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是唯心主義

道德是唯心主義

發布時間: 2023-08-20 03:45:54

1. 老子、莊子說的「道」,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道家所謂的“道”,不能用狹隘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進行簡單粗暴的二元區分。談及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道家始祖,春秋戰國的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老子和他所創立的道家學說,數千年以來,一直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深切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道家中的“道”,似乎無物不包,天下萬物都是道;這到底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呢?

道家認為,道不可名狀,不可捉摸,卻是一切事物運行的“客觀尺度”。我們只能說,道家的哲學思想,包含了一部分“樸素的辯證法”。

2. 道德經,是一部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道德經不屬於現代哲學認知方法,所以,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而是身心關系平衡,雖然版中華佛學也有權心物一元之說,但是,由於中華佛學自身定位和整體理論支撐緣故,其僅僅為一論點而已,道家學術,比如神農本草經,道德經,鬼穀子,論衡,才真正能夠做到雙向思維方式。

3.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這對嗎

觀點錯誤。

1、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社會生活和社會生產,特別是經濟關系。

2、「道德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是唯心主義倫理學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3)道德是唯心主義擴展閱讀: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

4. 老子口中所說的「道」,究竟是什麼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

老子口中所說的道是唯物論,是探索宇宙間萬事萬物出現發展演及運行軌跡的根源

老子說的道「道」涵蓋了宇宙的一切,這里主要論述其中三個方面的基本含義:1,「道」是宇宙衍生的環境及天地萬物與自然產生的根源。2,「道」是宇宙萬物形成發展的過程運動演變的趨勢。3,「道」是萬事萬物及自然衍生、形成、運動的軌跡及規律

(三)「道」是宇宙、自然、事物衍生、形成、運動的軌跡及規律。老子是這樣解釋的,一切事物都有陰陽兩面的對立,有「有」「無」兩種性質,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他覺得,「道」創造天地萬物,萬物出現以後,要守住原本的規律,依「道」而行,順其自然。

也可以這么理解,天地萬物都遵循著某種軌跡在運動,在變化發展。這一切現象形成了一種規律,自然發展的規律,這種軌跡和規律就是道

老子口中所說的道,就是宇宙的奧秘。道之本是道,先天之道;道之末是道,左右之道;道之中是道,後天道。

5. 道德經中的道,屬於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道德經中的「道」既是唯心主義,又是唯物主義;或者說,既不是單純的唯物主義的,也不是簡單的唯心主義,而是它們的合二為一。老莊說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很大。

有人說,老莊的「道」是唯物主義,因為「道」是自然界的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能量,是一種極精細的物質,所以是唯物主義。莊子說過:「道」有粗精,宇宙本源的「道」是一種極精細物質。這樣看來,「道」有唯物主義色彩。所謂唯恍唯惚,其中有物是也。



據此,有人認為,道家的「道」是唯物主義存在,是物質能量。也有人認為,老莊說的「道」是唯心主義。因為「道」看不見、摸不著,是思維超驗的對象,是萬事萬物的總綱領,所以「道」是唯心主義的。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沒有形狀,沒有具體性質,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狀態。

什麼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就是自然,沒有人管它,沒有人干預,它原來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這就是「自熱」,是自然之「道」。

用現在的話說,道家的話等於白說:「自然」肯定是自然而然,這不是廢話嗎,不是語言重復嗎?對了,這就是老莊的表達方法——「道」不可言說,不可下定義!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思維特色,叫做「現象和本體」的合一,「體和源」的合一!

所謂「體和源」的合一是一種綜合性思維方法:不分本體和現象,不分主觀和客觀。如此看來,老莊的思維方法不同於西方的柏拉圖,也不同於古典的黑格爾,倒有些類似於希臘的亞里斯多德。

希臘哲人柏拉圖主張「理念」論,所謂「理念」是指事物的存在本質、本源或共相,是一種超驗存在,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前提和條件。這是所謂的客觀唯心主義。如一匹馬的存在,在柏拉圖看來,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馬,但這些都是馬的現象和經驗,是不真實的馬。

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一種馬,這種馬才是最真實的馬,是理想的馬,這就是馬的本體、本源或共相,即馬的理念。柏拉圖認為,馬的理念存在於天上,人們在生活中是看不見的,這是著名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換言之,馬的理念只能思考和思維,不能感覺或體驗,這是感性和理性的分離。

老莊的認識方法不同於希臘的柏拉圖。在老莊看來,自然之「道」既是本質,又是現象;既是本源,又是經驗;既是共相,又是個別,它們合二為一,密不可分。這叫中國式的「體用一源」論。

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莊的道」既是唯心主義,又是唯物主義;或者說,既不是單純的唯物主義的,也不是簡單的唯心主義,而是它們的合二為一。這叫道家思維辯證法,又叫矛盾論思維!

所謂辯證法或矛盾論不是柏拉圖式的理念論,倒有些類似於亞里斯多德的語言論。在亞里斯多德看來,所謂「馬」「人」「紅」等詞語概念都僅僅是一些語言符號,它們的作用是表達事物共性的邏輯手段,本身並沒有獨立存在,不是柏拉圖的「理念」。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思想,自然之「道」既是本質,又是現象;既是「體」,又是「用」;既是共性,又是個別,它們密不可分。就像一匹馬,馬的理念不存在,理念之馬和經驗之馬合二為一。

正因自然之「道」既是萬事萬物的本體、本質,又是萬事萬物的現象、個別,所以老子才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換言之,道就是「一」,「一」就是「多」,「多」就是萬物,萬物和道沒有區分。

莊子也才說:,唯恍唯惚,其中有物,唯惚唯恍,其中有象。無論「物」,還是「象」,它們既是道,又是物,兩者混沌一體,沒有區別。這就是道家哲學的思維辯證法,也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傳 發布:2025-01-11 09:26:09 瀏覽:216
律師申請執業材料 發布:2025-01-11 09:14:28 瀏覽:551
衡量社會道德好壞 發布:2025-01-11 09:14:24 瀏覽:286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