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名法學名
1. 雙名法命名格式是什麼
雙名法命名格式:屬名+種加詞(種小名)+命名者(若學名經過改動則由此項,否則不加)。
示例:
Homo sapiens(智人) = Homo(屬名) + sapiens(種加詞)
Trifolium repens L.(白三葉草) = Trifolium(屬名,名詞)+ repens (種小名, 形容詞) + L. (命名者,林奈名字的通用縮寫)。
雙名命名法又稱二名法,依照生物學上對生物種類的命名規則,所給定的學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種志》(1753年, Species Plantarum)後,成為種的學名形式。
屬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詞,如果引用其它語言的名詞,則必須拉丁化。種加詞大多為形容詞,也可以為名詞的所有格或為同位名詞。當形容詞作種加詞時,要求其性、數、格與屬名一致。
例如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Castanea'' 栗屬(陰性、單數、第一格)。有時,名稱也會來源於古希臘語,或者是本地語言,又或者是該物種發現者的姓名。
(1)雙名法學名擴展閱讀
事實上,分類學家通過各種途徑來構造物種名稱,比如說會開開玩笑或者是一語雙關。然而,無論其來源如何,學名在語法上總是被看作拉丁文。
因此,盡管生物學家不贊成,二名法名稱有時又叫「拉丁文名」。普遍稱做「學名」。生物學名常用拉丁文和希臘文詞語。雙名法通常是以拉丁文為主。前名為屬名,後名為種名。
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體學名下加底線表示。
2. 植物的雙名法具體是什麼
雙名法,又稱二名法,依照生物學上對生物種類的命名規則,所給定的學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種志》(1753年, Species Plantarum)後,成為種的學名形式。正如「雙名」字面的意涵,每個物種學名的由兩個部分構成:屬名和種加詞(種小名),並於其後附上命名者(作者, author(s),但在動物學名引用時常省略作者)。屬名字首字母須大寫,種加詞則否。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學名加底線表示。
例如: Homo sapiens(即智人)。簡示如後:
Homo sapiens(種的學名) = Homo(屬名) + sapiens(種加詞)
Trifolium repens L. (白三葉草的學名二名法表示) = Trifolium (屬名, 名詞) + repens (種小名, 形容詞) + L. (命名者, 林奈名字的通用縮寫)
雙名法系統的價值體現在它的簡便性和廣泛性:
同樣的名稱在所有語言中通用, 避免了翻譯的困難;任何的一個物種都可以明確無誤的由兩個單詞確定;本系統已經在植物學 (始於 1735), 動物學 (始於 1758) 和細菌學 (始於 1980)中廣泛應用。
3. 生物的雙名法命名
在生物學中,雙名法是為生物命名的標准。正如「雙」所說的,為每個物中命名的名字有兩部分構成:屬名和種加詞。屬名須大寫,種加詞則不能。在印刷時使用斜體,手寫時一般要加雙下劃線。例如:"Homo sapiens"(智人)。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某一個屬,除第一次提及時給出全寫,在以後出現時可將屬名縮寫,但絕不能省略,例如 "Homo sapiens"縮寫為 ''H. sapiens''。在很少的一些情況下,由於一個物種已經廣為人知,所以其縮寫形式就約定成俗了。如在細菌中,"Escherichia coli"(大腸埃希菌,即大腸桿菌)可以縮寫成''E. coli''而不會引起誤會。
名稱來源
屬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詞,如果引用其它語言的名詞,則必須拉丁化。種加詞大多為形容詞,也可以為名詞的所有格或為同位名詞。當形容詞作種加詞時,要求其性、數、格與屬名一致。例如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 ''Castanea'' 栗屬(陰性、單數、第一格)。有時,名稱也會來源於古希臘語,或者是本地語言,又或者是該物種發現者的姓名。事實上,分類學家通過各種途徑來構造物種名稱,比如說會開開玩笑或者是一語雙關。然而,無論其來源如何,學名在語法上總是被看作拉丁文。因此,盡管生物學家不贊成,雙名法名稱有時又叫「拉丁文名」。稱為「學名」似乎更恰當一些。請參閱生物學名常用拉丁文和希臘文詞語。
4. 雙名法規定生物學名規范寫法是什麼
屬名+種加詞(+命名人)
雙名法又稱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體字或下劃雙線以示區別.第一個是屬名,是主格單數的名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後一個是種名,常為形容詞,須在詞性上與屬名相符.
5. 雙名法命名有什麼好處它是怎樣給物種命名的
在生物學中,雙名法是為生物命名的標准.正如「雙」所說的,為每個物中命名的名字有兩部分構成:屬名和種加詞.屬名須大寫,種加詞則不能.在印刷時使用斜體,手寫時一般要加雙下劃線.例如:"Homo sapiens"(智人).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某一個屬,除第一次提及時給出全寫,在以後出現時可將屬名縮寫,但絕不能省略,例如 "Homo sapiens"縮寫為 ''H. sapiens''.在很少的一些情況下,由於一個物種已經廣為人知,所以其縮寫形式就約定成俗了.如在細菌中,"Escherichia coli"(大腸埃希菌,即大腸桿菌)可以縮寫成''E. coli''而不會引起誤會.
