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法61條

立法法61條

發布時間: 2023-08-18 04:49:07

『壹』 法律條文中的款和項怎麼區別

一、區分

1、組成

(1)法律規范的「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

(2)「款」是「條」的組成部分。「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

2、適用

(1)法律規范條文的適用:一個法條只有一款的,應當直接適用該法條,不應稱作該條第一款;一個法條有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應當適用到款。

(2)「款」的適用: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

二、對於書寫

關於條、引用款的數目的書寫應使用中文,不能使用阿拉伯數字。如《立法法》第十條、《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不能寫成《立法法》第10條、《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2款。

三、法律條款項目區分意義

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的法律條款項目區分。意義是在執法活動中正確使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四、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一條 法律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編、章、節、條、款、項、目。
編、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法律標題的題注應當載明制定機關、通過日期。經過修改的法律,應當依次載明修改機關、修改日期。

(1)立法法61條擴展閱讀

法律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

一部法律根據《立法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一般由編、章、節、條、款、項、目組成。編、章、節是對法條的歸類。所以,在使用法律時只需引用到條、款、項、目即可,無需指出該條所在的編、章、節。

因此,弄懂法律規范中條、款、項、目的含義,在執法活動中正確使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法律翻譯中的「條」、「款」、「項」、「目」

法律翻譯同時涉足三個領域,即法律學界、語言學界和翻譯界。因此,法律翻譯對譯者要求十分苛刻。例如,在英漢、漢英翻譯中,譯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中國法律以及普通法知識之外,還要擅長法律英語這一特殊用途英語(ESP)。

與所有的翻譯一樣,法律翻譯的譯文要忠實原文的實質內容,還要盡量流暢通順。法律翻譯通常包括的內容很多,如立法性文件的翻譯,合同翻譯,訴訟類文書翻譯,法庭口譯,法學論文翻譯,涉外公證文書翻譯,判例翻譯等等。

法律翻譯者在翻譯立法條文、法學論文、法院判決等法律文件時,常常會碰到諸如「條」、「款」、「項」、「目」等詞的翻譯,參閱國內一些法律翻譯(英漢、漢英)工具書,我們發現,各工具書對上述四個詞的翻譯或者沒有涉及,或者十分混亂。

這些翻譯之中,不乏十分正確的翻譯,但是有些翻譯則值得商榷。本文作者旨在探討這一組詞的譯法,為法律英語詞典編纂及法律條文的翻譯提供借鑒。

『貳』 林某玩忽職守案的評析是什麼走向

呂俊苑亮

案情簡介2002年9月,×縣政府形成(2002)63號會議紀要,同意Y市國發房地產開發公司變更其在某工業園區內的國發花園項目的土地使用功能。2003年3月,國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委託×縣土地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土地評估公司)對該地塊變更前後的地價進行評估。根據土地評估公司出具的地價評估單,該地塊變更前後的地價分別為1771萬元、2062.2萬元。評估單上註明:「以上測算結果僅供參考,不作任何依據。」隨後,國發房地產開發公司依據會議紀要,向縣國土資源局提交上述有關資料,要求對該地塊進行土地使用功能變更登記。

2003年4月,時任縣國土資源局地產交易中心副主任的林某負責對國發花園項目用地變更土地使用功能進行審核。根據前述地價評估單以及縣國土資源局1999年《關於調整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取出讓金及業務管理標準的通知》規定,縣國土局決定按地價評估單上的差價乘以20%補充收取國發房開公司土地出讓金58.24萬元。同日,國發房開公司即繳納土地出讓金。同月13日,縣國土局核發了該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證》。

但到2003年11月,縣府辦《縣政府[2003]55號專題會議紀要》認為:「……國發房開公司補交出讓金按『現土地用途評估總價減去原土地用途測算價後的20%標准收取出讓金』,顯然不合理,應予以糾正。」2004年2月25日,縣府辦《縣政府(2004〗3號專題會議紀要》進一步明確:「……國發房開公司補交出讓金問題……土地價格要參照附近土地條件較為相似的……」,以它們「當時公開拍賣的平均地價確定;……」

