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眼中的法治中國

我眼中的法治中國

發布時間: 2023-09-19 21:28:40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範文(通用12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範文(通用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1

法律,是什麼?是那樣的虛無縹緲,又是那樣的清晰明了,指腹輕輕地劃過每一個字,精美的插圖在眼前快速地劃過,卻好似一股莫名的風,我平靜的心湖盪起一絲絲漣漪,書捧於手中,在這平靜的夜晚,趴在書桌前,孜孜不倦地讀著,如飢如渴地看著,忘卻了自己,也收獲了自己。

看著那本已經有些破損的,我曾經愛不釋手的書,《第一本法律漫畫書》,心久久不能平靜,或許兒時的我,只是被他那精美的圖畫,生動的文字所吸引,以至於每次看到它,耳畔總是想起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先成人,再成才」,以至於每次翻開它,腦海里都會浮現『法律』這個既熟悉又有些生疏的詞,就像戀了幾世的情人,不曾相見,卻早已在心中影影綽綽。

漸漸長大,深情撫摸著它的書皮,是它讓我明白我與法律相識已久,法律,就好像無形的風,一場清清涼涼的雨,那帶著青草般甘甜的空氣,一個從我出生便陪伴著我的保護罩,那樣的近,又是那樣的遠,不曾相逢,卻已經相識!

法律,就像一杯清泉之水,清而澈,涼而柔,在我需要他時自心底源源流出,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法律,還讓我懂得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懂得了言必信,行必果,懂得了怎樣去更好地保護自己,懂得了怎樣去克制自己,開導自己,不因為電腦的誘惑踏入網吧,不因為金錢的誘惑而誤入歧途,使我不禁想起拘留所中,因為一時的不理智,不少追悔莫及的身影,不禁嘆息,不要等到墜入絕望的深淵,被傷得體無完膚之時,才想到補救,卻已經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最容易因一時的心血來潮,沖昏了頭腦,受到邪惡力量的摧殘。讓我們堅信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做到多讀書,在書中堅定自己的夢想,在書中學會怎樣保護自己,在書中學會保爾·柯察金鋼鐵般的意志!

又是那樣平靜的夜晚,月光幽幽地照在紗窗上,悄無聲息地灑在地板上,我趴在書桌前,孜孜不倦地看著那本兒時愛不釋手的書——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讓法治之光照耀大地,讓法治之花漫山遍野,讓法治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法律在知識的澆灌下,長成參天大樹!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2

法治,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的未來,然而我們的健康成長都必須建立在「安全」這一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時刻警惕,防範危險事故。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耍,腳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不要那麼橫沖直撞,追逐打鬧;樓梯口,同學們動作是否輕一點,再輕一點,不要你擁我擠。因為你一個小小的過錯,有時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甚至令花朵過早地凋謝。

我們是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遠不如成年人,但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提高預防各種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對危險的麻痹和僥幸心理。同時也要樹立自我防範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方法,增強自身的防範能力,使自己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能夠冷靜機智勇敢地去應付。

在網路上,我看到這樣一則事例:一天,天下著雨,街上行人很少,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放學回家,經過小區附近的一個倉庫,遠遠看見有人正在從倉庫的窗戶往外遞東西,還有人接過去裝進汽車。他們覺得奇怪:為什麼搬東西不開門呢?這幾個人鬼頭鬼腦還不住地向四周張望。他們恍然大悟,這是小偷!小男孩說:「咱們大聲喊吧!」小女孩說:「不能喊,得趕快告訴警察叔叔。」那個男孩說女孩子膽子小。小女孩卻說:「我不是膽小,只是我們倆只是小孩,根本打不過小偷,搞不好小偷會打我們,東西還是會被偷走。」女孩讓男孩趕緊去打電話,自己則牢牢記住了汽車牌號,並緊緊盯住汽車開走的方向。警察叔叔根據女孩提供的線索,很快抓住了小偷。

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小學生遇到壞人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並記住壞人的特徵。小學生年齡太小,力氣也小,打不過壞人,自己很容易受傷害,所以見到壞人壞事,要想辦法告訴警察。

讓我們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讓法治伴我們成長,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在法治的社會里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3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天子湖畔,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那裡民風淳樸、富足安康,我就在那裡無憂無慮地長大。小時候的我以為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子,卻從來不知道這和平安寧的生活並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有一群正義的捍衛者手持法律之劍為我們守護而來的,直到有一天……

那是前年的冬天,清早我還在溫暖的被窩里呼呼大睡,忽然被一陣陳嘈雜聲吵醒,迷糊中我聽到了奶奶憤怒的哭罵聲,媽媽壓抑的抽泣聲,爸爸語無倫次地訴說聲:「三十頭牛啊,一下子全丟了,這可怎麼辦啊?」我一下子驚醒了,家裡的牛丟了!?即使我再小再不懂家務事也知道這件事對我家意味著什麼。年初的時候爸爸因為身體不好不能外出做工,就和媽媽商量拿出了家裡的全部積蓄又向銀行貸了十萬塊錢買了三十頭小牛放在村後的山上養著,為了看護好小牛,爸爸在山上的牛棚邊搭了一座小棚子,吃住就在那裡,偶爾下一次山也是為了拿一些生活用品或是看看老人小孩。眼看年底了,小牛也成大牛了,也陸續被買家訂走了,只等臘月提貨了,卻出了這樣的事,我們家可怎麼辦?欠的那麼多貸款,花的那麼多心血,還有今後的生活……我不敢想下去了。

