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良知作文

道德良知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1-03 20:59:59

A. 請幫我找一篇以「良知」為話題的作文。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王陽明所說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聖靈充滿」的優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義禮智」,等等。愚以為,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曰「知恥」。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知恥,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後的長時期中,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於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葯。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所謂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於恐懼之中,這懲罰並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並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B. 關於良知為話題的作文

一、審題:
1、良知:天賦的道德觀念(《漢典》)
2、良心:
(1)指對是非的內心的正確認識,特別是跟自己的行為有關。(《現代漢語詞典》)
(2)個人內心的是非感;對自己行為、意圖或性格的好壞的認識;同時具有一種做好人好事的責任感,常被認為能引起對於做壞事的內疚和悔恨(《漢典》)
(3)對道德行為主要原則的先天知識(《漢典》)
3、堅守:
即堅定地守衛。它與「堅持」意思不同:「堅守」之「守」,強調「不使攻破」、不放棄;「堅持」之「持」,突出「使繼續下去」。它與「守望」也內涵有別:「堅守」之「堅」,是一種意志;「守望」之「望」,含一種期待。
堅守良知,就是堅定地守衛自己的道德底線,不讓「良知」丟失、泯滅。所以不僅要寫「良知」,還要寫「堅守」。
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守我們的良知,必須對得住自己,必須問心無愧,我們的心地才會純潔,我們的心靈才會透明,我們的心懷才會坦盪!
二、思路參考:
1、講述生活中堅守良知或良知淪喪的事情。
2、編一個故事,說明背棄良知會給人帶來怎樣的結果。
3、寫成議論文,指出「堅守良知」是做人的基本准則,如今卻被很多人拋棄了。比如商業上,不少商家用各種手段蒙騙消費者,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三、參考提綱:
主體關鍵句
(一)
1在金錢等各種誘惑面前,讓我們堅守良知。蘇武、太宰嚭、三鹿奶粉事件、假貨
2在公平正義的較量面前,讓我們堅守良知。任長霞、尾山洪
3在強權的威逼面前,讓我們堅守良知。文天祥、劉胡蘭
(二)
1、引文:堅守良知是我們為人處世之本。
2、分論點一:選擇堅守良知,就是選擇豁達坦然,就是選擇在惡勢力面前巋然不動。
3、論據一:陳曉蘭堅守醫德。
4、分論點二:選擇堅守良知,就是選擇貧賤不移,就是選擇在事實面前伸張正義。
5、論據二:尾山宏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
6、分論點三:選擇堅守良知,就是選擇自信,就是選擇在各種誘惑面前堅定的拒絕。
7、論據三:考試時不作弊等。
8、結尾:堅守良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三)
1在商業領域,如果不堅守良知,就會害人害己。三鹿奶粉事件、假貨
2在****舞台上,如果不堅守良知,就會身敗名裂。武則天
3在競技體育方面,如果不堅守良知,就會違背奧林匹克精神。馬拉多拉、瓊斯
4在文化娛樂界,如果不堅守良知,就會喪失人格。趙薇事件
四、例文:
堅守良知
古人雲:「人之初,性本善。」也許在他們的理念中,每個人來到人世間,生命之神就賦予我們良知。然而,我們痛心地看到,在復雜與忙碌的當今社會,人類所具有的基本本性------良知,正在悄悄的發生變質,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去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聞:由於豬肉價格不斷上漲,某肉包店以廢紙箱與病死豬肉以6比4的比例混合製成的「黑心肉包」,正面向市場進行瘋狂銷售。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劃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道深刻的傷痕,24萬逝者,時光不會忘記,生者永遠銘記與祭奠。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紀念之際,有人卻從中找到「商機」,一家公司樹立了一道「地震紀念碑」,明碼實價「正面刻名1000元,背面刻名800元」。我不知道商家是抱著一種怎麼樣的心態來「紀念」這人類的悲劇,也許在他們眼裡只有金錢與利益。