如此計算,國發房開公司因少繳納土地出讓金,給國家造成了465.91萬元的損失。

2005年4月7日,×縣人民檢察院指控林某在審核國發花園項目土地改變使用功能及土地轉讓的手續過程中,由於工作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給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玩忽職守罪,應追究其刑事責任。立案前,檢察院已追回300萬元的損失。至起訴時,損失被全部追回。

同年,浙江思源昆侖律師事務所律師呂俊、苑亮接受了林某的委託,擔任林某的辯護律師。經過認真研究,兩位律師整理出了成熟的辯護思路,決定為林某作無罪辯護。

爭議焦點

本案的爭議焦點就在於林某玩忽職守罪是否成立。

本案公訴機關認為林某明知國務院國發(2001)15號文件有關收取土地出讓金的規定,仍按照縣國土局1999年《關於調整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取出讓金及業務管理標準的通知》規定以及「根本不能作為依據」的地價評估單決定國發花園應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致使國家財產大量流失,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構成玩忽職守罪。但被告人的兩位辯護人針對檢察機關的指控依據認為林某不構成玩忽職守罪。理由如下:

1.從主體上說,林某沒有徵收土地出讓金的職責,不能成為玩忽職守罪的犯罪主體

《關於建立×縣地產交易中心的批復》中規定:「×縣地產交易中心……主要職責是……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土地出讓金等稅費的徵收工作。」可見其並無本案所涉及的改變土地使用功能事項的審批和土地出讓金收取的職責。

此外,涉案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上的印章為國土資源局而非地產交易中心;合同內容也表明用地單位應向甲方也就是×縣國土資源局而非地產交易中心繳納土地出讓金。

從以上兩個方面可見林某所在的地產交易中心不具有收取土地出讓金的職責。由此可推知,林某也沒有該職責,在本案中不可能成為玩忽職守罪的主體。

2.檢察機關提到的國發[2001]15號文件本身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不能作為依據

首先,2004年4月17日有國土資源局蓋章證明「為普發行文件,傳閱對象為局領導及各科室」。其中並不包括地產交易中心,也不包括林某。

其次,國發[2001]15號文件並非行政法規或者其他必須遵守的強制性規定,違反該文件不能認為構成玩忽職守罪。

國發[2001]15號文件不屬行政法規,只是一份政策性文件。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61條規定:行政法規必須以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而15號文件沒有總理簽署命令。

(2)《立法法》第62條規定:簽署公布後必須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而15號文件沒有此形式。

(3)該文件的內容均是一些原則性的要求。該文件結尾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本通知精神,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土地管理制度」。由此看來,如果沒有制定相配套的行政法規、規章制度或具體實施辦法,根本沒有辦法執行。這樣,該文件的內容不具備直接執行性和實際操作性。在這種情況下,林某依照國土局1999年的規定作出決定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4)國發[2001]15號文件現已不再適用當前有關土地政策的要求,實際上已經失效。

溫州市國土資源局對該案提出的處理意見包括「建議×縣政府及時廢止和糾正違反有關土地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而制定的文件、紀要等。同時,建議抓緊制定與國發[2005]28號文件相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這充分說明:未及時廢止和糾正縣政府的文件、紀要是本案發生的一個原因;國發文件的執行需要縣級人民政府制定配套的實施辦法;國發[2001]15號文件已經時過境遷,否則處理意見在要求制定相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時應將該文件包括在內。

3.林某以×縣土地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出具的《估價報告》作為依據,屬正確履行職責

檢察機關抓住評估單上「以上測算結果僅供參考,不作任何依據」的語句不放,認為林某將此評估單作為計算土地出讓金的依據之一就屬辦事不規范,屬玩忽職守。但事實上,檢察機關作為指控依據的世博評估代理有限公司的土地估價報告第15頁同樣也註明:「本地估價旨在……為委託方掌握該地塊的土地資產值提供咨詢服務,當用於其他目的,則本報告的估價結果無效。」這番話與檢察機關所憑恃的「僅供參考,不作任何依據」言辭有異曲同工之妙。即便世博公司有話在前,檢察機關仍依據世博公司出具的土地估價報告提起公訴,那麼同樣的情況到了林某身上怎麼就變成玩忽職守了呢?檢察機關如此指控林某犯玩忽職守罪顯然不能成立!

