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物權法的立法特色

我國物權法的立法特色

發布時間: 2021-01-03 04:33:48

⑴ 普法考試如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進入新世紀,中國法律體系邁入完善形成階段。從立法法到監督法,從行政許可法到突發事件應對法,從物權法到侵權責任法 10年裡,一批支架性的重要法律陸續出台,共同支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大廈」。
引人矚目的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立法者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行開門立法、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新中國成立之初形成的優良傳統,在一系列法律的制定中被繼承、被弘揚。
歷史,由人民共同書寫;立法,需人民共同參與。
2001年1月,婚姻法修正案草案公布,收到群眾來信3000多封;2005年7月,物權法草案公布,收到各方意見11000多件;2008年4月,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布,人們提出意見1萬多件;2008年12月,社會保險法草案公布,各界群眾提出意見和建議突破7萬件;而最受社會關注的勞動合同法草案,更是吸引近8萬人討論,收到意見19萬條,創造了立法史上的一項紀錄
從一審制到三審制,從召開座談會到公開徵求意見,從立法聽證會到立法論證會,從通過網路徵集意見到主動查閱博客文章和網路跟帖了解觀點
這是中國立法的永遠追求,這是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2007年3月,全國人大高票通過物權法,創造了一部法律草案審議8次才獲通過的新紀錄。在草案近5年的審議過程中,從常委會到全國人代會,不斷刷新我國法律草案審議次數的紀錄,成為中國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典範。
2010年,是實現立法工作總目標的關鍵之年。納入立法計劃之中的一批法律相繼出台,成為中國法律體系大廈搭建最後一批「支架」。截至目前,中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已經有230多部,國務院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近9000部。如此眾多的法律,基本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在這些看似抽象、簡單的數字背後凝聚著幾代人的努力,在我國制度建設方面有著重大歷史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說。
據統計,在現行的230多部法律中,除與治安管理有關的8部是在1978年前制定的以外,其餘的都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制定的。中國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的立法進程。
當2010年即將結束時,人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邁出了決定性步伐。中國法律體系大廈的落成,是建設法治中國進程中的重要一步,更是邁向法治中國的嶄新起點。

⑵ 我國物權法在經歷13年的__和立法機構最高層人士__的七次審讀之後,最終在2007年3月獲得通過

第一復個空,關於物權法該不該立法制,如何立法,不同人士有不同見解,是爭論,沒有辯解的意思,也不是討論和議論。第二空,持之以恆」和「鍥而不舍」都有「一直堅持」的含義,與「七次審讀」矛盾。排除C、D。「嘔心瀝血」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毫不馬虎。顯然「一絲不苟」用來形容立法機構的審讀更合適,「嘔心瀝血」程度太重。故本題答案為B。

⑶ 物權法的特點是什麼

正面的觀點:

物權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繼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決心和信心。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歸屬和利用關系的法律規范,物權法在總結中國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動長期積累的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整套體系完備的物權法律規則,在立法的公正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各個方面,達到了相當完善和成熟的程度。我國物權法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立法指導思想明確物權法在堅持中國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之下,對進入民事活動領域的各種財產實行平等保護,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市場主體相互之間的地位平等以及財產平等,是保證商品交換得以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馬克思語)。物權法規定的有關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確認和保護規則,原則上均同等適用於各種民事主體所擁有的一切合法財產,這有利於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有利於鼓勵外商投資和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化。

二是規定的利益平衡得當。法律是利益沖突的平衡器。在利益多元化的當今中國,協調和平衡各種不同財產利益之間的沖突,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物權法明確界定了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的界限,明確規定了各種所有權和他物權的客體、內容、權利取得方式和行使方法,在強調對國家財產的法律保護的同時,就農民的集體土地以及私人合法取得的其他不動產和動產,設置了一系列完整、具體的法律救濟制度,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恰當地確定了相互沖突的平衡點,既可防止國有資產被非法損害和侵吞,又可防止政府濫用公權力侵害集體和私人的合法利益。與此同時,物權法具體、詳盡地規定了財產共有、不動產相鄰關系以及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法律准則,為預防和妥善解決家庭財產糾紛、鄰里糾紛、住宅小區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以及業主之間的糾紛,提供了切實的法律依據。

