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法治生活
① 法治實踐活動感想200字
法律是以一種給人威嚴的感覺,但是法律又是保護我們權利的好工具,有利也有弊。法律就像一種道德或者說宗教信仰的這種形式存在,規范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社會變得井然有序。我們身邊處處有法律,隨處可見的紅綠燈,交警等等,這就是法律關繫到我們的生活。
總而言之,通過開展法治實踐活動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表明我們的國家正在往好的方向越走越遠,並且逐步完善各個缺陷,做到比以前更優質的法律體系。人民法院和法官是執法人員,也是能公平的對待每一項工作。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我們當下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不帶領周邊的人跟你一起添麻煩就是對社會做的最好的貢獻了,當然我們還可以多去體驗當一名志願者去幫助別人的感覺,這不僅可以給別人樹立榜樣,還能堅信自己。
② 法制與生活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青少年與網路
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成為我們現代國家的主要服務信息,那麼「網吧」也就應運而生。1998年,網吧開始在我國的一些文化品位比較濃厚的大城市出現,然後又向小城市蔓延,去網吧的人數不勝數,但以青年為主其次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中小學生又佔多數,我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調查了一些網吧,發現網吧里大多數是十來歲的學生。這些昔日沉迷於游戲機室中的學生,如今搖身一變,大多數成了網吧的常客,那麼這些中小學生在網吧里都幹些什麼呢?在2002年有的專家調查3000名大、中學生中發現,曾光顧色情網站的佔46%,沉迷聊天室的學生網民佔76%,只有30%的學生「選擇搜索信息」、「下載軟體,」另有35%的學生選擇玩游戲找刺激,甚至有的學生輟學幾天幾夜泡在網吧,吃、住、睡一條龍,直至把手中的錢花光。
那麼青少年為什麼會迷戀網吧呢?
第一,在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裡獲得成功的機會遠遠高於現實生活,個人可以獲得心理滿足。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比較孤獨,而從心理上說最渴望能與同齡的夥伴交流,在家玩游戲機畢竟是單向的,網上聊天則是一種相對真實的交流,可以宣洩自己內心真實的煩惱、孤獨和痛苦。在網上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一個滿意的角色,真實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過上網製造的虛擬來彌補,比如找異性朋友,實際上就是這個年齡段對異性存在的朦朧意識的反映。
第二,網路的高科技身份,給學生一種借口,給家長一種障礙,學生可以打著學電腦、技術的旗號向家長伸手要錢,而家長對電腦和網路不是很明白,對學生上網是干什麼更是無法控制。
第三,網吧給前來泡吧的人提供一種放盪的文化氛圍,網民在網吧中可以無所顧忌。一個中學生在家裡當著家長的面不可能看那些被限制的內容,但是網吧里就可以隨心所欲,尋找刺激、獵奇、偷窺。種種陽光下不能實現的慾望都可以在這里達到。
第四,網路能給青少年一種心理平衡。在一定條件下,網路的使用者之間確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並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正因為網路的許多特點切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所以青少年對到網吧上網樂此不疲,甚至如痴如狂。
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比喻: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決不亞於邪教,是腐蝕青少年的「電子毒品」。由於網路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點,加之大量形形色色的網路游戲及色情影片反動等信息,甚至還有網吧經營者提供的免費食、住、行等優惠手段,使不少青少年沉迷於網吧。這種沉迷往往無法自拔,同毒品的成癮性是很相似的。這種迷戀網吧對青少年群體至少存在以下幾種顯著的危害:
1、影響青少年性格的完善。長時間的上網使處在成長期的青少年處在於一種虛擬的世界中,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混淆。有人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那些沉迷於網吧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表現為沉默寡言、孤僻,和同學不能正常溝通等等,這些性格特徵除了極易引發不良後果外,更會使學生將來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
2、影響青少年誠信品質的形成。大多數青少年上網的內容都是網路聊天,由於這種交流方式具有匿名性,因此學生在聊天時通常無所不說、無所顧忌,久而久之的後果便是做事為人的不負責任,缺乏誠信。
3、影響青少的情感世界。青少年處於情竇初開的年齡,嚮往與異性的交往,網路便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空間,但在網上「你、我、他」通常都是虛假的,這種虛無的情感只會導致青少年走向情感誤區,無法自拔。