「還在這里嚷嚷什麼,還不快跟我去派出所報案!」這是村裡支書伯伯的聲音。

「牛應該是上半夜我被迷暈的時候就丟的,早該被運走了,現在報案還有用嗎?」爸爸囁嚅著。

「不信政府你還信誰呢?」支書伯伯拉著爸爸走了。

接下來的日子,家裡的氣氛就和這冬天的天氣一樣——寒冷而壓抑。眼看就要過年了,家裡對抓到小偷追回牛仔已不抱希望了:這么久了,牛仔肯定已經脫手變成錢了,再說公安也要過年啊,誰還來管這事?爸爸媽媽的眉頭越皺越深,家裡的嘆息聲也是此起彼伏。

大年三十那天中午,支書伯伯忽然眉開眼笑地帶著兩個穿制服的叔叔上我家來了,「好消息啊老弟!那些偷牛賊抓住了!牛雖然被賣了,但公安同志幫你把錢給追回來了!為了你能過好年,公安同志這二十幾天一直在外辦案呢!」還沒進屋,支書伯伯就大聲報告了這個好消息。一瞬間,我們家冰雪消融,春暖花開,壓在我們家人心口上的大石頭也立刻飛升而去,媽媽喜極而泣。

這次有驚無險的事件讓我對警察充滿了感激之情,警察這一職業在我眼裡是那麼的神秘而偉大。不過不久之後,我就覺得警察叔叔並不是那麼高高在上了。

過完年開學了,我和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回學校上課,卻發現學校大門口總是時而不時地有幾條狗在轉悠,膽小的同學都不敢靠近,三五成群地躲在一堆不敢過去,也進不了學校。老師也發現了這件事,出來趕了幾次卻收效甚微,就報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的叔叔立刻趕來了,想辦法把狗抓走了。後來我發現,每當我們上下學的`時候,總是有警察叔叔在學校門口看著。哦,原來警察叔叔不僅為大人辦大事,還保護小朋友,甚至為小朋友抓狗。警察形象在我眼裡不再那麼神秘那麼高高在上了,而是變得友好和親切了。

後來,我進入了中學,學校每學期都會請派出所的叔叔來給我們上法制課,我也懂得了許多法律知識,學會了一些預防犯罪及抵制不法分子的有效方法。我知道,在法律和為民辦事的執法人員的守護下,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定能夠愉快成長!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4

安全第一,學習第二。現在,安全已經成為學校、家長、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安全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等,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近段時間我們學校里就發生了兩件案例。一位同學在獨自上學的路中遇到了一個50多歲的陌生人。那位陌生人說:「小同學,我迷路了,你能帶我去某某地方嗎?」那位同學發現 「敵情」立刻說:「我上學要遲到了,你找別人吧。」於是撒腿就跑。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校園里。下課期間,幾位男同學在樓道和階梯上追逐打鬧,其中一名男生在追逐中把另一個男生向前推去,這個男生沒有抓好扶手,滾下了幾個台階,撞在了對面的牆上。馬上送醫院,經檢查,胳膊都有擦傷。

以上兩個故事老師都以生動的語言和嚴肅的態度給同學們細細剖析。在講解中我們知道了第一位同學能夠學以致用,有自我保護和防範意識,遠離危險。而第二位摔傷的同學,只顧玩樂,沒有注意自身安全,不但自己受傷耽誤學業,還給學校和家長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學校為了給同學們普及法治、安全教育,通過多種渠道、方法,如播放視頻、課堂授課、同學們上台講述身邊的例子,小品表演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讓同學們掌握日常生活中安全知識,遠離危險源。生命是可貴的,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珍惜現在能好好學習的自己!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5

星期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2015年6月20日13時53分,南京秦淮區石楊路友誼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寶馬」轎車闖紅燈通過路口,撞上一輛正常行駛的「馬自達」牌轎車,並撞上一輛正常行駛的公交車和一輛計程車,造成「馬自達」轎車內兩人死亡,計程車駕駛員受傷。

又是闖紅燈!遵守交通規則人人皆知,可偏偏有一部分人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把交通規則當成耳旁風,從而導致惡性交通事故的發生,帶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交通安全很簡單:不闖紅燈、開車不喝酒、不接聽電話、不逆向行駛、不開斗氣車……只要我們注意就能做到,就可避免危及生命的交通事故。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是寶貴的、唯一的,而交通安全法規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日日夜夜的守護在我們身邊,讓人們安全出行。

只要少發生幾次交通事故,就能有效減少事故對人的傷害。做為少先隊員的我們,不僅要自己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過馬路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打鬧、不乘坐非法車輛和超載車輛、不到法定年齡不騎自行車或電動車,還要提醒身邊的長輩和同學、朋友,遵守交通規則。向他們宣傳違反交通法規的危害性。

每一起事故的發生,不僅對受害人的家庭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同樣對自己的家庭也帶來無盡的傷害。只有喚醒所有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才能讓我們中小學生高高興興地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家,讓交通安全陪伴我們健康成長。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6

