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選

道德經選

發布時間: 2021-01-03 04:47:46

Ⅰ 請問分別從易經,論語,道德經中選哪些文句適合詮釋「安分守己」

《論語》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解讀: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當以修身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塊海綿一樣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難,阻力,障礙。這就是君子之道了。
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納的力越強,修持的境界也越強。

戚:在古代的意思
形聲。從戉,從尗,尗亦聲。戉(yuè),斧子。
第一個戚是指的斧子,第二個戚是指的斧別人,功擊別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別人的。
盪:清除,洗滌。
譯文:
孔子說:「君子清除自身的缺點,身輕體也安;小人總是斧攻別人。」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盤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道德經》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恆無欲,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讀:

伊喜是道中之人,通過修煉得氣以後,就俱備觀氣的能力,所以他觀到了老子的氣非常之巨大,所以非常恭敬的向老子問道,『你老人家勉強為我寫幾句話吧。』這位老子呢,無所謂說,也無所謂不說,即然後生有心求道,授之於人也只是隨了一個善緣。行了個方便『你即然向我問道,我就向你講解這個道,這個道呢不是凡夫想當然的什麼道,假名為道,是為方便說法。』

釋意:
我在這里宣說大道,
你要知道這個道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道,
名子也沒有,取個名子為道是非常勉強的。
這個世間一開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什麼名子,更沒有什麼相狀,是一片混沌
當這個世間開始有了可以稱名的相狀,隨後開始接連不斷的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物體;

(此處對應道德經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長久保持恬淡無欲的心態就能掌握大道的玄妙,

若心中常染著諸欲,所觀察到的都是糾結之相。

此兩者(指的是清凈無所求與染著諸所欲)都是從心而出,名相各異,同樣都是非常的玄妙,

此兩者,所觀之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道體
雖然都認為自己觀察到的是道,卻是根本不相同的兩種論道,非常玄妙,
如果能將此不同相狀的道體各有分析,各有觀察,基本上就可以探究到這個世間的真象。

《易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活著就兩個字
忘我
天從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及享受,所以運行長久,廣施雨露,普被陽光,澤及萬物,利益眾生。
地的形態是廣袤深邃的,善與不善大地都願意承載,君子也應該持有像大地的深厚德性。

人應效法天地,於一切時處利益他人。

Ⅱ 易經,論語,道德經中選哪些文句適合詮釋「安分守己」

論語: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素,是「在」的意思)《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Ⅲ 想買一本《道德經》.可是選哪本好

去買現代的台灣人注釋的白話本,,,你真想了解道德經的話,弄通文本註解這一關是要過的,你可以先背下來再看看各家註解比較弄通注譯,

Ⅳ 文言文,道德經,多選題

ABC。

道德經基本是哲學書,不是對人做規定和限制。D應該是儒家的思想。

Ⅳ 道德經怎麼選購

首先看出版社,一般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這類比較厲害的比較靠譜
其次看版本,因為有道家用的傳播的會有些微差別,再看有沒有對照解釋,看翻譯的是誰,這個當然是看大家的

Ⅵ 詩經,楚辭,道德經等類似的古文,如果想要背誦,應該先選哪個

我不知道你想要在來什麼自地方用到。
就我個人經驗來看,我是從宋詞唐詩宋元明史開始入手古文的,簡單沒什麼難度。而且宋詞唐詩大部分文采都很好,也容易固定一個良好的興趣。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基礎,我覺得從詩經開始比較好。
詩經沒有太多大道理,而且大多句式整齊,篇幅較短,便於閱讀。
楚辭文筆很優美,讀起來不吃力並很有韻味,但探求背後的社會問題或者作者的個人經歷,是個很漫長也很需要耐心的過程。