三是立法針對性強。物權法就當前中國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其有關農民集體土地承包權的保護,政府征地拆遷的法律限制及補償和安置措施,住宅小區車位、車庫和共用設施的權利歸屬以及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的自動延長等規定,在充分保護社會整體利益的條件下,對農民和城市居民的正當利益提供了最大化的法律保障,極大地增強了個人合法財產的安全感,有利於遏制權力腐敗和改善政府形象,有利於社會和諧。

四是制度設計科學合理。物權法採用了邏輯嚴密的「總—分」結構形式,在其總則部分,詳細規定了立法指導思想、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公示與公信原則以及不動產登記制度和物權救濟方法等一般規則;在其分則部分,就財產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以及佔有制度設計了全面的、操作性很強的具體規則,並力求各種規則的相互協調,為司法機關正確處理各種財產紛爭提供了充足的裁判依據。


學術探討的觀點:

中國物權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物權法。

一、公私兼涉的物權法

1、在我國物權法立法當中,物權的主體到底是什麼?

根據我國物權法,主體被定義為「國家、集體、私人和其他權利人」,拋開了「自然人」「法人」的稱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乃至國有企業,從私法角度說,到底是公法人還是私法人?充分體現了公觀念與私觀念的沖突與妥協。

2、中國物權法的客體定義亦有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對於「動產」與「不動產」的概念上。公物和私物是什麼關系?我國並沒有加以區分,這與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是分不開的。

中國物權法在制定過程中的雙重結構問題,物權法的目的是要完成對中國社會財富的分配,而這些問題需要政治解決,不是立法就能解決的。

二、城鄉二元的物權法

不動產的核心在於土地問題。

從實踐角度來說,中國城市化和房地產的發展很迅猛,但是農村土地卻無法進入市場,這是與城市土地不一樣的地方。農村土地的不能流轉帶來了很多問題,全國人民都知道發生在北京通縣宋庄畫家村的案例,實在令人糾結、無奈!

三、為什麼中國物權法能把公和私跟城鄉二元放在一起?

因為中國的財產概念具有太大彈性,含義太多。我國用『財產』的概念,把公私都給容納了。

這樣物權法,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才有!所以中國物權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物權法。

⑷ 中國基本法是什麼

常見的基本法,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訴法》回,這些法律,都屬於需要全答國人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

在中國,基本法一般指的是需要經過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才屬於基本法——也就是說,這種法律,只有全國人大開會期間,才有可能通過、修訂。在採用成文憲法的國家,根本法是指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的內容和制定、修改的程序都不同於其他法律。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內容一般只涉及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法律效力低於憲法。

(4)我國物權法的立法特色擴展閱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規定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必須從特別行政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分別於1990年、1993年制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關系,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一系列事項作出規定,是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據。

⑸ 物權法的立法依據是什麼

從法律角度說,法律的立法依據都在於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2004年憲法修正案明確我國內保護合法私有財產容應該是物權法的直接依據。
對於中考政治,包括高考,做真題是最重要的,做過以後一定要研究,研究它的標准答案,中國的中考高考,都是應試考試,找到他的出題規律和答題規律的人就是王者! 加油吧

⑹ 我國物權法的漏洞和不完善論述題

我國物權法依照憲法的規定將財產分為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個人財產,並且籠統規定對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個人財產平等保護。這樣的立法模式雖然簡潔明快,但卻出現了漏洞。

財產平等保護,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物權法秉承平等保護原則,建立了一系列具體的法律規范。但是,仔細分析人們就會發現,我國物權法在平等保護原則的貫徹落實方面,出現了一些令人費解的規范。

首先,我國物權法把平等保護原則納入到市場經濟關系中,確立了市場經濟平等保護原則。我國物權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這項規定的價值就在於,將我國物權法直接與市場經濟對接起來,提升了我國物權法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這項規定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沒有區分民事關系與市場關系,沒有看到民事關系與市場關系是兩類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從而使我國物權法定位出現了問題。

區分民事與市場關系

我國物權法是確認國家、集體、私人財產權利的基礎性法律。平等保護原則是指不論屬於何種所有制形態的財產,都應按照平等的原則加以保護。如果認為「在財產歸屬依法確定的前提下,作為物權主體,不論是國家、集體,還是私人,對他們的物權也都應當給予平等保護」,那麼,就等於宣告我國物權法不具有確認財產歸屬的功能,這顯然與我國物權法的立法宗旨不符。

