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滑坡論文
㈠ 思想品德小論文1500
近來,一些助人為樂者反被誣陷為肇事者,這導致社會上出現了多次老人跌倒無人敢扶的狀況,比如天津「許雲鶴案」後,福州、武漢等地接連發生的老人摔倒而無人幫扶事件,再次引發熱議。綜觀這些熱議不難發現,僅從道德和心理角度來看,幾乎沒有人對路遇傷病者應及時施以援手持否定意見,所謂的「糾結」在於,救助傷病者的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在這種疑慮之下,助人為樂變成了助人為「憂」。這應該引起我們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彭宇案」引發了社會道德滑坡,各地頻現的翻版「彭宇案」,也恰是道德喪失、信任危機的體現,這些事件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使我們社會在幫助他人的問題上已經蒙上了濃厚的陰影。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個人素質和社會壓力。誣賴現象反映了某些人素質不高,但更大程度上是轉移風險和壓力的縮影,子女肩上的沉重負擔、醫療沒有保障,在這種焦慮之下,道德的天平難免失去平衡,很多老人及其子女無力承擔巨額的醫葯費,選擇誣陷他人。
第二,司法判別有失公正。南京彭宇案的結果和今年6月天津許雲鶴案一審結果直接影響人們對助人後果判斷。在這兩起案件的審判中,法院「疑罪從有」的斷案思維和對「和稀泥」式審理結果的追求傷及了社會公平正義。如此司法行為,即使被告人最終不承擔任何經濟賠償責任,也會讓人們擔心惹上耗時費力的官司而對救助他人心生恐懼。在證據不足、事實不清的情況下,以所謂的「常理」為基礎推斷出的判決,也許在個案中有利於年邁體衰的「弱者」一方,但從社會普遍意義上審視,必然傷及社會公平正義。
第三,社會氛圍影響。一些媒體在報道彭宇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大的反響,強化「好心沒好報」的負面預期,放大了社會道德滑坡,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人們在遇到倒地的老人時都不敢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㈡ 關於關於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的議論文。。就是那些食品安全呀,什麼小悅悅事件之類的
關於社會道德冷漠的論文
對社會而言,道德是保證人們有一個平靜、安寧、愉快、和諧社會環境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繁榮、文明健康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的社會卻出現了一些與社會公德不和諧的東西。
關鍵詞:社會道德冷漠的現狀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對策
一.社會道德冷漠的現狀
1.感恩缺失。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越來越不懂感恩。例如現在較為常見的,許多受到資助的學生,對於那些社會各界資助過他們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當然,並沒有一種知恩圖報的心理;大學生對於父母也沒有一種感恩和孝順的意識。
2.助人為樂意識的淡漠。在當今社會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不再以幫助別人作為一種樂趣或義務。我們不難看到一下幾種狀況:公交車上不讓座,看到老年人過馬路不太會上前幫助,撿到別人遺失的財物不主動歸還等。
3.英雄缺失。現今的社會里人性冷漠,曾經被我們所稱頌的英雄人物也越來越少。現在見義勇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給警察,因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傷賴上自己,而不願作證,更不願做什麼見義勇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摻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報警備案或是讓多人作證後才敢去幫助老人。社會「凈化」到這種地步,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4.災難性捐款冷淡。在這幾年中,中國災難不斷,面對災難,我們看到了同胞們團結起來度過難關的信心以及行動。但是,我們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對名人的捐款,許多人沒有看到積極的一面,而是懷疑著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額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協調。雖然確實有一些假捐事件的發生,但我們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愛心。而更多的人則是面對捐款,抱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認為自己沒有捐款的責任與義務,而把全部的責任推向政府。以懷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5.鄰里冷漠。以前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千金買宅,萬金買鄰」,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隨著那一道道冰冷的鐵門,鎖住了都市人的心靈,更隔斷了毗鄰而居的歡樂,鄰居之間變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卻又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的同學們曾經做過一次隨機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市民手機里存了一百多個號碼,卻沒有一個是鄰居的。
也有很多社會新聞中,報道許多人幾乎不串門,更有甚者,住了幾年都不知道鄰居是誰。
而也正由於鄰里之間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生活中常常會引發諸多的矛盾。
6.職場冷漠。許多職場新人都在抱怨職場的冷漠,每個人都那麼的無情,你有難,不幫忙就算了,更有甚者,還會對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職場新人們還會吃閉門羹,一股熱情的工作勁即刻被潑冷水。而對於職場老手來說,則有另一番見解。他們認為,首先,人在職場身不由己,利益之下,憑什麼要求人人都與你方便,攜手並進?再者,冰冷無情有時並非不好,在某種狀態下,它也是專業敬業的代名詞。職場如戰場,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護的盾牌
