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首先是什麼
Ⅰ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什麼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
依法執政
Ⅱ 依法治國首先要幹嘛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
Ⅲ 依法治國首先是什麼
健全法規,有法可依,依法辦事,嚴格執法,不徇私枉法,依法維權。
Ⅳ 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的治國方略。實行依法版治國,最根本權的就是依照憲法治國。
憲法是最高的法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處於核心的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憲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憲法是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維護法制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憲法序言明確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責。」
因此,依法治國,首先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憲法,樹立和維護憲法的權威,保證憲法的貫徹實施,做到依憲治國。
Ⅳ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首先就是「依憲治國」
固國安邦之磐石——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個重要論斷,明確了憲法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核心地位,闡明了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之間的辯證關系,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深遠。
一 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是什麼關系
憲者,法也,憲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為什麼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這是由憲法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憲法是根本法、是總章程。1982年12月4日通過的我國現行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堅持依法治國首先是堅持依憲治國,最重要的也是堅持依憲治國。
依憲治國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從內涵來看,憲法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思想基礎和活動准則,也就是說,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依法治國的過程,首先就是貫徹落實憲法中所確立的制度和原則的過程。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基礎。從效力上看,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據和基礎,所有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講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依法治國所依之法,首先就是憲法。
依憲治國為依法治國確定了最高准則。從權威上看,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不得超越憲法,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可以說,法治的權威,首先體現為憲法的權威;對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對憲法的遵守。
因此,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表明了我們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確立了憲法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資料來源:
固國安邦之磐石——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理論-人民網
資料鏈接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205/c40531-26511273.html
Ⅵ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什麼魔格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不僅是對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時也對憲法的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Ⅶ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什麼治國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依憲治國,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內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容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Ⅷ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不僅是對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時也對憲法的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要明確兩個關系:
1、堅持依法治國,要明確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的關系:依法治國是法治中國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只有通過憲法治理國家,把憲法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與保障,強調法治思維,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才能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現行憲法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遵守憲法不僅是公民的義務,更應該成為執政黨的執政理念,全會公報突出依憲治國的基礎地位,進一步明確表明了依憲治國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布局的基石;
2、堅持依憲治國,要明確黨的領導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系,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我國憲法的優勢與特點是:在政治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在理論指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在經濟上,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政權組織形式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核心是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最佳實現形式。
二、堅持依法治國要把握兩個重點:
1、要明確依憲治國在全局部署中的優先性。
樹立憲法權威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治理體系完善、治理方式法治化的基本出發點。我們要從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憲法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首先確立憲法權威,才能確立法治權威。全會公報對於「首先要」的強調,突出了依憲治國在全局部署中的優先性;公報還對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進行了具體部署。
堅持依法治國,還要堅持依憲執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依憲執政。要完善行政組織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責任法。以制定政府職權清單與負面清單保障公民權利為核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職權配置法治化;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程序,增強政府執行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嚴密規范的行政責任制、過錯追究制,才能提高行政監察效能,增強政府公信力;
2、堅持依法治國,要加強和健全黨的領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這表明,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不僅強調了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還首次提出了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法治體系建設,這是黨踐行法治理念、堅持依法執政、實現黨的執政方式領導方式法治化現代化的重大抉擇,也是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