審理判決

本案的訴訟可謂柳暗花明。2005年8月16日,浙江省×縣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認為林某玩忽職守罪成立,但由於案發後損失已全部追回,可酌情從輕處罰。鑒於林某犯罪情節輕微,可免予刑事處罰。林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發回重審。2006年4月7日,×縣人民檢察院做出撤銷案件決定書,認為林某對損失結果雖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鑒於縣國土局對改變土地用途時土地出讓金如何收取尚未明確規定,這也是導致損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尚不能認定林某構成玩忽職守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決定撤銷案件。

2006年9月21日,林某以沒有犯罪事實而被鍺捕錯判為由,向×縣人民法院提出共同賠償申請,要求×縣人民法院與×縣人民檢察院共同賠償相應損失並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2006年11月24日,×縣人民檢察院與×縣人民法院做出共同賠償決定書,賠償林某合計2272.3元,並給予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經典評析

所謂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作為瀆職犯罪,玩忽職守罪與非罪的界限就在於職權是否被濫用。這里就涉及如何理解「職權」以及如何理解「濫用」的問題。

1.如何理解「職權」

職權(職守),是指行為人享有的一般職務許可權或者承擔的相應職責。這里取的是職權的實質要件。

判斷是否構成玩忽職守罪的前提就是該被告人是否具有「職守」。而反觀本案,根據相關的地方政府規章,收取土地出讓金是國土資源局的職責。而林某所在的土地交易中心僅僅是個事業單位,僅完成協助收取土地出讓金的工作。因此,說林某在收取土地出讓金的手續中犯玩忽職守罪,其構罪的「職權」首先就不存在。

2.如何理解「濫用」

所謂職權的濫用,是指違背法律授權的宗旨行使職權,超越職權范圍或者違反職權行使程序,以不正當目的或不法方法實施職務行為。包括主觀上具有玩弄職權、隨心所欲的心態,客觀上實施了超越、違反職權的行為。

反觀本案,檢察機關判斷林某玩忽職守的依據就是國發(2001)第15號文件,認為林某違反了職權行使的程序。但國發(2001)15號文件根本不具有直接執行性。在沒有具體執行規范出台之前,林某隻能根據縣國土局1999年的規定計算應收取的土地出讓金,根本無可厚非。這樣來說,林某主觀上不是出於對工作的不負責任而適用國土局1999年的規定,客觀上也是因為沒有其他的具體執行規范而適用1999年的規定,因此,林某根本不符合玩忽職守罪的構罪情形。

因此,林某案件的情形只是一般的工作失誤。工作失誤是行為人由於政策不明確、業務能力和水平低等原因,造成失誤,導致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損失的行為。這同玩忽職守有本質區別,故對此不能認定為玩忽職守罪。

『叄』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我國法律有關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規定

