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小冊子

道德小冊子

發布時間: 2023-09-01 17:36:47

⑴ 富蘭克林的道德藝術

《富蘭克林自傳》

書中的第三部分主要「寫於1784年,地點在法國巴黎附近。作者自稱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公眾』,不過,後來因為革命工作而被迫中斷。」而在我看來,這部分的精華在於作者對於自己道德戒律的制定和執行,這是很多人效仿富蘭克林優秀德行的有效方法。

書中作者插入了兩篇和朋友和書信往來,也體現出朋友們對於他寫自傳的支持,「會令數百萬人從中獲得樂趣和受到啟迪」。兩封書信中,本傑明 沃恩先生的言辭間都透露出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又一次感覺,優秀的人身邊也都有很多優秀的人才。「要實現一個目標,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富蘭克林制訂了一個能讓人有所作為的計劃)……一個智者從事事業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依靠人的本性、道德、思考和習慣。……要想登上世界這個舞台來展現自己,那是需要等待時機的。人們往往注重一時的熱情,卻忽視了持之以恆的道理。因此人們要對自己的行動出安排,這樣將計劃切實地付諸行動……」這是他給富蘭克林的回信,針對這本自傳書寫並出版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向人們展示了道德的原則,那這些原則究竟如何發揮其作業也尤為重要……為了人類的幸福,我們不但要證明現在的人類還並不是那麼十惡不赦,還要證明正確的管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們改過自新……一個人在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從中感受到快樂……」相信朋友們的這些激勵和肯定一定給了作者很大的支持。

前面本傑明 沃恩先生在信中所提到的「一個能讓人有所作為的計劃」,在我的理解看來指的就是作者的小冊子(本打算定名為《道德的藝術》),其中列舉了作者自己「想要也是必須做到的」13條名目,且每條都附有一定的戒律,以充分說明其要表達該名目的意義。

以下列出作者的13條道德名目及戒律:

1、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 節言:於人於己不利的話不說,避免瑣碎的閑聊

3、 秩序:物件有所歸,辦事有定時

4、 決心: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決心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5、 節儉:花錢要於人於己有利,絕不浪費

6、 勤勞:珍惜時間,時間要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力戒無意義的舉動

7、 誠實:力戒虛偽欺詐,心存良知與公正,說話亦如此

8、 正直: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要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你的義務

9、 中庸:不走極端,別人對你的冒犯,若是正當,就要善於容忍

10、 整潔:身體、衣物以及住所,要保持清潔

11、 寧靜:對待瑣事、平常事或者不可避免之事,不可自擾

12、 貞節:不要縱欲過度,有傷身體,切忌損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寧和名譽

13、 謙虛:效仿耶穌與蘇格拉底

作者的意圖在於「將奉行這些道德准則培養成一種習慣」,並且建議「不要同時去實施所有準則,免得分散注意力,而應在一段時間里集中精力實行一條准則。當掌握了一種美德並養成習慣,再實行下一種,知道把13條完全做到。而先獲得的美德有利於其他美德的培養。」作者按照這樣的方法去實施,「又按照畢達哥拉斯在其《金色詩篇》中說到的:日常檢查是必要的。」,為自己做了一個小本子,並製作了表格(現在用excel表格製作更方便,手繪也不麻煩),如下圖所示:

「如果在當天發現過失,就用小黑點標在縱橫線空格之間來加以說明。每個星期都對德行的實施情況進行嚴格的輪番檢查。第一周,檢查『節制』,竭力避免任何微小的過失,其他的美德項目正常實行,只是每天晚上對有關過失作上標記就行了。如果第一周內標明『節制』的那一行沒有黑點,就認為這個美德已經得到加強,無節制就得到了削弱。這樣就大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項上,到了第二周周末,保持兩行里都沒有污點。如此類推,一直進行到最後一項,13個星期就完成了全部過程。一年可以循環4次。」這里是將書中的原話直接照搬過來,以便更多人可直接閱讀到作者的精華。

小冊子中作者還摘錄了一些格言,其中在智慧和道德方面,引用了所羅門的格言:

她的右手握著長壽的歲月,

左手托的是榮譽和財產;

