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務員基本法治理念

公務員基本法治理念

發布時間: 2021-01-03 21:40:49

1.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堅定信念、忠於國家、服務人民、恪盡職守、依法辦事、公正廉潔」:

1、「堅定信念」要求公務員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不動搖。

把牢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性修養,做到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

2、「忠於國家」要求公務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黨和政府形象、權威,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的言行作斗爭。

3、「服務人民」要求公務員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做人民公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4、「恪盡職守」要求公務員服務大局、奮發有為、甘於奉獻,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堅持原則、敢於擔當、認真負責,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斗爭。精通業務知識,勤勉敬業、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5、「依法辦事」要求公務員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努力提高法治素養,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履職,做到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堅持依法決策,嚴格按照法定的許可權、程序和方式執行公務。

6、「公正廉潔」要求公務員堅持秉公用權、公私分明,辦事出於公心,努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嚴於律己、廉潔從政,堅守道德法紀防線。為人正派、誠實守信,尚儉戒奢、勤儉節約。

(1)公務員基本法治理念擴展閱讀:

據國家公務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期調研和徵求意見時,公務員職業道德主要內容一直是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特別是在網上徵求意見過程中,廣大網民朋友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建議。

在充分吸納《大綱》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中央關於加強幹部道德建設的新要求,結合公務員履職特點,經過認真研究,《意見》明確,中國特色公務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堅定信念、忠於國家、服務人民、恪盡職守、依法辦事、公正廉潔」。

推進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要突出政治性、示範性、約束性、可操作性。

2. 作為公共權力的執行者,公務員需要秉持什麼樣的理念

作為公共權力的復執行者,制公務員需要秉持公平正義的理念。

《公務員職業道德讀本》指出:對公務員的道德要求的確應比一般人更加嚴格。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以公眾為服務對象,公務員應具備責任意識、誠信理念與奉獻精神。

(二)作為公共權力的執行者,公務員需要秉持公平正義的理念。公共權力來源於公眾,但公務員比一般人擁有更多權力來支配社會公共事務。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就要求公務員在面對公共權力所帶來的豐富資源及其產生的復雜利益效應時,要比一般人更能夠秉持公平正義的道德理念,以規范指引自己的行政實踐。

(三)作為公共利益的實現者與守護者,公務員需要廉潔自律、愛崗敬業曾有許多有識之士發出過這樣的感嘆: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在現實政治生活中,相比起普通公民,公務員更需要區分清楚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或特殊利益)、明確自己作為公共利益守護者而不是使用者的身份。這就要求公務員具備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公務員不得對公眾的、社會的、國家的公共利益動一絲貪念,要恪盡職守,以實現和維護公共利益為己任。

《公務員職業道德讀本》是2012年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劍濤。

3. 我國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要求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和法律意識的落後,嚴重影響著依法治國的進程。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和核心。依法治國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決於依法行政。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以上的法律、近90%的法規都要靠行政機關執行,靠公務員來落實。可以說,公務員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法律、法規能否得以實現。然而,我國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法律意識還不能適應依法治國的需要,一些行政機關和公務員把法律當成管老百姓的工具,把依法行政簡單化,認為依法行政就是依章辦事,遵守上級下達的有關紅頭文件就是依法行政,而不管所奉行的「章」,所遵守的「法」的等級、效力和內容如何。

其次,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管理,就是制訂計劃和實施計劃,行政命令是行政活動的唯一方式。而市場經濟則相反,它是一種自由經濟,本身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即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發生作用。這樣公務員在管理中的角色發生變化,由過去經濟活動的直接組織者、指揮者轉變為間接的監督者、調控者,也就是說公務員由市場秩序的組織者、策劃者變成了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市場規則的執行者。

為此,這就要求公務員學會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行政管理,即熟悉與其專業相關的各種法律規則,在復雜的環境中學會恰當得運用法律規范,依法執行行政職能,依法行使行政權力。

然而,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公務員還仍然習慣於計劃經濟時期的工作方法。比如執法定任務,罰款定指標,運動方式執法,以政策替代法律,以文件作為管理依據等。所有這一切,表明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與水平不能適用於市場經濟的需要,弱化了法律規則的權威性,影響了政府的形象。培根有句名言說得好,「一次枉法裁判的罪惡甚於十次犯罪。因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是水源」。可見,行政執法水平的高低,依賴於公務員素質的高低。

所以,現階段公務員要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強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全國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廉潔、務實、高效政府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國家公務員履行義務的基本要求。

二、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有哪些錯誤觀念?

