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1. 我們今天加強社會道德的建設現實意義
面對當前社會上的道德缺失現象,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專,表現在() ①公民道德屬建設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②公民道德建設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③公民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2. 個人品德在社會道德建設中具有什麼作用
個人品德在社會道德建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1、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其中,加強個人品德建設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重視個人品德建設,有助於提升社會道德水平。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這實際上也是要求領導幹部加強個人品德建設。個人品德是「內在的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實現最終都要訴諸個人品德。
(2)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1、從人類的生存發展來看,社會公德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傳統的以家族、氏族為特徵的共同體時代,缺少一個獨立的、廣泛的社會生活公共空間,社會秩序的實現更多地由個人品德修養來決定。
2、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特別是經濟活動市場化、職業多樣化、利益多元化、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離,人們既在私人領域里享有其獨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領域里享有與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應地社會公德也就逐漸形成了。
3. 家風家訓對進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家風也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與作風, 是一個世族的風氣。而家規呢,則是為了很好配合家風這個「德品」的熏陶,在有可能悖離這個主題的情況下,而作出的相應性的警告、懲罰與處理的機制。所以從這里來看,家風與家訓二者一張一弛,一松一緊,既有利用道德規范,又有依規而行。在潛移默化之中,也帶著一種緊然的制度約束。從這里來看,我們能夠從中找到國家治理將道德引導與法制建設共同發展的影子。
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將家風與家訓認為是一個詞兒或者一個意思,事實上我們可由上述分析發現,它們實際上是一個家族乃至於一個國家發展的軟硬兼施的模式。這是很好將的治家理念積極契合於治國之策中。《尚書·五子之歌》雖是偽托,但其中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等思想,從一個大方面也印證了家與國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透過各個家族族譜里相關的家族風范和家族規誡內容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很便利的歸納出它們的諸多共同點。比如有「忠君愛國」、「身正為范」、「耕讀不輟」、「和睦鄉閭」等等內容,都是將一種「善美」的內容來勸諭族人鄉親。同時,對危害鄉里、禍害家族的不肖者也是以強硬態度予以懲處。
可以說,族譜里的家規如同國家之法、軌范,將一切不利於家族和諧發展的因素予以懲處、扼殺。盡管從現在來看,很多的內容里夾雜著些糟粕,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家族的長盛不衰,往往都與他們的家族的家風家訓的勸誡與規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
因此,家風與家訓在家族內作為一種不可犯權威而存在,它的作用在於維護著家族、地方的和諧與發展。而由此往下闡發,我們可以發現將這種體系由一個家族到兩個家族,再到多個家族,這一系列類似的家風與家規,進而將地方成片規范、凈化,也就直接影響和作用於國家日常的治理當中了。這種影響就目前來看,從古到今,一直存在且影響著。這種看似「無為」、「和諧」的模式在目前來看,或許有人認為是過於理想化的了。畢竟這種情況在古代中國並未有影響且持續不間斷的記載。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古代由於受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等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情同虛設」的規范也時常作用,可想而知這之後的結果。那麼,就當代視角下來看,家風與家規又有著什麼意義呢?
正如前述,我們發現家風與家訓直接影響國家決策甚至於主導國家某些意識領域,貌似過於理想化。但從其不斷發展的能力和強大的生命力來看,這又並非不可能。由於古代士大夫階層的壟斷,導致家族發展的參差不齊很是明顯。這種情況漸漸的作用於地方習俗規訓之中,成為一姓之地的圭臬。
而如今來看,隨著當前國家加大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汲取和挖掘,兼之國民素質的不斷發展,因為家風、家訓而約定俗成,形成社會公德力量,進而補充和發展國家法制。因此,這種相輔相成的模式,是不可置疑的。
那麼,由此我們可以從當代社會視角下,歸入家風、家訓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
第一、牢固樹立愛國思想。家風與家訓里,很早之前就確定了家與國的關系。我們將家國文化這個優秀文化內容代代傳承下去,對於維護和捍衛國家之尊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有效凈化社會風氣。家風與家訓主要通過軟硬兩種手段,加強鄰里族人的規范意識。目前也有部分姓氏雖然成立宗親會組織,但本身並未起到勸誡、互助等作用,這都是與家族傳承的宗旨是違背的。從這點出發,加強國家對姓氏文化組織的引導,規范地方家文化,加強其發揮作用也是亟需進行的。
第三、有力推進文化建設。家風與家訓,有的伴隨一個家族延承了千年之久。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他對當前的家族建設、國家建設都有著極大或者相當大的參考意義,對於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四、有效促進社會溝通。很多家風家訓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在於「睦鄰友好」這個內容。古語就有「遠親不如近鄰」之說,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一個村落、一個城鎮,你可能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關系體,這就需要你能不斷與人加強溝通,加強交流。而對於目前很多「零交流」、「鄰里如路人」也是很常見的,如何強化家風與家訓,進而影響到社區文化這將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第五、有利發展和諧關系。如前第四點所說,強化家風與家訓的作用,進而促進社會的友好溝通。這就將中國的「和」文化鋪展開來。對於凈化社會風氣的同時,又能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發展和諧關系。
4. 加強社會道德的建設現實意義
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最簡單回、最起碼的公共生活准答則.我國社會公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是:大力倡導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道德,堅決反對各種違法亂紀、愚昧野蠻、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不道德行為.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有利於防止社會不良風氣的滋生蔓延,有助於形成健康、和諧、文明、有序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社會公德是作為社會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反映了人們公共生活的共同需要,適用於全體社會成員.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外部標志.在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良好的社會公德對於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和社會生活的有效運轉,發揮著重要的保證作用.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人際交往愈加廣泛頻繁,公共生活領域愈加擴大,個人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聯系愈加緊密.人們言行舉止隨時可能關系和影響著社會秩序、社會安全、社會公益,涉及到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現代化社會中,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更為重要.
