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方法學綜述

方法學綜述

發布時間: 2021-01-04 03:44:40

❶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中文獻綜述的形式和結構一般包括哪幾個組成部分

綜述的基本結構:
綜述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 (1) 題目; (2) 作者所在的工作單位和姓名; (3) 摘要(有的期刊要求) ,關鍵詞和分類號(便於計算機儲存和檢索) ; (4) 前言(引言、導言、緒言) ; (5)正文(主體部分或稱核心部分) ; (6) 總結(結語) ; (7) 參考文獻目錄。
(一) 題目
多用名詞片語表達,一般不超過25 個字。基本要求是能夠准確清楚地表達本綜述的中心思想或其主要內容。根據綜述「時效性」的特點,建議在文題主要內容後加上「研究現狀(近況) 」、「研究進展」、「研究現狀及進展」、「重新評估」、「再評價」等。
(二) 作者
除個別雜志的特殊規定外,一般期刊綜述的作者署名同論著類文章的要求。
(三) 前言(引言)
即綜述的首段,用200 字以內文字將綜述的內容簡明扼要地陳述,強調撰寫的目的性及必要性。在對論述專題的歷史與現狀概括的基礎上,提出綜述主要內容的「標題」,使讀者對文章內容有初步的認識,激發讀者閱讀全文的興趣。
前言中應包括: 寫作目的,有關概念的確切定義,所涉及的內容,時間范圍,扼要介紹有關問題的現狀與焦點,為撰寫正文打下基礎。作為初寫者,一定要對前言仔細推敲、句句斟酌,切不可草率平淡。
(四) 正文
正文是綜述的主體部分或稱核心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大、價值最高的部分。
1. 組成:正文包括論證和論據兩大部分,一般是先提出問題,然後圍繞所提問題進行分析與論述。對於層次或觀點較多的內容,可根據撰寫目的,分別羅列小標題,組成若干個小部分,然後在每個小標題下論述一個觀點、一個事件或一個側面內容。不論以何種形式羅列和論述,都必須闡釋論點雙方的理論或實驗依據,說明觀點的來龍去脈,揭示問題的實質。對於縱向或橫向比較資料可以採用必要的表格。
2. 寫作方法:可因文章字數、內容、所涉及的范圍及作者的寫作技巧而有所不同。常用方法: (1) 按選題所屬學科的內在科學規律分層闡述,即該學科領域人們的常規思維程序及其之間的必然聯系; (2) 按目前爭論的焦點分別提出問題加以論述; (3) 按學科進展分階段論述(時間順序) ; (4) 按臨床診療工作程序分述等。
3. 基本要求:不論採用何種寫作方法,正文內容應著重論述專題的歷史與現狀,發展趨勢,各學派的主要觀點和依據,爭論的焦點,當前研究的新發現和主要問題,存在的薄弱環節,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展望。其引用的資料應確切無誤,論據、論證充分有力,說理令人信服。對不同觀點、甚至相反觀點,要客觀如實反映。綜述者本人的觀點可以表明或已內涵其中,但不應佔主要地位。
(五) 結語
應將綜述內容所得結論扼要陳述,主要包括: 概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內容,指明該學科領域當前國內外的主要研究成果,發展動向,應用價值,實際意義,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歧所在,今後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對已從事該項研究多年、具有豐富經驗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如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今後應注重發展什麼等。對結語的基本要求: (1) 簡明扼要地總結出綜述的主要內容,標明主要事實,使重點和要點突出; (2) 提出今後的發展方向、某一假設或新的問題,以啟示新的科研課題; (3) 一般綜述是將結語單列一項,但也可放入正文,視具體情況而定。
(六)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省略。文獻引用的多寡是衡量該綜述質量、水平的一個標志。參考文獻是撰寫綜述的重要依據,為讀者提供了尋找原始論文的線索,也是對原著作者勞動的尊重。
1. 引用文獻的基本原則: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堅持六項基本原則: (1) 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的最新、最有價值的原著,避免「滾雪球式」的「參照文獻」;(2) 盡量選用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獻; (3) 引用一次性文獻; (4)選用權威、知名學者發表的文獻; (5) 引用近5 年(最好是近1~3 年) 的文獻; (6) 不能選用非公開發表的文獻,避免引用或少引用教材或專科書的資料(為二次性文獻,時效性較差) 。
2. 引用格式:目前採用國際通用的「溫哥華」格式。對於期刊、析出文獻、著作、會議論文集文獻、專利文獻等的著錄格式除個別雜志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均採用上述國際通用格式。
3. 排列方式:常見的有兩種: (1) 按文章引用先後順序編碼排列,並在正文引用文獻處的右上角,標示角碼在() 或[ ]內; (2) 按作者姓名的首字母為序排列。一般期刊均採用第一種形式。
4. 引用要求:在正文內按引用順序標出角碼,並按國家標准(GB7714287) 規范列出,外文文獻按原文書寫,不必譯成中文。引用參考文獻的數量不限,視需要而定。國內有些期刊限於篇幅對引用文獻數量有所限制,可稱其為主要參考文獻。