法律,在我看來只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但我對它的認識卻很渺茫。可是我從小就立志一定要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每當我經過紅綠燈路口時,經常看見驚人的場面:在綠燈閃爍成紅燈的瞬間,無數車輛的馬達都在怒吼。一次,我來到紅綠燈路口。當綠色的「1」呈現在我眼前時,我下意識地剎住腳步,急切地等待綠燈的再次亮起。可我身後的一輛車子卻從我身旁飛速前進。看著時間慢慢的流逝,我漸漸感到恐懼。隨著「蹦」的一聲,闖紅燈的車子被撞飛出數十米。這時我發現紅燈才剛剛亮起。我向那輛車望去,一個血淋淋的十五、六歲青年倒在血泊里。幸好當時很少人在場,否則將發生不可收拾的場面。

一個青少年,連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都無法做到,社會的交通秩序又怎麼會安穩呢?不知當時那位青年是怎樣想的,不知他當時有沒有為他的父母和親人著想。

過了幾天,我與鄰居小燃去買書。我們來到書店的附近,中間隔著一條很長的綠化帶。我們原想橫跨綠化帶,但我突然想起了那位血淋淋的少年,心中一驚,就堅持繞道而行。鄰居小燃在我的堅持下,終於和我繞道而行。來到書店前,我突然發現遠處一位老奶奶跨越綠化帶。好險,奶奶差點被車輛撞倒。唉,遵守規則還是好啊!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法紀法規無處不在。要是沒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將受到阻撓。我相信,只要我們都遵紀守法,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和諧。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7

每天中午我都會打開電視,看《今日法治》這個欄目,這個欄目使我懂得了很多法治知識還解決了不少問題。

有一次,我們一家去旅遊,那時天氣很熱,路上的行人熱得汗水一滴滴的掉下來。這時爸爸把汽車中的小空調打開。還說:「啊,真舒服,這才是幸福的生活啊!」又順手把車中的音樂打開聽著音樂,還不時唱上幾句,爸爸漸漸的疏忽了紅綠燈開始闖紅燈了。我告訴爸爸不要闖了,爸爸還不想聽,但他到底還是經不住我的「連環炮」的轟炸,只得乖乖的等綠燈亮了再走。這時,一輛車突然從我們跟前飛馳而過,把我們的車子上劃了一道,而且還闖了紅燈,交警見了趕忙去追那輛車,追回來時那輛車賠了我們一些修車子的錢,還向我們道了歉,並被交警罰款二百元,記六分。

爸爸繼續開車,我在車上明知故問:「爸爸,要是我不提醒你,今天被處罰的會不會是我們家啊?」爸爸聽了臉紅的像只公雞的雞冠一樣,不好意思的說:「可能……會是……可是我聽了我們家的小警官的話,遵守交通法規了呀。」我聽了立刻笑了起來。

啊,法治是多麼重要啊,希望大家都遵守法規,讓世界變得文明、和諧、美好。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8

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段錄像,播的是許多汽車在一個十字路口橫沖直撞,司機們知道這個路口沒有安裝違法攝像頭就對紅綠燈視而不見。一開始我還沒去注意,但「好景不長」,不久我就從報紙上看到這個十字路口發生了一起車禍,這時才意識到遵守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

我還記得,家裡剛買汽車時,發現爸爸開車經常不系安全帶,我覺得這樣不太安全,就提醒道:「爸爸,開汽車要系安全帶,如果沒系是要違法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說:「沒關系,我車技這么高的人,怎麼會違法呢?」正在這時,前面跳出了一隻小貓,爸爸一個急剎車,頭差點撞到玻璃。「還是女兒說得對,好險哪!」爸爸後悔地說。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認為自己不遵守法律是小事,那它的危害要多大有多大。如果司機們不按交通規則開車,那行人過馬路不是很危險嗎?如果同學們都不排隊,上下樓梯時、上廁所時你擁我擠,一定會有人被踩傷,那場面就不堪設想……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從小就要學法、護法、愛法。當然,法治也時時刻刻伴我們成長。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9

小鳥在湛藍的天空中飛翔,花草沐浴著陽光,我們不僅生活在藍天白雲下,我們也生活在法治當中。法治規范了我們的行為,保護了我們的權利,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它就在我們身邊,時常與我們相伴。

韓非子說過一句話「一名知軌莫如法。」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為我們的平靜生活作為保障,下面就是一個我的真實的例子。

暑假,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假期呀!太陽揮灑著陽光,陽光沐浴著大地,一片美妙的景象。可不是,這么好的日子,怎麼能在家中「虛度光陰」呢,當然要去瀏覽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嘛。二話不多說,我們一家三口立即踏上了旅程。

行車途中,突然老爸一下子來個急剎車,我差點都快被嚇死了。我大吼一聲:「老爸,幹嘛呀,不是綠燈嗎?」我正想接著說下去,卻聽見兩聲哨響,是交警正在前面執勤呢,他們挺著胸膛,筆直地站在路邊。

正在這時,有一輛車子企圖闖紅燈,趁著黃燈闖過去。兩個交警立即瞪大雙眼,一隻手指揮起來,正向開那輛車的人發出警告。兩位警察叔叔古銅色的皮膚顯得飽經滄桑,但卻看不出一絲疲憊。可司機們卻急不可耐,一個接著一個鳴笛。這時,那個想闖紅燈的叔叔趁交警叔叔不注意,一溜煙開過去,差點撞到一位十五六歲的青少年。

唉,我不禁思緒萬千:那闖紅燈的叔叔有沒有想過為自己的家人著想,萬一真撞到人怎麼辦?也不知道他自己怎麼想的,他一個大人連遵守交通規則都做不到,社會的秩序又怎會安穩!