(一)法律就是管治百姓的

這種錯誤的觀念代表了一部分公務員的思想狀況。他們認為,法律就是管老百姓的法,強調法律責任意識,就是為了更好地管治老百姓。這種思想是極其錯誤的,必須糾正,首先,公務員的公共權力最終來自於人民所賦予,人民賦予公務員權力並不是期望得到片面的管治,而是希望作為政府行政主體的公務員能夠貫徹法治精神,更好地服務於民眾。同時,法律也不只是僅對老百姓有約束作用,公務員同樣也要受法律制約,所以公務員不能把法律單純地看成是只針對老百姓。

(二)法律居於人權之上

部分公務員在執法的過程中,不注重執法對象所應擁有的基本人權,他們認為法律和人權是不能同時共存的,要執行法律就必須鐵面無私,而不能注重人情。之所以產生這種錯誤的觀念,一是因為把法律和人權看成互相對立的兩個層面,沒有理解法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權。其實法律和人權是相互促進的,法律維護基本的人權發展,而人權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社會法制的進步。二是因為把人權和人情混為一談,以為在執法過程中,尊重人權就是看重人情,就是違背了法律責任。

(三)執法時不用顧及方式

這種觀點認為,只要是發現民眾有了違法行為,就必須堅決的打擊,積極「斗爭」,決不手軟。產生這種誤區的原因之一,在於把自身和民眾放在了一個對立的立場上,把自己塑造成大公無私的執法者,而把民眾看成對立階級;原因之二是認為執行法律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堅決打擊,而忽視了對待民眾要以教育為主,法律為輔。執行法律的最終目的不是要讓民眾變得懼怕法律,而是要讓民眾得到教育和啟示,從而更好地守法護法。

(四)法律就是用來阻止老百姓非議的

這種觀點認為,保持和諧就是要消除民間的不同聲音,不準許民眾有任何異議。比如某些民眾對政府機關的工作有誤解,可能產生類似上訪、投訴等行為。一些公務員就把這部分民眾視作危害正常社會秩序的搗亂分子,動輒以履行公權力的名義阻撓老百姓的訴求。出現這種誤區的原因,一是在於這些公務員受到傳統官僚主義思想的影響,自以為是;二是在於這些公務員執政方式仍停滯不前,沒有隨著時代實際需要而改進。

(五)法律就是讓權力不作為

這部分公務員明白了法律對於權力的監督作用,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以為做到自己不違法亂紀的最好辦法就是不作為或少作為,多做多出錯,少做少出錯,不做不出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行政不作為的現象在機關工作中可能經常看到,一些人安於現狀,不動腦筋,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對責任意識理解上的偏頗,不敢承擔責任,認為什麼都不做就代表是遵紀守法。事實上,消極的不作為已經背離了法律所要求的責任意識,有時甚至出現更大的責任事故。

由於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存在以上方面的偏差,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公務員的公權力的正確履行,影響了政府的威信,降低了政府的能力,引起民眾對公務員公權力的質疑。

當前,必須要更新和改變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進一步強化公務員對於法律責任的了解,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加強公務員的執法能力建設,杜絕公務員階層中存在的官僚主義思想和作風。繼續加強對公務員的責任意識教育,在平時的工作中,及時糾正錯誤的執法理念,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

三、培養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有什麼意義?