(二)我國法律有關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規定
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將符合法定程序作為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三大條件之一,大大推進了理論與實務界對行政程序法的關注。
我國法律、法規已經建立起一些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這里,作一列舉說明。
抽象行政行為的程序制度:
1、聽取意見制度。200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58條規定:「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2.起草審查制度。立法法第59條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3.公布制度。立法法第61條和第62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制度:
1.表明身份制度。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第13條第2款規定:「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在查驗居民的身份證時,應當出示自己的工作證件。」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第12條規定:「口岸檢查、檢驗單位的人員需要登船執行公務的,應當著制服並出示證件。」
2.告知制度。199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4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除有礙檢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第71條規定:「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3.說明理由制度。1996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31條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4.迴避制度。行政處罰法第37條第3款規定:「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5.合議制度。行政處罰法第38條第3款規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6.聽證制度。行政處罰法第5章第3節專門規定了「聽證程序」,其中第42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7.審執分離制度。行政處罰法第46條規定:「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國務院於1997年11月發布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
8.復議制度。199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6條規定對11種行政行為,當事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法規定了行政機關進行行政復議的程序。
9.司法審查制度。1989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此前,我國已有120多個法律、法規規定,不服行政機關決定或裁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規定對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進一步擴大了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圍。
10.順序制度。1994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4條規定,除了公安人員可以當場予以處罰的以外,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的其他處罰應適用以下程序:(1)傳喚;(2)訊問;(3)取證;(4)裁決。這一規定確定了處罰程序的順序,顛倒順序是違法的。
11.時限制度。這是在法律、法規中規定得比較多的一項行政程序制度。例如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5條規定:「市、縣公安局對出境申請應當在30天內,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應當在60天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對我國法律、法規中關於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規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我國的行政程序立法處於非常薄弱的狀態;1990年以來,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發展很快,越來越多的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在制定或修訂時注意到了程序方面的規范。特別是,我國已經有了幾部主要規定行政程序制度的法律、法規。如:1990年10月起施行的《行政訴訟法》;1991年1月起施行的《行政復議條例》(後為1999年10月起施行的《行政復議法》所取代);1995年1月起施行的《國家賠償法》中的行政賠償部分;1996年10月起施行的《行政處罰法》等。除了《行政訴訟法》總體上屬於訴訟程序法,其中部分內容屬於行政程序法以外,其他幾部法律均以規定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為主,分別規定了我國行政領域的幾大程序:行政處罰程序、行政賠償程序和行政復議程序,使我國行政程序法的發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這里應當特別提到的是,我國《行政處罰法》關於處罰程序的規定尤其反映了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一大進步。該法第5章專門規定了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其中包含著表明身份制度、統一格式制度、說明理由制度、告知權利制度、聽證制度、審執分離制度、迴避制度、合議制度等行政程序法律的許多重要制度,體現了行政程序法律的各項基本原則。特別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聽證程序更是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的一個重要突破。可以說,《行政處罰法》對我國行政程序法的進一步發展,已經而且還將繼續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最後,應松年就完善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提出了幾點建議。
他說,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法制建設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國現行行政程序立法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缺乏系統性。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規范分散在各類法律、法規中,沒有專門的、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由此造成各個行業、各個類別的行政行為在行政程序上不一致。除了行政立法、行政處罰、行政復議三類行政行為基本統一以外,其他各類行政行為的程序不統一的狀況還嚴重存在。
2.處於次要地位。許多行政程序法律規范混合規定在各個行政法律、法規中,這些法律、法規基本上都以規定實體規范為主,兼顧程序規范,甚至有的法律、法規仍然只有實體規范而完全沒有程序規范,重實體、輕程序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3.偏重事後程序和過於籠統。即使規定了一定的程序規范的行政法律、法規,多數也存在重事後程序、輕事先程序的問題,以及程序規范不具體、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多數行政法律、法規往往只是簡單地規定相對人可以申請復議、可以提起訴訟,或者只是籠統、粗疏地規定程序事項,對程序性問題在起草時缺乏細致的分析研究,在法律、法規中缺乏具體明確的規定。
4.法律責任不明確。大多數法律、法規雖然規定了程序規范,卻沒有規定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的法律責任,很容易使法定程序得不到嚴格執行。
適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我國加入WTO的需要,必須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應當建立和完善什麼樣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一個應當認真探討的問題。我想就以下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我國應當早日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目前,我國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已經提上了國家立法的議程。李鵬委員長在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指出:「要制定行政強制措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收費法,為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創造條件。」我們已經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和行政收費法也有了比較成熟的草稿。可以說,我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對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呼聲也很高,制定統一行政程序法的條件已經成熟。
2.應當把行政程序法列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主要部門法。我國目前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作為當務之急,盡管這個體系的范圍很難劃定,但不少學者認為,不管這個體系的范圍怎樣劃分,行政程序法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主要部門法,並不因為它有「行政」二字就與經濟無關。其理由是:第一,行政程序法是市場主體的地位和權利的保障。第二,行政程序法是市場經濟所追求的效率、效益的保障。第三,行政程序法是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和進入世界統一市場的保障。
3.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功能類型應當是以效率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型。我國學者多數主張「並重型」,即根據我國的情況,應當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兩方面。從提高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識來看,應當保障公民的程序權利。但是,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如果脫離社會利益而過分強調公民權利的保障,就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也要把效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效率型和權利保障型都是非此即彼的思路,並不可取。「並重型」的具體設想是把效率和權利保障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這樣的功能類型既不是完全的效率型,也不是完全的權利保障型,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類型。「並重型」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立法者應當從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出發,考慮每個公民的具體利益應當保障到什麼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處理好效率與權利保障的關系,因為效率更多地反映社會利益,而權利保障更多地反映個人利益。處理兩者關系的原則是:以提高效率為范圍,以權利保障為目標,在效率允許范圍內,對權利的保障努力達到「最大化」。這個原則可以稱為「效率對權利的最大寬容度原則」,或簡稱為「權利最大化原則」。因此,所謂「並重型」,就是以效率作為基礎、范圍和限度,以權利的最大化作為目標的功能類型,所以也可以稱為「以效率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型」。
4.在行政程序法中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聽證制度。聽證制度已經成為許多國家行政程序法的核心。能否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聽證制度,將是我國能否成功地制定行政程序法的關鍵。我國已建立三種不同的聽證制度,最早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數額較大的罰款時進行聽證,並對聽證的具體程序作了規定;二是價格法規定的在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時,應建立聽證制度;三是立法法規定的在起草行政法規時,可採取聽證會的形式等。聽證制度正在我國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第一,這三種聽證的主要區別何在?第二,三種聽證各應遵循哪些程序?至今尚無明確規定。聽證制度在行政程序法律中確認,將使社會主義民主原則中聽取對方意見和參與精神得到很好的體現,因而是行政程序法中極為重要的制度。