絆人的樁不高,違法的事不小,讓我們不把法制當兒戲,從遵守交通這件小事開始。「知法於心,守法於行。」我相信只要我們遵紀守法,我們的家園就會更加和諧。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10

我的家中保存著一張江寧區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原告方是我,當年我不足五歲,懵懂中就見證了法律的威嚴。事件的起因是當年父親路過紅綠燈時,被一輛闖紅燈的車子撞傷致死,事後車主不聞不問。聽別人說車主的姐夫是局長,妹夫是副鄉長,而車主是私營老闆,家裡有錢有權。而我的父親是一名孤兒,母親是一名農村婦女,是弱勢群體,我們就該自認倒霉嗎?

我的母親非常堅強,她沒有哭泣。初中時學過一些基本法律常識的她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帶我去找律師,結果起訴書送到了江寧區人民法院,最終法院作出了公正的裁決。

十年過去了,今天我也是一名初中生了,我也開始學習法律常識。我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法,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立。國家有專門的法律保護我們的成長,是我們一生都離不開的護身符。我們自身也要學習法律常識,懂得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該遵守的行為准則,養成自覺守法的好習慣,做一個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青少年是國家的一員,在法治中國應知道自己享有的合法權利,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掌握相關的法律規則,在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要恰當地運用法律知識,在法律范圍內提出自己正當的訴求,而不是胡攪蠻纏,不講道理,更不是採取過分或極端的手段。當年母親用法律武器捍衛了自己的權利,我感到更應學好法律,將來我也要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捍衛更多人的正當權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是社會規則的一種,法律是一種公平的規則,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論你是高高在上的名人,還是平頭百姓,它對所有人都有著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作為一名初中生,我們應從小事做起,遵紀守法。當我們騎車上學時,應遵守交通法,汽車靠右,不闖紅燈;當我們乘坐公交車時應先下後上,主動買票;當我們上課時,應尊敬老師,遵守課堂紀律;我們也要愛護教室、桌椅等公共財產……同學們,從今天起,讓我們好好學法,在法治的引航下,我們的人生之舟將永不觸礁,順利直達理想的彼岸。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11

法治教育是每一個青少年必修的一課,有法,這個社會才能安定,有法,這個社會才有規矩,有法,這個社會才能秩序井然。法,已經深深注入了每一個公民的心中,在校園中,法治無處不在。

小學可以說是每一個人「多動症」發病的時候,下課時經常打打鬧鬧。還記得在小學時,我在校園漫步時,看見五個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打打鬧鬧,突然,一個學生被其他學生推下了花壇造成了骨折,住院了。老師當時就把監控調出來看了,也把一起玩游戲的四個同學叫了過來問情況。其他三名同學都是一起追著他跑,大家都用手推了他,但是到底是誰把他推下去的不是很清楚。最後,學校對此通報全校批評,並有其他三位家長共同分擔醫療費用。

這件事情的三位家長就必須履行賠償責任,因為他們如果不履行,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要受到法律制裁。《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有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最後我在這里呼籲大家,法律知識非常重要,希望學校能夠長期開法律所知識講座,也希望我們學校能把他作為長期的一個教育,讓同學們學會自我保護意識,弘揚法律知識。創建和諧校園,為了我們今天能更好的學習,為了我們明天能夠健康的走向社會,我們學校應當把法律知識課作為我們必修的課。

法治伴我成長的徵文12

無論如何,生命中總有一些我們無法割捨與離開的東西,例如:氧氣、陽光等,就像這些必要的東西,對於我們而言,法律也是一定的。

讀畢《關愛成長,法治護航》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書中有許多青少年的案例和故事,他們或許由於叛逆,由於偶然,由於等等不同的原因,走上了不歸路,從此毀掉了人生,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有些苦是只能夠也只應該一個人扛,因為我們受到的每一滴痛苦,在愛我們的人眼中,都會被放大十倍,他們會比我們更痛苦。我們的一顰一笑,我們的喜怒哀樂,關系著全家人的幸福,所以需要小心。

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個中學生叫王志,平時學業優秀,有一天,父母由於他考試成績落後怒罵了王志,王志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父母見其很久未歸,便在外面焦急尋找,甚至還報了警。第二天,王志的叔叔懷疑其去了網吧,當時王志父母還不相信,認為王志不可能去那種地方,但當他們在網吧一一尋找時,終於發現了在角落裡那熟悉的背影。而王志由於在網吧玩了兩天,沒有吃飯,只是喝了礦泉水,已經昏倒,其父母趕來時才被發現,幸好及時送進了醫院。

不過,未滿成年的王志為何會被允許進入網吧?又會在人群眾多的網吧昏迷多時而未被發現呢?如果法律嚴懲那些讓未成年人進入的網吧,那又會是怎樣呢?因此,只有強制性的法律在我們身邊,我們才能無憂。

但是,正是由於法律,我們才平安快樂地成長。試想,若生活中、社會上沒有了法律,那該是多麼無法想像的事啊!人們不再害怕一切,在那時,人們由猴子到如今進化來的理性便會消失殆盡,人們的頑疾劣根的影子也會越來越深,到最後甚至會毫不留情地展現。所以法治護航是必要的。