當看到這些新聞,我內心不由得微微顫抖,商家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們的做法完全超出道德的最低標准,甚至已經觸犯了法律的底線。
關於這類的新聞還不止於此,「摻沙米」、「注水豬」、「豆腐渣工程」、「黑心棉」「大頭嬰兒奶粉」等等,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詞彙,心裡只有憤怒,內心只有隱隱作痛,真讓人不禁吶喊:天啊,這世上還有沒有良知?
郭沫若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一個社會最傷心的現象無過於正義的淪亡」。沒錯,具備良知是人類活在世上的的基本條件,良知在一個人的內心中死亡,那麼他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只會遭人唾棄;一個社會的崛起,是正義舉起社會的明天,但正義慢慢的衰退直到淪亡,那麼,明天將會是烏雲密布,大雨傾盆。只有我們堅守良知,高舉正義,我們的明天會是風和日麗,陽光燦爛。
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標准,是法律的底線,是行為與理智的捍衛者。一個具有良知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僅不會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范圍之外,對外對得起天地社會,對內經得起良心的拷問。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良知,那麼他會喪失做人的基本准則,他的人生將會是生為天理所不容,死為人民所唾棄。正如盧梭所說的「良心,你是善與惡的評判者」,因此,我們應該有理由讓這「批判者」深入人心,在我們內心根深蒂固。
當代的青少年,肩負著祖國未來的使命,然而,部分青少年盲目接受新生事物,掌握先進技術卻用於非法之道,網路黑客、破譯密碼等等,實在不能令人不擔憂,我們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更應該學會堅守良知,讓良知在我們身上根深蒂固,而不是讓良知在我們身上銷聲匿跡。
陽光照在牆上,良知應該刻在心頭。堅守良知,高舉正義。
最後,我想用勞倫斯的話來作為本文的結尾,「每個人都必須按自己心靈的良心來生活,但不是按照任何理想。是良心屈從於信條,或理念,或傳統,甚至是內在沖動,那是我們的墮落」。
四、作文素材
1、陳曉蘭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陳曉蘭的頒獎詞: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陳曉蘭這樣評價: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卻挑起了維護醫療環境純潔的大任,屢遭報復,陷入困窘,依然堅持,無怨無悔,最終推動主管部門出台多個法規性文件。她所作的對得起作為一位醫生的良知。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於丹,在推薦陳曉蘭的時候這樣寫到:一個弱婦女子冒著生命危險揭露行業潛規則,她代表了這個社會核心價值的方向。
陳曉蘭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年度「3•15質量先鋒」。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首屆「感動中國」的感動點是「良知」,特別是知識分子的良知。像以個人的力量堅守著正義和良心的壁壘,最終揭穿藍田股市神話的劉姝威;以一個普通中國女性身份,堅守民族道義,幫助受苦受難的中國同胞尋求一種理性的秩序,為中國受害者向日本討公道的王選,都是這種良知的典型代表。在一個需要良知的年代,他們至今仍然是一種標桿。
如何在任何情況下堅守心中的那一份良知、堅持自己的那一份理想。陳曉蘭,上海一家地段醫院曾經的醫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堅守醫德;既然救死扶傷,良知遠比醫技重要。近十年時間里,她毅然揭露多達二十種假劣醫療器械及背後的種種傷天害理之舉,歷經磨難和打擊而不悔。在他們身上,國人又一次體會著什麼叫精神力量,什麼叫理想信念,什麼叫道德操守,什麼叫不惜犧牲,什麼叫無私無畏,什麼叫執著追求,什麼叫甘為人梯,什麼叫大愛無言。在物慾橫流、利慾熏心地當今社會,人類的本性、良知或許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利益向其挑戰,「智慧」向其挑戰,「理性」向其挑戰……人類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如何創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創造財富,各類有關處世創業的名言警句充溢於心,以至那片屬於良心的心田,黯然褪色。
