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畫
Ⅰ 老子當年為什麼要學畫畫
老子當年為什麼要學畫畫你們就照著畫吧;
你們倒是畫呀。
Ⅱ 老子的簡筆畫
A:選擇角度、顯示結構特點:
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各種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因素,結構形勢及比例關系,平面化的簡筆劃,表現2維的平面結構比較簡便。但要表現立體結構的物體形象,因主要只表現一個面的圖形,寫生時應選擇能充分顯示對象結構特點的角度和視向,使這些特點能突出地呈獻於平面圖形之中。
a、正視圖:
電視機的熒光屏、收錄機的錄放音座和按鍵、照相機的鏡頭、書櫥、冰箱的門框。這些體現結構特點的構成因素都安置在物體的正面。房屋除屋頂外,體現不同建築風格的柱、廊、門窗及其它飾物也大都在正面。這些物體的正視圖能顯示它的不同觀點的結構特點。
b、側視圖:
脊椎動物由一要脊連接頭尾,橫貫胸廓和骨盆、四肢分別與肩帶和骨盆銜接支撐全身,各種動物因不同的生存方式和運動方式而形成的結構比例與形態的差異。從側面看十分明顯,同樣,各種車輛的外部結構特點,主要體現在車頭、車廂和車輪,畫出其橫式側視圖,能全面顯示各部分的結構特點。
c、俯視圖:
爐灶、餐具、書本、田徑場等物體的結構特點所在的面朝上,畫出它們的俯視圖易於辨識。
d、周視圖:
球體的外輪廓在任何角度都呈圓形,圓柱體和圓椎體在軸線垂直於地面的狀態中,各種角度也會呈現出大抵一致的視覺形態。燈籠、筆筒、手電筒、杯、碗、盆等物,也分別由球體、圓柱體和圓椎體構成,畫這些物體一般不必選擇角度。如果它們被橫置或斜置,即軸線不垂直於地面,則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透視變化,應取軸線平行於畫面的角度
Ⅲ 《給年輕人讀的道德經》109頁有一張太上皇帝章的畫,畫的是一男子胸掛長命鎖,手執圓瓶靠在山上向下倒...
冰河的師傅
Ⅳ 道德經第一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網路知識裏這個問題被回答很多遍,但是請不要貼不符合以下三點要求的給我:
1. 老子寫道德經分章清楚,不是隨手筆記。單獨章節從頭到尾必須意思連貫,不可望文生義,前後不搭,沒有宗旨。
2. 裡面很多玄,但是老子一定有其想要表達的含意,請翻譯者不要玄來玄去,賣弄玄虛。
3. 可以引用其他古人註解,但是請白話翻譯,謝謝。
懸賞很高,但求勇夫!問題補充:
這個說法我看過,但是我認為其對於「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解釋不但賣弄玄虛,而且無法按字句去解釋老子的原意,只能望文生義。甚者自己畫蛇添足,加上老子沒說過的話來自圓其說,說得難聽點是「胡說八道」!許多人連老子第一章都沒看懂也敢去翻譯全書,還賣錢教課,誤人子弟,當心拔舌地獄啊!
回包頭豫綏閑人:感謝前輩指教。不過玄的解釋還如果要解釋成元或老根,則「玄之又玄」就翻譯成元之又元,老根的老根,欠缺通順,必須自己畫蛇添足加很多字解釋。老子洋洋灑灑刻了五千字,沒有必要在第一章就故弄玄虛,之後的80章卻完全不解釋元與老根,甚至從一到十的有無之玄吧?