而我們每個人都要擁有信仰,信仰就是方向,法治就是契約,信仰與法治,一軟一硬地引導與規范著一個人的言行,而最終導引與制約著民族、國家乃至人類。

時間可以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讓一個人認識自己。以前,我總覺得,隨著時間的慢慢逝去,人是不斷成長的。現在我才發現,時間在行走,人也在行走。若一個人總在不停地行走,而忘記了去思考,很難讓自己成長。只有法治在身邊護航,才能正確地去反思。

法律,它不為取悅我們而存在,但它教你正確地做事;若你不聽從,它便會讓你為此負責。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們也回不了過去。因此,為了不讓自己為過去感到後悔,堅定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讓法治護航,快樂成長吧!

;

㈡ 如何做到法治德治並重

法治」與「德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不可偏廢的兩種途徑,而兩者的理性統一實際上要求建立一種憲政秩序。作為法治的最高形式,憲政不但為法治提供了道德源泉,而且也為實現德治提供了法治的保障。
一、法治離不開德治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上下已普遍認識到法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盡管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目前的法治現狀還不盡如人意,但法治對於發展市場經濟和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有學者甚至論證,市場經濟和「法治經濟」是完全等同的兩個范疇。 事實上,對法治重要性的認識和法治在中國的相對落後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正是這種反差促使了「依法治國」與「法治國家」的理念成為憲法規范。在中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改革實踐中,法治理念的提出無疑是一次歷史性的進步,其意義無庸本文贅述。
然而,在強調法治重要性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種「法治萬能主義」,並導致對法治的盲目崇拜。在學術界,法治概念的范圍也因未受到准確的界定而具有無限擴大的傾向。「法治」成為一種包羅萬象、十全十美的抽象理念,一種超越民族傳統和國情的追求目標,一種包醫中國百病的萬靈葯。對於這種傾向,法學界已有學者提出了批評。
筆者認為,法治概念雖然重要,但也具有其內在的局限性。 畢竟,法治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完備的。有兩大類理由表明,法治離不開德治。法治不但在概念上取決於一個民族對於道德規范的認同與選擇,而且一旦離開了德治就不可能實現。
1.法治的道德基礎
首先,法治概念的內涵必須以適當的道德理論為基礎。法治的首要問題是:究竟依什麼「法」治國?筆者認為,「法治」概念本身並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在現代法治國家中,「依法治國」顯然是一個重要目標。但如果沒有其它條件的補充與約束,法治往往是空洞的,甚至並不見得能實現良好的社會目標。設想如果沒有健全的民主程序,一部法律並不能代表社會的普遍利益;它可能成為少數人利用並駕馭社會的工具,並在實施過程中理所當然地受到各種抗拒和阻礙。這在古今中外並不少見,戰國和秦朝中央集權時期的法家所崇尚的「嚴刑峻法」就是一個例子。強求實現這樣的「法治」,顯然不能達到一種社會的理想狀態。由此可見,我們崇尚法治的前提是存在一種基於民主之上的合理決策機制;「法治」的「法」應該是符合民意的「良法」,而不是以犧牲公共利益為前提的維護社會少數人利益的「惡法」。 然而,「法治」並不是「民主」的同義詞,且在狹義上似乎也不必然要求「良法」的統治。 至少,強調依「法」治國本身並不能提供鑒別「良法」與「惡法」的標准。後者是一項道德選擇,超越了純粹「法」的范圍。對此,聯邦德國的《基本法》很能說明問題:德國的基本國體有4個特徵:民主、社會、法治、聯邦,而「法治」僅是其中的一個特徵。 這本身就說明了法治並不是一個完備的理念。如果沒有道德目標的指引以及民主政治程序的保障,法治的實現未必能帶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事實上,法律具有內在的規范性(normativity)。我們所關心的法律並不只是一種客觀描述的事實,而且還必然帶有人作為主體的價值判斷。我們不僅關心法律在過去、現狀與未來「是什麼」,而且更關心法律「應該是什麼」。根據所謂的「休謨定律」, 規范性和實證性是在邏輯上不可相互約化的兩種特性。為什麼違約者必須賠償對方的預期利益之損失(expectation interest)?或犯罪嫌疑人在被法院定罪前應被假定無罪(事實上我們僅在不久之前才如此認為)?或被告行政機關應該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無論如何詳盡的法律規定都不能回答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因而要求不同性質的答案:如「只有這樣才能使契約雙方達到資源配置最佳狀態」,或「這樣做雖然可能會錯誤地放過一些壞人,但能保證更多的好人不受冤枉」,或「盡管這樣會給行政機關帶來一些成本,但它有助於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們在此假定以上的每一項陳述本身都是值得(因此「應該」)追求的「好事」(如「這個社會應該達到一種資源配置的最佳狀態」)——或者因為它們本身被認為是「好」的,或者是別的什麼值得追求的事情為它們提供了理由。這種規范性的推理最終形成了一種「等級秩序」(hierarchical order),其中更高(或基本)的規范為其它較為次要的規范提供了理由。 在這個秩序等級的頂端是一個或一些最高規范——如聯邦德國《基本法》中的「人格尊嚴」(human dignity)不可侵犯,它們決定而不取決於其它所有規范。在這個理性的等級秩序中,究竟選擇什麼作為最高的法律規范,乃是法治本身所不能確定的。它屬於在法治的實現之前就必須作出的基本道德選擇。
2.法治的實現
更重要的是,法治要求法律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能獲得充分實施,而法治的實現也同樣依賴德治。事實上,這一命題是可以用現代社會科學理論嚴格論證的。對法律的服從只能通過兩種途徑——自願的或強制的,並可以利用兩種資源——理性的或非理性的(尤其是道德理念)。 根據理性選擇理論,對法律的自願服從要求遵守法律的行為符合每個人的理性利益。以下簡要論證,法治的實現不可能純粹通過強制懲罰以及對它的畏懼,而對法律的自願服從又不可能純粹通過個人在狹隘意義上的理性選擇自動實現,因而必須藉助於社會的道德資源。