任長霞(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長)頒獎辭: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裡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
那麼,在當今社會其他領域行呢?比如在傳播人類文明的新聞界,部分攝影記者又怎樣從事他們高尚的新聞工作?少年家中的房子被洪水沖走了,少年和母親絕望的痛哭。攝影者離母子二人不到半米,不停得沖他們喊:「抬起頭來,看這兒!」卻沒人給他們送上食物和葯品。為了拍攝到藏羚羊奔跑的鏡頭,攝影師一次次把上萬只藏羚羊轟起來奔跑。正是羊兒懷孕待產的季節,幾個小時折騰下來,一隻只母羊癱倒在地,流產地小羊屍橫遍野………
可見,「良知」這個詞對不少攝影記者來說,已過於陌生了。一心想拍到具有震撼力、盡可吸引觀看者眼球的照片,唐突,缺乏甚至喪失了敬畏、悲憫之心,體現出只是一種職業的冷漠。
2、中國人戰爭受害者索賠要求日本律師團****尾山宏
尾山宏: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3、前西德總理勃蘭特下跪華沙
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首都華沙,於眾目睽睽之下,撲通一聲下跪,全世界為之大嘩。
作為政府首腦的勃蘭特為什麼下跪呢?是他本人罪孽深重,以下跪來減輕良心上的重負嗎?不。二次大戰中,勃蘭特是名堅強的反納粹的鬥士,被希特勒下令開除了國籍,並到處追捕他。他被迫亡命挪威。戰後返回祖國,作為社會民主黨的活動家積極復興國家。1969年10月,勃蘭特以社民黨主席的身份當選為聯邦德國總理。
勃蘭特上台伊始,便著手改善與蘇聯和東歐各國的關系。1970年12月6日下午,勃蘭特飛往華沙,受到官方的正式歡迎。然而,在演奏德國國歌時,波蘭人的臉上都流露出強烈憤激的表情,因為他們當中很多人曾長期是希特勒集中營的囚徒。
勃蘭特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600萬人民犧牲,損失慘重,僅設在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就殺害了近400萬猶太婦女兒童和男人……第二天上午的日程安排,是向華沙無名烈士墓和華沙猶太人街區殉難者紀念碑獻花圈。當代表團來到猶太人街區殉難者紀念碑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電視攝像機前和無數記者的閃光燈下,勃蘭特撲通一聲跪下了。
全部在場的人大為震驚,東道國代表團瞠目結舌,不知所措。這個舉動絕不在計劃日程之內,勃蘭特事先未同任何人商量,就跪下了。
1971年10月,諾貝爾獎委員會一致提名通過,授予勃蘭特197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當晚德國青年舉起火炬,絡繹不絕地來到勃蘭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賀。
1992年10月,勃蘭特因患癌症以78歲的高齡逝世。
4、馬德《良知是荷底的風聲》:
一個有良知的人,常常醒在這個世界上,為他人的疼痛醒著,為他人的苦難醒著。他們,疼痛著別人的疼痛,牽掛著別人的苦難,吃不下,睡不著,寢食不安。所以,一個有良知的人,不會是一個自私的生命,他們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心懷天下,悲憫蒼生。
良知,是荷底的風聲。一陣清風刮過,滿池的翠荷,搖曳生姿,楚楚動人,流轉飄搖出生命之大美。而一個人的良知,也像這荷底的風聲啊,你看,與它相伴的人,都是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最美的生命。
5、一位作家的詩作:
如果,這個世界都近視了,
我願站在高處,握住你的手,
告訴你我看到的一切。
如果,這個世界的耳朵都被堵塞了,
我願變成風,掠過你的耳底,
親口說出真相。
如果,這個世界被扭曲了,
我願站直自己,挺起骨骼和靈魂。
我的血脈里奔涌著良知,
而良知,是照徹穹宇的閃電……
6、「范跑跑」在四川大地震中,不顧學生的生命危險「臨陣脫逃」,這種行為有悖於教師的職業道德。
7、三鹿奶粉甘肅省近期發現許多數月大的嬰兒患上泌尿結石,目前全省已上報病例59人,死亡1例,湖北、湖南、安徽等多個省區也相繼發現腎結石寶寶。隨後,懷疑係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所致,而三鹿集團稱三聚氰胺系奶農為提高蛋白質檢測值而添加到鮮奶里的,因此,奶粉受污染的元兇是奶農。
不良產家見利忘義,製造假貨坑害消費者。
8、《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9、我國西北某地一位農村女學生在高考中以優異成績被名牌大學錄取。可她卻為學費而憂慮,一家生產健腦口服液的企業獲得這一信息後表示願意出萬元資助,條件是要她做一則電視廣告,說是服了這家企業生產的健腦口服液頭腦敏捷,才一舉奪魁的。
一則幾秒鍾的廣告可取得如此豐厚的報酬,以解燃眉之急,何樂而不為呢?可她卻沒有答應,她說:「我家清貧,上中學的學雜費都是父母東拼西湊的,我從來沒喝過口服液,也根本喝不起。是老師的辛勤教誨和自己的刻苦攻讀,才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如果我違心地做了這個廣告,今後在社會上還怎麼做人?」