❷ 如何寫綜述論文 詳細

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都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奠定了基礎。 文獻綜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獻綜述的引言: 包括撰寫文獻綜述的原因、意義、文獻的范圍、正文的標題及基本內容提要; 文獻綜述的正文: 是文獻綜述的主要內容,包括某一課題研究的歷史 (尋求研究問題的發展歷程)、現狀、基本內容 (尋求認識的進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尋求研究方法的借鑒),已解決的問題和尚存的問題,重點、詳盡地闡述對當前的影響及發展趨勢,這樣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確定研究方向,而且便於他人了解該課題研究的起點和切入點,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文獻綜述的結論: 文獻研究的結論,概括指出自己對該課題的研究意見,存在的不同意見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等; 文獻綜述的附錄: 列出參考文獻,說明文獻綜述所依據的資料,增加綜述的可信度,便於讀者進一步檢索。 一、文獻綜述不應是對已有文獻的重復、羅列和一般性介紹,而應是對以往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的批判性分析與評論。因此,文獻綜述應包括綜合提煉和分析評論雙重含義。 文獻綜述範文1:「問題——探索——交流」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 ...我們在網上瀏覽了數百種教學模式,下載了二百餘篇有關教學模式的文章,研讀了五十餘篇。概括起來,我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可分三類: (1) 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中心論」。這類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根據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我國長期以來學校教學的主流模式。它的優點是... ...,它的缺陷是... ... (2) 現代教學模式——「學生中心論」。這類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從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均以學生為中心,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它的優點是... ...,它的缺陷是... ... (3) 優勢互補教學模式——「主導——主體論」。這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兼取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長並棄其之短,是對「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揚棄。「主導——主體論」教學模式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但在教學實踐中還沒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可表述為「復習導入——傳授新知——總結歸納——鞏固練習——布置作業」。這為此,我們提出「『問題——探索——交流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研究」課題。 文獻綜述範文1 中,研究者對有關研究領域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對相關文獻作了批判性的分析與評論。對於正在從事某一項課題的研究者來說,查閱文獻資料有助於他們從整體上把握自己研究領域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爭議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趨勢、被研究者忽視的領域、對進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議等。 文獻綜述範文2: 農村中學學生自學方法研究 1.國外的研究現狀 國外的自學方法很多。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程序學習法... ...,程序學習使學習變得相對容易,有利於學生自學。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所創設的試誤學習法... ...,它主要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還有超級學習法,查、問、讀、記、復習法、暗示法等。 2.國內的研究狀況 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自學方法的研究,有「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學輔導教學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在於... ...,魏書生的語文教學主張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來提高學習效率... ... 以上國內外的研究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從文獻綜述範文2 看,該課題綜述列舉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關於自學方法方面的論述和做法,並對部分內容的優點進行了概述。在選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後,在確定具體的研究課題之前,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了解有關研究情況,有助於研究者通過比較、分析,根據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內容,確定課題的研究范圍,更好地駕馭和把握課題。但是,文獻綜述對每位專家、學者所持理論和做法的優點與不足所進行的批二、文獻綜述要文字簡潔,盡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作者的觀點說清楚,從原始文獻中得出一般性結論。 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分析過去和現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狀態、應該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依據有關科學理論、結合具體的研究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各種研究成果進行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建議。應當指出的是,文獻綜述不是對以往研究成果的簡單介紹與羅列,而是經過作者精心閱讀後,系統總結某一研究領域在某一階段的進展情況,並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提出自己見解的一種科研工作。 三、文獻綜述不是資料庫,要緊緊圍繞課題研究的「問題」,確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與本課題研究直接相關,其內容是圍繞課題緊密組織在一起,既能系統全面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歷史、現狀和趨勢,又能反映研究內容的各個方面。 文獻綜述範文3: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的實驗研究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998 年國際心理衛生協會強調「健康的定義... ...」 心理健康運動的發起人是美國的C.比爾斯。...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強調「自我實現」;費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論」;奧爾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論」... ... 美國是最早開設心理輔導的國家,... ...將「心理輔導」定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蘇聯教育部 1984 年頒布「蘇聯普通學校心理輔導條例」;日本也積極從美國引進心理輔導... ...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20 世紀80 年代在個別地區、個別學校起步了... ...,中小學真正起步是在90 年代初到90 年代中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並於 1997 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結果,引起了國人特別是教育界的震動... ... 1988 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 年12 月20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益公約》,... ... 199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1997 年10 月國家教委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再一次強調了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說自20 世紀90 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1994 年上海教委出台了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並出版了有關教材。但他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學生身上。與此同時北京市西城區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師一同,但至今沒有人提出農村中小學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的成型經驗。因此農村中小學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從文獻綜述範文3 中可以看出,課題組成員翻閱了大量資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綜述不多;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心理健康差異的分析也不多。「農村」的特點不清,「方法途徑」不知道新不新。這樣會給後面的研究方向和設計帶來麻煩。 四、文獻綜述的綜述要全面、准確、客觀,用於評論的觀點、論據最好來自一次文獻,盡量避免使用別人對原始文獻的解釋或綜述。 文獻綜述怎麼寫 覺得寫綜述挺煩的,就總結了一下。 1.定目標,確定文章的關鍵詞 2.搜文獻。一般在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上就能找到足夠的,也可以去圖書館找幾本 相關的書籍。英文文獻我感覺在EBSCO 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 裡面全文比較多,而且容易下載。不過我搜的都是文科類的。按「文件」--「保存副本」。 3.把文獻用標準的格式列在一份單獨的word 里。格式要求在我們學院網站上的畢業論文格式里有。 4.看一兩篇文獻或者是書籍的框架,擬定所要撰寫的文獻綜述的框架,並採用文檔結構圖,使思路清晰。其中「已有研究的不足」一定要寫。文檔結構圖:將標題(一般是標有「一」「(一)」「1.」的這種)的樣式改為「標題一」「標題二」「標題三」,並根據需要設置字體和大小。工具欄中有「文檔結構圖」這個按鈕,按一下就會在頁面左側出現。 5.將文獻中所需要的內容填入框架中。在這個過程中,做好腳注。 腳注的做法:插入--引用--腳注或章節附註,選擇「腳注」,「頁面底端」,編號格式自己選擇,編號方式「連續」,將更改應用於「整篇文檔」,按「插入」即可。這樣腳注會自動編好號。 6.腳注內容中只需標上作者的姓名和文章的頁碼,待文章完成後,利用之前做的那份文獻列表復制粘貼就能很快完成。 7.做好章節附註。章節附註就是把那份word 復制粘貼一下,並按要求排序,編號。 8.檢查全文的框架和內容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有錯別字並進行修改。 好好閱讀文獻是關鍵,不然寫了也白寫。 用「窗口」--「新建窗口」會出現另一個一樣的窗口,需上下文結合的那種改文章的時候方便。