二.社會道德冷漠的原因
1.對道德本質的誤解。「道德冷漠」源於對「道德功利性」這一本質屬性的誤解。從古至今,我們的教育一直故意誇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於道德的功利性被隱而不談。事實上,從古至今,都沒有完全否認利的存在和價值,只是更多時候,我們斷章取義,片面誇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讓人誤以為要道德就不能談利益。也正因為此,道德問題層出不窮。盡管說道德有超功利性的一面,但歸根到底,道德本質上還是功利的。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2.對道德原則的沖擊。所謂正義,最一般地說就是對社會權利和義務的公平分配或者安排,以及與此種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適宜的道德品質。隨著通訊技術的發達,這些負面影響擴散開來,從而根本上動搖和威脅到整個社會的正義秩序。同時,社會正義要求善惡與獎懲相對應,但現實生活中,在一些范圍內對那些不正義行為實行特殊保護,反而對抵制者進行打擊報復,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頭。
3.心理機制影響。首先,消極的情緒體驗導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交往活動是人的基本活動,在交往中產生移情效應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體驗。其次,從眾心理導致「看客」行為。再次,人格缺陷導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識,導致社會公德冷峭。當前,社會道德呈現必然的冷峭現象,也與公家缺乏社會公德意識有關。當前,在社會公共糊口中,一個凸起問題就是部門社會成員對社會公德規范在思惟熟悉上不正視,在步履遵守上不自覺。有人認為,社會公共軌則給自己的行為帶來必然的未便,可以把它視為對自己的不需要約束,從而不願意自覺遵守。這樣一來,原本是約束所有人的軌則最後卻可能成為只約束自覺遵守公德的人的軌則。有人認為,社會公德既然是社會公共糊口中人們選擇行為時具有的普遍性和配合性的規范,那麼,當道德冷峭成為某個事務當事人及其目擊者普遍心態的時辰,我們小我即使不情願看到這樣的現象發生,也會力有未逮或趁波逐浪。否則,主持正義者就可能要承擔全數的風險和道德成本。從人的成長的角度看,缺乏道德良知的人,雖然逃避了在某種奸細作形面前自己應盡的道義與責任,避免了個體可能承擔的風險與道德成本,可是,從久遠來看,必然會使白己釀成具有隻顧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熱情、愛心、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冷峭心態的人。
2.社會正義力量是主流。可以必定地說,非論什麼國家、什麼處所,城市有見死不救的人,也城市有臨危不懼者。在任何社會中,社會成員因為思惟境界分歧,價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養的水準分歧,他們在措置碰著的問題時的立場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會上呈現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並不奇異。我們沒有需要因為社會上存在一些負面的或消極的工具,就對社會失蹤去抉擇信念,對社會公德的培植失蹤去抉擇信念。
3.社會道德冷漠是支流。無須諱言,在我們的社會還有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處所,在踐行根基社會公德方面也經常呈現令人失蹤望的現象。面臨現實,正確的立場理當是不掩飾問題、不迴避矛盾、不用極悲不美觀,積極介入社會公德培植,鼎力弘揚社會正氣,正確把握主流與支流的關系。
五.對策
1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的道德氛圍。有些時候,人們的本性還是那麼的淳樸,但是,社會上發生的很多的有關違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給人們敲響警鍾的同時,將人們樂於助人的熱情同樣澆滅了,由此導致了人們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為樂,於是,社會上的人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來對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關於乞討內幕的揭露,是的人們對於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們蒙上了懷疑的面紗。我們已經「被冷漠」。每一年,央視的《感動中國》不錯,但是,媒體在做公益廣告和宣傳時應該更加註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傳的多樣化,在社會上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人們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覺凈化心靈,不做一個道德淪喪者。
2.國家必須加強對於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會的問題,更加不能再做「馬後炮」必須在事情未發生使進行約束和管制,使其防患於未然。並且必須加強嚴懲,始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建造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同時,要加強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是有道理和依據的。所以,黨員、國家官員必須首先加強自己的個人品德的修養,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就要要求國家在選撥人才的時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要求國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強管理。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別能力和認識水平。孟子曾說,性本善。中國多年沿襲下來的文化傳統,在尊老愛幼、愛國主義等方面的還是可以的,但是,在社會大浪潮的沖擊下,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引誘下,不少人已經開始動搖曾經的價值體系,開始出現動搖。所以,國家有必要採取合適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公民的認識水平,增強公民辨別是非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不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特立獨行,不同流合污,不願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從根本上,必須提高公民的意識水平,提高他們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鑒別能力。