主要是素材,希望你可以借鑒

C. 請從"堅守良知"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作文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成為非作惡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麼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個人都要堅守良知。
蘇武牧羊19年,吞氈嚙雪、歷盡艱辛,拒絕敵人的威逼利誘,終成千古佳話。人民警察任長霞盡忠職守,最終為了自己心中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她的名字,將永遠牢牢鐫刻在人們的心中。尾山宏: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是什麼讓他們頂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也要孤注一擲呢?只因那胸中的一抹良知。因有良知,李白怒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因有良知,於謙 吶喊「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因有良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隨處凡塵,心境卻高,操而能守,質朴情真。陶淵明身處東晉亂世之秋,官場腐敗,民心不穩,作為讀書人的代表陶淵明,卻能處亂世而操守情,由於看不慣官場腐敗,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棄官歸田,返璞歸真,恪守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氣節,實在是難能可貴。
陶淵明能旁無他物,堅守情操,貴在心態平和,能心遠地自偏。堅守良知,不為富貴所淫,實在是後世學習之楷模。一生貧窮的陶淵明,不願同流合污,歸隱山田,其精神境界又是何等豁達。目視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超凡脫俗,身居廟堂之高而不思百姓之疾苦,讀萬卷書卻不能為百姓而立言者,又是何其之多!
然而,當今社會,良知缺失,道德敗壞之事亦是屢見不鮮。「范跑跑」在四川大地震中,不顧學生的生命危險「臨陣脫逃」,這種行為不僅有悖於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一種良知的喪失!不良產家見利忘義,製造假貨坑害消費者。最有名的當屬「三鹿奶粉事件」了,只是因為這些假奶粉,造成了多少人間悲劇!。
郭沫若先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一個社會最傷心的現象無過於正義的淪亡」而現在,難道我們已經瀕臨「淪亡」了嗎?不!我們要找回那缺失了的良知。堅守良知,就是堅守希望,讓心中常存一分熱情,讓素養多留一分寬容,讓記憶煥發一分快樂,讓歲月留駐一些感嘆!

D. 談良知 的作文

首先,大路方法寫,就是寫寫什麼是良知,良知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我們的良知(比如加強傳統教育啊,加強法律之類的)
另外提供你一個新穎一點的思路。你可以談談我們中國5000年歷史,良知其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一開始的儒家認為男女之間不能有肌膚之親。嫂子掉進河裡,你不能伸手去救。但這顯然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良知。所以什麼是良知,良知的定義同樣需要與時俱進。那麼我們現代社會應該去除哪些不好的"古代良知",又有哪些「古代良知」應該得到弘揚的,甚至有沒有一些被我們遺忘的良知應該重新拾起來的。從這個角度也許能寫出點新意。
範文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王陽明所說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聖靈充滿」的優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義禮智」,等等。愚以為,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曰「知恥」。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知恥,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後的長時期中,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 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於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葯。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所謂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於恐懼之中,這懲罰並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並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E. 以良知為話題作文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王陽明所說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聖靈充滿」的優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義禮智」,等等。愚以為,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曰「知恥」。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知恥,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後的長時期中,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 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於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葯。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所謂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於恐懼之中,這懲罰並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並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F. 警覺道德與良知的缺失作文