她的道路充滿著幸福快樂,

她走的道路都是平平安安。

另外作者按照「秩序」這條美德的要求,干任何工作都要按照時間來進行。小冊子中也專門又一頁,專門記載一天24小時的工作安排,如下圖所示:

作者在「制定好這個日常行動計劃之後,採用自我檢查的辦法實施了一個階段,雖然偶爾有過中斷,但還是都一直堅持著的」。作者是相信許多人都會像他「缺乏堅持到底的毅力,不知道辭舊迎新,棄惡從善的艱難,因此就放棄了努力,最後得出『帶有銹跡的斧頭最好』的結論。」「擁有一把沒有銹跡的、光亮的斧頭」確實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可能會遭受到一些非議,可能也會跟理想狀態有所差距,但是只要還在努力嘗試,就比不努力要好。「就像有人臨摹字帖要使自己的書法達到完美的境界一樣,雖然沒有達到字帖書法那樣完美,但是通過努力使得自己的書法有所進步,字跡不但情緒易辨,而且非常美觀。」想到《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書中有句話,「如果你的目標是射中星星,那你最起碼可以射中月亮。」

雖然作者對於他所闡述的美德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境界,但總體上也深受其影響:與人談話時,他態度和藹,言辭愉悅,人們樂意與他交往,甚至年輕人也喜歡和他打交道。」作者也希望他的子孫們能夠以他為榜樣,並且可以從中獲益。現在來看,不僅是其子孫以他為榜樣,獲益良多,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都在受其影響,受益匪淺。

第四部分是「寫於1788年,地點在費城的家裡,作者簡要介紹了自傳緣起、對政黨與宗教的見解、學習外語以及初入政壇的一些情況。」這部分作者講述的內容涵蓋面是較多的,但整體都是比較簡潔的。就像編者在目錄中的概括一樣(不過我覺得自傳緣起是不是在第三部分中體現得更多一些呢),但其中也有一些我捕捉到的精華來進行分享:

作者一直認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只要他有周密的計劃,不浪費時間,集中精力在所研究的事業上,他一定能夠建功立業。」在《思考致富》這本書里,一直強調的也是對於目標一定要有具體明確的計劃去進行實施。而注意力和時間的寶貴性也在很多很多書中都強調過,這里也可以再鞏固一下從李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中所更新的價值觀認知:注意力>時間>金錢。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會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想告誡年輕的女子接受會計業務方面的教育……可以避免因遭到奸詐之人的欺騙而蒙受損失,或許還能靠著商業上建立的聯系,自己經營贏利的商店……」雖然這是說「如果不幸守了寡」,但學習會計知識也是必要的。

另外富蘭克林對於外語的學習也有自己的方法,自學了法語後又學會了義大利語、拉丁語等,並對學習語言的情況進行了反思,認為「如果你不用階梯就能到達梯頂,那麼下來就很容易;同樣,如果你從最底下一級上去,也能標容易到達梯頂。」所以他建議年輕人「可以先學習法語,然後再學習義大利語以及其他語言。這樣做,花同樣的時間,即使以後不再學習外語,沒有達到學習拉丁語的目的,但是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兩門外語——都是現代使用的語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會派上用場。」

「一個人幫助你一次,就會比受過你恩惠的人更願意再次幫助你。」「冤家宜解不宜結」,「多一個朋友總要比多一個敵人要好」。作者的成功一定是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和合作的,而之所以會有這么多朋友相助,也是作者的個人魅力的強大體現。而他始終執行的道德藝術使他養成了眾多好習慣,成為了一代偉人。

⑵ 富蘭克林品德檢查表

富蘭克林在自傳里表明:他力圖幫助他自己,他寫道:

我的目的是養成所有這些美德的習慣。我認為最好還是不要立刻全面地去嘗試,以致分散注意

力,最好還是在一個時期內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種美德。當我掌握了那種美德以後,接著就開始注

意另外一種,這樣下去,直到我掌握了13種為止。因為先獲得的一些美德可以便利其他美德的培養,

所以我就按照這個主張把它們像上面的次序排列起來。……

富蘭克林所列舉的13種品德以及他給每種品德所注的箴言(自我暗示)

如下:

(1)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2)寡言。言必於人於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3)生活秩序。每一樣東西應有一定的安放地方;每件日常事務當有

一定的時間去做。

(4)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5)儉朴。用錢必須於人或於己有益,換言之,切戒浪費。