4.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之前鬧出的端午節之爭,讓我們看到,重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積淀著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一個傳統文化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是我們丟棄不得的。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為我所用。用傳統的力量從源泉上凈化社會不良的風氣。教育的功能在不斷地強化,國家在教育方面必須統籌考慮。學會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來教育我們祖國的下一代。前段時間,就魯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書鬧得紛紛揚揚,於我看來,魯迅的批判精神同樣適用於這個社會。魯迅對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樣警惕著我們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魯迅關於國民革命的批判和經驗總結,同樣告訴我們要懂得群眾的重要性。魯迅是在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方面引領好祖國的下一代,至此,我們的民族才會強大,才會具有凝聚力,才會不斷進步。只有少年強了,我國才會強
六.總結
綜上所述,「道德冷漠」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其背後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對「道德冷漠」現象的矯治,必須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棄絕冷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溫暖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㈢ 現代道德是處於滑坡還是爬坡討論文
現代道德是處於滑坡還是爬坡討論文按照你的要求我來。
㈣ 克制自己,道德自律的論文
教師道德問題及其自律的重要性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嬗變,教師的職業道德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近年來,教師道德失范行為屢屢在媒體上曝光,使得教師道德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頗為憂慮的問題。在此情況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專業性,將個人品德與職業道德相結合,使教師形成以自律為核心的專業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道德滑坡;師德建設;自律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67-01
一提起教師這個職業,我們總會想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之類高大上的稱謂。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天底下最無私的職業。《禮記》雲:「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而且還是世人眼中的道德的楷模。我們常常把教師比作蠟燭、比作春蠶、比作人梯,因為他們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代名詞。
然而,近年來,教師師德師風失范行為的事件不斷地被媒體所披露,令人無比憂心。因為教師職業道德失范,不僅嚴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教學人際關系惡化和消極教學氛圍的出現,還直接導致教師形象的醜化,使教師喪失了因職業崇高所帶來的 「文化威信」和「神聖形象」,進而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和社會良好道德風氣的形成。
一、教師道德滑坡的現狀
近年來,教師道德滑坡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陳述:
(一)思想上:部分老師常認為自己抱著的是鐵飯碗,所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在入職之初,有些老師可能懷抱著崇高理想,熱心於教育事業,但是後來由於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夠,教學能力沒有明顯進步,上升空間狹窄,職稱評定困難重重等主客觀因素,導致對自己職業出現消極懈怠的情緒,出現意志消沉、敬業精神不強、得過且過等狀況。
(二)學生管理上:部分老師教育理念落後、教法陳舊保守、缺乏教育公正,隨意加重學生負擔,譏諷、歧視、侮辱差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有些老師政治覺悟不夠,思想偏激,在學生面前滿腹牢騷抱怨、散布損害國家聲譽的言論;更令人寒心的是,老師對學生性騷擾乃至發生強奸學生等慘無人道的狀況也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屢屢發生。
(三)行為作風:在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思想風潮下,部分老師價值觀出現偏頗,私自在校外有償補課;有些老師以教謀私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它商品;利用招生、推薦就業、家訪、過年過節等機會索要學生財物,接受學生家長請吃。有些老師師表意識淡薄,語言不規范,舉止不文明等。
(四)學術科研上:有些老師為了評職稱,應付學校的考評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嚴重違背學術規范,弄虛作假、抄襲剽竊、侵佔他人勞動成果……
這些有悖師德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使我們不得不全面審視目前的教師師德狀況。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改善教師道德滑坡現狀呢?