『肆』 改名申請通過,然後想換個名字,可以把戶口遷到我老公那邊然後重新申請嗎

(二)我國法律有關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規定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將符合法定程序作為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三大條件之一,大大推進了理論與實務界對行政程序法的關注。我國法律、法規已經建立起一些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這里,作一列舉說明。抽象行政行為的程序制度:1、聽取意見制度。200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58條規定:「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2.起草審查制度。立法法第59條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3.公布制度。立法法第61條和第62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制度:1.表明身份制度。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第13條第2款規定:「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在查驗居民的身份證時,應當出示自己的工作證件。」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第12條規定:「口岸檢查、檢驗單位的人員需要登船執行公務的,應當著制服並出示證件。」2.告知制度。199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4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除有礙檢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

『伍』 《民法典》第61條規定是什麼

一、《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61條規定是什麼? 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二、民事主體的規定 民事主體又稱「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民事主體的資格由法律規定飢運指,在中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能夠作為民事主體悄洞的有公民(自然爛配人)和法人。國家是民事法律關系的特殊主體,在一定情況下,需要國家直接參加民事活動時,國家以民事主體的資格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如發行公債、享有財產所有權、接受贈與、對外以政府名義簽訂貿易協定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的一方稱權利主體,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義務主體。通常,民事主體既是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民法調整的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商品關系要求對等的勞動交換並體現等價有償的要求,反映在民事法律關繫上就是雙方都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在某些民事法律關系中,只有一方是權利主體,另一方則是義務主體,如絕對權關系、無償的合同關系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主體可以都是單一的;也可以一方是單一的,而另一方是多數;也可以雙方都是多數的。在某些民事法律關系中,義務主體是特定的人,例如 債權債務 關系;在另一些民事法律關系中,義務主體則是不特定的任何人,例如所有權關系。 三、相關的解釋 民事主體在有的國家和地區的立法及學說上稱為權利主體。傳統民法認為:「民事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其本質的含義就是能夠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它是一個發展演變的概念,「是由社會經濟發展決定的」。根據民法的發展史,民事主體經歷了從一元主體到二元主體的演變過程。羅馬法確立了民事主體的一元結構。羅馬法沒有權利能力的概念,而是採用人格的概念,根據一定的標准從生物人中選擇一部分自然人,賦予其法律人格。羅馬法上沒有關於法人的規定,將合夥作為一種合意契約處理,「兩人以上相互承擔義務將物品或勞作集中在一起,以實現某一合法且共同利益的目的,這種合夥的意願被稱為合夥意願」。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公民會創辦自己的企業,那麼企業在運行和經營的過程中也是需要遵循相應的法律 法規 ,同時也是要設立相應的職位和管理人員,當企業出現了違規操作的行為後,不僅企業會受到處罰,同時法人也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陸』 法律保留原則的簡介