由於我國生產關系還處於激烈變動時期,所有制形態以及所有制之間的關系經常性地發生變化,所以,我國物權法不得不將所有制改革中一些過渡性的制度安排納入到法律規范中,而這樣一來,又使得我國的物權法顧此失彼。特別是由於我國不同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全不同,如果強調平等保護原則,那麼,勢必會與現實生活中不同所有制形態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要求發生矛盾,所以,我國物權法貼近了市場經濟,卻迷失了自我,在立法中出現了作繭自縛的現象。

我國物權法與其它國家的物權法一樣,都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規范。所以,我國物權法與市場經濟沒有關系,或者說沒有直接的關系。立法部門在我國物權法中塞入生產關系的概念,加入經濟運行機制的表達方式,不僅不利於我國物權法自身的和諧,而且會使我國物權法在現實生活中面臨十分困難的處境。

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所指出的那樣,我國物權法依照平等保護的原則,對不同所有制財產權利人實施平等保護。但這種保護只限於民事關系,一旦進入到商業關系或者行政關系之中,那麼,必須按照特別法的規定,採取區別對待的政策。舉個簡單的例子,公民的房屋所有權與國家、集體的房屋所有權都受到我國物權法的平等保護。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城市規劃修改、涉及到房屋拆遷,那麼,必須優先適用城市規劃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經濟特別法律,對公民的房屋實施拆遷。不能以為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平等保護原則,所以可以拒絕政府機關或者司法機關按照特別法的規定實施房屋拆遷。

立法模式有待改善

我國物權法的困境就在於,把我國物權法定位為市場經濟的法,而不知道我國物權法只是調整民事財產關系的一般法律。正因為物權法直接切入到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之中,所以我國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經常性地受到現實中特別法律的挑戰。這不是普通公眾對我國物權法的誤解,而是我國立法者沒有區別民事關系與市場經濟關系,人為地擴大了我國物權法的適用范圍。

其次,我國物權法依照憲法的規定將財產分為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個人財產,並且籠統規定對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個人財產平等保護。這樣的立法模式雖然簡潔明快,但卻出現了致命的漏洞。我國物權法在規范國家財產的時候,應當區別民事關系中的國家財產和非民事關系中的國家財產,如果只規定國家財產,而沒有規定國家財產所體現的法律關系,那麼,片面地強調平等保護原則,只會徒增笑料而已。

國家在民事關系中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主體。在其它國家的民法中,一般不涉及到國家財產的問題,即使在處理國家財產的時候,也是把國家財產作為特殊民事主體的財產加以處理。而在我國,由於國家掌握著龐大的社會資源,國有企業在市場主體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所以,我國物權法沒有把國家財產與國有企業的財產仔細區分開來,而只是強調國家財產與集體財產、個人財產平等保護,而這樣一來,就給人以錯覺,以為國家財產與集體財產、個人財產處於平等保護的狀態。事實上,只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個人財產才會給予平等保護,在經濟、行政法律關系中,國家財產優先保護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則。換句話說,一旦脫離了民事關系這個最基本的假定,那麼,平等保護原則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平等保護」勿陷誤區

總而言之,由於我國物權法對民事關系強調不夠,特別是在我國物權法總則部分引入了所有制的概念,引入了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表達方式,所以,人們在理解我國物權法中平等保護原則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誤區,以為我國物權法中平等保護原則適用於所有的社會關系,以為我國物權法在涉及到國家與個人之間財產關系的時候,自始至終都必須貫徹平等保護原則。在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問題上,公民必須讓渡自己的財產。這是憲政邏輯的必然,也是各國財產法的常態。我們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確保公民在國家徵收徵用自己財產的時候有知情權、參與權、合理的補償權,但是,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公民不得以平等保護原則,拒絕交易、拒絕讓出自己的財產。

立法機關和學術界強調我國物權法的性質、強調我國物權法的適用范圍,是消除人們在平等保護原則上種種錯誤認識的最好方法。期望立法機關和學術界共同努力。

⑺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立法過程體現了什麼政治學道理

(一)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了《物權法草案》,說明人代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這保證的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是相適應的。