Ⅶ 道德經卷2選取了道德經多少章的內容


卷二其一選取了十七、十八章

卷二其七選取了二十九、三十章

總共選取了14章

Ⅷ 從道德經里選一句話寫2000字感想

通讀了老子81章的《道德經》,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處的智慧高度和對自然的領悟及對人類社會關系的宏觀視角。對事物發展的辯證和轉化能給出融入自然規律的基本解剖。特別難能可貴的是能夠脫離「從眾定勢思維」的習慣而獨立地接近於自然。
老子《道德經》的另一個廣博在於任何人讀之可以感悟出個體自己領域內的內涵和外延。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讀出自己貼切的答案和個體標准。
以上是從宏觀上對《道德經》的感受。而在微觀上,老子對自然存在、科學、宇宙守恆、人文、國家管理、戰爭、人性、生命、名利、權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獨到精確和細致的認識。
下面對《道德經》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與自己的觀念給出個人的感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2章)
在這一句話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現代物理的思路與之對應。為何老子認為三生萬物,是說明老子認可這個宇宙是只有三樣最基本的東西嗎?那麼,尋找這三樣事件與現代物理學對應的是什麼?就個人的分析就是「運動」、「空間」、「自然力」這三樣;可以認為萬物都是這三個事件組織而成的事件,沒有更多於這三樣的東西存在。這是對三生萬物的物理分析。
從此可以推出,二生三的物理意義。「二」就是「動」、「力」這二個事件的存在產生物質的「三」。三就是萬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體的宇宙,就是我們這一個宇宙,而宇宙是產生動、力這「二」個現象的根源,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進一步可以認為動力互相轉換是自然存在的因果關系。
最後,老子認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頭,也可以認定在自然角度上這個道是指特定的運動軌道。在人們對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認為他的道,因此把他稱為「道家」。其實,對於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個主要元素。德產生道和道產生德是互存的兩個基本元素,這也是81章用《道德經》命名的一個主要內涵。與之對應的是物理學上的《動力學》;可以認為道是由德決定的。對應於運動軌道是由力產生的物理現象。任何軌道如:導彈的運行軌道,物體的運動軌跡都脫離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決定的因果關系。反過來,力是由運動的道所產生的現象是人類難於直觀覺察到的事件。關於這一點,將來的物理學定會給與正確的認識。因此,宏觀地可以認為道德經可以對應於動力學,這是從物理學方面給與抽象觀測的認定。由於當時動力學沒有得到普遍的認識和推廣,把「德」對應於「力」對於我們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學觀或許會有點牽強附會。
然而,在社會科學方面,道德更多的是指人類社會的基本規范。由於人類更注重於社會問題,因而在社會上指人類遵從的社會公德是一種道。在人類道德方面,老子在社會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報德」更高層次的「德」是「以怨報德」,關於這一方面的分析範文有很多的解釋更好,我就不在這里進行更多的瞎扯。
上面的分析僅僅是一家之言,著重用與當代物理學有一些必然聯系的視角來分析,使之有以更寬的視角和不同於專業道家的分析來充實<道德經>的內涵。至於和各專家有南轅北轍的分析結論也正是《道德經》的魅力之所在。自然是簡單的,所以《道德經》本身也是簡單的,僅僅是他所包含的參照系是一個最大的參照系而已。這也是《道德經》的偉大之所在!

Ⅸ 道德經怎麼選

咋道德經就是讓人去做人的道德人的政治就要去選這些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的婚前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3 13:54:19 瀏覽:687
中央依法治國決定 發布:2025-04-23 13:43:33 瀏覽:507
法院孫海龍 發布:2025-04-23 13:39:01 瀏覽:346
法律碩士法學怎麼復習 發布:2025-04-23 13:21:47 瀏覽:79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周活動 發布:2025-04-23 13:03:08 瀏覽:939
刑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23 12:59:32 瀏覽:478
法律援助手機號 發布:2025-04-23 12:55:46 瀏覽:826
人格鑒定司法 發布:2025-04-23 12:46:03 瀏覽:651
常州物業條例 發布:2025-04-23 12:32:03 瀏覽:730
深圳法治 發布:2025-04-23 12:23:19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