❸ 學術綜述怎麼寫

為什麼寫綜述
從一篇文獻開始,看幾篇相關文獻整理出大致思路,找出一個切入點就開始實驗。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還要看文獻,針對不同問題有選擇性的看。之後實驗完成,整理成文章發表的時候,為了寫前言部分而看一些文獻。開題 - 實驗 - 發表,每個步驟都要看文獻,這是我的科研過程。
但這些步驟里看文獻是不全面的,從解決一個問題開始,到解決一個問題結束,涉及到的都是具體的文獻。如果要對整個課題方向全面把握,寫一篇綜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過較長時間的相關研究後,寫綜述文章有以下幾個好處:
大的方面,能夠提高對整個課題方向的把握能力。通過詳細的、全面的文獻檢索和閱讀,可以對這個課題方向的發展脈絡、研究進展和最新成果會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
其次,是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升華。經過多年的相關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問,此時的大量閱讀對自己的固有知識是一個歸納升華的過程。寫完應該有頓悟之感。
再次,對以後的實驗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寫完綜述後,通過對整個課題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地方還存在問題、哪些問題是熱點、哪些是難啃的骨頭,是制約課題發展的關鍵所在。這樣設計以後的實驗時就能有的放矢。
小的方面,綜述也是一篇文章呢。現在國內評估要看個人成果,綜述也是一種發文章的方法。另一個方面,能夠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一般來講,綜述文章的引用次數相對研究文章高,因此也就擴大了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
准備工作之文獻檢索
在開始寫綜述之前,很重要的一個准備工作是文獻檢索。雖然經過 "開題 - 實驗 - 發表" 三個階段的閱讀,可能存儲有足夠的知識點,這對你的實驗有用,這還不夠一個綜述文章。綜述文章要全面,要綜合概況所評述的問題,因此,詳盡的文獻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里說的全面不是說把幾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載下來讀一遍,這樣工作量太大了,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文章可能已經被總結過了。因此,找幾篇綜述文章看看就可以了。此處的全面是指多換幾個關鍵詞檢索和多換幾個資料庫檢索。先說關鍵詞,每個作者傾向的關鍵詞不同,而且新興領域還沒有約定俗成的術語時,更需要多換幾個關鍵詞了。
再說資料庫,因為每個資料庫收錄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這里重要的檢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會收錄比較全面的信息,但會比專門資料庫晚(晚多長時間不清楚,Pubmed 會晚幾個月,Scopus 更新快些)。
還有兩個小技巧來獲得相關文獻。一是所讀文章中引用的文獻,這個好理解,文後的參考文獻就是。另一個是看哪篇文章引用了所讀文章,這也是相關文獻。像 Google Scholar 有一個引用次數,點開裡面就可以看到哪篇文章引用了此篇文章。
通過以上幾個方法,才能找全相關的文獻。
准備工作之大量閱讀
找全文獻後,下一步就開始讀了。
首先,沒必要全部通讀,這樣耗時太長,工作量太大。但是,近兩年的文章要通讀。兩年,對比較熱的領域來說是一個合理的綜述文章的時間點。這兩年的文章要通讀,重點讀,也是綜述的重點所在。不通讀不足以知曉解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不通讀就寫綜述有點不負責任。
兩年前的文章沒必要通讀,因為,可以從近兩年的文章中的前言部分讀到對這些文章的評述,也可以從綜述文章中獲得相關信息。這些文章著重讀摘要就可以了,還有就是對某一個問題針對性閱讀。
文獻的閱讀方法
閱讀上百篇文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僅僅是瀏覽一遍,就只能留下一個大概印象,過一段時間或者說隨著閱讀文獻的增多,這個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對知識點的記憶是寫作和創作的基礎,記不住怎麼組織語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從幾百篇文獻上千頁中哪裡去查。
我的導師教導我讀書要辯證去讀,在思考中記憶,不要在書上塗畫。不否認這種方法適合聰明的大腦。我資質愚鈍,試行幾年之後,腦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卻沒有文字,結果連我賴以憑借考上大學和研究生的寫寫劃劃也丟失了。對於我,更適合「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也適合我的德國同事們。他們把文獻用 A4 紙列印出來,在重要的語句上用高亮筆劃出。