良心無價

【篇一:良心的缺失】
中國傳統美德誠信,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里,被沖得一干二凈。那些為了謀取暴利的不法商家,良心更是缺失。當我看到那些缺失良心的事在新聞上被爆料出來時,總會想到中華的傳統美德「誠信」。
古人雲:「民無信不立。」沒有誠信怎麼可能有立足之地,跟何況是社會?從古到今,有多少事情都和誠信有關。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商鞅立木為信,而這個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進而使秦國強大起來,使之統一全國。還有寓言故事《狼來了》就是因為那個放羊的小孩不誠實,導致村民不在信任他,而使羊群被狼吃掉。這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做人要以誠信為本。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人信賴。
當電視里報道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給多少家庭帶來了不幸,讓那些祖國的花朵,因吃了那些奶粉,而凋謝。最近發生的地溝油事件更令人震驚,看到那些工人在骯臟不堪的地方,提煉地溝油。臭氣熏天,而那些油竟還在餐桌上出現,想想,那些骯臟不堪的油正在被自己一點點吃下去,真是令人作嘔。並且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了多少傷害。誠信,良心。在這些人身上都違背了。難道就為了個人的利益,縱使天下千萬百姓受到危害?這不是因小失大嗎?錢難道就可以掩蓋住自己的良心的缺失?
良心無價,豈可用任何東西來衡量。請捷著良心上路吧,不要輕易把它丟下;請謹慎保存你的良知吧,不要把它給遺失了!
【篇二:良知】
良知通常意義上是指儒家所謂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這樣最低限度的道德意識應是我們做人應具有的底線,但如今良知卻趨於淡薄,所謂的先天逐漸被後天磨損,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對於這樣的良知缺失我們不應聽之任之,而是要堅守這與生俱來的良知。孩童時我們就被教導要善良要誠實,我們會用盡單薄身軀的全力去幫助那需要幫助的人們。而今我們卻在紛雜的城市中冷漠的穿梭,無視身邊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有甚者甚至早就拿良知換取了名利。做著黑心的買賣。
良知是個抽象的概念,可以是憐憫、羞恥心,也可以是犯錯後的內疚。但無論是那一點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好人性,沒有了良知所謂的人性也就逐漸泯滅了。你一定不會忘記三鹿奶粉事件,那些齷齪的商家可謂是人性泯滅,在這些利慾熏心的人身上我們絲毫看不見良知的影子。他們用上天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去換取了他們視之甚重的金錢,結果呢?一個個可憐的幼兒就這樣被剝奪了健康。
我們看在眼裡於心何忍。那些做了利慾努力的黑心商人自是沒有好下場,只是對於他們的懲罰是如何也換不回那些幼小孩童的健康了。一個良知喪失,道德泯滅的社會將會是如何,我們不願去想。但是我們唯一肯定的是,我們絕不會讓社會走向那樣的黑暗,良知應永遠是全社會人民最底線的共同意識。
沒有良知的社會,就像一片乾涸的沙漠,你永遠也無法看到在其中由美好性靈盛開出的花朵。雖有像三鹿事件這樣令人痛心的「良知沙漠」,幸好,大多數人還在堅守著人性的底線——良知。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全國人們都眾志成城,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受災同胞重建家園。當然這其中會有攔劫救濟物資這樣可恥的行為,但我們所看到的大多還是良知在人們身上美好的閃光。我們都應堅守良知,堅守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拒絕做一隻被利慾驅使的黑羊。但是不久前南京的彭宇攙扶跌倒老太卻慘遭誣陷的案件卻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是啊,我們不應只是一味責怪人們喪失良知,也應想想社會上是什麼在一步步吞沒人性的美好。堅守良知說來簡單,但做來卻並不容易。彭宇那一句「我再也不敢做好事了」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良知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好性靈,但這天賜的禮物更需我們的堅守和保護。在堅守自身良知的同時,我們也應努力營造一個具有共同道德感的和諧社會。良知讓社會更和諧!