4、影響青少年的遵紀守法意識。由於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較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過多的受反動、暴力、色情的腐蝕,往往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我院曾有一名學生,因為上網在網吧與外人搶網友,便採取暴力極端的方式實施了持刀打架行為,結果呢?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害人害已。
上面講了這么多的壞處,那麼網吧是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呢?青少年是否可以進網吧呢?其實上網也是有好處的,互聯網畢竟代表了當今社會科學的進步,世界各國都在廣泛推廣,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不但給人們帶來了信息革命,而且能夠讓人們快速獲取科學知識,人們敲擊鍵盤,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暢游世界各地,可以掌握世界最新知識動態。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懂得互聯網的人,將要被社會淘汰。社會要發展,就離不開互聯網技術正如社會不會因為有違章駕駛造成嚴重交通事故而停止汽車製造和發展交通運輸的道理一樣,互聯網技術也不會因為它有危害就會遭到全盤否定。
所以互聯網的好與壞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的清的,也沒有一個定論。它的好壞主要決定於青少年的周邊環境,如果有一個好的向導,互聯網就會是一個良師益友,但如果沒有加以向導的話,互聯網就會像一個魔鬼一樣。
那該怎樣去創造這樣的環境,讓互聯網成為一個良師益友呢?
1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力度,提升自身自覺性和免疫力。從學生思想上進行疏導,找出學生上網成癮的原因,讓學生明白長時間上網的危害,逐步幫助學生脫癮,當然,作為老師首先要多了解網路知識,這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才能比較得心應手,而不能採取簡單的打罵或懲罰的方式;其次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法制教育,讓學生主動杜絕登錄不良網站,不輕易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給別人,不同網友見面,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減少受不法侵害的機率。
2立法部門應從宏觀上為網路經營這一特種行業制定操作性較強的法律法規,使在現實中的網吧管理更加規范,更具管理力度和效果。
3執法部門對網吧應建立健全常規管理機制。前期,公安機關聯合多部門對網路色情進行了專項治理,成果顯著。所以,執法部門應建立常規管理機制,加強日常管理,各職能部門通力合作,不給黑網吧、不法網吧經營者生存空間。
4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積極正確引導學生上網。將學校網路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開辟校園網吧,多給學生在費用方面的優惠,平時舉辦網路技能比賽等等,培養學生良好興趣及愛好。
總之,在青少年迷戀網吧這一社會問題上,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這樣才能有效制止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使青少年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綜上所述,互聯網有好也有壞,家長們不能一味的去否定子女們上網,但也
不能放縱他們,應該因人而異,好好開導子女正確使用網路。③ 舉例一些關於法治的日常生活的事例
秦漢時期的黃老學一個主要特徵是「守法而無為」,所謂「無為」,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漫無邊際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法」是「無為」的界限,而無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廢」,就是指立法之後不輕易變更,要「循守成法」。
漢初統治者堅持黃老之學「賞罰信」的思想,主張嚴格執法,即使皇帝也只有「執道生法」的權力,而不得犯法。漢文帝就是一位不以個人意志破壞法律規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過渭橋,有人從橋下走出,使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廷尉張釋之判處此人「罪金」(罰四兩金)。文帝要求處死。張釋之向文帝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終究表示廷尉做得對。
黃老思想雖然吸收了法家的「執法」「守法」思想,但基於「安民」「惠民」的立場,對法家的「重刑輕罪」主張並不首肯。黃老思想不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這種思想作用下,漢初統治者堅持除秦苛法。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連坐法」。明令宣布:「廢除一人犯罪,家人收為奴婢及各種株連的法律。」這是對舊傳統的否定,對成法的改革。
②改革刑制
文帝最重要的改革是廢除肉刑,改革刑制。改革的起因是緹縈救父。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齊太倉令淳於公犯了罪,應當受刑。漢代的肉刑主要由黥刑(臉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和斬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淳於公因為做過官,所以要押解到長安去受刑。淳於公幼女緹縈非常悲痛,便隨父到長安,上書文帝,說:「臣妾願意入官府為奴婢,來抵贖父罪。」文帝憐憫她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了淳於公的肉刑,令其攜女歸家,並且下詔廢除肉刑,改革刑制。