二、從教師主體性談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在當前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情況下,「教師作為變革的因素,在促進相互理解和寬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從未像今日這樣不容置疑」,「他們要為培養一代新人的性格和精神做出貢獻」。[1]因此,承擔著教書育人重任的教師的道德建設刻不容緩。筆者認為,進行教師道德建設,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專業性,將個人品德與職業道德相結合,使教師形成以自律為核心的專業精神尤為重要。
(一) 心存敬畏心。
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從這個職業的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豐富的道德內涵,同時意味著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心存對教師這份職業的敬畏心,是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師的前提條件。「教師的角色化存在是一個有著很深厚的道德范導意義的角色化存在。它總是凝聚著教師對自身使命的某種『敬畏』。敬畏必然表現為道義、良知和職責,事實上,它通過教師角色的恥感來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德自律,體現為道德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2]這里所說的「敬畏」不是盲目服從權威,或是盲目的崇拜,失去自己的價值判斷。一名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而且還要心存敬畏心。當一名教師真正地敬畏這份職業,才會真正地珍視這份職業,尊重他所培養的對象,做有益於學生的事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堅守教育良心。
我們通常所說的「良心」是指個體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義務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內在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任何一份職業都應有職業良心,而教師作為一份教書育人的職業,堅守教育良心顯得尤為重要。這教育良心來自於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教師的一言一行,無論好與壞,都有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一名有教育良心的老師,應加強自律,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以身作則和為人師表,維護教育公正,做學生心中的好榜樣。
(三)常懷反思心。
社會在不斷發展,教師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不斷更新的同時,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要常懷反思心,根據自己的教學過程來思考、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生,是否有益於學生的發展。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改正,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加強自我修養,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
教師的道德自律應該立足於自身的實際情況,心存敬畏心,堅守教育良心,常懷反思心。如果教師具備自律為核心的道德精神,教師道德規范將會內化為教師的言行舉止中的一部分。這些規范將不再是規范,而是教師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律精神中的具體體現。除此之外,學校和社會也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響應,同時學生和家長也要加強維權意識。在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建設中,只有將教師的自律和他律有效結合,使教師真正認識到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立業之基,使師德教育化虛為實,收到實效,才能減少教師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有效緩解教師道德滑坡的現狀,促進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使教師真正享受到從事教師職業的幸福,使家長真正地放心把孩子交到教師手中,促進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㈤ 關於科技進步與道德滑坡的議論文
其實你的文章沒什麼好寫的,你的標題都不對。
科技進步和道德滑坡沒有任何因回果關系。
不要把這兩者硬聯系答起來
科技進步是現實,道德滑坡也是現實
但這兩者沒有任何關系。
道德滑坡是我們接受快速發展過程中,沖破自身道德堤壩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道德堤壩會重新築起來的。 和科技沒有任何關系,不要說日 本的 素質高,他們的可幾比我們進步多了
㈥ 幫忙找一篇 關於 道德流失的 作文 ,700字左右即可
社會在巨變,上個世紀的進程證實了一條不容置疑的真諦:昨天否定的東西,今內日卻受到了歌頌,以往神容聖的信條漸漸化為笑談。今天,物慾的騷動比以往時候都要強烈,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比以往時候都要巨大,善惡之沖突,正邪之較量也比以往時候更尖銳和激烈,昔日的數字游戲,我們記憶猶新,曾幾何時,我們曾高放過糧食畝產萬斤的衛星,也曾創造過年產鋼鐵千萬噸的神話,但最終未能倖免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假大空」卻因此泛濫至今。泡沫雖然能炫耀出瞬間的斑爛,終究只是一則逃不脫破滅命運的笑話。說不清又從什麼時候起,做假賬又成了沽名釣譽的秘密,為了突出政績,邀功請賞,數字成了泡沫,隨意膨脹,若要撫貧向上伸手要錢時,數字又成了膨化餅干。盡管「打假」已喊多年,身受其害者不計其數,從假衣假物到假酒假葯,從假米假奶(均有毒)假肉(注水)到假名牌假免檢,甚至出現假警察假首長……造假無所不能,無處不有,形形色色,愈演愈烈,真是「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不賣假貨發不了大財
㈦ 「論述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人格對當代商品經濟社會道德滑坡趨勢的正面意義和作用」這個主題應該怎麼寫論文
我也想問問怎麼寫,我鬼才的
㈧ 關關於老人跌倒扶不扶 的論文
一、「跌倒老人扶不扶」事件背景分析
(一)市場經濟發展人們思想多元化。社會文化、經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得到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思想發生急劇的轉變。有的人認為傳統的有價值的思想理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更應該得到宣傳發揚,而有的人認為人們應該自覺靠攏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隨著環境的變遷而變遷。「跌倒老人扶不扶」事件存在本身就是這一現象的反映,我們悠久的文化傳遞給我們就是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優良品德,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在,有很多人會懷疑這些優良品德我們是否應該繼續堅持,所以才會有這種本來無必要的大討論。
(二)輿論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古代,輿論的力量主要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產生的影響;在信息飛速發展的現代,即使相隔甚遠,但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平台會將發生在遠隔千里的事情呈現在大眾視閾中。南京「彭宇」案存在一定的爭議,彭宇案存在證據不足問題,法院判決彭宇賠款給老人,僅僅是證據不足,大家都不知道真相,但民眾輿論傾向於彭宇是被冤枉的。造成的主要影響是彭宇案成對民眾產生了心理上約束力,讓人們覺得,做好事有風險,扶人前需謹慎,它模糊了一個基本價值觀―――好人有好報。而這里的問題是彭宇案的真相,實際上誰真的確定彭宇沒有撞到老人呢?或者彭宇是受冤枉的,我們就應該因小失大,從這一個單獨的小案例來撼動我們一直的優良品質?