編輯本段名稱來源
屬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詞,如果引用其它語言的名詞,則必須拉丁化.種加詞大多為形容詞,也可以為名詞的所有格或為同位名詞.當形容詞作種加詞時,要求其性、數、格與屬名一致.例如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 ''Castanea'' 栗屬(陰性、單數、第一格).有時,名稱也會來源於古希臘語,或者是本地語言,又或者是該物種發現者的姓名.事實上,分類學家通過各種途徑來構造物種名稱,比如說會開開玩笑或者是一語雙關.然而,無論其來源如何,學名在語法上總是被看作拉丁文.因此,盡管生物學家不贊成,雙名法名稱有時又叫「拉丁文名」.稱為「學名」似乎更恰當一些.請參閱生物學名常用拉丁文和希臘文詞語.
編輯本段使用雙名法系統的價值
雙名法系統的價值體現在它的簡便性和廣泛性: 同樣的名稱在所有語言中通用, 避免了翻譯的困難; 任何的一個物種都可以明確無誤的由兩個單詞確定; 本系統已經在植物學 (始於 1753), 動物學 (始於 1758) 和 細菌學 (始於 1980)中廣泛應用. 雙名法命名的程序體現了其穩定性.特別的講, 當一個種從一個屬轉到另一個屬時 (比較常見的現象), 如果可能的話,種加詞保留一致.類似的,如果原來的兩個種合並時, 原來各自的種名保留為亞種名. 然而, 這樣的穩定性不太絕對.基於分類上不同的觀點,根據生物命名法規的名稱修訂或在分子系統學中的新發現,同一種生物可能有幾個不同的學名在流通(請參閱同物異名). 不穩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命名應遵循優先原則. 規范植物 (包括 真菌, 藍藻) / 栽培植物 / 動物 / 細菌 / 病毒的命名法規是不同的.例如, ICBN (植物)命名法規不允許重復名, 而 ICZN (動物)法規則允許(如:''Gallus gallus''). 曾經建議用統一的BioCode來把幾個命名法規替換, 但考慮到對系統發生樹進行命名的PhyloCode而存在爭議.
編輯本段對雙名制的擴展 動物的三名制命名法
在動物學中, 一個動物物種可以往下細分, 應用三名法來命名一個亞種 (有時叫做"race"), 例如紐西蘭的普通鸕鶿(''Phalacrocorax carbo'')跟其它地方的有所不同, 所以被歸入一個亞種''Phalacrocorax carbo novaehollandiae''. 由於動物學僅使用一個種下分類階元,所以不需要在亞種名前插入任何階元指示符,人們也明白第三個名稱就是亞種名.
編輯本段植物學的種下劃分
在植物學中, 一個物種可以向下分為亞種, 變種, 或者變型, 這跟動物學是不同的.種下名稱必須跟在一個階元限定詞(這個詞不用斜體)後面(例如 "subsp.")來指明所指的階元類型, 這不會在動物學中出現. 一個植物種可能會有亞種(如 "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變種(如 ''Pinus nigra var. caramanica''), 還有亞種的變種(如 ''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 var. corsicana''),甚至是更為復雜的組合.
6. 植物的二法名和學名有什麼區別
二名法是一種拉丁文的書寫方法,採用屬名+種名的寫法.
國際上所採用的植物學名,是專林奈所屬創立的「雙名法」即植物的學名統一由屬名和種名(又稱種加詞,下同)組成,並統一用拉丁文。我們知道世界上的植物種類很多,各國的語言和文字又不相同,因而植物的名稱也就不同,就是在一個國家內也會出現不同的名稱,為了科學技術的交流,統一使用植物學名是完全必要的。掌握植物的學名,不僅有助於了解植物的親緣關系和形態特徵,而且還可以幫助掌握植物的有效成分:因為許多植物的化學成分名稱系由植物的屬名衍生而成,如小檗鹼(Berberine),就是由小檗屬(Berberis)衍生而成,又如烏頭鹼(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cllitine)、中烏頭鹼(Mesaconiline)等,不論從中文名稱和外文名稱均可以明顯的看出與植物烏頭屬(Aconitum)的屬名有密切的關系,這一關系對葯學專業尤其值得注意。
7. 求科普,植物的拉丁學名和二名法的區別為什麼一個植物有這兩個不一樣的字母名字
雙名法又稱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體字或下劃雙線以示區別。第一個是屬名,是主格單數的名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後一個是種名,常為形容詞,須在詞性上與屬名相符。
沒明白你想問什麼
8. 雙名法規定生物學名規范寫法是什麼
屬名+種加詞(+命名人)
雙名法又稱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體字或下劃雙線以示區別。第一個是屬名,是主格單數的名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後一個是種名,常為形容詞,須在詞性上與屬名相符。
9. 什麼是雙名法三名法
(一)雙名法
雙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發明的,它用於對種(內species)一級的野生植物以及自容然起源的栽培植物進行命名,雙名法書寫的植物學名由三部分組成(沒有特別需要時,可省略成兩部分),其完整內容和書寫格式如下:
屬名 genus epithet(斜體,首字母大寫)+種加詞 species epithet(斜體,全部字母小寫)+種命名人名字(正體,首字母大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