對漢文帝廢除肉刑,後世有許多評說,大多是認為出於「悲憐」緹縈,體現了文帝的「德政」。這一刑制的改革,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意義是重大的,它是中國古代刑制由野蠻階段進入較為文明階段的標志。這一改革,為刑制向新「五刑」(笞、杖、徙、流、死)的過渡奠定了基礎。
③廢除過關用傳制度
漢代在軍事重鎮或邊地要塞,都設關卡以控制人口流動,檢查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有「傳」,即通過關卡的符信(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關的「傳」,從而有利用於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對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④令列侯歸國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長安,遠離所屬食邑,造成「吏卒給輸費苦」,給人民增加了一項新的轉輸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即詔令列侯回歸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詔令特許的,要將太子送歸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許留居長安,以減輕人民的負擔。④ 結合日常生活,談一談你從哪個事情可以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因為有了法治才能對一些不法行為進行打擊和規范,才能保證人民安居樂業。
⑤ 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該有什麼法律意識
主要就是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敬法維法。
認真學習弄懂各項法律,正確把版握法律權利和法律義權務的關系,使法律成為指導自身言行的准則,懂得如何適當行使法律權利,正確履行法律義務。
首先,懂得依法行使權利,合法行使權利,不濫用權利。第二,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三,自覺履行法律義務;第四,維護法律尊嚴,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與違法行為做斗爭。⑥ 關於法制於生活的手抄報內容
利用通知的某短內容,在網路上找圖片與其他一切內容
⑦ 法治進校園《觀後感》4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寫法制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社會的重要性,若是沒有法治人們的生活將是混亂無比的,甚至是無法前行的,再寫一下作為青少年應該怎麼學法、運用法。
正文:
法治,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的未來,然而我們的健康成長都必須建立在「安全」這一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時刻警惕,防範危險事故。
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與變化,危險分子的增多,現代的人們不得不開始「法治」行動,現在都開始提倡「弘揚法治文明」、「強化依法治國」。當然「法治」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校園。
前幾天老師跟我們說了一件事:我們年級段的一個女同學回家時,身後竟然跟著一個男子,這件事引發了我對校園法治的好奇心。
現在,就讓我化身成一個「法治小偵探」去攝像頭那一探究竟吧!原來啊,那個女同學晚上放學回家時,一個人漫不經心地走在我們學校旁的麥德龍停車場旁,她走著走著忽然聽見背後有腳步聲在緩緩地向她靠近。
她趁那個人不注意時,悄悄往背後瞄了一眼,發現原來是一個高大的黑衣男子,雖然他的帽子遮住了他的小半張臉,但依舊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看著手中的手機,眼中還帶有幾分慌張。
我們細心的女同學早就發現他的神情不對勁,眼睛還時不時看她一眼。這時女孩心裡已經忐忑不安,再也按耐不住了,於是她加快了回家的腳步,但誰知她的這一舉動反倒引起了後邊男子的懷疑,男子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就快要追上她時,女孩急中生智,大喊了一聲:「媽媽!」
後邊的黑衣男子趕緊往後倒退了幾部,躲在了一個建築物的背面,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這個陰謀,於是又小跑著追上了女孩,這可謂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啊!」但幸運的事發生了,女孩的眼中又充滿了驚喜與希望,因為,她看到了已經停在前方的媽媽的車,於是她飛快地跑向媽媽的車,坐進了車里。
而身後那個黑衣男子,依然裝作只是順路的模樣加快腳步,溜走了。
學校也通過監控發現了這件事,立刻調查開來,又確認了女孩的安危才停止調查。經過調查,這個黑衣男子的確是不壞好意,企圖拐賣少女。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現在的危險分子越來越多了,居然都敢明目張膽地來學校拐賣少女。幸虧她的媽媽及時出現,不然後果肯定不堪設想。看來,法治管理已經涉及到了校園。雖然法治已經走進了校園,但是我們一定要加強自身保護意識,防止一些危險分子的拐騙。
法治已經走進校園,離不開生活,就讓讓法治充滿整個校園吧!我愛法治!
⑧ 生活在法治社會里,我將會怎麼做
懂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