G. 以「良知」為話題的作文怎麼寫

良知
古人雲:「人性本善。」在他們的理念中,所謂「君子」是能夠長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謂「小人」則是輕易地丟失了本性的人。然而,在物慾橫流、利慾熏心的當今社會,或許人類的本性、良知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利益向其挑戰,智慧向其挑戰,理性向其挑戰……[「智慧」「理性」應補上引號。]人類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如何創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創造財富,名言警句充溢於心,以致那片原屬於良知的心田,黯然褪色。[「名言警句」表意不夠清晰。]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一道劃在神州大地上的深刻的痛。24萬逝者,時光不會忘記,生者永銘祭奠。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紀念之際,有人卻把「紀念」變成了「商機」——一家公司弄了座刻名收費的「地震紀念牆」,規定「正面每一姓名1000元,背面800元」。
也許最會經商的猶太人,都會驚嘆這些人發現商機的能力!因為在耶路撒冷哭牆的建設中,他們是不會想到利用刻名收費來賺錢的,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慈善基金。慈善捐助是掏錢,刻名收費是賺錢,豈不妙哉!
而這個打著絕妙的如意算盤的公司,是赤裸裸地朝著死難者的遺體掘金,對於死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一個劃在傷口上的傷口。[由「慈善捐助是掏錢」到「是一個劃在傷口上的傷口」這段文字思路混亂,應細作斟酌,加以調換。]不是什麼都可以變成商機的,有違良知的策劃不是智慧,泯滅良知的祭奠不是真心實意。陽光照在牆上,良知應刻在心裡。[「陽光照在牆上……」一語雙關,催人深思,好!]
有人或許會說,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圈裡,多少會欠缺些道德良知的束縛。那麼,在社會其他領域中呢?比如,在傳播人類文明的新聞界,攝影記者們又在怎樣從事他們高尚的新聞工作?
有位中國工程師在阿富汗戰爭中不幸遇難。家屬盡力不讓死者88歲高齡的老母親知悉這個噩耗。聞訊趕來的記者們擠在院子里,有的從窗簾一角把相機伸進去拍,有的把村長找來,還打算強行砸門。老人很快得知了兒子去世的消息。沖進去的人繼續用相機將老人撕心裂肺而扭曲的表情拍下來……
可見,「良知」這個詞對不少攝影記者來說已過於陌生了。[僅舉一例,就得出「『良知』這個詞對不少攝影記者來說已過於陌生了」,顯得牽強;另外,論證力度也不夠。]一心想拍到具有震撼力、能吸引觀看者眼球的照片,來盡一盡記者之職,這無可厚非,但拍攝隨意唐突,缺乏甚至淪喪敬畏、悲憫之心,只體現出了職業的冷漠。所以,傳播國際要事,傳播先進事跡,千萬別忘了傳播良知。
是啊,商人炒作,記者偷拍,幹部貪污,醫生收紅包……我們拿什麼來拯救良知?
良知——社會的底線,需要眾人一齊堅守。
良知——造物者賦予人類的財富,切莫丟棄。

H. 一切關於 良知 的作文例子和素材 急!!!

作文素材來系列:季羨林—源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1911年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我不想回家,我爸爸媽媽已經把我賣了。」小女孩羅思琪哭著對記者說。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反映。

推薦語: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頒獎詞: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I. 良知為題寫一篇作文