是指憲法關於人民基本權利限制等專屬立法事項,必須由立法機關通過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代為規定,行政機關實施任何行政行為皆必須有法律授權,否則,其合法性將受到質疑。
行政行為的做出必須有法律依據,法律沒規定的行政主體不得擅自做出行政行為。 憲法保留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憲法上所規定的法律保留,另外一種是憲法本身的保留。
法律保留也被稱為特別保留,是相對於一般保留而言的。所謂特別保留是指憲法規定將某些事項交由民意代表機關來制定,而其他國家機關均無權制定。特別保留的對象主要是憲法中有關基本權利的限制、國家機構的組成等規定,之所以認為是「特別的」,原因在於這些規定從形式上看往往是個別的、零散的,缺乏統一性和普遍性。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法律保留原本是行政法上的原則,主要由行政法來規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憲法結構的變遷,出現了憲法的專門規定,這就產生了憲法上規定的特別保留能否取代行政法的一般保留的問題。答案如為肯定,則表示法律保留僅以憲法規定的為限,由此傳統上有關法律保留范圍的爭議就可以劃上句號;答案如為否定,則表示憲法所列舉的保留只是一般保留在憲法上的部分落實,憲法列舉之外的事項仍有適用一般保留的可能。對此,筆者傾向於否定說。作為與一般保留相對應的憲法保留,實際上等同於我們後面要講的「國會保留」或「絕對保留」,從而屬於法律保留的一種。
另一種意義的憲法保留是指由憲法來專門規定某些事項,其他國家機關,甚至民意代表機關也不得進行規定。這種類型的憲法保留主要體現在對一些帶有絕對性的基本權利的限制上。
一般認為,美國憲法第1修正案是憲法保留的典型。該條規定:國會不得制定下列法律——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削減人民言論或出版自由;削減人民和平集會及向政府請願伸冤之權利。這種類型的憲法保留立基於基本權利的絕對保障,體現了對立法者的立法禁止,與旨在界分立法權與行政權的法律保留的目的不同。所以,不應認為屬於法律保留的一種,也就是說,法律保留中的「法律」並不包括憲法在內。 所謂行政保留是指受憲法保障的行政自主地位。雖然法律保留和行政保留都旨在維護立法與行政分立的原則,但法律保留強調行政對立法的服從,而行政保留則強調立法對行政的尊重。
行政保留的典型是法國,1958年憲法第34條列舉了國會立法的范圍。第37條規定,凡在第34條列舉范圍之外的事項都屬於條例的范圍。第34條還在列舉屬於法律范圍內的事項時,規定其中某些事項法律只能規定原則,原則之外就屬於條例的范圍。法國政府制定條例的權力不僅范圍廣,而且有確定的保障。第61條更規定,國會所制定的法律如果超出了第34條列舉事項,因而侵犯了屬於條例的許可權時,政府可以請求憲法委員會宣告法律違憲。
行政保留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一般在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均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國家才允許有行政保留的存在,否則,在立法機關由選民選舉產生,行政機關由委任產生的情況下,既然行政機關的民主性弱於立法機關,那麼,在人民主權的原則下,行政機關只能是處於服從立法、執行立法的「傳動帶」地位。這也就是為什麼行政保留只在採用總統制、半總統制的美國和法國才有探討的可能的原因。
當然,隨著行政權與立法權地位的消長,傳統的強調行政服從立法已轉向強調行政與立法的均衡,甚至相互尊重。也就是說,行政有其獨立的價值,行政的功能無法為其他權力所取代。這種功能結構取向的權力分立原則導致行政保留實際上廣泛存在。
據台灣學者廖元豪的列舉,下列事項一般屬於行政保留的范圍:
(1)國家對外事務;
(2)軍事事務;
(3)高級或重要官員的任免;
(4)執行法律。