(二)「物權法」經過13年醞釀,集思廣益;八次審議,千錘百煉的過程,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定的政策和法律代表人民的個根本利益,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的。也是我國國家機關履行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三)物權法的立法足跡,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使依法治國制度化、法律化,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才能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共同奮斗,保證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物權法也將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的實現,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物權法的審議和通過,從法律上明確保護私人財產是我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體現,有法可依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根本前提,使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經濟、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

(五)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物權法的制定集中反映了經濟基礎的要求,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加強人民團結的基礎,使鞏固國家政權的基本條件和保證。

(六)物權法的頒布,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把市場經濟主體的行為、市場經濟運行的秩序、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等納入法制軌道,使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使得我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法律制度日趨健全和完善。

西北政法大學劉鑫為你搜索答案。

⑻ 物權法的立法背景及其必要性,還有它的亮點

一、 物權法起草制定的立法背景

我國准備出台的《民法典》的內容可能包括五大部分:主體編、合同編、物權編、債權編和責任編。物權編是其中的核心基礎性組成部分。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專門成立了以粱慧星、王利明為首的兩個課題小組,從事《物權法》的起草工作。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高票通過《物權法》。這標志著中國民法典向誕生邁出關鍵一步。

1、物權法制定實施的現實背景

①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任何一部法律的起草立法及實施,必然有其內在的多重原因,物權法的制定實施首要地便是因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十分關注財產的歸屬和利用問題,人們對自身創造的社會財富有了合法規范的必要。人們對物的權利即物權是特定社會人與人之間對物的佔有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是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依法享有的獨占的、排他的支配權利。法律是現實社會的調整器,通過國家強制力來確認人們各自不同的社會地位、財產的歸屬等現實問題,物權法便是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規范財產關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它包括明確國家、集體、私人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以及對物權的保護等。

②法律完善的需要

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完善是逐步推進發展的。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制定頒布的民法通則為基礎起點,20世紀90年代末制定實施的統一合同法,其他有關婚姻家庭繼承的法律制度,知識產權法制度、相關侵權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釋等的相續制定實施,使得物權法律的制定實施顯得尤為迫切,物權法的制定和實施可以說是應時而生,應需而來。

③現實法律問題操作的需要

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財產法律關系越來越繁多與復雜,很多涉及到物的所有與佔有等法律關系,迫切需要一部規范完備的物權法律制度。現實存在的諸多涉及到物權法律糾紛急需一部有力的物權法保護合法者的權益,物權法的制定實施解決了諸多現實的法律應用問題。

2、物權法起草制定的學術背景

作為物權法起草的前期准備工作,全國人大法工委分別委託社科院的梁彗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利明教授撰寫物權法專家建議稿,全國人大法工委在此基礎上經過增刪修改,於2001年5月形成了提交專家討論的物權法草案;之後,又參酌專家意見,於同年年底完成並於2002年1月發表了物權法徵求意見稿。

物權法打破了我國立法的記錄,是立法史上審議次數最多的一部法律,是12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的法律之一,在公開徵求意見過程中,在全國引發了廣泛的爭論,涉及到有關政治問題。有專家認為,物權法草案沒有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原則,違反了憲法。起草小組粱慧星和王利明等民法學專家表達了不同的辯解看法:第一、對合法財產一體承認、平等保護是物權法准則。其二、物權法是民事法律,不是憲法。沒有必要寫明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理由是憲法已規定,物權法沒有必要重復;如果重復該規定,易引起誤解。第三、貧富分化是社會現實問題,不是物權法問題。此種辯解的觀點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瀝清了人民群眾心中得困惑。物權法的立法進程繼續前行。

正在物權法即將審議通過之際,重慶市九龍坡區「史上最牛的釘子戶」適時出現,所表現的房屋拆遷與「釘子戶」問題在全國引起極大關注。各方法律專家紛紛就此發表各種見解,一場關於物權法與房屋拆遷「釘子戶」的學術爭鳴就此撲天蓋地展開。物權法中「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的法律原則規定,與生活中的現實激烈地碰撞,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一次物權法教育的洗禮。憲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原則和物權法「私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的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二、物權法的必要性

