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道德
⑴ 節儉道德高尚的表現有哪些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傳統,也是一個人道德高尚的具體表現。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告誡我們要杜絕奢侈浪費,培養節約的美德。
對於富人來說,勤儉節約是難得的美德;對於貧窮者來說,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一個明智和懂得勤儉節約的人,會為未來打算,會為將來可能降臨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日子做些准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不會考慮到明日艱難的需要,他會瘋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
勤儉節約行為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人們克制自我習慣;使精明謹慎成為人的顯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縱;它使人擁有安逸閑適的平和心態。
王永慶在事業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但他勤儉節約的作風卻一直為人們稱贊。從小吃慣了苦的王永慶,一直保持著刻苦節儉的習慣。他的一條舊毛巾,使用了27年,一直捨不得扔掉,仍然繼續使用。由於用得時間太長了,這條毛巾缺邊少沿,毛茸茸的,非常刺拉皮膚。他的太太看到了,非常心痛,拿了一條新毛巾想給王永慶換一換,但王永慶卻說:「既然能湊合著用,又何必換新的呢。就是一分錢的東西也要撿起來加以利用,這不是小氣,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警覺,一種良好的習慣。」
1975年元月9日,王永慶接受美國聖若望大學贈授博士學位的典禮上所說的一段話,值得人們深思。
王永慶說:「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時必須做工謀生,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一個身無專長的人,只有吃苦耐勞才能補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個近乎赤貧的環境中,如果不能吃苦耐勞簡直就無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曾經生活的困苦,那也許是上帝對我的恩賜。」
勤儉節約歷來是被人們公認的一種好習慣,它不僅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在艱苦的日子裡,我們要勤儉節約;在安逸的日子裡,我們同樣要勤儉節約,這兩點將決定我們能否立業、守業、成大業。
回顧歷史,多少偉人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入做出了表率。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著香;小蔥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朱德同志生前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戰爭年代,他經常和戰士一樣吃糙米野菜,穿粗布軍裝,住草棚窯洞。解放後,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提高,可是朱德同志的生活還是很儉朴,他的卧室並不寬敞,床上的單子,褥子都是用了多年、打了補丁的。他吃的也很簡單,經常是每餐只有一小盤半葷半素的菜,一小盤泡菜,一小碗湯;穿的也非常樸素,穿的衣服領口和袖口上經常是帶補丁的;他常說,粗茶淡飯,吃飽了就行;衣服乾乾凈凈,穿暖了就行。
皇帝、偉人都如此節約,更何況我們呢?但是,「貧窮者」一般比較大方,而且是用心去和鄰里交往,從不藏心眼在內心。而且對於小事根本不斤斤計較,禮尚往來從不暗藏估計,誠實固然重要,也或許就是因為誠實才換來的窮,有句難聽的話就是:「窮大方」。貧窮者應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生活作風,發揚勤儉持家、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該花的錢一分不少。
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浪費是一種對自己勞動的不負責任,是一種可恥行為,勤儉節約才是一種美德。財富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勤儉節約,貧窮時要勤儉節約,富有時更要勤儉節約。我們每個人,可以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守住富有,並且也會越來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