讀完之後抄錄到 A5 紙上,訂到原來的文獻上,作為精選。這個摘錄是對你真正有用的知識點,其他大部分文章都是鋪墊,或者是已經在你記憶中了。「高亮筆劃出 + 讀書筆記」能夠有效的幫助記憶。
這樣讀書雖然剛開始很慢,隨著十幾二十篇文獻做下來,你的積累多了,後面的摘錄就越來越少了。而且,你的閱讀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因為人都是基於舊有的知識去領悟新知識。剛開始的時候,你的知識儲備少,一篇文章的知識點難以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或者大腦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實例去解釋,所以接收起來非常困難。
而隨著積累的增加,理解越來越容易,也理解越來越充分,速度也越來越快。閱讀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這就是知識的馬太效應。
你的讀書筆記需要分類,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與其他知識的管理一樣,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統。這得需要另闢一篇博文討論,此處不再展開討論。僅對文獻的管理進行說明。
文獻的管理
在下載了上百篇文獻之後,文獻的管路就成了一個問題。就像十個八個人的小公司,老闆一個人可以兼職財務、人事、市場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個角色,都足以讓你忙的焦頭爛額。這個時候,專業人士能夠輕松處理讓你手忙腳亂的雜事。
對於文獻管理,Endnote 就是這樣一個專業人士,能夠有效地把龐大的文獻有效地組織起來,給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題目、卷期頁碼,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時要求提供 DOI,Endnote 也能做到。
Endnote 在文章編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綜述寫作、論文寫作、書籍寫作的必備(其他文獻管理工具也不錯,ReferenceManager,Biblioscape,NoteExpress 等)。它的使用方法見王超的《ENDNOTE 使用方法,常用!》。
雖然電子版很方便,我還是傾向於閱讀用紙版。一是看電腦屏幕時間長了,眼睛疼,大腦容易木化,陷於僵滯的狀態;二是多動手,有助於記憶。在電腦屏幕上看時,僅僅使用一根手指頭:是指雙擊打開或關閉和滾動滑輪翻頁。除了食指,整個身體的其他部分都一動不動。
眼睛慢慢變成像死魚眼一樣,拉直了視線,呈現出發呆的神態來。這種閱讀方式不適合長時間大量閱讀,偶爾查閱還行。我喜歡把文獻列印出來,統一編號(跟 Endnote 一致,Endnote 中的 Label 可以添加編號)後打孔,放入活頁文件夾。活頁夾和打孔器見圖片。
這里也提一下活頁文件夾。這種簡單、靈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個求學過程中聞所未聞,未見任何同學使用過。大家都是列印出來,訂書機一訂就摞在桌頭上。文件多了經常滑落下來灑一地。更難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碼整齊,也不能隨手取出想要的文獻。
直到在歌德學院學德語才第一次接觸文件夾。當時報名時,一人發一個活頁文件夾,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師發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後放入。而且還可以用隔頁分類存檔不同內容的資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夾,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齊。在實驗室里,導師應該給每個研究生配發活頁夾供學生使用,方便學生。
而且學生畢業後,可以把文件夾和列印的文件同時收回,留給後續的學生使用。從而,既利於科研又避免浪費。
文章的架構
文獻的閱讀是一個從「無可非議」、「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無事生非」的過程。
剛開始閱讀,由於自己的知識有限,前幾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結果對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評判其中的觀點。因而,剛開始閱讀時會對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全盤接受,很難產生質疑的觀點出來,對看的任何內容都是「無可非議」。
等看過十篇八篇的文獻之後,所了解的方法和觀點較多了,有些可能觀點相左,這是懷疑會跳出來,對所閱讀的論點進行挑剔,卻又不能憑借一兩篇文章而確定某種方法完全勝過另一種方法。
每種方法都各有千秋,從而達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過足夠量的文章之後,才能夠做出完整的評價,所獲得的優劣比較結果也有充足的論據。這時候就達到了一種「大是大非」的境界。