法治當然意味著遵循規則,因而有必要先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考察一下規則的性質與意義。幾乎沒有例外,規則所要求的是一種社會認為必要的合作行為(例如不盜竊鄰居的財物),而對於任何具有重要意義的規則而言,參與合作都意味著遵守規則的個人必須舍棄至少是眼前的切身利益;否則,這種規則幾乎註定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一件事情對每個人都有利(例如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跑步、喝水或呼吸空氣),那還有什麼必要硬行規定(例如禁止不喝水或不跑步)?因此,有意義的規則必定意味著,服從規則本身至少對某些人而言具有代價;個人必須作出某些犧牲(例如不隨地吐痰就「犧牲」了至少某些人的方便),以換取他人對規則的遵守。但沒有強制措施或其它影響個人利益的實施方式,這就成了一個典型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lemma)問題:既然他人都遵循規則,那麼自己不遵循規則並不會導致合作狀態的破壞(例如只有一人隨地吐痰並不足以污染環境);而如果他人都不遵循規則,那麼自己遵循規則並不能防止合作狀態的破壞(只有一人不隨地吐痰並不足以保護環境)。因此,「囚犯困境」的結果必然是所有人都不會加入合作,因為遵循規則將使他付出一筆不必要的代價。從理性選擇的角度來看,人類不可能純粹基於理性利益的計算而自動實現必要的合作;任何重要規則只能通過其它方式——如道德約束或暴力懲罰——才能獲得實施。
如果規則不可能純粹通過理性計算而自動實施,那麼它是否可能通過國家運用暴力懲罰而強制實施?這時,國家通過有選擇地對不合作行為加以制裁,從而改變博弈的收益結構,使這類被定義為「違法」的行為與合作(守法)行為相比無利可圖。但可以論證,法律的實施僅依靠對懲罰的恐懼是不夠的,它還依靠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尊重與自願服從。如果沒有一套良好道德的調控,如果人們遵循法律只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那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狀態是不可能達到的,除非在古典法家學派所設想的極端專制集權國家,其中國家維持著一支龐大且權力無限的警察隊伍,而公民則沒有任何保護自己的權利——包括基本的隱私權。且即使在這種國家裡,依法監督不僅成本巨大,而且也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在這種社會中到處面臨著執法者與監督者本人違法的危險,而不論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本身具有如何良好的意願或理性利益維持法治,他們都沒有能力禁止其龐大的官僚下屬機構違法亂紀。 因此,「徒法不足以自行」。 孟子的這一經典論斷,無疑是歷代儒家攻擊法家的法治萬能主義傾向的有力論據。
我們只剩下一種選擇:法治國家的實現需要公民對法律的尊重與自願服從, 而後者又離不開一種道德文化的支持。法治本身就預先設定了道德約束力的有效運作,因為不符合道德規則——因而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法」是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有效實施的(俗曰「法不責眾」);沒有德治,法治也就成為不可實現的幻想。
事實上,這一點也充分被法治國家的經驗所證明。美國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法治國家,而美國法治的中心樞紐在於法院的司法保障。但有什麼機制保障法官們自己依法判案?有什麼制度能有效保證監督者自己受到監督?這是一個美國朝野不斷爭論的問題。結論——如果存在的話——似乎是無論監督機制如何完善,最終都離不開法官本身的職業素質與社會道德感。有意思的是,在美國這個崇尚法治與個人自由的社會,對法官甚至政界要人的道德素質卻有相當高的要求。前總統柯林頓因在職期間行為不檢點而險些遭到彈劾,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在最近的「合眾國訴微軟案」, 一審法官因在審理期間接受媒體暗訪而違反了《聯邦法官行為准則》的規定,因而在上訴時被部分取消資格。這些例子都表明,「德治」在法治國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沒有政府本身的「德治」,很難說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是否還能維持目前的法治。
二、德治離不開法治
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自古以來,德治一直是中國的治國理想,甚至在境界上被認為超過了法治。 或許是由於中國歷史上法治不完善,中華文明的延續和儒家所提倡的「德治」是分不開的。以上的討論說明,法治國家的建立離不開德治。德治和法治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在某種意義上,「法律就是成文化的道德。」 事實上,法治理念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訴求。與此同時,片面地強調德治會造成中國傳統中的泛道德主義,且如果道德目標定得太高而得不到實現,那麼所謂「德治」也就成了空談甚至虛偽。因此,德治也面臨著幾個和法治類似的根本問題。可以論證,德治的實現同樣離不開法治。
1.德治的內涵
首先,德治也存在著以什麼樣的「德」治國的問題,而這是一個「德治」本身所不能回答的問題。一個顯著的問題是,現代社會是一個講求平等的民主社會。只有當德治帶上法治意義上的平等,它才能為現代民主社會所接受。但傳統的「德治」(尤其是「禮」所體現的道德規則)是以家長制的封建社會為背景,因而具有現代民主社會所不可接受的不平等傾向。這種傾向即使在儒家的經典名著中也體現得十分明顯。在孔子與孟子的倫理世界裡,一直存在著君臣、父子、男女、「君子」與「小人」、「勞心者」與「勞力者」等社會或道德分別, 不同社會與道德地位的人群被認為應適用不同的教育、習俗甚至法律。這種不平等傾向在歷代受到包括法家在內的其它學派的抨擊,並在五四運動時期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激烈批判。值得強調的是,法治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而提供了傳統「德治」所不具備而現代社會又不可缺少的平等原則。