二、「跌倒老人扶不扶」事件原因
(一)網路等媒體影響輿論導向。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彭宇
案,網路上出現各個版本的老人摔倒不能扶的「惡搞」案例,其中大部分都是杜撰的,有些甚至以漫畫「扶不起」的形式表現「好人沒好報」等失真負面思想。這些炒作為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人為地對老人摔倒「訛錢事件」的某些細節進行了放大,同時為迎合公眾的某些陰暗心理而進行了大肆的渲染和炒作,刻意地擴大了事件的不利效應,輿論的力量使大家產生只要是老人摔倒都有被訛的可能的印象,給老人貼上壞人的標簽。
(二)道德滑坡,缺乏正義感。像彭宇案例只是個別現象,人們為什麼如此關注?那些助人為樂,感動人們的事例比比皆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意外人們就喪失跌倒老人「要扶」信心?我更覺得是因為人們內心存在道德懶惰心理。這種心理,致使人們不願於做好事,但又不願意承認是自己懶惰,於是把責任推向環境,因為外在的做好事容易受誣陷,所以不敢做好事。
(三)現行社會保障不完善。或許有一部分老人在思想觀念上存在僥幸心理,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扶不起」在一定程度上是空穴來風的。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為主,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今年的7月1日才進行試點,於是老人沒有單位,那麼他就可能面臨老無所依情形;醫療保險也是同樣的道理,高額的醫療費也是少數老人反誣幫助自己的人的一大原因。正是因為老人對未來的預期存在不穩定的恐懼,所以才會尋求有安全保障的「機會」。
三、「跌倒老人扶不扶」給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大不同,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提高信息收集素質,掌握更多社會動態,具備良好搜集、處理信息,應對突發問題的能力。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並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掌握流行趨勢的條件。要培養一支既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又能有效掌握社會發展動態,適應來自社會各方面聲音,能夠迅速及時對社會思想漏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搶占網路陣地。重視榜樣力量,利用網路大力宣傳先進人物、事跡來潛移默化人們行為,在網路活動中大力滲透優秀思想、品質,使網路融理論性、實踐性於一體的媒介文化氛圍。利用網路提高公眾參與社會活動積極性,我們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民眾觀點,從而找出其潛在心理特徵,更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網上心理咨詢,使網民大膽、直言不諱地傾吐心裡話,針對網民存在心理問題,有針對性開展心理輔導,及時幫助其解除心理難題,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利於健全網民人格和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發揮好「橋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是提高人們思想素質,傳於人們道德准則,以此來規范人們道德行為。之所以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因為存在相應的思想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在發揮自己功能的同時,要不斷地發現、分析問題,找出問題存在的源頭。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在作為黨和國家「生命線」角色的同時,也要承擔起人們對國家的思想心理要求的「電話線」角色,例如人們覺得社會保障不完善,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把這一訊息傳給黨和國家,也給政府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政策提供依據。
㈨ 中國人為什麼道德滑坡
主席的觀念不該
用了30年的批評指責教育
現在還在用
導致中國人自卑 不自信 表裡不一
㈩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社會公德來營造社會環境和促進社會進步。近年來,有的人道德滑坡,遵守社會公德在一些人
One day a boy was eating a banana in the campus. After eating it up, he wanted to throw the skin into the stbin, but it dropped outside. Although the stbin was near/The stbin being near, he didn』t want to take any trouble to pick it up but went away directly, thinking that someone would clean the rubbish. The banana skin smelt bad after a while. Obviously, what the boy did shows a lack of social morality. Nowadays some people consider it of little value to observe social morality and become more selfish and indifferent. We need to take action to develop a sound system which advocates good behaviours and keep all necessary disciplines and requirements in mind, thus creating a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benefiting others as well as ourselves. Personal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hat we should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and act morally indivially.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