5. 談談公民遵守社會公德的意義和作用
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准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
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准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面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
3、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
因此,如果社會公德遭到了踐踏和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就可能會瓦解,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將被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
(5)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1、內容要求
社會公德的內容是對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規范和要求。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為:
2、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3、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
4、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5、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
6、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
6. 法治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非常重要,因為人的境界與當下的人的思想,還都是處在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層次,沒了法治,道德將徹底淪喪,到時候人肆意妄為,將會使社會主義倒退甚至顛覆,不復存在
7.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
「重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傳統倫理文化,歷來有「重德」的傳統。早在西周時期,《周易》就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確說明人文道德建設對國家的興衰有著決定性作用。孔子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將思想道德建設看作關乎個人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可見,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整個社會乃至國家長久發展的層面,成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關鍵所在。當代社會,重視思想道德建設是對優秀中華傳統美德、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仍是需倡導的基本道德。
強化思想道德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強調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既豐富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又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公民道德建設既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和指標體系,又是培育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社會現狀迫切要求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社會思想道德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人民群眾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這在我國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中得到生動反映,在近年來舉辦大事喜事、應對急事難事的成功實踐中得到有力印證。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扭曲,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無不沖擊著社會道德底線,考問著人們道德良知,敗壞社會風氣,擾亂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攫取得之不易的文明成果。所以,面對諸多社會現實問題,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在必行。
強化措施、濃厚氛圍,促進思想道德建設釋放正能量、樹立新風尚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長期的重要工程,需要多措並舉、群策群力。黨的十八大報告突出了道德建設的重要地位,為進一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目標、指明了方向。報告對道德建設作出四項重要部署,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更為具體、具備可操作性的方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堅持宣傳引導、實踐養成、示範帶動相結合,促進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加大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知行統一。「知」是基礎和前提,只有內心認知、認同才能自覺踐行。道德的主要特點正是以個人的內在自覺性為基礎,達到對社會規范的認可和個人行為的約束。因此,道德建設重在對公民道德意識的培養。大眾傳媒、文學藝術對公民道德意識的培養具有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可以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對不道德行為和認識的抨擊,可以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良好的輿論氛圍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保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就是要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義利觀。只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義利觀,才能使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什麼是應該忠誠篤行的,什麼是應該堅決反對的。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就是要把遵守道德規范的意識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公民的道德意識成長,為各種道德實踐活動真正落實奠定了思想基礎。