為什麼要有物權法?
———在城市,房主和物業公司為樓梯、車庫等空間的所有權爭吵,已不鮮見。
———在農村,有農民為宅基地權屬不明起紛爭,結下幾代怨仇。
———從數據看問題,北京市法院2001年受理的房地產糾紛達到15000多件,且逐年上升。
盡不處於物權的法律關系中。有委員認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財富不管人們對物權這個概念不熟悉。在生活中,人們無時無刻斷增多,老百姓逐步變得富裕。有了財產,老百姓自然關心自己的財產安全和自身利益,財產的糾紛也多了。解決這些糾紛適用的具體法律就是物權法。它能定分止爭,使民有恆產。
憲法修正案強化了對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的保護,強調對國家徵用土地房屋,要實施合理補償。王利明認為,物權法的出台,是憲法原則的具體化。把老百姓的權利明明白白寫進法典,有利於制止那些踐踏老百姓財產權利的現象。「物權法和合同法是支撐市場經濟的兩個支柱。」王利明教授引用一位外國經濟學家的話來形容制定物權法的必要性。

【唐德華】:《物權法》的制定和頒布至少可以說有四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有力的推進了我們國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也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舉措或者是一個帶有里程碑性質的一部法律。第二《物權法》維護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憲法》里已經很明確了,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這么一個基本的經濟制度。這是第二個方面的意義。第三個方面,我覺得它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所必須的一部法律。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且逐步的和國際要接軌。在市場經濟建立的過程當中,都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部法律應該說是《物權法》。第四個方面,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說《物權法》關繫到或者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有人說《物權法》是屬於財產的歸屬法,財產的歸屬對每一個人來講、對每一個企業或者法人、組織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這個財政權力屬於誰呢?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合同法》是交易法,那《物權法》是歸屬法,歸屬法在一定意義比教育法更重要。《合同法》的重要性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而且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它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當中的作用。《物權法》必然在十幾年過程當中,對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所以我覺得至少可以說,《物權法》的頒布有這么四個方面的重要意義。所以人們都非常關注這部法律

三、物權法亮點【引用某個訪談】
[關鍵詞] 不動產登記制度

房子登記在誰名下,就是誰的產權

[案例]張女士夫妻兩人購買了位於奧體中心的一套商品房,當時由於種種原因,這套由夫妻兩人出資的房屋,產權人僅登記了未成年女兒一人的名字。張女士不清楚,這套房屋的所有權人該如何確定。

[解析]根據《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實行嚴格的登記制度,登記才生效,不登記不生效,即登記才有物權,不登記沒有物權,而且登記在誰名下,就是誰的物權。這套房屋雖然由張女士夫妻兩人出資購買,但他們自願將房屋所有權登記在他們未成年的女兒名下,實際上是他們處置了自己的財產,他們的未成年女兒就是唯一的物權(所有權)人,張姓夫婦不是權利人,也不是共有權利人。

當然,有一例外,即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所購的不動產,即使登記在一人名下,只要夫妻雙方對財產沒有特別約定,應當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因為這屬於「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登記,房子不屬於你

[案例]3年前,李女士的一名相當要好的朋友要賣房產,她和這位朋友協商,以13萬元的價格買下。隨後,李女士在付給好友10萬元後,舉家搬了進去,一住就是3年。3年中,尚欠著3萬元餘款未付,對方一直未催要,李女士也因為手頭緊,沒有及時還清。與此同時,李女士也沒有要求對方配合辦理過戶登記,此事一拖就是3年。前一段時間,李女士突然接到好友的通知,稱不願意賣房了,並將李女士在3年前的買房款10萬元退還給了她。目前房價已翻番,該朋友已以26萬元的價格將該房賣給了別人。李女士對此房是否有權主張權利呢?

[解析]《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根據物權法的本意,此處的「合同效力」僅指債權效力,而不指也不包括物權效力。即我國物權法將物權設立的原因行為、基礎行為(合同)與設立行為(不動產登記)二者區別開了,而且在買賣中必須要二者同時具備,特別是必須進行不動產登記,始發生物權設立、變更、轉讓的效力。李女士雖然和她的好朋友商定了購房合同,而且付清了大部分購房款,但是由於沒有辦理轉讓登記(過戶登記),該房屋仍屬李女士的朋友所有,李女士的朋友仍有權處分(出賣)自己名下的該房產。李女士則不享有該房屋的物權,她只能根據購房合同,請求她的好朋友承擔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預告登記,防止期房「一房多嫁」