綜述文章,一部分是綜合別人的工作,另一部分,還在於論述自己的觀點。大是大非也還只是綜合的一步,應該更進一步,通過對「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發現新的問題、新的優點或者缺點、提出改進方法,以及對未來工作和發展前景的建議和設想,更有甚者,跳出對原有實驗細枝末節的討論,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從原理上、方法論上和系統性上加以評價。
這當然很難,故而,多數綜述文章綜而不述,讓讀者看完之後,對過去有些了解,對未來仍是茫然。當然,論述的越多,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大。鮮明的例子是,趙立平歷時兩年增刪二十多次才寫出為未來 5-10 年的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的文章,方知「述」之不易。
如果閱讀完成之後,能夠達到「大是大非」的經濟,即可提筆寫作了。寫作,要先搭框架,對所要綜述的內容分門別類,不斷細分。分的越細越好,至少要三級,三級標題下還可能有四級五級標題。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框定要綜述的問題,縮小范圍。不要讓自己的寫作「隨興所至」而偏離了方向,失了重點。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這不是寫書,沒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寬全面的討論,所以要限定自己綜述的范圍。
@寫作壓力小。想到寫一篇文章時,會聯想到「寫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閱讀一百篇文獻」,一霎那壓力倍增,而且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而細分之後,所要想的僅僅是對某個方法的某個參數進行討論,只需一個小段落的文字。這樣簡單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沒有太大壓力。
@有條不紊。所有要討論的問題列在那裡,就像一個 TO-DO LIST,完成一項劃去一項,一件一件來,有條不紊,進度非常直觀。
寫作的小細節
文章細分成一個一個小節之後,就可以動手完成每個小段落了。在這里有幾個小技巧,非常有效。
@注重寫作的連貫性:寫作最好是一氣呵成,不要在寫 A 問題時去思考 B 的問題。這里有兩層意思,寫作 A 問題時發現了對 B 問題有用的材料;另一層意思是,寫作 A 問題時發現了 B 問題存在的錯誤、疏漏或者其他。
這個時候,不要停下來,只需要用便簽備注一下(我習慣使用 ONENOTE 做備注還收集材料),備注完之後,繼續對 A 問題的寫作,直到完成。再回過頭來,整理 B 問題。
@二次文獻:為了論證一個結論,可以需要引用文章主題之外的文獻,或者需要從文獻引用的文獻里去找論據,是謂二次文獻。對文獻中引用他人的數據有必要去查證,避免錯引文獻和錯引數據。
@圖片處理:一是圖片的版權,這個不用擔心。你投到期刊,期刊的編輯會去搞定;二是圖片的質量。從其他文獻中摘取圖片時,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這樣圖片的解析度不夠。
應該用 PHOTOSHOP 打開 PDF 文件,對所需的圖片進行裁剪,再另存為 TIFF/JPEG 格式。在 PPT 中繪制的圖,千萬不要用 PPT 的「圖片另存為」功能,那個分離度太弱了。應該講 PPT 另存為 PDF,然後用 PHOTOSHOP 處理。
@參考文獻的修改。前期寫作的時候,必須使用 ENDNOTE 對插入 WORD 中的文獻進行索引。如果文章已經成型,ENDNOTE 已經導出參考文獻了,經過其他作者修改後,要增刪參考文獻。
增刪一個文獻,其他文獻的索引號都要變更。這個時候容易出錯。我使用以下方法:對每個要改動的文獻索引後加「*」標注;「*」後加上新的參考文獻索引號;使用查找功能確認每個需要改動的文獻都與「*」相連(應該出現兩次,比如增加一個參考文獻 121,122 應該有兩個,121*122,122*123,即是 121 變為 122,122 變為 123);刪除「*」和前面的索引號。改變完成。
@英語句子,短句比長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語從句太多,能把人給繞暈了。
文章的亮點
一個篇文章,要有一些「干貨」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寫作之前,看看你所下載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數。哪個文章被引用次數最高?為什麼?
從個人引用文章的習慣看來,以下文章會被引用:
@第一篇文章:本領域的開山之作,不引用沒天理;
@里程碑式文章:文章達到一個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進展,是要引用的;
@討論的是核心問題。
除此之外,我還喜歡引用有總結性結論的句子,比如某個技術的優點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 70% 的文章採用了某方法。
如果你的綜述里能提供這些內容,必定會增加他引次數。前面三個干貨,是研究型文章乾的事,後面這兩個也不容易。第一個要你自己概況總結,第二個要統計大量的數據。
備註:這里把自己的一點經驗拿出來與大家討論,希望有經驗的朋友多加指正,以冀對初次寫綜述的科研人員做個參考。