其次,片面依賴德治將損害法治,並最後損害德治本身。這是傳統德治中的一項根本缺陷,其首要原因還是在於它對人類行為所作的不平等的二分法假定。在儒家思想家的眼中,有的人是「君子」,有的人是「小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他們假設,用胸懷大義的「君子」去統治社會,自然就達到了天下太平的境界;而賦予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們以統治自己的權利,則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儒家在這里忽略了一個基本社會事實:即人類在本性上是共同的;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君子」,也都是「小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事實是,每個人都關心(其實也應該關心)自己的利益,即使是道德高尚的「君子」也不例外,並有可能在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濫用自己所掌握的公共權力。正如美國憲政思想家麥迪遜(James Madison)在《聯邦黨文集》第51篇指出:「假如人都是神,那麼政府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如果能夠以神來統治人,那麼無論外部或內部的政府制約也就沒必要存在了。要形成一個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難在於,你首先必須使政府能夠控制被統治者;其次必須迫使政府控制自己。」 正是因為沒有人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也不可能藉助從不會犯錯誤的「神」來統治人,所以人類才需要政府並同時對政府進行制約。剝奪平民百姓保護自己的權利,實際上是使得官員的權力失去外部制衡,從而變相鼓勵他們濫用權力,並使公共利益的實現完全取決於當權者的個人意願。當然,道德自律對於約束權力發揮一定的作用。然而經驗告訴我們,僅僅依靠自律並不能有效控制權力的濫用。純粹依靠德治必將使德治成為一句空話,並最終重蹈人治的覆轍。
2.德治的實現
另一方面,即使德治的理念可以為社會普遍接受,它也未必能獲得有效的施行。正如孟子本人指出,「徒善不足以為政」。 傳統的「德治」強調用道德力量去正面感化人的心靈,通過說服教育促使人自覺遵循社會的道德規范。但現實生活的經驗表明,治理國家不可能完全依靠道德教育;在必要的時候,社會必須對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過分依賴道德說教,又勢必導致中國文化傳統所熟悉的泛道德主義,從而抑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泛道德主義尤其不可行,因為市場經濟強調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而不主張對個人施加任意的道德約束來抑制追求合法利益的慾望;即便可行,這類禁慾主義規則的實施也將給社會帶來消極後果,因為每一項道德規則的實施都需要花費一定的社會資源,因而產生不必要的社會成本。因此,如果給社會施加了過分沉重的負擔,那麼道德規則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而且也很難獲得實施。
更重要的是,德治的實現最終還是要依靠法治。事實上,這一點也是可以較為嚴格地論證的。「德治」不是停留在理論上的空談。就和法律一樣,一項道德規則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有效實施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與服從;就和不能實施的法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一樣,不能實施的道德規則也不能算做「德」的一部分。歷史證明,社會道德規則經常是由政府維持甚至制訂的,而只有政府官員自己遵守道德規則,規則才會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德治固然要求社會的全體成員都遵守道德,但關鍵在於政府官員首先要遵從基本的道德規范;否則,「上行下效」,社會就很快會陷入人人不講道德的「囚犯困境」。但既然人的本性「主要是自私的」(休謨語),要純粹依靠自律來實現德治是不現實的。在基本的道德規則受到侵犯時,只是靠社會輿論的譴責是不夠的。處於強勢地位的政府官員尤其具有理性利益,利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其它形式的社會資源(例如「權錢交易」),並壓制他人的揭露與批評。因此,要維護德治,就必然要求社會具有某種外在機制去控制政府行為,而最有效的機制就是讓社會的全體成員都能夠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官員的無理侵犯。
固然,官員與官員之間的制衡也是重要的——無論是中國古代的「御史」,還是現代西方的「三權分立」,都反映了這個道理。然而,沒有全社會參與的制衡,德治最終被證明是脆弱的;中國古今的種種冤假錯案,正是說明了政治權力未能受到充分的社會監督。在現代社會,社會監督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代議制民主政治與普通公民可以參與的司法程序。民主政治通過選舉保證符合公共利益的人選進入政府,並迫使官員適當行使公共權力,否則將在以後的選舉中使其面臨落選的風險;司法控制則保證官員嚴格按照法律的文字與精神行動,從而防止他們侵犯公民的合法權利。由此可見,德治的實現必然依靠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他律。只有依靠民主與法治——尤其是行政法治,才能在維持社會道德的同時又不帶來人治與專制的任意性。
總之,要克服傳統德治中的弊病,就必須消除二分法的行為假定,同時代之以平等適用於社會中所有人的道德規范。畢竟,人的本性中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私的一面;只要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就應該受到法律的正當保護。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和社會中其他人具有同樣的權利,也都受制於同樣的法律義務。只有形成一套平等的「游戲規則」,使政府行為受到公民通過法律與政治程序的控制,社會才能進入真正的「德治」;否則,「德治」只能是依賴統治者良好意願的人治。