[案例]2006年5月,秦小姐在一新樓盤買了一套128平方米的房子,在與開發商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並交納首付款之後,開發商卻遲遲未按照合同的約定交房。上個星期秦小姐再次去交涉時,發現開發商已經擅自將該房屋賣給了自己的售樓小姐,而且合同已經備案,對方已經裝修入住了。

[解析]物權法創設了預告登記制度,進一步完善不動產登記,可以有效防止「一房多賣」,即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後,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此前發生不少類似案例,購房者與賣房人簽訂買賣合同,支付了部分房款後,等待產權證下達。其間,賣房人又把房子轉賣給了別人,並給別人辦出了產權證,結果就造成了兩位購房者「搶房」,並和賣房人打起官司。

今後,購房人在和賣房人簽訂了買賣合同後,就可以按照約定到房屋登記機構辦理預告登記,其後,再進行產權登記。只要購房人辦理了預告登記,賣房人如果再將該房屋另行出賣給他人,這「另行出賣」就不可能發生物權效力,也就是說此房只能出賣給進行了預告登記的購房人,其他任何人不可能取得該房的產權了。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一女二嫁」了。需要注意的是,從可以辦理登記之日起3個月內,應當進行不動產產權登記,否則預告登記就失效了。

登記錯了,應申請更正;對登記有異議,15天內要起訴

[案例]小王與戀人小李決定共同購房,兩人一起申請了登記,可是後來發現產權證上只登記了小李一個人的名字。小王著急了,他應當如何辦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

[解析]物權法還新設了更正登記制度和異議登記制度,為的就是及時糾正登記錯誤,防止損害發生。更正登記制度,指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是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在此情形下,小王可以申請更正登記。小李書面同意更正或者小王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關應當予以更正。

如果小李不同意更正,小王就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異議登記相當於一個「臨時凍結」,它的效力是使原來的不動產登記,失去正確性推定。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一旦進行異議登記,15天內一定要起訴,否則就失效了。

[關鍵詞] 會所歸屬尚有待進一步明確

物權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除道路、綠地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劉克希說,關於會所的歸屬,即歸開發商所有還是歸業主共有,是物權法立法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他介紹,物權法草案前幾稿曾規定了會所的歸屬問題,但爭議十分大。因此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5年8月29日的物權法草案座談會後,一直到「七審稿」,一直迴避規定這一問題。在「人代會審議稿」始增加了「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屬於業主共有的內容。但是,「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這一抽象、概括的表述,與「建築區劃內的會所」、「人防工程」等具體概念是什麼關系,能否認定二者是種屬關系,即能否認定後二者屬於前二者?從物權法的規定看,總的原則和方向是有利於業主的,但是,目前還不能簡單地認為會所、人防工程等屬於業主共有。

劉克希認為,這一問題,有待今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立法解釋、司法解釋等進一步完善、明確。

[關鍵詞] 車庫所有權

車位、車庫不以成本定歸屬

物權法規定: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據了解,物權法起草之初,擬以車位、車庫是否進入成本作為界定歸業主所有或者開發商所有的唯一依據。劉克希認為,「以成本定歸屬」這一制度設計存在不科學且不利於業主之處。因為何謂「成本」,事實上極難界定,業主也並不掌握商品房的開發成本等資料。

此外,劉克希認為,關於物權法中「首先滿足」的規定,出發點和立法原意是好的,但在實踐中則不明確、不具體、不具有可操作性。並且這一規定,未考慮保留必要的公共停車位、訪客停車位歸業主共有,對公共安全留下了一定「隱患」。

新車位新辦法,老車位仍沿用老辦法

劉克希說,物權法有關車位、車庫的規定,只適用於2007年10月1日以後新建的車位、車庫,而不適用於此前所建成的車位、車庫。至於什麼是「2007年10月1日以後新建的車位、車庫」,在認識上也有分歧。有的認為,只要是2007年10月1日以後竣工的車位、車庫,均適用物權法,而不論其開始建設以及批准該項目的時間。也有的認為,嚴格意義上講,新建車位是指10月1日後領取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而建成的車位。

關於「歷史遺留」的有關問題如何處理,例如已售出的「房改房」、老小區的房屋以及在物權法公布、施行前已出售的小區內的車位、車庫問題如何處理,劉克希表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2007年3月12日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中,對此作了明確的界定:「法律委員會研究認為,按照法的一般原則,法律是不溯及既往的,本法也是一樣。」