小天狼星: 翻譯時,老子怎麼說請你怎麼翻,沒說的請不要用刮弧加上自己的話,這樣我看不懂,謝謝了。
Ⅳ 道德經是老子在什麼背景下寫成的
《道德經》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5)道德經畫擴展閱讀:
《道德經》對世界的影響: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一書是當今除《聖經》外,在全世界出版發行數量最多的一本書。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大聖人之一。美國《紐約時報》曾把老子列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廣場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Ⅵ 老子道德經的作品鑒賞
中國歷代詩文,是中華文化寶庫的璀璨明珠。多少詩人、才子,激揚文字,浮想聯翩,思如泉源,妙語如珠,為我們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傳世之作,留下了令人唇齒留香的千古絕唱。
《莊子》、《老子》、《三國演義》、《毛澤東詩詞》備受廣大讀者青睞。它們以廣博的文化內涵,陶冶了無數文學愛好者,堪稱中華文學瑰寶。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硬筆書法藝術,《中國硬筆書法網路全書系列字帖》編委會特邀國內硬筆書壇名家、金獎得主以多種書體,書寫了以上各書的精彩片斷。
字帖字體清新優美,筆精墨妙,自然天成;尺幅之中,顯方寸之華美;點畫之間,融神采之追求,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當代書家的神筆與古今文化巨匠們的智慧,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它是最佳習字法帖,是書法愛好者進入書法藝術殿堂之門的金鑰匙,是硬筆書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中國硬筆書壇名家,金獎得主親自執筆,進入書法藝術殿堂的金鑰匙。
《道德真《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
《老子道德經》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Ⅶ 老子畫像怎麼題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Ⅷ 中國詩,文,書,畫與《道德經》間的哲學血脈聯系是什麼
一、《周易》
“周”指周全、周普、全面,即周而復始且普遍適用之意。
“易”是意義:
(一) 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朴而平易的。
(二) 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准則可循,並非亂變。
(三) 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二、《道德經》
“道”不僅是說不清的,而且是不能用具體的名字來叫的。“名可名,非常(恆)名”就是這個意思。但是老子為了向世人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又不得不勉強給它取個名叫“道”,“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既然“道”是說不清的,道不明的,還不能給它取一個具體的名字,所以我肯定也講不清楚什麼是“道”。只能通過一些特性的描述從側面進行剖析,因而盡可能地能與“道”靠得近一些。了解“道”的一些特性後,也許就能夠明白為啥“道”是說不清了。
(1)對立轉化。
相反的對立面相互作用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這和自然辯證法的理論也是一致的。事物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
(2)循環往復
我們觀察大自然會發現,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月亮的陰晴圓缺等等,都是循環往復地運行。老子總結這些自然現象,認為事物的運動是周而復始的,最後都要歸於初始的狀態。“周行而不殆”,“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老子認為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朝相反方向發展,如此便循環往復,周行不殆,最後又會回到最初的狀態,而最初的狀態是虛靜的,這就是“返璞歸真”的道理。
三、總結
順應常“道”是適應宇宙萬物的根本規律。
①“順應”即是“德”,逆之為“不德”。
②“常”,普遍也,“常”是普遍的、基本的。只有弄清“常”,才能遵遁常“道”,且在必要時刻,以求達“變”。
③“道”即普遍規律。上至星球在軌道運行,下至四季氣候變化……都遵循此規律。
Ⅸ 老子出關這幅畫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根據有關史料、實物和民間祭祀風俗可以推斷出,老子出關後在甘肅等地修身傳道,最後在甘肅省臨洮縣『飛升』」。 近日在甘肅省蘭州市召開的「首屆老子文化國際論壇」小組討論會上,甘肅省政協張炳玉研究員和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延濤研究員發言時作了上述表示。 張炳玉說,經過大量史料的梳理研究和實地走訪,他們探尋出老子在甘肅的大體行程線路是: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過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入甘肅,經游天水、隴西、臨洮、蘭州、酒泉等地後,又回到隴西邑,落戶臨洮,最終在臨洮東山「飛升(去世)」。 張炳玉認為,老子在散關著下《道德經》後由關令尹喜相伴西行,這是老子事業的開始。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 延濤介紹說,臨洮縣嶽麓山至今還有「超然台」「說經台」「飛升崖」「文鋒塔」(又名「筆鋒塔」,相傳為老子寫經插筆的地方)等與老子有關的遺跡。 老子在臨洮「飛升」後,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後世天下李氏都稱老子為李姓「太上始祖」。 兩位學者研究認為,老子西行落戶甘肅之後始有「天下李氏出隴西」,由此可斷李氏之一脈,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脈為宗。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內外李氏後裔到甘肅臨洮「隴西堂」尋根問祖。 兩位學者的發言在「首屆老子文化國際論壇」研討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李景源說:「這個觀點確實是一個大膽的推斷,為老子晚年最後的蹤跡研究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必將對弘揚老子文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因而人稱老聃,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Ⅹ 老子在哪著《道德經》 《道德經》是什麼時候寫的
河南的淮陽,有伏羲、畫八卦,還有老子、《道德經》,了不得!