❹ 教學方法中的事件法和數據法的理論文獻綜述分別是什麼

在前。

❺ 文獻綜述里的方法論部分怎麼寫

  •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00格式與寫法

00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00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00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00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❻ 運用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從選題依據――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結論的課題的框架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OK

❼ 「從管理學研究方法論的角度談我的選題及方法論綜述」這篇課程論文該如何構思

管理學研究方法論的角度
談選題的方法,好的

❽ 學習綜述是什麼

隨著深度學習在各個領域的井噴式進展,一些學術領域顯得有些混亂。因此survey就顯得至關重要。一篇好的survey能提供該領域的全面視角,還能幫助其他領域的學者更好的了解該方向,同時也能對該領域現存的問題進行收集總結等等。

這里收集了7篇近年來機器學習各個領域的survey,希望能幫助大家。

1、聯邦學習相關進展以及顯存問題 Advances and Open Problems in Federated Learning (Peter Kairouz, H. Brendan McMahan, et al. arxiv, 2019)

聯邦學習是一種供多用戶進行協作的訓練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多個終端用戶(例如移動設備用戶或整個組織)可以在中央伺服器(例如伺服器提供商)的協同調度下共同合作訓練同一個模型,同時保證訓練數據的去中心化(來自各個用戶)。

聯邦學習體現了專注於數據收集和成本最小化的原則,因此可以減輕傳統的中心化機器學習以及數據科學方法中存在的系統性隱私風險和成本。在聯邦學習相關研究爆炸性增長的推動下,本文討論了該領域今年來的相關進展,並提出了大量開放式問題與挑戰。

2、基於深度學習的時間序列分類綜述 Deep learning for time series classification: a review (Hassan Ismail Fawaz et al. DATA MIN KNOWL DISC, 2018)

時間序列分類(TSC)是數據挖掘中一個既重要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隨著時間序列數據的可用性增加,大量的TSC演算法被提出。然而在這些方法中,只有少部分是通過深度神經網路(DNN)來完成該任務的,對比DNN在近年來的大量成功應用,著實讓人驚訝。DNN確實是徹底改變了計算機視覺領域,尤其是隨著一些新穎的更深層架構,例如殘差網路和卷積神經網路的出現。除了圖像外,序列結構數據,例如文本和音頻等,也能經由DNN處理,從而在文本分類和語音識別任務中達到最優。

本文通過對TSC任務中基於最新DNN結構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從而探究深度學習相關方法在TSC任務中的最優效果。通過同一的DNN分類,我們給出了深度學習在時間序列相關領域的各個應用概覽。同時我們也提供了用於構建TSC生態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包含所有參與對比的方法的實現,以及他們在TSC 基準數據集和其他12個時間序列數據集上的驗證結果。通過在97個時間序列數據上訓練了8730個模型,我們提供了目前為止DNN在TSC任務上最詳盡的研究。

3、深度學習最優化理論及演算法 Optimization for deep learning: theory and algorithms (Ruoyu Sun, arxiv, 2019)

本文主要探討在什麼條件下能成功訓練,以及為什麼這樣能成功訓練神經網路。本文給出了訓練神經網路有關的最優化演算法和理論的概論。

第一,首先討論了梯度爆炸/消失的問題,以及更廣義的預料之外的情況,接著討論了一些實用解決方案,包括仔細的初始化和規范化方法。第二,評述了一些通用的優化方法,例如SGD,適應梯度下降,和分布式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的現有理論成果。第三,我們評述了用於解決訓練過程中全局優化問題的現有方法,包括局部極值,模式連接,彩票假設,以及無限寬度上的結果分析。

4、標准化流相關方法的介紹與綜述 Normalizing Flows: An Introction and Review of Current Methods(Ivan Kobyzev, Simon Prince, Marcus A. Brubaker. arxiv, 2019)

標注化流是一種生成模型,其能產生可處理數據分布,並且能高效地進行進行采樣和概率密度評估。本文的目標是對標准化流在分布式學習中的建立和使用,進行連貫和全面的回顧。

我們希望能提供相關模型的上下文理解和解釋,回顧目前的最優工作,並提出一些開放式問題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5、標准化流:概率建模與推理 Normalizing Flows for Probabilistic Modeling and Inference (George Papamakarios, Eric Nalisnick, et al. arxiv, 2019)

標准化流提供了一種生成機制來定義具有表達力的概率分布,並且只需要指定一個(通常很簡單的)基本分布和一系列雙射轉換。進來有許多研究標准化流的工作,包括提高模型表達能力,以及擴展應用范圍等。因此我們相信該領域的研究已經漸趨成熟,需要一個統一的視角。

❾ 理論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格式及寫作技巧(附文獻綜述範文)

文獻綜述是在對文獻進行閱讀、選擇、比較、分類、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敘述的情報研究成果。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都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奠定了基礎。
文獻綜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獻綜述的引言:

包括撰寫文獻綜述的原因、意義、文獻的范圍、正文的標題及基本內容提要;
文獻綜述的正文:

是文獻綜述的主要內容,包括某一課題研究的歷史 (尋求研究問題的發展歷程)、現狀、基本內容 (尋求認識的進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尋求研究方法的借鑒),已解決的問題和尚存的問題,重點、詳盡地闡述對當前的影響及發展趨勢,這樣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確定研究方向,而且便於他人了解該課題研究的起點和切入點,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文獻綜述的結論:

文獻研究的結論,概括指出自己對該課題的研究意見,存在的不同意見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等;
文獻綜述的附錄:

列出參考文獻,說明文獻綜述所依據的資料,增加綜述的可信度,便於讀者進一步檢索。
一、文獻綜述不應是對已有文獻的重復、羅列和一般性介紹,而應是對以往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的批判性分析與評論。因此,文獻綜述應包括綜合提煉和分析評論雙重含義。

文獻綜述範文1:「問題——探索——交流」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 ...我們在網上瀏覽了數百種教學模式,下載了二百餘篇有關教學模式的文章,研讀了五十餘篇。概括起來,我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可分三類:

(1) 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中心論」。這類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根據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我國長期以來學校教學的主流模式。它的優點是... ...,它的缺陷是... ...