㈢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你心目中的「法治中國」是什麼樣子呢

我心目中的法治中國是這樣子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們的社會是在法律的制約下,井然有序地執行各項政策,社會環境非常良好,人人都遵紀守法。

㈣ 法治中國演講稿500字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夢·法治路》。
記得《中國合夥人》里一句台詞讓我記憶深刻,「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黨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既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
眼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民主法治,正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首要內容,它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其重要保障。
法治與和諧社會的內在有機聯系,表明了法治對於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會和諧的產物,和諧社會的性質就包含著對於法治的要求。法治既是和諧社會的必備要素,又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包含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維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觀念以及把憲法和法律作為治理國家最高權威的價值取向。
在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兩大歷史任務的今天,作為監獄人民警察不僅要充分認識法制宣傳教育在推進依法治國,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法制保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還要深入學習與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平安新疆,法制新疆建設,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監獄作為國家刑罰執行機關,擔負著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的重任,在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確保監獄持續安全穩定是我們每一位監獄人民警察神聖而義不容辭的責任,每一名有責任感,有職業理想和崇高價值追求的監獄警察都在為實現心中美好的職業願景努力奮斗者,為此,我們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和履行法定職責的能力,真正做到「學法知責」,「依法盡責」。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動人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還要求我們監獄人民警察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立場,必須要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威嚴服務,要不斷加強自身理論修養,使自己具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反對各類突發事件的防範處置能力。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民主法制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實施,我們監獄人民警察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託,為了實現「法德結合,文明改造」的新理念,讓更多的失足囚子早獲新生;為了讓共和國多一份祥和與安寧,讓更多的家庭盡享天倫之樂,我們願將青春與熱血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監獄,將其變成放飛希望的綠洲;把昔日的浪子,改造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用博大無私的愛,去完成黨和政府賦予我們的化腐朽為神奇的光榮使命!

㈤ 法治中國手抄報內容

法治手抄報內容

法律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法律保護著我們,同時我們也被法律約束著。

在此,問一句什麼是法,法的作用又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法律不單單只是人人都要墨守陳規的一個個規矩,更不是一條條限制人身自由的條例,它的存在同樣是為了讓我們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思想或是列舉出處事中我們不應有的錯誤應對方法。林肯就這樣說過「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不要因為一件違背自己道德的事在法網包圍之外就肆意為之;不要因為一件違背自己道德的事被見者視而不見就認為此事被所有人的道德所接納。法,是所有良好道德與行為的囊括,是幫世人解決矛盾的橋梁,而不是能被人輕易跨過它的界限的裝飾品或是「打擾」到我們正常生活的干擾者。這是一名守法者應有的覺悟。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校中我們何嘗沒有校規、班規!而在這些條例中,我想大家應有的反應應當是覺得沒有一件是會讓人覺得做起來很困難的,因為這其中的規則都是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做到的或所能養成的習慣,或是說是應有的品德、行為而已。

然而有意違法、違規者,在我的眼中,就是已經拋自身於不顧,放棄一個做人該有的道德理念。法律,它是一個我們行為的標准,就像是一個生活之中的楷模,盡管或許我們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我們始終都要學習這位「楷模」所帶給我們的道德修養。

因為「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執法無論是寬還是嚴,最重要的是要自身的清正嚴明。

如今在校園或是放眼社會,行不端者不在少數,其道德的深淺便在其一言一行中表露無遺衣冠不整、動作散漫、神情輕浮……這所有的一切都表現出一個人的思想的低下,更對於中學生而言,是否對自己的發色與行為做出過反思。


㈥ 為法治中國點贊800字作文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者,天下之程式
也,萬事之儀表也。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目標
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之法制體系,建設社會主義依法治國。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者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這句話是2000多年前,我國偉大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子光輝千年的論斷

「無法就會無天」沒有法律,天下就會大亂。「法制」相對於
「人治」,強調的是對規則的遵守,追求的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
罪」的公平公正。過去的幾千年裡,人們曾追求過「人治」的完善
,希望將萬世的繁榮,社會的公正寄託在「聖人明君」或「青天大
老爺」身上,但興之的車輪不僅一次次地碾碎了這一願望,還將「
官府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刻在了舊社會的門楣上。
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征程。1999年,
「依法治國」載入憲法;2013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
個字」公布,「法治」位列在其中,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這些都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高度。
目前,法律已成為人們維護自身權益的有力武器。據統計,從
2008年至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比前5年上升1
74%,全社會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顯著提高。
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
銘刻在公民的心裡。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
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我們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文動性
。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成功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視
崇拜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
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制知識課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
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
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
作用。
法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取代。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已經
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需要,依法治國中我們有美好的生活。
法治護航中國,法治護航社會,法治護航我們。我們在法治的
保障下揚帆起航。
爭做法治少年,我們正在路上。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