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之首,6000年前的老祖,離我們太遙遠。老子就不同了。孫悟空偷吃了他仙丹、被他扔進八卦爐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那位太上老君,是我們婦儒皆知的「大明星」。
從淮陽市區到鹿邑縣沒有多遠。可本來幾天都是大晴天,就在要去鹿邑的當天,一早五點多鍾就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到我們出發時已是瓢潑,連傘都頂不住。到了太清宮,天象個大漏勺,地上如汪洋。不分男女老幼,統統脫鞋卷褲腿,冒雨趟水。我說,是不是老人家嫌我們來晚了不高興,挑禮了?講解員是個女孩,她笑了,說我們這里有句諺語:貴人出門雨水多!當年唐太宗、宋真宗、明太祖來祭祀老子,也是時逢大雨――這都是有史書記載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生於河南淮陽的鹿邑縣。這在古藉上有記載,地上有跡遺的,至今尚存的太清宮、老君台就是他老人家的遺產,還有唐、宋、金碑為證。老子是世界級的思想家、哲學家,華夏智慧大師,道家的祖師爺。他離我們已經2500多年了。
老子的老爸李乾為周御史。老子後來也做了東周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又兼皇室秘書,即「錄事」。諸侯、大臣開會,他作記錄。這樣的身份地位,加上他從小好學,所以博古通今,知曉天下,思想深邃,洞悉人世;後來見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他遂辭官回鄉講學。他的拿手本領就是講道,上下古今,包羅萬象。由於道學高深,名氣很大,「追星族」不少。
孔子就曾多次追到東周都城洛陽向他求教。有一次,老子見這位躊躇滿志、鼓吹復古的「憤青」,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講了一通「道」。孔子雖然覺得不解渴,但後來他向弟子們談到他的老師時還是很崇敬的:「鳥,吾知其善飛;魚,吾知其善游;獸,吾知其善走……至於龍,吾不知其能乘風雲而上。老子,猶龍耶!」意思是說,那老先生太高深莫測了,如騰龍駕霧一般。至於老子到底講了些什麼,孔子沒說,也沒見別人有記錄。
最後,老子並沒有乘風雲而上,而是騎了一條青牛出關去了。這關叫函谷關,關長叫尹喜,也好道術,是老子的崇拜者。他得到消息早早做了准備,等老子到來,便熱情接待,傾吐好想好想之情,並一再請求,說您老就要遠走他鄉,能不能把您的那些學問留點下來,讓我輩見物如見人,以免將來思念之苦?估計白發飄飄的老頭他鄉遇知音,又喝了二兩,心裡有點熱乎,居然就答應了,於是提筆將自已畢生的思想精髓,濃縮到五千字之中,這便成了流傳至今的《道德經》。
五千字的《道德經》,以一當百,以十當千,不僅凝聚了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精髓,更是包羅萬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治國如烹小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翻譯最多的一部是《聖經》,另一部就是《道德經》。西方哲學大師黑格爾稱「老子是東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另一位思想家尼采認為,《道德經》「是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事實上,《道德經》是中國最早的個人原創作品,是華夏哲學、文化之根。
感謝那位守關的尹喜,因為他的追星才追出一部中華文化絕版。不久,尹喜也辭官西行上了武當山,成為那裡的道教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