(2) 現代教學模式——「學生中心論」。這類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從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均以學生為中心,20世紀 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它的優點是... ...,它的缺陷是... ...

(3) 優勢互補教學模式——「主導——主體論」。這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兼取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長並棄其之短,是對「教師中心論 」和「學生中心論」的揚棄。「主導——主體論」教學模式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但在教學實踐中還沒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可表述為「復習導入——傳授新知——總結歸納——鞏固練習——布置作業」。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束縛了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當今較為先進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可表述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決問題——模擬練習,運用問題——歸納總結,完善認識」。這種教學模式力求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但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局限於課堂,學習方式是為數學而數學,沒有把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沒有把學生學習數學置於廣闊的生活時空中去,學生多角度多途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提出「『問題——探索——交流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研究」課題。

文獻綜述範文1中,研究者對有關研究領域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對相關文獻作了批判性的分析與評論。對於正在從事某一項課題的研究者來說,查閱文獻資料有助於他們從整體上把握自己研究領域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爭議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趨勢、被研究者忽視的領域、對進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議等。

文獻綜述範文2: 農村中學學生自學方法研究

1.國外的研究現狀

國外的自學方法很多。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程序學習法... ...,程序學習使學習變得相對容易,有利於學生自學。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所創設的試誤學習法... ...,它主要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還有超級學習法,查、問、讀、記、復習法、暗示法等。

2.國內的研究狀況

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自學方法的研究,有「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學輔導教學法」... ...,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在於... ...,魏書生的語文教學主張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來提高學習效率... ...

以上國內外的研究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從文獻綜述範文2看,該課題綜述列舉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關於自學方法方面的論述和做法,並對部分內容的優點進行了概述。在選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後,在確定具體的研究課題之前,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了解有關研究情況,有助於研究者通過比較、分析,根據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內容,確定課題的研究范圍,更好地駕馭和把握課題。但是,文獻綜述對每位專家、學者所持理論和做法的優點與不足所進行的批判性分析與評論不夠,特別是缺少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綜合提煉與分析。
二、文獻綜述要文字簡潔,盡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作者的觀點說清楚,從原始文獻中得出一般性結論。

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分析過去和現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狀態、應該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依據有關科學理論、結合具體的研究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各種研究成果進行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建議。應當指出的是,文獻綜述不是對以往研究成果的簡單介紹與羅列,而是經過作者精心閱讀後,系統總結某一研究領域在某一階段的進展情況,並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提出自己見解的一種科研工作。
三、文獻綜述不是資料庫,要緊緊圍繞課題研究的「問題」,確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與本課題研究直接相關,其內容是圍繞課題緊密組織在一起,既能系統全面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歷史、現狀和趨勢,又能反映研究內容的各個方面。

文獻綜述範文3: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的實驗研究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998年國際心理衛生協會強調「健康的定義... ...」

心理健康運動的發起人是美國的C.比爾斯。...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強調「自我實現」;費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論」;奧爾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論」... ...

美國是最早開設心理輔導的國家,... ...將「心理輔導」定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蘇聯教育部1984年頒布「蘇聯普通學校心理輔導條例」;日本也積極從美國引進心理輔導... ...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在個別地區、個別學校起步了... ...,中小學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並於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結果,引起了國人特別是教育界的震動... ...

1988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 1989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益公約》,... ... 199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1997年10月國家教委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再一次強調了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說自20世紀 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並出版了有關教材。但他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學生身上。與此同時北京市西城區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師一馬當先做了許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學生身上。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條件上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著較大不同,但至今沒有人提出農村中小學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的成型經驗。因此農村中小學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從文獻綜述範文3中可以看出,課題組成員翻閱了大量資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綜述不多;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心理健康差異的分析也不多。「農村」的特點不清,「方法途徑」不知道新不新。這樣會給後面的研究方向和設計帶來麻煩。
四、文獻綜述的綜述要全面、准確、客觀,用於評論的觀點、論據最好來自一次文獻,盡量避免使用別人對原始文獻的解釋或綜述。

