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谿道德經

谿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01-04 13:57:22

Ⅰ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出自哪裡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版常德不離權,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Ⅱ 知其進,守其退,是為天下溪;知其雄,守其雌,是為天下谷.是什麼意思

譯文:

知道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卻保持著柔弱的品性,而安於卑下的地位,卻不背棄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復到無求無欲的最初狀態;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

(2)谿道德經擴展閱讀:

關於「知其進,守其退,是為天下溪;知其雄,守其雌,是為天下谷」典故:

戰國時期的藺相如,由於澠池大會再立新功,被趙王任命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這讓廉頗耿耿於懷,異常不滿,他到處揚言,如果讓他碰上了藺相如,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話傳到藺相如耳邊,他此後便遠遠地躲著廉頗。眾人甚為不解,以為藺相如真是怕了廉將軍。

藺相如解釋:他之所以躲著廉頗,並非由於害怕,而是怕將相不和,影響國家的安定,讓敵國有機可乘,故而選擇了退讓。得知真相的廉頗頓感羞愧,他主動背著荊條來向藺相如請罪。

由此可見,「知其進,守其退,是為天下溪;知其雄,守其雌,是為天下谷」,是一種低調的為人處事方式,是占著理兒卻仍然替他人著想的一種高尚的姿態。

老子的「三知三守」,並非是教人消極避世、不思進取,而是一種做人的修養和水平的體現,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柔克剛的智慧。

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是什麼意思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意思是:深知本性雄強,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將成為)天下的範式。

Ⅳ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出自哪裡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專,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屬,守其辱,為天下谷.
【譯解】:深知本性雄強,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將成為)天下的範式.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穀.
鑒賞
道德經主要是樸素的辯證法,不凌強,守弱,不榮耀,守卑辱;就會和平崛起,就會天下歸心。這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Ⅳ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暗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如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譯文如下:

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復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暗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

(5)谿道德經擴展閱讀:

《道德經》中心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道德經》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Ⅵ 老子道德經"知其雄 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 常德不離 復歸於嬰兒"是什麼意思

雖知陽剛的顯要,但仍能堅守陰雌的柔靜心態,就像是能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 能夠如同溪谷一般,就能保持好的德行,像嬰孩一般純真自然。

Ⅶ 「知其進,守其退,是為天下溪;知其雄,守其雌,是為天下谷」是什麼意思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內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容,守其辱,為天下谷.
【譯解】:深知本性雄強,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將成為)天下的範式.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穀.
鑒賞
道德經主要是樸素的辯證法,不凌強,守弱,不榮耀,守卑辱;就會和平崛起,就會天下歸心。這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Ⅷ 道德經 28章是什麼意思,教給我好的,我會加分的。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譯文:
知道什麼是雄壯,卻安於雌弱,他的胸懷就能像容納天下的溪谷一樣寬廣。能如天下的溪谷所歸的那樣的人,經常把永恆的「德」放在心頭上,他的心地就能回復到嬰兒那樣純潔無暇的境地。
知道白色是那樣的鮮明,卻安於陰暗的地方,如此就能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能夠成為天下人楷模的人,對於常「德」才不至於困惑。對於常「德」不困惑的人,他就可以復歸到自然淳樸的「無極」的境地。
雖然知道什麼是光榮,卻安心與承受羞辱,他的胸懷就如空虛無物的山谷一樣博大。能甘心作空虛無物的山谷的人,永恆的「德」就可以充足,淳樸也可以恢復。
「朴」按天道循環之理散開,就變成具體的器具,聖人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就制定的管理制度,設立了專人治理,所以,好的管理要的是大局上的管理,而不是割散開來的非主要枝節的管理。

大意:
本章敘述得道者面對世事所採取的態度。他們像溪谷那樣甘於柔下之位,守道培德,保持真朴。面對萬物,他們用「道」來聯系這些分散的事物。君主若以這種態度治世,就會完美無缺。

Ⅸ 老子道德經"知其雄 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 常德不離 復歸於嬰兒"是什麼意思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故大制不割。 理解: 知道自己有了雄健的爆發的力量,但不要過分沉浸在力量中,保持清醒,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始終像雌性般柔弱堅韌,守住這種雌柔的心態,使自己彷彿就像全天下小溪,總覺得自身溪流太小太臟,所以要不斷從全天下山中吸取水分並自凈。進而總能吸收到世間精華,總能使自身清澈,自身的德就永遠不會離開,最終回歸到嬰兒那般:吸收精華、有著高度的好奇心、純真質朴、具備強大的力量。 知道自己有權、有名、或者有利,同時也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讓自己感覺到名利權帶給自己的不是光明,而是稍微出現差錯就會讓自己深陷牢獄的枷鎖,保持清醒,守住這種自己好像犯下巨大錯誤的心態,就好像全天下的法度都在懲罰自己,進而小心謹慎盡職盡責的做事業,那麼自身的德就永遠不會出現差錯,最後自身的名利權也就會不斷突破最終極限,達到永恆。 知道自己獲得了榮耀,但不要過分沉浸在榮耀中,而是要保持清醒,讓自己感覺到榮耀對自己來說好像沒有什麼,反而是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從而對自己的行動進行細致審視,彷彿自己做的到處都是存在疏漏,那種內心好像受辱一般,進而重新虛心學習吸收天下一切知識,使自己像天下的川穀那樣吸收世間一切,重新進步。那麼自身的德便會永遠充足,最終使自己始終保持不榮不辱的平和虛心狀態,最後自身的本性就會回歸到質朴。 把這些樸素的品德分散下去就可以形成國家的制式,始終踐行這些道理的聖人就會成為百官之長。 那麼這樣的一種完善的制度從上到下、從古到今就會連續而不會被割斷。 注意: 德就是遵道而行的態度:「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形而下者謂之器」。 注釋: 知,知識、知曉。雄,鳥父也《說文》。守,職守。雌,母鳥、能產卵的鳥。 嵠,山瀆無所通者《說文》。常,規律、恆久、經常。復,往來、還原。 嬰,人始生曰嬰《釋名》。白字本義:日出與日落之間的天色。式字本義:法度、規矩。 忒,差誤。極,最終的、極限。榮,繁榮、豐富。谷,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 朴字本義,未加工的木材。器,皿也《說文》。官,官吏、官員。制,規章。割,用刀截斷。 譯文: 知道雄,安守雌,好像做天下溪流。 做天下的溪流,自身品德永遠不會離開,最後還原成嬰兒。 知道白,安守黑,好像犯天下法度。 犯天下的法度,自身品德永遠不會差錯,最後回歸於永恆。 知道榮,安守辱,好像做天下川穀。 做天下的川穀,自身品德永遠都會充足,最後回歸到朴實。 朴實分散則形成容器,聖人用它就成為官長。 那麼完善的規章就不會被割斷。

熱點內容
大學生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4-25 04:41:44 瀏覽:262
浙江考法學 發布:2025-04-25 04:35:07 瀏覽:529
聲像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25 04:33:39 瀏覽:959
電動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5 04:25:41 瀏覽:508
寧夏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4-25 04:21:15 瀏覽:798
軍官分房條例 發布:2025-04-25 04:00:39 瀏覽:165
北京大興法院 發布:2025-04-25 03:54:52 瀏覽:618
社會與法頻道田小草 發布:2025-04-25 03:54:47 瀏覽:533
楊立律師 發布:2025-04-25 03:47:28 瀏覽:911
東莞有幾個法院 發布:2025-04-25 03:29:41 瀏覽:823