(6)勤勉。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

行動。

(7)誠懇。不欺騙人;思想要純潔公正;說話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而又是你應盡

的義務。

(9)適度,避免極端。人若給你應得的處罰,你當容忍之。

(10)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11)鎮靜。勿因小事或普通不可避免的事故而驚慌失措。

(12)貞節。除了為了健康或生育後代起見,不常舉行房事,切戒房事

過度,傷害身體或損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13)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富蘭克林進一步寫道:

接著,按照畢達哥拉斯在他的《金詩篇》里所提出的意見,我認為每日必須檢查,因此我想出

下面的方法來進行考查。

我做了一個小冊子,把每一種美德分配到一頁。每一頁用紅墨水劃成七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

一行,每一行上註明代表星期幾的一個字母。我用紅線把這些直線劃成13條橫格,在每一橫格的頭上

註明每一美德的第一個字母。在這橫格的適當直行中,我可以記上一個小小的黑點,代表在檢查當天

該項美德時所發現的過失。

富蘭克林作的每日自我檢查表如下:

這是附有重點品德檢查表的一例。

現在須知如何應用一個公式同了解這個公式是同樣的重要。下面告訴你

如何應用你的知識。

每日自我檢查表

一個行動公式

(1)訂下一整周都將集中力量去實踐的一個原則或一種品德。每當一

個時機來臨時,就以適當的行動作出反應。

(2)在接著的第二周集中力量於第二個原則或第二種品德,並讓第一

個原則為你的下意識心理所接收,如果時機到來了,在你的有意識心理中閃

現出「要應用先前的那個原則」的意識,這時你就應用自我發動的警句「立

即行動!」,於是你就行動起來了。每次每周集中力量於一個原則,而留下其

他原則由習慣來執行,這種習慣是當時機到來時,在你的下意識心理中所形

成的。

(3)當13種品德的訓練完成了時,再重復做一次。在一年內,像這樣

的循環可完成四次。

(4)當你已經獲得一種令人滿意的品德時,就用一種新的原則去代替

一種新的品質、態度或活動,這些都是你所渴望要加以發揚的。

⑶ 《道德經》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一、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二、各家之解摘要

1、韓鵬傑《道德經在說什麼》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那麼為什麼會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呢?受寵者是卑下的,得到寵愛又怕失去會感覺驚恐,失去寵愛則更令人驚慌不安;受辱時驚恐,失去時又害怕辱再來也會驚恐,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什麼叫做重視大患像重視自身生命一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珍貴、愛惜自己的身體,而為了天下這個更重要的價值可以奉獻生命,這樣的人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了。

2、南懷瑾《老子他說》

(1)寵辱誰能不動心

由十一章以來說明,人須能用物而不為物用,不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為無為的大用。因此再進而說明人生寵辱境界的根本症結所在,都因為我有身而來。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成名、成功的時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自然會有驚震心態,甚之,有所謂得意忘形者。

宋代詩人便有「羨他村落無鹽女,不寵無驚過一生」的故作解脫語!無鹽是指齊宣王的丑妃無鹽君,歷來都把她用作醜陋婦女的代名詞。其實,無鹽也好,西施也好,不經絢爛,哪裡知道平淡的可貴。不經過榮耀,又哪裡知道平凡的可愛。這兩句名詩,當然是出在久歷風波,遍嘗榮華而歸於平淡以後的感言。從文字的藝術看來,的確很美。但從人生的實際經驗來講,誰又肯「知足常樂」而甘於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聖哲如老子等輩。其次,在人際關繫上,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雲: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2)天下由來輕兩臂

「輕兩臂」的故事,見於《莊子·雜篇》的《讓王》篇。「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韓之輕於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

所以莊子也說:「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老子亦因此而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的基本哲學。再進而說明外王於天下的侯王將相們,所謂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的最大認識,必須以愛己之心,來珍惜呵護天下的全民,發揮出對全人類的大愛心,才能寄以「系天下安危於一身」的重任。這也是全民所寄望、所信託以天下的基本要點。同樣的道理,以不同的說法,便是曾子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歟?君子人也。」

