主、聊天等「庸懶散」問題。在隨後的問責中:辭退1人,調離現職工作崗位7人,責令作出書面檢查23人,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8人,停職反省一個月的2人,39人均受到2項以上的問責處理,最多的一名工作人員共受到6項問責處理。而與此同時,全國多個省區和城市相繼掀起一場「治庸」、「治懶」、「治散」的官場整肅風暴。

2009年3月9日中午,河北省邢台市一名初中生李小林放學後,在該市一個十字路口,被正在闖紅燈前進的邢台縣政府的冀E00099中型客車撞飛十餘米。肇事的中型客車所在車隊有警車開道。事故發生時,時任邢台縣代縣長、現縣長顧鵬圖就坐在肇事車內。事發後,顧鵬圖在其他人員簇擁下離開。2011年4月20日,顧鵬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事發後,他沒能及時下車救治傷者,的確不合適,「我向孩子本人道歉」。

這是一次遲到的道歉,從事發到現在已過了兩年多時間,直到此時,顧鵬圖才想起來道歉,未免有些晚。早不道歉、晚不道歉,偏偏在媒體報道之後道歉,這種道歉恐怕不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而是在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道歉。身為官員,應該體恤民情,應該敬畏民意,應該善待民眾。自己的車撞了人,應該當機立斷,緊急救助,這是做人的基本良知,豈能撒丫子遠離現場?

⑨ 現如今道德滑坡事件越來越多,造成這些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對於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很多道德滑坡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民的素質有待提高。很多時候大家只會根據自己的第一眼看到的事情來辨別事情的情況,從來不用大腦去思考。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事情的真實度。

當然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現在人,提高自己的一些素質方面。因為我們都希望社會整體是在良好的環境下發展的。很多時候大家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太過於沖動,不要學會跟風。

熱點內容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
月工作天數勞動法 發布:2025-01-11 11:22:39 瀏覽:454
依法治國與維穩 發布:2025-01-11 11:22:37 瀏覽:240
一元麻將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10:51:36 瀏覽:808
經濟法專業可以兼學民商法專業嗎 發布:2025-01-11 10:36:34 瀏覽:600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