法律保留中的「法律」為何
法律保留中的「法律」首先是指實定法,與超實定的法不同。奧托·邁耶最早提出依法律行政原則時,將其中的法律僅限於國會通過的、實定的法律,但是,隨著二戰後,實質法治國理論的興起,實定法必須受超實定的法的約束,尤其是在缺乏實定法的前提下,行政還必須服從於超實定的法,這種超實定的法,比如憲法精神、公平、正義的法律理念等等,從而使「依法律行政」走向「依法行政」。1949年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3款規定,行政權和司法權應受法律和法的拘束。這里的「法律」與「法」的區分就反映了「依法行政」的思想。但是,筆者認為,超實定的法對行政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法律優先原則中,當代的法律優先原則要求,行政不僅不能違反實定的法,而且也不能違反超實定的法。但是,法律保留原則本身要求行政必須在獲得法律的明確授權後才能行為,而這里的明確授權只可能來自實定法,而不可能是超實定的法。如果認為法律保留原則中的「法律」包含超實定的法,則本身與授權明確性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惟有學者進而認為,法律保留中的法律僅指民意代表機關制定的法律,即國會法律,筆者對此表示異議。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否認行政立法的存在。筆者認為:
首先,行政立法的存在是為了彌補國會立法的不足。比如:
(1)民意代表囿於專業知識的缺乏,對某些專業性、技術性的問題,不如行政機關熟悉;
(2)基於時間因素的考慮,通常國會僅在法律中作原則性的規定,至於技術性、細節性的問題則委任行政機關來完成;
(3)行政立法的程序不如法律制定的三讀程序繁復,較能保證實效,從而對社會生活環境作出迅速的反應;
(4)行政機關更能熟悉地方上的特殊需要,授權行政機關立法能收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基於上述原因,行政立法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其次,否認行政立法存在的理由主要是擔心行政立法會破壞傳統的權力分立原則和民主原則,這種擔心不能說是沒有道理的,然而,現代法學也產生了控制行政立法的諸多手段,最典型的如授權明確性原則,即行政立法必須在國會的明確授權下才能進行,行政立法相對於國會立法處於執行、補充的地位,從而防止民主正當性不如國會的行政機關恣意侵害公民的基本權利。
再次,在授權明確性原則的指導下,即行政立法的目的、范圍、內容均由國會作首次判斷的情況下,行政立法無異於對國會立法的具體化,其內容本身相對於行政而言具有重要性,至於哪些事務可以授權行政立法,哪些事務必須由國會自己來立法,已屬於立法內部的許可權劃分。正是基於行政立法的出現,法律保留才有了絕對保留(國會保留)和相對保留(授權行政立法保留)的二分。
另外,關於地方自治立法是否屬於法律保留中「法律」的范圍。筆者認為,地方自治立法不宜列入法律保留的討論范圍,原因在於,地方行政機關行使權力雖然需要地方自治立法上的依據,但地方自治立法究竟可以規定哪些內容,這關繫到中央與地方的分權,而這屬於垂直方向的權力分立問題,與主要關注水平方向的權力分立的法律保留的性質不同。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地方自治立法包括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上述立法均不包含在法律保留中「法律」的范圍內。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傳 發布:2025-01-11 09:26:09 瀏覽:216
律師申請執業材料 發布:2025-01-11 09:14:28 瀏覽:551
衡量社會道德好壞 發布:2025-01-11 09:14:24 瀏覽:286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