在這個發展迅速、物慾橫流的社會,提起良知或許有些人的心會為之一顫,良知——多麼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彙!
當今社會有多少物質富有而精神貧窮的老闆?有多少為了生存而遺棄良知,出賣良知的創業者?又有多少為了利益而製作危害健康的食品的個體商販?
良知是人的本性,是什麼讓人是失去了良知?是貪婪的慾望,是物質的追求,還是伴著機械聲音而日漸冷漠的人心!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十三歲的男孩由於吃了不衛生的東西而導致食物中毒,對於男孩的母親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災難,原本就貧窮不堪的家根本拿不出孩子的醫葯費,可母親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背著兒子尋求生的希望,連續走了三家醫院,醫生都看了看衣杉襤褸的母親冷漠的說:「這不能治,你去別的醫院看看吧。」母親看了看已經奄奄一息的孩子加快了沉重的步伐,因為有一種信念支撐著她,她相信會有人救她的孩子。終於又到了一家醫院,醫生簡單看了看孩子的情況說到:「耽擱時間太久了,救不了了。」母親失聲痛苦跪在了醫生面前絕望的眼裡仍透出一絲光亮:「求求您了,醫生,救救我的孩子吧。」醫生竟面無表情的掉頭走了,邊走邊扔下一句話:「你還是打120吧,門口左傳不遠有公用電話。母親幾乎是支撐著爬到了電話旁用顫抖的手撥打了120。她聽到救戶車的聲音近了又近了終於到了,但就在這一刻兒子永遠離開了她,冰涼的小手還拽著她的衣角。母親神情呆滯的坐在地上,低聲呻吟著,隱約還可以聽到:「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看完這個故事我想哭但眼睛卻是干澀的,心裡有一種從未有過的痛和一種發自心底的恐懼。一個活潑可愛豆蔻年華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可當時醫生的責任心哪去了,且不說責任心看著男孩母親那悲痛欲絕的樣子,醫生怎麼就能做到面無表情掉頭就走呢?由於你的一時失職,你的冷漠,你無所謂的態度,奪去了一個孩子的生命,刺傷了一位母親的心啊,醫者良知何在!
現在許多學校教師的工資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掛鉤,我想也許這樣做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教師更好的為學生負責,為了增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吧。可是許多老師為了一己私利,給學生門留堆成山的家庭作業,機械的給學生們灌輸學生們根本消化不了的知識,根本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他們注重的就是學生的成績,說白了只是注重他們的獎金。他們竟毫無愧色的稱是為學生負責,為了適應中國的教育體制,必須進行應試教育。結果,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成績越來越好了,他們的獎金也越來越多了。可孩子們天真活潑的本性,卻被自己越來越高的成績,越來越厚的眼鏡片,和老師越來越高的獎金壓住了。還有的教師收學生家長的紅包,竟然按家長送紅包的多少決定座位的排列和課堂提問的頻率,聽起來近乎荒唐的事卻真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人都說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難以想像這樣的工程師會塑造出什麼樣的靈魂。教師為了自己的利益,扼殺了學生們的天性,和創造力。這樣的教師又會教會學生什麼呢?師者良知何在!
醫者師者人類最偉大的職業,部分醫者現在卻不在以救死扶傷為自己的職責,而是以收取病人家屬的紅包為救人標准,部分師者不以教書育人為自己的職責,而只是以提高學生成績增加自己的獎金為目的。相信許多人在心底還應有一絲哪怕殘缺不全的良知吧!讓我們用愛的語言書寫良知,用心的聲音換回良知,用堅定的信念守住良知!

熱點內容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法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4-24 12:35:50 瀏覽:180
辦事處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2:32:05 瀏覽:96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百度 發布:2025-04-24 12:30:47 瀏覽:758
勞動合同法中喪事假 發布:2025-04-24 12:13:49 瀏覽:167
罵人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11:55:42 瀏覽:216
醫院口腔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1:34:02 瀏覽:409
出差期間加班勞動法 發布:2025-04-24 11:26:50 瀏覽:98
賈汪區人民法院的電話 發布:2025-04-24 11:26:47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