3、白雲先生《老子之道》

(1)人道以有積為貴,以不積為患,而物之得失不可把握,以至於福禍無端,故此,常令人患得患失。貴大患若身。人蔽於物,就會以物立己,以物為身。物的變化,無論是順著自己,還是逆著自己,都會患得患失,寵辱若驚。

(2)什麼是寵辱若驚呢?寵為下,寵什麼為下呢?這里的下,指天之道為上,人之道為下。事天者為上,事物者為下。積道之虛者,為上德。積物之有者,為人之下德。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天之道,虛靜無狀,無物可得,無物可失。人之道,則不然,有形者,可得可失。得之以為得,失之以為失,故榮辱若驚。

(3)什麼叫貴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會感到憂患,是因為我以物為事,以人道之有積為身,是以貴大患若身。為吾無身。如果我不以人道之有積為身,而以天道之不積為身,人與天和而為一,同於虛無,則我何身之有呢?故謂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無人道之身,故無積,無積故無可得可失。既無可得可失,我又有什麼好患得患失的呢?

(4)以人道為政者,為目不為腹,故以身殉物。為政以天道者,為腹不為目,不以身殉物,而以身合道,以道為貴。如此,才可以把天下寄予給他。

(5)不以身殉物,則能貴身。貴身者,貴其天德也。積天德者,方能府天下,是以天下才可以寄之於聖人天德之府。可寄天下者,因其不害人。

三、我之體悟——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讀過《人類簡史》的人可能都知道: 智人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的原因,不是因為直立行走,不是因為語言(這些其他人種也做到了),而是因為智人有講故事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可以讓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想像共同體 ,這正是人類大規模合作的前提。宗教也好,政治也好,國家也好,企業也好,都是一種想像共同體。這種故事力極大的推動了人類世界的發展,形成了人類世界的繁榮文化。

但正如老子所說的「有無相生」,人類的故事力發揮了其「好的一面」,即推但「惡的一面」也在無形之中生長。

而這個「惡」的一面,就包括人類經常分不清想像和現實。這種分不清楚,讓絕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活在頭腦中,而不是真真切切的當下。所以我們才會有老子這里說的「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辱」和「大患」不過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東西,可是我們對他們的重視就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

可能你會問,那又怎麼樣?我覺得不會怎麼樣,故事力即想像力正是我們有利的工具,我們今天爭取到的成就哪一項不是有賴於它。

關鍵是老子說的後兩句「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這明顯是對更高的人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你如果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當然要去追求這個更高的標准。我覺得這也一定程度的解釋了第二句——「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可是,我知道了更高標準是什麼,就能做到嗎?你也許會說,「能」——不就是每次出現「寵辱若驚」的時候,都告訴自己「不行,我得做到寵辱不驚。」——如果這樣就有效,那一本名言警句小冊子,就足以讓我們披荊斬棘,無往不利了!

我這樣說,不是想否定《道德經》,恰恰相反,我正是認為《道德經》說的是真理,才更想思考如何去實踐這些真理,而不是僅僅停留於「頭腦」。

本章暫且提出這個問題,待我日後悟到,再來言說!

⑷ 應該贊美的東西:為什麼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增強生活能力。

《聖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弟兄們,凡是真實的、正直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你們都要加以贊美;若是有什麼德行或是什麼可稱道之處,你們都要加以思考。」

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是在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因為只有真實、光明的內涵才能指導你去做正確的事,富蘭克林正是受《聖經》上這段話的啟示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年輕的富蘭克林決定在家裡使用自己編的祈禱書做禮拜,不再到教堂去了。那是一本小小的自編自用的祈禱文的集子,名為《信條和宗教條例》。小冊子中有這樣的祈禱詞:

「主啊!幫助我擺脫不敬上帝、不信上帝、不誠、不敬吧!我確實請求您,幫助我遠離不恭、誇張、拘於禮儀和可憎的虛偽吧!」

「主啊!請幫助我忠於我王,忠於祖國,注意它的利益、英勇保衛它,服從它的法律,並憎惡賣國者和暴君吧!」

「主啊!請幫助我對高位者盡責、恭順、服從,避免傲慢、不敬、不從。」

「主啊!請幫助我對位卑者溫和、紓尊降貴、寬容、慈悲為懷,保護無辜者不受痛苦,避開殘酷、苛刻和壓迫、侮辱、無理的嚴厲吧!」

「主啊!請幫助我抑制非難、進讒和誹謗;讓我避開並憎惡欺騙和妒忌、詐騙、諂諛、仇恨、怨憤、撒謊和恩將仇報吧!」

「主啊!請幫助我對友情真摯、受人之託時守信、判斷時公正,警惕驕傲自大和憤怒吧!」

「主啊!請幫助我在為人處世中公正,在享樂時有節制,滿懷坦白、真誠、人道和仁慈吧!」

「主啊!請幫助我知恩圖報,對朋友慷慨,對窮人行善,對受苦者同情吧!」

「主啊!請幫助我避開貪婪和野心,忌妒和放縱,虛偽、奢侈和好色吧!」

不難看出,富蘭克林向上帝禱告祈福的幾乎都是指向一個目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棄惡從善。他確信,「在入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對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摯和廉潔」,而「《聖經》本身對我並沒有重要性」。

為了完善人們自身的品德,他提出了13種應該遵守的德行,它們是:

1.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2.沉默寡言。言則於人於己有益,不作無益閑聊。

3.生活有秩序。各樣東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項日常事務應有一定的處理時間。

4.決斷。事情當做必做,即做則堅持到底。

5.儉朴。花錢須於人於己有益,即不浪費。

6.勤勞。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應誠實。

8.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義務而傷害他人。

9.中庸。勿走極端;受到應有的處罰,應當加以容忍。

10.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應力求清潔。

11.寧靜。勿因瑣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煩惱。

12.節制。切戒房事過度,勿傷害身體或有損於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13.謙虛。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富蘭克林打算在此基礎上寫一部《道德的藝術》來作為自己的基本信條。他製作了一本小冊子,每一頁寫上一種美德的名稱。每一頁上用紅墨水畫成7條直行,一星期的每一天佔一行,每一行上端註明代表星期幾的一個字母。再用紅線將直行畫成13條橫格,在每一條橫格的左首註明代表每一種美德的第一個字母。每天他檢查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過失,便在那一天該項德行的橫格內畫上一個小黑點。富蘭克林決定每一個星期對某一種德行給予特別密切的注意,預防有關方面的極其微小的過失。這樣,「在幾個循環之後,在13個星期的逐日檢查後,我會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凈的冊子了」。

富蘭克林很滿意他這種修身養性的辦法。他在79歲回憶此事時寫道:「我的後代應當知道他們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變的幸運,直到他79歲寫本文時為止,全靠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們把他長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強健結實的體格歸功於節制;他早年境遇的安適和他所獲得財產及一切使他在學術界享有一定聲譽的知識,應歸功於勤勞和儉朴;國家對他的信任和國家授予他的光榮職位,應歸功於誠懇和正直;他的和氣和他談話時的愉快率直,應歸功於這些品德的綜合影響。由於他談話時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還頗受人們的歡迎,包括年輕人也喜歡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孫中有人會步我的後塵,取得有益的效果。」

很清楚,富蘭克林之所以重視道德修養的培養,是出於實際生活中公私利益的需要,而不是虛無縹緲地追求精神完善。正如他自己寫下的:「我們不能因為《聖經》禁止某些行為,就說這些行為是壞的,或是因為《聖經》叫我們去做,就認為是好的。但是當我們考慮了事物的各種情況以後,也許正因為它們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要禁止這些行為,或是正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對我們有益,所以我們要去做。」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應當注意個人的道德品行,是因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業成功,諸事順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務於公眾,報效國家,才能保證公眾福祉、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富蘭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他不愧是一個發明家,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戒除惡習的妙方。富蘭克林這種注重品德修養的習慣,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鑒。

在現代的經濟浪潮中,人們不難看到,已經解決溫飽的人們正在偏離乃至忘記了自己的目標,他們只是不停地追逐於物質享受。我們切不可忘記,人還有廣闊的精神世界等待開拓,與物質世界相比,人的心靈、精神世界是更豐富、更純粹的世界,在那裡建造的大廈具有更持久的魅力。聖經箴言

你們要盡力在信心上加上美德,美德加上知識,知識加上節制,節制加上忍耐,忍耐加上敬虔,敬虔加上兄弟的愛,兄弟的愛加上博愛,這些就是你們應該培養的品德。

熱點內容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