現代文明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它要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遵循規則,遵守法制。公務員的法治意識的本質在於以思想上的規則意識,指導、控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從主觀意識上自覺地約束自己,保證個人行為過程的合法性與行為結果的合理性。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就是要改變因人廢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的局面,防止執法不嚴、濫用職權、違法不究的現象;就是要尊重法律權威,自覺遵守法律,以「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行動指導方針,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我國個別地方行政管理有著濃厚「人治」色彩,按領導意志行事,「人大於法、權大於法」的觀念仍然存在;視法律為兒戲,目中無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踐踏法律的行為時有發生;法制意識淡薄,隨意行政的習慣依然存在。

這些輕視法治的行政行為極大地阻礙了行政效率的提高,破壞了政府的形象,損害了公民的利益,擾亂了行政活動的正常秩序和正義原則。

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的要旨,就是以法治精神指導自己的日常行政行為;將法治的理念在內心紮根,使法律成為高於一切的權威,使行政行為的指導思想法治化,行政行為的運作合法化;使法律所體現的正義、公正、自由、平等的精神大行其道,成為行政活動的主導價值原則。

憲法及法律在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一切國家機關、團體、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服從和遵守。

公務員如果沒有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意識,在行政活動中就可能無視甚至突破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就可能違背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標,失去人民支持,最終便可能使政府失去其合法性基礎。

公務員只有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才能以規范性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把為黨、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當作自己神聖的職責,處理好用權與守法之間的關系,在法律、法紀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力,不以權代法,以權抗法;才能正確處理好權力與責任之間的關系,把權力與責任有機地統一結合起來,防止和克服以權謀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陞官發財等封建意識,從而正確運用手中權力,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處理好權力與權威的關系,以自己的模範守法行為贏得群眾的信任,而不以權壓人,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公民利益;才能處理好公權與私利之間的關系,做到公權公用,不圖私利,不貪便宜,對家屬、子女、同鄉、同事、戰友、朋友等都一視同仁,按規則辦事,不徇私枉法。

4. 如何增強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 一是開展全員培訓活動,二是開展法律知識,三是開展知識競賽和能力測試活動專,四是開展機關法治文屬化建設活動。各單位將採取組織公務員開展學法用法筆談、利用機關內網舉辦法治理念論壇、編演法治文藝節目、開辟機關法治園地等形式,加強法治文化載體建設,營造機關法治文化氛圍。市、縣區還將適時聯動舉辦大型法律法規廣場咨詢宣傳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面對面的法律服務

    馮少輝v|13-11-14

  • 遵紀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潛移默化地從學生身邊的事件起,從他們身邊的事做起,通過科學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強有學生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和守法用法的意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法制環境

5. 當前公務員為什麼要樹立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思維

公務員隊伍的法治理念、法制方式的改進,是解決當前「民事糾紛、社會治安」的關鍵回所在。然而當前答公務員隊伍不懂法、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一些執法者在行政執法中主觀臆斷、方式簡單粗暴,面對這樣的窘境,法治建設這張大網如何發揮實效,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共勉。國考大師~

6. 公務員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不動搖;把牢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性修養,做到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

2、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黨和政府形象、權威,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的言行作斗爭。

3、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服務大局、奮發有為、甘於奉獻,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堅持原則、敢於擔當、認真負責,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斗爭。

5、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努力提高法治素養,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履職,做到權由法定、權依法使;堅持依法決策,嚴格按照法定的許可權、程序和方式執行公務。

6、秉公用權、公私分明,辦事出於公心,努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嚴於律己、廉潔從政,堅守道德法紀防線;為人正派、誠實守信,尚儉戒奢、勤儉節約。