劉克希認為,對「歷史遺留」的車位、車庫問題,不適用物權法的規定,而適用物權法之前的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形式的各種規定,或者按照當時的約定。這里「當時的約定」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並無法律位界的限制。比如南京市一些老舊小區的車位、車庫權屬問題就應該沿用以前的老辦法,即南京市房管、物價等5部門於2004年12月15日印發的《商品房附屬房屋轉讓等問題的若干規定》。根據該規定,小區內相當於標准配建總量15%的室內機動車位以及全部露天機動車位歸業主共同所有,其餘為房產開發企業可售的業主專用停車位。

[關鍵詞] 土地使用權

使用權自動續期,是否收費暫不規定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劉克希認為,物權法這款規定,是當代中國人智慧在民法上的最高結晶,是物權法最亮的亮點條文,是對廣大人民群眾最有利的條文。何為「自動續期」?劉克希解釋為:無需使用人申請,也無需政府及其部門審核、批准,即自動延續期限。可以延續多久?期限無限制:房子100年不倒,就理所當然、放心大膽地使用100年;300年不倒,就理所當然、放心大膽地使用300年。100年、300年以後是否要收歸國家所有?也不一定,屆時再作研究。

此外,劉克希介紹,關於「自動續期」後是否收費,四審稿、五審稿均曾擬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支付土地使用費;續期的期限、土地使用費支付的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到六審稿起,這一規定被刪了,通過時也無此內容。這主要是關於土地使用費到底收不收、收多少、如何收(仍然一收70年還是按年收取,是收土地使用費還是收土地稅、物業稅等),尚未深入討論,亦無成熟經驗,而這一規定關繫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需要特別慎重對待,所以物權法以不作規定為宜。屆時,可以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等實際情況再作慎重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劉克希說,從這款規定可以看出,非住宅並不享受住宅「自動續期」的特殊保護,而仍然適用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小產權房」糾紛尚無統一規定

物權法規定,宅基地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住房所佔有、使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宅基地」及其「宅基地使用權」在物權法生效後,將成為農村村民住房所佔用土地及其權利的專用稱謂。

劉克希介紹,關於農民的住房及其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和抵押能否放開,是物權法制定過程中的一個熱點爭議問題,一直存有不同意見。

據了解,物權法從草案第五稿起,刪去了有關規定。劉克希說,物權法關於宅基地使用權沒有什麼新規定,原則上仍適用現有規定。對轉讓、流轉問題,同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了同一方案、同一態度,即從全國范圍看,現在放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和抵押的條件尚不成熟。為了維護現行法律和現階段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政策,並為今後修改有關法律留有餘地,物權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劉克希說,關於所謂「小產權房」的處理,目前國家尚無統一規定,全國做法不一致,全省做法也不一致。有的農民將住房賣了,當出現征地拆遷的情形時,有的地方保護買方,有的地方只保護買房人的房屋補償,而認定土地補償款歸村集體或者賣房者。我省13個市做法也不一致。目前,有兩個市「無效認定、有效處理」,即認定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對買房人同當地村民給予同等補償,另11個市則「無效認定,無效處理」,即認定合同無效,房屋補償款歸購房人,土地補償款歸村集體或者賣房人。

⑼ 物權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立法目的和依據:物權法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⑽ 求《我國物權法立法中的幾個理論與實踐問題》梁慧星講座視頻下載地址

現在比較多了,估計你也有回了答:
http://www.gy16.net/soft/10/22/2006/200606243374.html
http://kaoshi.etgood.com/bencandy.php?id=92159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的婚前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3 13:54:19 瀏覽:687
中央依法治國決定 發布:2025-04-23 13:43:33 瀏覽:507
法院孫海龍 發布:2025-04-23 13:39:01 瀏覽:346
法律碩士法學怎麼復習 發布:2025-04-23 13:21:47 瀏覽:79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周活動 發布:2025-04-23 13:03:08 瀏覽:939
刑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23 12:59:32 瀏覽:478
法律援助手機號 發布:2025-04-23 12:55:46 瀏覽:826
人格鑒定司法 發布:2025-04-23 12:46:03 瀏覽:651
常州物業條例 發布:2025-04-23 12:32:03 瀏覽:730
深圳法治 發布:2025-04-23 12:23:19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