❿ 科技綜述的編寫方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科技論文是對創造性的科研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總結的科技寫作文體。是報道自然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創新工作成果的論說文章,它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表達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開發研究成果的。而《科技論文寫作》就是指導學生怎樣撰寫科技論文一門課程。現就小學完這門課程後的收獲及感想作總結如下。關鍵詞:科技論文;寫作;規范;畢業論文。一. 課程主要內容科技論文是對創造性的科研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總結的科技寫作文體。是報道自然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創新工作成果的論說文章,它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表達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開發研究成果的。本課程設置的目的與任務是培養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幫助大學生掌握即將面臨的畢業論文寫作規范,進一步引導學生梳理本專業的理論體系,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學會如何閱讀消化文獻、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結果分析,提高論文的寫作水平,幫助學生提高科技論文寫作的專業素質。科技論文寫作課,主要是針對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語言工具課程,主要講授科技論文的特點、作用,科技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選題、資料檢索、表達方式及語言的運用、科技創新思維以及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學位論文的寫作與答辯等內容。老師給我們講述的課程共分為科技論文的分類;科技論文的常見結構;科技論文寫作的一般性方法;科技論文寫作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規范等幾個版塊。具體內容為:1.科技論文的概念和分類(學術性論文;技術性論文;學位論文;其他);2. 科技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意義(科技論文基本結構及總體要求;如何突出重點、先進點;科技論文寫作程序;標題的寫法;作者署名的意義、條件及格式;關鍵詞的意義及寫法;摘要的寫作方法;英文標題、英文摘要的寫作;引言的些技巧;學術類論文正文的層次結構;技術類論文正文的層次結構;針對模擬實驗的寫作手法;結論寫法要求;輔文部分的寫法;參考文獻的運用及其著錄規則;綜述類論文的寫作思路;自然科學學位論文的寫作;插圖的處理及技巧;表格的處理及技巧等);3 科技論文的特點和寫作要求(科技寫作的科學性;科技寫作的專業性;科技寫作的實用性;科技寫作的規范性;科技寫作的可讀性); 4 科技論文規范表達的概念與作用(數學符號的有關規定;量的有關規定;關於單位與詞頭的使用方法;關於數字用法的規定;部分下標符號等)。其中,重點講述了綜述格式和寫作方法,開題報告的寫法,畢業論文的寫法,實驗結果記錄的處理,文獻的檢索,專利的申請方法等。並對論文中作者署名,作者聯系方式,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總結,參考文獻等的規范要求作了詳細的講解。二. 學習心得《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已經結束,在此談一下個人學習心得。上面已經說到,《科技論文寫作》主要是針對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語言工具課程,主要講授科技論文的特點、作用,科技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選題、資料檢索、表達方式及語言的運用、科技創新思維以及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學位論文的寫作與答辯等內容。所以對我們本科生而言是極為實用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正如一位科學工作者所說:"我們為什麼需要在寫作上如此認真努力 原因很簡單.一個研究結果只有在被別人使用時才有意義.而想被別人使用,文章必須能引起其他科學家的興趣,而且得保證其他人能看懂並可以重復和再現你的結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會被重復,也只有可以被再現的工作才能導致別人的引用和跟蹤.而你的論文被引用的數量常常用來衡量研究的影響力.從某種角度看b, 寫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銷給其他的科學家."學習了這門課程,我感覺自己在以下三個方法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知識方面: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及常用方法;掌握將試驗研究結果加工整理為符合規范要求的科技論文的方法;掌握論文摘要、正文和參考文獻的寫作技巧,等等。能力方面:通過課程教學,提高進行科技論文寫作的能力;具備將試驗研究結果加工整理為符合規范要求的科技論文的能力,以及具備科技論文編輯的基本能力等。素質方面:通過課程教學,培養了嚴謹求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培養了獨立地獲取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以上就是我關於《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程的學習心得。這門課程知識性強但趣味性低,雖然比較沉悶,但我們的任課老師王老師很照顧我們的情緒,時不開點小玩笑,弄點小幽默,總體上來說整個授課過程還不算「痛苦」。在此感謝我們的任課老師王華磊老師!三. 對課程的建議該門課程已經結束,現在就個人想法提一些建議:首先,講課與討論相結合。對一般的知識、概念、公式推導過程引導學生自學掌握。採用以學生為主的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課堂上動腦思索、動口表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法。其次,隨著畢業的臨近,這門課程應該有更強的針對性,把主要指導放在學生畢業論文(學位論文)這一塊上。比如多講解一些寫論文需要掌握的東西,如何撰寫開題報告、製作畢業論文ppt等。展示一些歷年畢業生的論文範文,評析優點和不足。給學生一些實驗數據作材料,嘗試按畢業論文規范要求撰寫論文,然後由老師批改。我想這樣同學們在寫畢業論文時就不會象無頭蒼蠅一樣,無從著手了。

熱點內容
收押金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4 19:24:24 瀏覽:387
狗把人咬了狗主人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19:24:15 瀏覽:37
刑事訴訟法第80條解釋 發布:2025-04-24 19:23:27 瀏覽:731
民法總論單選題 發布:2025-04-24 19:09:16 瀏覽:533
律師有關論文 發布:2025-04-24 19:02:56 瀏覽:95
2014年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4-24 18:42:34 瀏覽:641
在職攻讀法律碩士2016 發布:2025-04-24 18:26:44 瀏覽:942
2015年建設法治政府 發布:2025-04-24 18:24:34 瀏覽:790
沈陽市民用建築供熱用熱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4 18:09:42 瀏覽:815
四川省事業單位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4 18:05:26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