注重風氣培育,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培養,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導。我們要積極推動「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活動,引導人們把道德原則、道德規范轉化為道德實踐。堅持從一言一行做起,從一點一滴改起,從身邊事開始,不斷革除各種社會陋習,自覺追求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道德風尚。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活動,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利用國際性節日及民間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等,舉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慶祝活動,使人們增強對祖國、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陶冶道德情操,同時開展必要的講禮儀、禮節、禮貌活動,不斷提高公民道德修養。
培育先進典型,樹立社會新風尚。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要想真正實現「移風易俗」,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風尚,需要突出營造「四風」。一是突出培育學習模範之風。積極培育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不斷深化「做文明有禮贛州人」活動,開展好「最美贛州人」評選活動,將群眾引領到學習道德模範的行列中,通過效仿道德模範,使典型效應擴大為社會效應。二是突出培育勤謹節約、自覺抵制奢侈浪費之風。重點抓好賓館酒店、單位食堂的文明餐桌,積極倡導「光碟行動」。聯合教育部門,在全市廣大青少年中開展「勤儉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努力使勤儉節約的美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三是突出培育孝老敬老之風。傳播孝道文化,宣揚當代孝子,用經典文化和榜樣力量引人長孝心。會同婦聯組織,把「孝」作為文明家庭創建的前置條件,探索建立孝道「紅黑榜」,讓孝敬父母成為人們自覺行為。四是突出培育助人為樂志願服務之風。不斷推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積極打造贛州「樂幫」志願服務品牌,圍繞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愛他人主題積極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助人潮流。
健全機制、部門聯動,凝聚思想道德建設強大工作合力
建立黨員幹部示範機制,讓「好樣有人帶」。作為道德建設的倡導者,黨員領導幹部應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我們黨選拔領導幹部,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只有黨員幹部帶頭示範,以共產黨人的先進覺悟身體力行,更加自覺地追隨雷鋒的腳步,爭當價值標桿、發揮示範作用,國家的道德基石才能堅實穩固。
建立部門聯動協調機制,讓「好事大家做」。思想道德建設不僅事關個人、國家,也與每個部門息息相關。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引導教師以高尚情操、豐富學識和人格力量引導和影響學生全面發展。文化與公安等部門要繼續保持「掃黃打非」斗爭的高壓態勢,把查處色情口袋書、黃色卡通畫和暴力游戲軟體等列入「掃黃打非」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懲製造傳播反動、淫穢、邪教、迷信出版物的違法犯罪行為,為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一切宣傳文化媒體、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
完善道德獎懲激勵機制,讓「好人有好報」。積極探索建立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評議評價、典型推薦、激勵表彰等體制機制,切實抓好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困難幫扶工作,探索補助資金的渠道,將困難補助資金納入市、縣財政預算。此外,對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嘗試在就醫、就學、就業、住房、創業以及幹部選拔、任用等各方面出台更加優惠、具有可操作性的獎勵政策,在全社會形成「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
推動道德建設制度化、機制化、常態化,讓「好事做一生」。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兩次活動上,要通過相關制度創新,推動道德建設制度化、機制化、常態化,使其成果得到鞏固。要通過長期的對道德建設的引導和激勵,使道德建設逐步成為一種社會思想的長期培育過程。
如今,我們正身處一個大轉型的時代,也都存在普遍的道德焦慮。時代變遷,但我們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標應矢志不渝,肩負的崇高使命和責任要一以貫之。只有人人心中懷有一份道德之心,行文明之舉,才能建成文明家園、美麗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建設精神家園,尋找心靈動力,吸取道德力量,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和系統的樂章,需要國家、社會和每個公民共同參與,並為之努力。
8. 思修我們今天加強社會道德的建設現實意義
公民道德建設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②公民道德建設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③公民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④加強道德建設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9.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意義:
一、有助於樹立新的人際關系,促使人與人的關系和諧融洽
以往的社會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在這種制度下的職業道德所調節的是私人利益的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私人業主、私人企業與作為私人利益主體的個人之間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社會,隨著公有制的建立,職業道德主要是調節這種新的人際關系,即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之間的關系,作為人民一分子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國家、企業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二、有利於調節黨、人民政府與群眾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職業道德直接影響黨、政府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因素增多了。
一方面,國家公務員、共產黨的各級領導是代表國家與執政黨執行公務,他們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他們的職業道德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黨、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另一方面,由於多數企業都是國有企業,絕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國家設立的,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進行各項工作的,因而在這些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人的職業道德行為,都不是純粹的私人行為,他們職業道德行為的好與壞,都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
三、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占據主導地位,職業道德所維護的利益中,雖然有一小部分是私人業主的利益,但絕大部分是與社會的整體利益直接相關的。
四、推動新的道德觀念的傳播,提高全社會的道德素質
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一種全新的道德觀念。但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新道德並不是自發地出現於人們的頭腦之中的。要使這種新的道德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牢固樹立起來並發揚光大,就必須進行長期的引導、教育、訓練工作。
正因為這個原因,黨和政府對職業道德的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引導。在一定的意義上講,這一場道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