7. 我國行政公務人員應樹立依法行政的哪些觀念

行政公務人員應樹立依法行政的以下觀念
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關於法治改革方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只有以法治思維推進改革、推進全面小康和推進從嚴治黨,才能保證我們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進,才能確保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全面依法治國體現在行政體系方面,就是全面依法行政,作為黨的幹部、國家的公務人員和群眾的服務者,只有將依法行政理念入腦入心,並實實在在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才能成其為合格的公務人員。
在法治思維下,樹立依法行政理念,首先公務人員自身要先學好、學深、學透行政法、公務員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樣在工作中才能合理地行使權力,做到行政有規,做事有矩,執法有度。在學法中自覺強化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改革、助發展、化矛盾、促穩定的能力,全面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讓群眾在法治社會模式下,認可和信任公務人員依法行政、執法,在干群關系密切上再添一把助力。同時,要強化在便民利民和實現公共利益的行政目標上達成一致,必須在合法的范圍內,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公平公正公開地裁量,尊重執行法律程序,堅持以法律為先的裁量原則,追求依法行政執法的成效,既保證行政執法有規矩、有效率,又確保與時俱進能便民、有利民。
其次是在法律框架范圍內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執行好公務,這實際上也是公務人員工作的第一基本准則。在法律框架范圍內,第一是明確公務人員本身的職責要求和規范,第二是對公務人員行使權力的一個約束形式,使其真正代表國家行政執法,真正符合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簡單來講就是,國家公務人員工作的方方面面范疇都必須有法律依據,在當前法律不健全情況下,那麼至少也必須有政策依據,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履職盡責,提升效率。
再次就是要自覺將公務人員的公權力曬在陽光下,虛心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一就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公務人員的公僕意識、為民觀念一定不能丟,公權力來源於人民,也必須服務於人民,所以說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不只是指黨員幹部,作為每一個國家的公務人員也必須強化這種意識,絲毫不能鬆懈。服務於民關鍵是要真正關心人民,真正深入群眾,真正聯系實際,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做群眾之所盼。自覺接受監督的主旨也就是要將執行公權力的行為實實在在置於群眾監督之下,認真主動的聽取和接受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參與性行政的主要參與者。其實最終目的不外乎就是要達到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使得改革發展成果為廣大人民所共享。

8. 如何增強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1、加強道德修養,樹立為人民服務宗旨 2、加強業務學習和法制觀念的學習

9. 運用公務員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圍繞誠實信用的

我是阿狗,我發現我寫的閱讀量整體高,很受鼓勵。

我周圍的公務員同學比較多,畢竟學的文科,讀的學校也湊活,還讀了好多年。我就按他們的現狀來談談吧。
中央部委的沒接觸過,這個暫時忽略,以後有了部。

1.朋友甲
從大三開始准備,大四上就考,考了幾年,畢業兩年後終於考上了。

一個地級市區里的文化局,單位是正科級。

按著他之前考試的那個揍性,我覺得他沒必要往上遴選啥的折騰自己了,就這樣挺好的。

能二十年混上副主任科員就不錯了。

2.朋友乙
她比較順利,考的國考,西部某省某縣財政局。

畢業就去上班。工作了幾年了吧,相親結婚生娃。

整體比較幸福,至於往上升,應該不用指望了吧,他們局長(正科)都是空降的。

3.朋友丁
這個朋友比較幸運,讀的top2。畢業直接去西南某省組工口。

碩士去的,現在三年了。直接去下面掛的縣長助理,跟著學習。

他沒有寫《中縣政治》的目標,對他而言繼續做。

前些日子和一個教授談,說這種情況一般混處級沒問題,這小子情商可以,往上也是可能的。

4.朋友丁
她學習努力,刻苦,司考.研究生.公務員,一氣呵成。

去了一個西部某縣城紀委。

她比較努力,而且目測這幾年也不會有對象。

大概率會去遴選,基本也應該會選上。

總結
客觀而言,公務員在基層會得到鍛煉,但升遷機會少。在組工,綜合部門的話鍛煉比較多。

10. 當前公務員為什麼要樹立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思維

公務員隊伍的法治理念、法制方式的改進,是解決當前「民事糾紛回、社會治安」的關鍵所答在。然而當前公務員隊伍不懂法、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一些執法者在行政執法中主觀臆斷、方式簡單粗暴,面對這樣的窘境,法治建設這張大網如何發揮實效,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共勉。

熱點內容
2016年欠債不還新立法 發布:2025-04-24 12:46:36 瀏覽:61
按勞動法辭工為多少天 發布:2025-04-24 12:43:05 瀏覽:980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法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4-24 12:35:50 瀏覽:180
辦事處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2:32:05 瀏覽:96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百度 發布:2025-04-24 12:30:47 瀏覽:758
勞動合同法中喪事假 發布:2025-04-24 12:13:49 瀏覽:167
罵人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11:55:42 瀏覽:216
醫院口腔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1:34:0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